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九)》教學反思
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或思維方式,有外顯和內隱之別。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點在于平時的課內外的長期堅持。長期培訓,才能終生受益。在今年的炎熱的夏夜,我們一行七十多號人,冒著酷暑準時來到學校參加縣教育局舉行的“慶七一”歌詠比賽的排列。在休息之余,我與葛家生老師一道在我們班級中休息(因為排練廳靠近我們班級)。這時,他看到黑板的左邊張貼著“態度決定一切”的標語,問:“這是什么?”我自豪地告訴:“這是我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不好的關鍵原因不是其他,而是態度!”我非常強調“態度”二字是有根源的。
回憶我教學學生時候的印象:
潘同學:“自然課上,我們叫苦連天。自然老師竟然讓我們在一節課之內出好一張試卷。天啊!這怎么可能做到呢?有同學開始提出抗議了:‘這不是在逼迫我們起義嗎?’我內心暗暗高興,起義吧!”
張同學:“在語文老師的妙語連珠般的攻勢下,中午就餐的同學沒有了正式的休息時間。這還不算,數學老師接著前來阻截,××同學在老師說‘下課’的一剎那間,飛也似的沖出了教室。”
劉同學:“下午,可憐了朱同學與黃同學。興趣課時,大家有說有笑,沉浸在棋海的嘶殺中,他們兩位由于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就要補齊落下的功課。”
……
縱觀學生以上的學習狀況,我在活動課上,對他們說起了中國足球:中國足球一直停滯在一個亞洲二流、一流邊緣的水平上,對韓國、日本、西亞球隊的戰績非常糟糕,是否我們真的不行呢?回答肯定的:不!最為根本的還是前中國國家隊主教練米盧提及的“態度決定一切”,這里的態度主要是說中國球員對于足球運動和足球職業聯賽的態度問題。
確定了驅使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要原因之后,我張貼了“態度決定一切”作為班級的警言。這個就是習慣的養成教育,這就是外顯與內隱的相輔相成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