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聽課反思
今天我們聽了林寶石老師執教的《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十組的第一篇主體閱讀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奉獻一生的功績。林老師上的這堂課基本成功。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談對林老師這堂課的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文本中洋溢的情感、去求取文本賦予人內心活動后的頓悟、去感受文本中蓬勃向上的力量,并在此間盡情地開掘自己的靈性和智性。
首先林老師抓住“閱讀”一詞,讓學生從平常的“閱讀書籍、報刊……”入手,轉到“閱讀大地” 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出課題,提出質疑。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學生提出問題:“大地能閱讀嗎?”, “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他是怎樣閱讀大地的”為起點,其實林老師繼續按照這些問題去展開講解就更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我感悟到以學生質疑的問題,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然后扣住一個問題——徐霞客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靠什么克服困難的?引導學生們默讀課文,要求把自己感受頗深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反復讀一讀,在旁邊做做批注。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內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心的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了智慧,同時情感也受到了熏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學生在思維碰撞過程中,豐滿“了奇人”的形象。
二、評價得法,展現學生精彩。
一堂課學生精彩了才是達到了最高境界。學生精彩離不開老師的點撥、評價。而林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不夠好,在學生回答問題或朗讀時,林老師只評價學生好與不好,而沒有點評出好在什么地方,怎樣好,這樣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沒有目標可參照了。在讀書指導方面,應該讓學生發揮想象畫面,體會情感,看著插圖表達,看到什么,發揮想象力,把握情感去讀,這樣讀書的時候就發揮得很棒了,可能會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了,使課堂富有生命力了。
三、預設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
我覺得林老師在提出問題是設計的不夠科學,問題太多太凌亂,有些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因此教師要善于深入鉆研教材,預設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情感。而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充滿情趣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教師預設的有價值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內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心的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了智慧,同時情感受到了熏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