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綜合資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 軾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亂 入 船。
juǎn dì fēnɡ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風 來 忽 吹 散,
wànɡ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樓 下 水 如 天。
【作者與背景】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著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他的寫景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詩中有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詩,是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寫的。當時正是夏天,詩人到西湖邊上游玩,偶然遇到了一場來去匆匆的大雨,他非常高興,借著酒興,在望湖樓上寫下了這首詩。
【注詞釋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又名“看經樓”。五代時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邊昭慶寺前。
醉書:喝醉酒時所寫。
下面,我們展開想象,化詩為畫,也就是把這無形的文字變成有形的圖畫。
欣賞這首詩: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亂 入 船。
黑云:烏云
翻墨:指黑云籠罩,翻滾如墨。就像墨汁被打翻了一樣。
遮:遮蔽,遮蓋。
白雨:雨很大,看過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濺起的雨滴像亂蹦亂跳的珠子。
碧空萬里,風平浪靜,詩人蕩舟西湖,飲酒賞景。忽然間,天邊濃云黑壓壓地翻滾而來,就像把墨汁打翻了一樣,烏云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白花花的大雨就從天而降,雨點打在湖面上,水花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紛紛地倒進了游人的船艙。
卷 地 風 來 忽 吹 散,
望 湖 樓 下 水 如 天。
卷地風:大風翻卷著從地上吹來。
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猛然間,一陣狂風席卷大地,剎時,烏云和大雨被吹得無影無蹤了。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下了船,登上了望湖樓,憑欄而望:風住了,雨停了,云散了,剛才的一切都好像不曾發生過,只見藍天映入碧水,湖水向天光一樣的明亮、純凈、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