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魔力教學設計(集體備課)
三、拓展延伸,引發閱讀興趣
一個富豪之家的兩兄弟,從銀行中取出面額為一百萬英鎊的鈔票,藉此驗證這一百萬的價值。他們選擇了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作為實驗品。于是一個流落倫敦街頭的窮光蛋忽然之間得到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他的生活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變……想知道故事的原文嗎?(這段最好放在前面,介紹背景,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
1.在《百萬英鎊》這篇短篇小說中處處可尋覓到這樣的生動描寫。感興趣的同學可讀原文,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特點。
。òl下原文的閱讀材料或者介紹網站。)
2.了解作者──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他經歷了美國從“自由” 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等作品,描繪了一幅幅形象資本主義社會的幽默畫。這些作品讀來親切、自然,充滿輕松的幽默又蘊涵深刻的批判意義,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四、作業
閱讀一篇文章,做一則讀書筆記:(課標《同步閱讀》同主題文章)摘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反思
二、五年級教研組老師集體備課:
師1:
《金錢的魔力》這篇課文也很有挖掘、開發的價值。在感受托德這個人物形象時,在讓學生感悟托德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語句后,讓學生走進托德內心世界,想象托德看到“我”衣衫襤褸時、當“我”頗為膽怯地請他通融時、當“我”說我的大票怕他換不開時的內心活動,再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進入“認錢不認人“的內心世界,進一步讓學生感悟到金錢的巨大“魔力”。
師2:
上課前,我先介紹作者,介紹《百萬英鎊》,孩子們顯得興趣盎然。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自讀、小組討論,學生很自然地用“見錢眼開”、“阿諛奉承”等詞語概括了裁縫店店員和老板的特點,然后,我再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點的句、段,幫助學生重點體會。
師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自瀆的基礎上我出示思考題:從課文的描寫中看,金錢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圍繞思考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從而體會到文中兩個人物(托德、老板)令人討厭的形象;但也有一些不同的感受,這時我特別注意學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注意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
師4:
學生通過學習前兩篇課文,感受人物形象已有一定的基礎.教學這一課,我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來體會人物形象,學習作家的表達方法。學生情趣盎然,收獲多多。 師5:
初讀課文后,學生就用見錢眼開、阿諛奉承等詞語概括了裁縫店店員和老板的特點。接著,我引導學生找出你認為描寫得最精彩,最能突出這個人物特點的語句。大多同學都找了刻畫托德的那段細致的神態描寫,和刻畫老板的那大段生動的語言描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文中人物金錢至上的丑態的印象。
師6:
本文人物形象,學生容易把握,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描寫方法的體會上,一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變化來體會,二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點的句、段,重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