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教學反思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0》安排了兩部分內容,一是“文章不厭百回改”,再者是“多種渠道學語文”。今天,我重點帶領孩子們學習了第一部分內容——文章不厭百回改。教材安排這部分內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重視習作的修改,并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可以說,孩子們對于修改對寫好習作的重要性體會不深,甚至根本體會不到。針對這一點,我在教學時,先向他們介紹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的來歷(上學期剛學過,學生印象較深);一部《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綠”字的精妙之處,從而初步激起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緊接著具體指導他們如何修改習作,講解修改符號的用法,教育其養成自我修改的良好習慣,最終真正領悟:“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中的道理。
讓學生學會對文章進行“改”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不斷加工,不斷完善,不斷創造的過程。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希望孩子們能真正領悟其中的道理,讓修改貫穿于自己寫作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