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1、了解本文通過描寫景物來來抒發感情的特點。2、感受課文所贊頌的中華民族樸質、堅強、力求上進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3、讓學生通過聯想,掌握文章所寫景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1、理解文中寫景的語句,把握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文章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
3、今天學習白楊樹的現實意義。
教學難點: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預習作業:1、查閱、積累字詞(難寫、新學的)
2、查找資料(寫作背景、作者簡介)
3、看課文質疑
4、推薦文章(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不同作者的同類文章)并簡單寫出推薦理由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我們先聽一聽同學讀了本文后的感受。
生:作者描寫的白楊樹是那樣的樸質、堅強,那樣的不平凡。使生活在南方的我,真想親眼看一看白楊樹的風姿。
師:好我們滿足同學們的愿望,(邊切換幻燈片邊說)大家對照圖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樹的段落。
生:第5節。
二 師: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一段。
生齊讀。
師:作者只是在贊頌白楊樹嗎?
生:不是。實際上是在贊美人。
師:對。作者寫樹是表面,而贊人是根本,寫景是為了 ?
(生補充:抒情。 )
師:這是那類文體所具有的特點?
生:散文。
師:板書:散文(抒情散文)這里作者運用了一個重要的寫作手法:象征。 (簡單介紹散文)
板書:樹 象征 人
三、小組交流預習內容:
四、班級交流:1、學生自己積累字詞,教師篩選、補充;
2、介紹有關作者資料;教師補充寫作背景。
3、推薦文章:
冰心 《蒲公英》
郭沫若 《白鷺》
茅盾 《風景談》
余秋雨 《文化苦旅》
五: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進行點評:
六:作業:1、抄寫字詞,整理筆記。
2、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后反思:
學生預習工作很認真、充分。從學生推薦的文章來看有名家名篇,也有當代時文;有同一作家的作品,也有不同作家的作品;有的從文體相同來推薦,有的從內容相似來推薦,還有的從風格相同來推薦。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而且也大大拓展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面,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