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
課前活動:(播放歌曲《跨過鴨綠江》和抗美援朝的圖片)聽歌:課前請大家看一幅圖,欣賞一首歌,有誰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圖片、歌曲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1950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把戰火引向中國的邊境。中國人民響應毛澤東主席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為國”的號召,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他們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一直打了3年,迫使美國坐下來談判。三年的戰爭,志愿軍死傷幾十萬,停戰后又留守了五年,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到八年了,也就是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要回國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那場面十分感人。想重溫那感人的一幕嗎?上課
一 導入:1今天咱們一起來看21課再見了,親人(示課件:題目)板書,齊讀。它與原來的課題有什么不同?誰對誰說的?(板書:志愿軍,大娘,小金花,大嫂……)
2 “再見”什么意思?(再次相見,美好的愿望)
3咱們帶著這種渴望再次相見的美好愿望,再讀課題。
二 理解課文
1 誰能舉例來說說什么人是你的親人?(有血緣關系的,是親屬,是一個家族的。)文中的志愿軍是中國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朝鮮人民是朝鮮人,有血緣關系嗎?他們是親屬嗎?那么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是親人嗎?
不是親人(板書)可為什么作者說“再見了,親人”呢?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好好閱讀,做好充分的準備。先來看閱讀提示:
小結:看得出,同學們讀的非常認真,動情,這篇文章也確實很感人,下面就把你的體會交流一下。
2 交流 no1先從志愿軍跟大娘告別的部分開始。
(1 “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造成了……”
回憶的時候,就應該和平常講話不一樣。他有了想法了,你們對這一段有想法沒想法?那就先把他剛才讀的那一段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我先看看有沒有情感。
說得很好,但是還不夠,就這段話你們還有說的嗎?還能繼續說服我嗎?做打糕,送打糕時有可能會發生什么?聯系前文(這么大年紀)書上沒有的他想到了。帶領大家辛苦
但是我覺得你們說得還不透;繼續說,我還沒聽夠;這一段說得不錯,要有一種懷念的心情,再讀一遍,
(2 “八年來,您給了我們……”這么讀,慢點讀。要有一種懷念的心情
(志愿軍在朝鮮作戰,離開了爸爸媽媽,但大娘給了他們非常的慈母般的溫暖)
從血緣上說不是親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這樣慈母般的關懷,他們實際上已經變成親人。
(3 “我們還記得……唯一的親人。
你說得很好,但你注意到沒有,課文中用了許多“反問句”,說得比“陳述句”要有力得多。你能就你說的這些內容,說一個反問句來質問能試試嗎?不太好,沒說清楚,語氣也沒有多大力量。誰來說?
“唯一的親人“,大娘的其他親人是不是不在身邊?要用十分崇敬而又沉痛的情感來讀。讀懂文字后面的東西,很重要的讀書方法
就是這樣一位大娘,八年的時間,像慈母一般地照顧、愛護志愿軍的一位老大娘,一直爬著山坡,走啊,送啊,一直和志愿軍依依不舍。所以志愿軍怎么說(齊讀):“大娘,……幾夜沒合眼了。(不要那么傷心,而是一種尊重,一種懷念,一種關心,一種感激。)
no2 剛才大家用這種方法抓事實談體會,抓得準,讀得好。告別的這三段表達方式相同,結構相同,用剛才的方法交流跟小金花和大嫂告別這兩段你們一定比剛才找得更準,讀得更好,再看跟小金花告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