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實錄
師:我知道非常喜歡古詩文誦讀,同學積累了大量的古詩,上課前我們吟誦幾首古詩好不好?生:(異口同聲地)好!
師:先背一首描寫春天的?(一生背《春曉》)
師:孩子,你背得很準確,老師也來背一背可以嗎?像老師這樣,再背一遍好嗎?
師:這次,你吟出了詩的韻味。描寫夏天的誰來?看能不能背出詩的韻味?(一生背《小池》,背得特別有韻味。)
師:請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她。
師: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收獲的季節來臨了。描寫秋天的詩能背嗎?(一生背《山行》,然后全班齊背《山行》)
師:好一句“霜葉紅于二月花”。不僅古人與楓葉結下不解之緣,今人也同樣喜歡寫楓葉抒發情懷。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袁鷹先生一起去品味《楓葉如丹》。
上課!(師生問好。)
一、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師:看老師板書課題,注意“丹”字的筆順,先點后橫,橫的兩邊要出頭。“丹”什么意思?
生:火紅色。
師: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清條理。
師:請看大屏幕。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課文,自己試著讀讀這些詞。(蟬鳴蛙噪 暴風驟雨 心曠神怡 熾熱 絢爛 靜憩 挫折)
師:字詞預習得不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結合預習想一想作者回憶了一件什么事?
師:你說得很具體。誰能用一兩句話簡單說出這件事?
師:孩子,你的概括能力真強。像他這樣在下面再練習概括一次文章的主要內容。誰來說說?學過了就用,這個本領是你的了!
三、質疑問難,感悟文本。
師:這篇文章以空行為標志,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寫的就是這件事,我們先來學習第二部分。古人說:“學貴有疑,有疑者方可長進。”請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拿起筆把不明白的問題標出來。(學生邊讀書邊思考。)
師:誰有不明的問題?
生:我回屋取了相機,把鏡頭試了又試,總覺得缺少些什么。到底缺少些什么呢?
師:你提得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把它寫到這兒。(板書:缺少?)
生:為什么給照片起“秋之生命”這個題目呢?
師:你們提得這兩個問題可以合為一個問題。(板書:秋之生命?)
生:也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恍然明白。我明白了什么?
師:(板書:明白?)你是個會學習的孩子,你提出的問題恰好是課后的問題,那每篇課文后邊的問題往往是關系到全文的主線問題,相信你們明白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師:“我的照片中缺少些什么?”那看看到什么景物,作者回屋去取相機?
生:走到院里,迎面是株楓樹,紅艷艷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
大屏幕
師:誰來讀?(一生讀)
師:整個青山全在靜憩中。“靜憩”什么意思?
生:靜表示安靜,憩表示休息。合在一起表示……
師:來,讀出靜憩的感覺。(一生讀出了安靜。)
師:多么安靜的環境,看到這株楓樹,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心曠神怡。
師:了不起,剛學了這個詞,就用上了。
生:我覺得太美了。
師:是啊,正是看到了這滿樹滿地紅艷艷的楓葉,作者感受到了前所未見的美,前所未見的震撼,于是返回取來了相機,而看到這株楓樹,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再望望那株楓樹,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
師:還有呢?
生:若是畫家,會描出一幅絢爛的油畫。
師:可我又不是。
生:總覺得缺少些什么。
大屏幕
師:自己讀讀這段話。(學生自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