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教案設計
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然后同學們間相互交流,可以看看大家的意見是否一樣。
(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與學習)
同學們都知道了嗎?可以一起念給老師聽嗎?(齊讀,體會建設者的不懈努力和斗志)
建設者要克服這個困難容不容易呀?(展示第五段)
(不容易)哪些詞可以體現呢?(晝夜、反復、終于)說說你的理由。
克服困難: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巖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于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兇一時的凍土。
(我們在前進的道路總是會遇到困難的,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像建設者那樣不畏困難,勤于思考,只要我們夠努力,困難總會被克服的,所以要相信自己哦)
第二個困難:同學們能不能自己讀一讀,想一想:建設者又遇到什么困難呢?能說說當時的情景嗎?
而建設者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同學們在書本上劃劃,找一找。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體驗困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閱讀的能力)
同學們能大聲地回答建設者又遇到什么困難呢?用一句話回答。
困難二:“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板書:惡劣天氣、極度缺氧
那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怎樣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的呢?有哪位同學愿意說說。
還有哪位同學也想說說的。那同學們可以想想一下當時的情景嗎?好,現在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七段,其他的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
同學們這些困難有難不難克服呀?建設者又是怎么度過難關的?哪句話體現出來的?
克服困難: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同學們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呀?那我們一起讀一度。(齊讀)那同學們,你們覺得哪個詞最重要呀?為什么?(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共同點:這鐵路的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建設者真的很不容易呀?是什么讓建設者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的?
板書:勇敢拼搏、堅定的信念、智慧與力量、無私奉獻精神、熱愛祖國
2、同學們,剛才你們都遇到哪些不理解的句子呢?還有哪些還沒理解的嗎?有哪位同學可以提出來的?(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叫同學上講臺提問,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也可以培養學生互助的精神。)
(1)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這句話既是課文的題目,又在文中一詠三嘆,反復出現了四次。這個簡短有力的句子,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既是筑路大軍的誓詞,也是作者行文的線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鐵路,讓火車開到拉薩,當時國內外都是一片質疑聲。而這句樸素無華的話語充滿著信心與決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現均使用了感嘆號,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這句話在開工前、遇到困難和克服困難時反復出現,在文中前呼后應,與尾句“拉薩已經遙遙在望”形成一條穿珠的彩線。
(2)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