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聽課反思
三、創造想象,發散思維
林老師在讓學生思考問題時未能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想象,因此學生未能很好理解主人公的品德、精神。如引導學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繼日歷盡千辛萬苦一個環節,講到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時,我認為引導學生想象,在徐霞客長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還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呢?讓學生暢所欲言展開合理的聯想進行回答。這樣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進行想象,就比單純的品味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教師在整理總結學生的回答,點撥提升,引導他們體會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
四、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學習“奇人”;
林老師在總結課文時是匆匆地收場,總結不夠深刻,因此學生對徐霞客這位人物形象、品德不夠理解不透。如: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后,應再次回歸到課題:為什么叫他“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學生談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當作書本,一頁一頁、一步一步刻苦地讀著。徐霞客的足跡遍布三江五岳,橫跨了16個省份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市……此時,教師出示地圖課件,通過看到中國的政區圖、看到16個省市的具體分布,學生對徐霞客的逐漸豐滿起來,對徐霞客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的幾點是我個人的看法,為了以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互相聽課評課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努力的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