《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精選12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2
教學內(nèi)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 3.<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桶、擁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的敘述方式和運用恰當?shù)脑~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誰見過溶洞,一起來說說。。。。。。?
結(jié)合圖片來交談。和學生預習收集到的有關(guān)溶洞的資料
2、師導:我們生活的地球,不僅有大海、高山,我們的地下也有溶洞,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溶洞,那里有美麗的景觀,就像是一個地下迷宮......
3、揭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明確自學任務。
(1)、自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并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詞語。
(2)、初步掌握課文主要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可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
(2)、提出自學后仍無法理解的詞語,師生共解。
(3)、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先自己感知,再小組交流)
引導學生課文講述的是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所見所聞,(學生可以暢所欲言)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作者的游覽順序。(要求先自己畫出,再小組交流各自的見解)
2、理清脈絡(師在學生匯報上總結(jié))
以游覽的順序: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 ——內(nèi)洞——出洞。
四、細讀1~3自然段。了解路上的所見所聞。
1、指名讀課文的前3自然段,說說你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讀的收獲。
(1)、從第1段中,你讀到了什么?
交代了作者游覽的時間和地點
學習作者簡潔明朗的寫作方法。
(2)咱們來看看路上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請說出來~~·
公路:盤曲而上
映山紅:有精神
油桶:白色
看到——
沙土:粉紅色
新綠:或濃或淡
溪流:寬、窄、緩、急
師:文中寫溪流時用力什么修辭手法?
(這是一個排比句)——溪流在時時變換調(diào)子
3、讓學生一起說出所見所感。
興奮、驚奇、迫不及待的想看溶洞
4、讓我們包含著對這次游覽的好奇,全班齊讀第2、3自然段。
五、總結(jié)拓展
1、小組合作探究,請個別學生回答
2、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講出自己的感受)
3、剛上路上,我們就見到了這么美麗的景觀,洞里的景色一定更迷人。
4、出示小黑板,用“時而。。。。。時而。。。。。時而。。。。。。時而。。。。。。”說一句話。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七、板書設計
3、.<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一自然段: 時間、地點
游覽順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3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diào)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 ,也要有所收獲。
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jié)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xié)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
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zhàn)這個挑戰(zhàn)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
二是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nèi)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
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
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jié)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nèi)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jié)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jīng)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jié)束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4
1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重點教學“臀”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段。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寬大,孔隙窄小的特點。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2學情分析
這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文章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賞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文章按游覽順序記敘,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游內(nèi)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通過描寫路上景色的明艷、溪流的歡唱、外洞的寬敞,以及內(nèi)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低、小”,內(nèi)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感到身臨其境。
對于六年級下冊的學生而言,類似游記的文章在不同學段都有接觸,學生們自己也寫游記,但是在他們常常陷入選材難以取舍,條理不晰的現(xiàn)象。而本文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葉圣陶按兩條線索來寫,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是“順”的線索,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使景點的方位和作者觀察的移動有機結(jié)合,同時移步換景,堪稱游記體文章的典范。其中“過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體現(xiàn)出游記體“篇”的特點,將游程、見聞和感受有機結(jié)合,是小學生學寫游記的優(yōu)秀范本
本課除了讓學生學習并體會作者觀察仔細,語言準確,描寫生動形象,敘述有詳有略的行文特點外,也嘗試讓學生內(nèi)化遷移寫作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的實踐體會“見聞+感受”寫作技巧,學會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寬大,孔隙窄小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寫一處美景。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江山秀麗,景色迷人,吸引了來自各國的人們前來觀光旅游,我們剛剛學過的課文中介紹了長江、三亞和煙臺。而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則神奇美麗,作家葉圣陶游覽后情不自禁寫下了一篇游記。今天,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齊讀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2.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是記錄的意思,本文是一篇游記。)
3.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葉圣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出示自讀)
活動2【講授】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14頁,把課文自由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開始吧!(生自由朗讀課文)
2.好,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出示詞語:浙江 羅甸杜鵑油桐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石鐘乳漆黑孔隙石筍調(diào)子系著突兀森郁
a指名讀(正音:浙蜿筍系)全班齊讀詞語
b隨機: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嗎?(形容彎彎曲曲延伸的樣子)
c你說的不錯,那么在這篇課文中,用蜿蜒寫什么?同學們,到書本上去找一找。(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頂?shù)碾p龍。)
d從哪知道的呢?讀讀文章中的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白龍,一條青龍。)
e哦,正是因為如此,這個洞才得名——雙龍洞。
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呢?別著急,在文中圈畫出有關(guān)的詞語,并且和同桌合作畫一畫游覽路線。開始吧。(生交流)
誰來說說游覽的路線?(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通過游覽路線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過程,游覽的順序也就是作者的寫作順序。
1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14頁,把課文自由地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開始吧!(生自由朗讀課文)
2.好,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出示詞語:浙江 羅甸杜鵑油桐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石鐘乳漆黑孔隙石筍調(diào)子系著突兀森郁
a指名讀(正音:浙蜿筍系)全班齊讀詞語
b隨機: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嗎?(形容彎彎曲曲延伸的樣子)
c你說的不錯,那么在這篇課文中,用蜿蜒寫什么?同學們,到書本上去找一找。(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頂?shù)碾p龍。)
d從哪知道的呢?讀讀文章中的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白龍,一條青龍。)
e哦,正是因為如此,這個洞才得名——雙龍洞。
那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呢?別著急,在文中圈畫出有關(guān)的詞語,并且和同桌合作畫一畫游覽路線。開始吧。(生交流)
誰來說說游覽的路線?(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通過游覽路線我們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過程,游覽的順序也就是作者的寫作順序。
活動3【講授】三、學習課文1—3段。
現(xiàn)在我們就根據(jù)路線圖,從金華出發(fā)到雙龍洞去,感受那山中的春色吧!
請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特點?
映山紅:繁多而茂盛
油桐花:多
沙土:粉紅色,獨具特色
理解“新綠”
你將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一幅畫面呢?(五彩繽紛、五彩斑斕、姹紫嫣紅等)
小結(jié):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各色的映山紅,有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顯得生機勃勃,真是一片明艷啊!
還有哪些景物也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a調(diào)子是什么意思?溪聲為什么時時變換調(diào)子?(溪流:隨山勢不斷變化,溪流寬了,流得緩了,所以調(diào)子低了;溪流窄了,流得急了,所以調(diào)子高了。)
b你能不能讀出溪流的變化?(1人,齊讀)
c你們認為這段中哪個詞用得?“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是一個排比句。
d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什么事或東西會這樣不斷變化?
仿寫句子:我們唱歌,時而……時而……時而……時而……。
————,時而……時而……時而……時而……。
(老師講課時會時而快,時
現(xiàn)在我們就根據(jù)路線圖,從金華出發(fā)到雙龍洞去,感受那山中的春色吧!
請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特點?
映山紅:繁多而茂盛
油桐花:多
沙土:粉紅色,獨具特色
理解“新綠”
你將用哪些詞來形容這一幅畫面呢?(五彩繽紛、五彩斑斕、姹紫嫣紅等)
小結(jié):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各色的映山紅,有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顯得生機勃勃,真是一片明艷啊!
還有哪些景物也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a調(diào)子是什么意思?溪聲為什么時時變換調(diào)子?(溪流:隨山勢不斷變化,溪流寬了,流得緩了,所以調(diào)子低了;溪流窄了,流得急了,所以調(diào)子高了。)
b你能不能讀出溪流的變化?(1人,齊讀)
c你們認為這段中哪個詞用得?“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是一個排比句。
d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什么事或東西會這樣不斷變化?
仿寫句子:我們唱歌,時而……時而……時而……時而……。
————,時而……時而……時而……時而……。
(老師講課時會時而快,時而慢,時而高昂激動,時而低沉憂傷。所以我們都愛聽您的課。)
e在這句話中有兩組反義詞“寬—窄”“緩—急”。是呀,寫出雙龍洞沿途溪流的形態(tài)和“聲響”隨山勢時時變化。
而慢,時而高昂激動,時而低沉憂傷。所以我們都愛聽您的課。)
e在這句話中有兩組反義詞“寬—窄”“緩—急”。是呀,寫出雙龍洞沿途溪流的形態(tài)和“聲響”隨山勢時時變化。
活動4【講授】四、學習4.5自然段
(一)外洞
1.山中景色如畫,令人如癡如醉。下面是大家自由觀光的時間了,我們先到哪里?(外洞)
2.現(xiàn)在我們來回憶一下,在學習2.3自然段的時候我們用了哪些方法?(1.找出景物2.景物有何特點)
請大家根據(jù)這個寫作方法,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理解“突兀森郁”
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比喻句:大會堂;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形象精準的表現(xiàn)了外洞的高大、寬敞的特點。)
咱們再讀一讀,讀出外洞的特點。
孔隙
1.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是什么?(小洞、窟窿)隙呢?(縫隙、裂縫)那么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狹小的縫,從孔隙這個詞中,你知道孔隙這處景點的特點是什么嗎?(窄小)
2.說得好。你理解了這個詞,那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的窄小呢?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圈出重點詞語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3.出示句子:
(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兩個小字突出船的小)
a那你還從哪些詞當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并排仰臥、剛合適、沒法容)
b你平時乘坐過小船嗎?幾人的?可這只小船呢?(只能容兩個人,而且是并排仰臥的。)
c同學們,作者僅僅是在寫小船的小嗎?(為了突出孔隙的小)
d作者沒有用具體的數(shù)字寫出孔隙的寬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寫出了——孔隙的窄小。我們來讀一讀這一句。
4.我們繼續(xù)來交流,你還劃了哪個句子?
(2)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
a學習“臀”(讀,講易錯處)
b臀指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屁股)
c凡是和船底有接觸的部位都寫出來了,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的。
d這樣具體、細致的描寫,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到孔隙的特點就是~~窄小。
e就請你讀讀這句話,就讀出作者的感情吧!(齊讀)
(3)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a這兩句話主要寫了什么呢?(作者的感覺)
b他有什么樣的感覺?你圈出了哪些重點的詞語。(稍微一點兒準會)
e作者正是用通過孔隙的感覺寫出了孔隙的——窄小。
f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塊跟著作者乘小船,過孔隙。游客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g你是怎么躺的?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
h行了,那就開船吧!(音樂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動,這個時候你有什么感覺?(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師:你能不能動?(不能。)你會不會動?(不會動。)你們敢不敢動?(不敢動。)
師:是呀,因為,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要是把肩背稍微聳起一點兒呢?(要是把肩背稍微聳起一點兒,準會擦傷肩背。)
師:那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一點呢?(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一點,準會擦破褲子,擦傷膝蓋。)
師: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點兒。(準會劃破衣裳,刺傷肚皮。)
師:終于,從孔隙出來了啦!游客們,你又有什么感覺?(生說感受)
5.是啊,同學們,作者就是寫見到的小船的小,這也就是他的~~見聞。還有自己過孔隙的感覺,這也就是他的感受。不僅寫出了孔隙的窄小,還寫出了過孔隙的“險”。讀后,讓人印象深刻,仿佛身臨其境。
6.其實,在我們柳州也有多姿多彩的迷人的風光,你們瞧,這是柳州的一線天,周末許多同學都去游覽,請學習作者的方法,把你在小線天所見所感寫下來。
(音樂起,生練寫,師巡視)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我們可以用上書本上的語句,也可用上平時積累到的,注意書寫規(guī)范、整潔,開始吧!
e同學們,學過這種寫法,我們不僅能寫好,還能寫出自己游覽過的每一處景點,那雙龍洞的其他幾個景點,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景點的特點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一)外洞
1.山中景色如畫,令人如癡如醉。下面是大家自由觀光的時間了,我們先到哪里?(外洞)
2.現(xiàn)在我們來回憶一下,在學習2.3自然段的時候我們用了哪些方法?(1.找出景物2.景物有何特點)
請大家根據(jù)這個寫作方法,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理解“突兀森郁”
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比喻句:大會堂;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形象精準的表現(xiàn)了外洞的高大、寬敞的特點。)
咱們再讀一讀,讀出外洞的特點。
孔隙
1.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是什么?(小洞、窟窿)隙呢?(縫隙、裂縫)那么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狹小的縫,從孔隙這個詞中,你知道孔隙這處景點的特點是什么嗎?(窄小)
2.說得好。你理解了這個詞,那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的窄小呢?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圈出重點詞語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3.出示句子:
(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兩個小字突出船的小)
a那你還從哪些詞當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并排仰臥、剛合適、沒法容)
b你平時乘坐過小船嗎?幾人的?可這只小船呢?(只能容兩個人,而且是并排仰臥的。)
c同學們,作者僅僅是在寫小船的小嗎?(為了突出孔隙的小)
d作者沒有用具體的數(shù)字寫出孔隙的寬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寫出了——孔隙的窄小。我們來讀一讀這一句。
4.我們繼續(xù)來交流,你還劃了哪個句子?
(2)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
a學習“臀”(讀,講易錯處)
b臀指的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屁股)
c凡是和船底有接觸的部位都寫出來了,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的。
d這樣具體、細致的描寫,讓我們更直觀的感受到孔隙的特點就是~~窄小。
e就請你讀讀這句話,就讀出作者的感情吧!(齊讀)
(3)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a這兩句話主要寫了什么呢?(作者的感覺)
b他有什么樣的感覺?你圈出了哪些重點的詞語。(稍微一點兒準會)
e作者正是用通過孔隙的感覺寫出了孔隙的——窄小。
f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塊跟著作者乘小船,過孔隙。游客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g你是怎么躺的?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
h行了,那就開船吧!(音樂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動,這個時候你有什么感覺?(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
師:你能不能動?(不能。)你會不會動?(不會動。)你們敢不敢動?(不敢動。)
師:是呀,因為,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要是把肩背稍微聳起一點兒呢?(要是把肩背稍微聳起一點兒,準會擦傷肩背。)
師:那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一點呢?(要是把腳稍微翹起一點,準會擦破褲子,擦傷膝蓋。)
師: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點兒。(準會劃破衣裳,刺傷肚皮。)
師:終于,從孔隙出來了啦!游客們,你又有什么感覺?(生說感受)
5.是啊,同學們,作者就是寫見到的小船的小,這也就是他的~~見聞。還有自己過孔隙的感覺,這也就是他的感受。不僅寫出了孔隙的窄小,還寫出了過孔隙的“險”。讀后,讓人印象深刻,仿佛身臨其境。
6.其實,在我們柳州也有多姿多彩的迷人的風光,你們瞧,這是柳州的一線天,周末許多同學都去游覽,請學習作者的方法,把你在小線天所見所感寫下來。
(音樂起,生練寫,師巡視)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我們可以用上書本上的語句,也可用上平時積累到的,注意書寫規(guī)范、整潔,開始吧!
e同學們,學過這種寫法,我們不僅能寫好,還能寫出自己游覽過的每一處景點,那雙龍洞的其他幾個景點,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景點的特點呢,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雙龍洞的特點,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感悟游記的語言美、景觀美,掌握游記的基本寫法。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老師當導游,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游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現(xiàn)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同學們現(xiàn)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yōu)美的景色吧!
二、整體感知,擬定游覽路線
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游覽路線。請一個學生到黑板前畫出導游圖,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協(xié)助修正。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游覽路線,為下面每個景點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游覽景點,挖掘特點
1、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⑴ 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路上”片斷)
⑵ 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這么多顏色放在一起,你感覺怎么樣?(讓學生感悟“明艷”)
⑶ 有誰知道溪流為什么“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水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的聲音。)
⑷ 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2、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
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地不在這里,我們目的地在雙龍洞。
⑴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洞口”片斷)
⑵ 到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很有氣勢。誰能說說“突兀森郁”是什么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 從洞口“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我們可用一個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外洞”片斷)
3、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
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洞的孔隙。
⑴ 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
⑵ 小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系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像,小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孔隙”片斷,配錄音介紹。)
⑶ 請一學生上講臺,以椅子當小船,模擬作者的動作,想象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
⑷ 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的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指導朗讀)
4、馳聘想象,分析特點──學習“內(nèi)洞”。
過渡:
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nèi)洞。
⑴ 學到這里,大家知道雙龍洞里的“雙龍”其實是什么嗎?(學生踴躍發(fā)言)
⑵ 游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過石鐘乳、石筍,誰能給我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游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這些石鐘乳、石筍的形狀,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給它們?nèi)∩厦趾貌缓茫浚ń處燑c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內(nèi)洞”片斷,呈現(xiàn)一些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讓學生暢所欲言。)
⑶ 默讀,想想“內(nèi)洞”有什么特點。(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師生概括。)
四、著眼泉水,總結(jié)全文
1、找“向?qū)А保瑪M順序:
⑴ 課文里有一個“向?qū)А迸阒覀円宦酚瓮孢^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引導學生從泉水著眼,再擬游蹤。)
⑵ 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教師點擊課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深黑的石洞)
⑶ 這個“向?qū)А辈粌H陪著我們,一路上也陪著作者,想想作者的游覽順序是怎樣的?
(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游覽線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游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zhuǎn)移”的寫作順序有清醒認識。
2、品語言,學寫法:
⑴ 我們學習這篇游記,不僅是欣賞蘊涵在游記中的語言美、景觀美,還要學會游記的寫作方法,指導我們的習作。
⑵ 這篇游記篇幅不長,但給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樣把一次游玩寫得這樣精練生動的呢?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借鑒?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⑶ 師生共同歸納,讓學生領悟游記融情入景、巧抓特點、總分有序等寫作方法。
五、暢談感想,學寫游記
1、雙龍洞游覽完了,我們就要坐車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給大伙說說?
2、暑假要到了,我們可以借鑒這篇游記的寫作方法,把我們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寫下來。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6
教學目的:
了解雙龍洞的游覽順序,景象的奇異,滲透游記類課文的學法。
能:思考、表達和搜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guān)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
思: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搜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景象奇異
金華→羅甸→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 內(nèi)洞
寬 高大 窄小 黑大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游記類課文的.學法。
教具CAI課件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一 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28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記金華的雙龍洞》
師:我們一同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就漸漸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山中的景象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迎著溪水抬頭望去,雙龍洞到了! (板書:金華—羅甸—路上—)
二、學習課文。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葉老都游覽了雙龍洞的哪些地方?
生:葉老游覽了雙龍洞的外洞、孔隙和內(nèi)洞。(板書)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隨著葉老來到了洞口,在洞口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寬)洞口這部分我們是怎樣學習的?(明確學法)
生:學習洞口這部分我們先找出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把體會讀出來。
師: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繼續(xù)學習。經(jīng)過寬大的洞口,就來到了外洞。這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請大家自學外洞這部分,把自己的收獲匯報給大家。
生: 高、大 仿佛到了個大會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誰能把這種奇特的感受讀出來?找一生讀
師: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jīng)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嘆的是,內(nèi)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 余米,寬3米多。內(nèi)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之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來看看吧!
同學們自由讀第四大段,說說孔隙給你什么感受?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生:(窄小、低矮)(自以為、沒有一處、擠壓、稍微、準會 )
師: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此段中你喜歡的語句。
看電腦填空。
師:這樣的水石奇觀,游覽后真令人拍案叫絕。下面讓我們有感情地齊聲朗讀第四大段。
師:我們乘船從孔隙經(jīng)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nèi)洞。這里又有什么樣奇特的景觀呢?請大家默讀第五大段,用我們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個人學習。再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內(nèi)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后有語氣地讀出來。
生:1、黑 漆黑一片 什么也看不見
洞頂?shù)碾p龍
石鐘乳和石筍 名目有四十多種。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看圖片加深體會。
師: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師:讓我們看投影中的句子,把它補充完整。
過渡: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嘆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nèi)洞這部分。
感情朗讀。指讀。
師:就這樣,我們隨葉老又仰臥在小船里,通過孔隙出了洞。
三、總結(jié):
結(jié)合板書總結(jié)全文,體會雙龍洞景觀的奇特。
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隨葉老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嘆。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景象奇特)而且,還掌握了游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發(fā)散:
學生出示相關(guān)的圖片或文字,進行課內(nèi)外結(jié)合。
老師知道,同學們在課下也結(jié)合課文從書中、報刊中、網(wǎng)絡上找到了許多相關(guān)的材料,下面我們就來展示給大家吧。
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結(jié)。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7
【課程標準敘寫】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年段閱讀教學內(nèi)容標準是: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guān)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
9.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教師教學用書】
四下語文第一組
本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并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古詩詞、散文游記,多樣化的文章體裁,豐富多彩的語言,一定能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課文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有著很強的表現(xiàn)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仔細咀嚼,余味無窮。教學本組課文,應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激發(fā)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對于精彩的語段,要熟讀成誦,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本組教材除課文外,還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積累描摹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搜集自然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通過這些語文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1—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寬帶網(wǎng)”2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全文是按游覽順序?qū)懙模来螌懥擞坞p龍洞的路上見聞,游外洞、內(nèi)洞、出洞。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情形,采用了借其他事物、人物的感受及心理活動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把“簇、額、蜒、乳”等字寫規(guī)范、漂亮;理解“明艷、突兀森郁、孔隙、蜿蜒、變化多端”等詞語的意思。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照游覽順序畫出游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4.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教學板塊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題導入(3分)
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shù)哪_步,一起到浙江金華去游玩,課題是——(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jīng)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2.簡要回憶學過的游記,知道游記一般是按照游覽的先后馴順寫的(移步換景),如:頤和園。
3.交流收集的有關(guān)雙龍洞的資料。
二、交流自主學習情況,掃清字詞障礙(9分)
1.學生交流自主學習反映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1)難讀:突兀森郁、孔隙、臀部等
(2)難寫:簇等
(3)易錯:額、蜿蜒
2.課件出示讀記
浙江油桐一簇臀部稍微額頭
擦破蜿蜒石鐘乳依據(jù)源頭濃淡
突兀森郁變化多端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順序。(15分)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根據(jù)自讀印象從課文內(nèi)容、表達情感方面隨意說。)
2.再讀課文,按照游覽順序畫出游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1)教師引導
教師讀第1段,第2段首句,提煉出游覽順序的關(guān)鍵詞——金華—羅店—入山。
教師邊讀課文2、3段邊指導學生把握句意,體會過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2)小組合作,完成游覽示意圖,畫出過渡句。
形式:1人讀,其他聽讀,關(guān)鍵處停下來畫詞句,完成線路圖。
交流、展示。(方法指導:檢查完善,不遺漏;過渡句的提醒)
【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考慮到了文本的特點(游記類文章),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選取了教學的價值。為單元的習作“我們的校園”做好鋪墊。
三、默讀課文,概括景物特點(10分)
1.默讀4—7自然段,批注出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特點。
2.交流:
洞口:寬
外洞:大、高
孔隙:小、矮、窄
內(nèi)洞:黑、奇、大
【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
四、總結(jié)全文,談談收獲(3分)
總結(jié)說說自己學到了什么?
預設:寫作順序、過渡句、邊讀邊想概括景物特點等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8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
2、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教學難點:
練習理清文章的條理。
教學準備:
相關(guān)的資料及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導讀。
2、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3、同桌輪流讀課文,邊讀邊議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游覽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讀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路上景色的特點。幻燈片顯示討論題。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著重理解以下詞句。
(1)映山紅,就是指杜鵑花。
(2)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
(3)明艷,指顏色明亮鮮艷。
(4)時而,指有時候。“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就是指溪寬,有時侯窄,有時候慢,有時侯快。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9
一、教學目標:
認知:
1.通過自學,能讀準生字,多音字字音,運用與結(jié)合課文等方法理解有關(guān)詞語;
2.了解作者葉圣陶的生平概況以及游記這一體裁的基本特點和有關(guān)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識。
技能、方法:
1.訓練并初步掌握解詞的幾種基本方法,如查工具書、用近義詞、借助圖片、實物、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等。
2.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讀音要正確,聲音要響亮,姿勢要端正,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換讀、不唱讀、不讀破格句。注意手握書本的姿勢與站立的姿勢。
3.訓練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性學習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覽的順序、景點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過朗讀課文,體會祖國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讀通課文,理解詞語,理清游覽順序,了解游覽景點(畫示意圖),同時在網(wǎng)上或課外書上查找關(guān)于溶洞的一些圖片和資料。
2.教師方面:
①準備一幅葉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關(guān)作品集;
②準備一盆杜鵑花;
③有關(guān)溶洞的圖片資料;
④有關(guān)文字投影片。
第一張:
①浙江合適稍微呈現(xiàn)
②羅甸森郁聚集昏暗額角
③系著繩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張:
①突兀森郁合適盤曲而上變化多端聚集
②頭腦額角肩背臀部腳跟
③杜鵑花映山紅
第三張:變化多端千變?nèi)f化變化無窮千姿百態(tài)
形態(tài)萬千形象各異奇形怪狀變幻莫測……
第四張:朗讀課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張:關(guān)于石鐘乳、石筍的小知識介紹(略)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練習審題:
1.同學們喜歡春游嗎?說說你游覽過的地方、景點的特征以及游覽后的感受。
2.正值陽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時機,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葉圣陶老先生曾游覽過一個地方——逐步板書:雙龍洞(景點)金華(地方)記(可換“游”字,它是游記性文章的一般命題方法,如游蘇州樂園、游常州恐龍樂園等)
(二)學生匯報預習后的收獲:
說說通過自學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難,有哪些疑問。教師相機介紹溶洞方面的知識以及關(guān)于葉老的生平情況。并鼓勵和肯定學習有方法、學習刻苦認真的學生。再安排一、二分鐘學生同桌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讀準加點的.生字、多音字讀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聳;森郁、森林、草木茂盛。
合適:結(jié)合句子理解指兩個人并排仰臥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師用手掌代表小船、用兩支粉筆代表人演示)
盤曲而上:引導學生用畫示意圖理解。
變化多端:引導學生用近義詞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幫助學生積累詞匯。
聚集:引導小組同學表演理解。
頭腦額角肩背臀部腳跟:請學生扮演人體模特兒然后指出相關(guān)部位。其中對“臀部”一詞要理解并指導書寫:書寫時要做到上緊下松,遵循“上蓋下”的原則。
杜鵑、映山紅:用一盆杜鵑實物認識。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①首先明確朗讀課文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說說,后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六不”。
②提示:朗讀較長的文章,可選自己喜歡的,可選認為寫得特美的或比較難讀的,你認為主要的內(nèi)容多讀幾遍。
③學生自由練讀。
④指名朗讀,組織評價。
(朗讀中,可推舉班上最優(yōu)秀的同學來讀;可讓認為本學期朗讀有明顯進步的來讀,可邀請同自己水平相當?shù)膩碣愖x。聽同學讀時要專心,聽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準備全面評價和取長補短。)
(四)小組學習,理清游覽景點及順序,了解內(nèi)容的主次:
1.四人小組相互閱看自畫的示意圖,自填的順序。
2.指名上臺講講作者的游覽順序及景點(略)
3.請幾名學生按示意圖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內(nèi)容,哪些是次要的內(nèi)容。
4.訓練學生用其它方法給文章概括主要內(nèi)容,如:
①拓展小標題法:路途——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②連接段意法:課文先寫了路途中的見聞,再等外洞的特點,接著講如何通過孔隙,然后講內(nèi)洞的特點,最后講出洞的事。
③以導游的身份介紹:
親愛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歡迎光臨我們浙江金華。現(xiàn)在我們在乘車去雙龍洞的途中,先觀賞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艷的景色……這歡快的小溪泉水就是從雙龍洞流出來的。待會兒我們到了洞口先進外洞游覽,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過孔隙進內(nèi)洞,即所謂的雙龍洞游覽……今天準能讓你們一飽眼福、流連忘返……
(五)課堂總結(jié),學生自行設計課外作業(yè):
如
1.畫圖;
2.朗讀并背誦喜歡的片段;
3.查閱圖片資料;
4.抄寫詞語,整理預習筆記;
5.學編導游解說詞。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雙龍洞的特點,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2、感悟游記的語言美、景觀美,掌握游記的基本寫法。
3、倡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培養(yǎng)同學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老師當導游,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游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現(xiàn)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同學們現(xiàn)在下車,俺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yōu)美的景色吧!
二、整體感知,擬定游覽路線
教師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游覽路線。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畫出導游圖,教師和其余同學一起協(xié)商修正。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游覽路線,為下面每個景點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游覽景點,挖掘特點
1、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⑴ 走在路上,你的心情怎樣?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路上”片斷)
⑵ 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這么多顏色放在一起,你感覺怎么樣?(讓同學感悟“明艷”)
⑶ 有誰知道溪流為什么“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水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在同學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的聲音。)
⑷ 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想象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2、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
路上景色如畫,但俺們目的地不在這里,俺們目的地在雙龍洞。
⑴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洞口”片斷)
⑵ 到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很有氣勢。誰能說說“突兀森郁”是什么樣的景象?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也可以查字典。
⑶ 從洞口“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俺們可用一個字概括外洞的特征。(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外洞”片斷)
3、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
觀賞完了外洞,順著泉源,俺們來到了洞的孔隙。
⑴ 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
⑵ 小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系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像,小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孔隙”片斷,配錄音介紹。)
⑶ 請一同學上講臺,以椅子當小船,模擬作者的動作,想象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
⑷ 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的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指導朗讀)
4、馳聘想象,分析特點──學習“內(nèi)洞”。
過渡:
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俺們就到了內(nèi)洞。
⑴ 學到這里,大家知道雙龍洞里的“雙龍”其實是什么嗎?(同學踴躍發(fā)言)
⑵ 游覽過溶洞的`同學見到過石鐘乳、石筍,誰能給俺們講解一下石鐘乳和石筍是怎樣形成的?沒有游覽過溶洞的同學也別遺憾,老師這就帶你們觀看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這些石鐘乳、石筍的形狀,愿想什么就想什么,給它們?nèi)∩厦趾貌缓茫浚ń處燑c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內(nèi)洞”片斷,出現(xiàn)一些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讓同學暢所欲言。)
⑶ 默讀,想想“內(nèi)洞”有什么特點。(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師生概括。)
四、著眼泉水,總結(jié)全文
1、找“向?qū)А保瑪M順序:
⑴ 課文里有一個“向?qū)А迸阒硞円宦酚瓮孢^來,大家知道它是誰嗎?(引導同學從泉水著眼,再擬游蹤。)
⑵ 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教師點擊課件中“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深黑的石洞)
⑶ 這個“向?qū)А辈恢慌阒硞儯宦飞弦才阒髡撸胂胱髡叩挠斡[順序是怎樣的?
(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游覽線路”。)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深黑的石洞)
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同。以溪流走向為中國,再擬游覽順序,使同學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zhuǎn)移”的寫作順序有清醒認識。
2、品語言,學寫法:
⑴ 俺們學習這篇游記,不只是欣賞蘊涵在游記中的語言美、景觀美,還要學會游記的寫作方法,指導俺們的習作。
⑵ 這篇游記篇幅不長,但給人印象深刻。作者是怎樣把一次游玩寫得這樣精練生動的呢?哪些寫法值得俺們借鑒?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⑶ 師生一起歸納,讓同學領悟游記融情入景、巧抓特點、總分有序等寫作方法。
五、暢談感想,學寫游記
1、雙龍洞游覽完了,俺們就要坐車回去了,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給大伙說說?
2、暑假要到了,俺們可以借鑒這篇游記的寫作方法,把俺們在暑期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游玩寫下來。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11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情融于景。課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游內(nèi)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nèi)外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nèi)洞的黑、大、奇,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欲望。
教學本課,我分為三部分,即:
1、談話導入。
2、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
3、鞏固練習,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采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并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為“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guān)鍵詞語,讓學生反復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后,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nèi)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jié)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后,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后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致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nèi)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于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nèi)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后,又從語言回到內(nèi)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xiàn)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總之,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學生的朗讀還不太好,還應加強訓練。
《記金華的雙龍洞》讀寫練習題 篇12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nèi)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收集材料制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著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嘆的是從外洞到內(nèi)洞必須經(jīng)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為這次游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jié),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為什么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眾不同)
(2)出示文字 ,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著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guān)嗎,說明什么?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為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jié):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游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jié)。
三、學習“內(nèi)洞”部分
過渡:內(nèi)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jié),來到內(nèi)洞有什么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guān)詞句,愿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nèi)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為前后幾排,一排稱為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nèi)洞“走了一轉(zhuǎn)”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jù)。)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shù)碾p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tài),加上燈光搖曳,產(chǎn)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是自然狀態(tài)下,沒有經(jīng)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么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3、小結(jié):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嘆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jié)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著作者又仰臥在小船里,穿過孔隙出了內(nèi)洞。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nèi)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yōu)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jié)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nèi)洞:黑、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