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為主線,“巨著”為突破
——《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者 薛國平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3、通過對司馬遷及《史記》的深入了解,激發學生對司馬遷的敬仰之情。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憤,體會精神。
1、讀題,在“發憤”下標著重號,再讀題強調“發憤”,理解“發憤”的含義,并將意思放在課題中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2、抓住“課題”質疑: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司馬遷怎樣發憤寫《史記》?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板書:為什么?怎樣?在什么情況下?
3、自由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文章中作者是如何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用筆做上記號。
4、交流討論(基本學路:“我來解決問題,文中是這樣說的……”)
(1)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
出示關鍵句“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增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a、讀出父親的殷切期望。
b、你從父親的囑托中知道什么?(父親一生的愿望是什么?他要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的歷史。)
c、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司馬遷在想些什么呢?
(2)司馬遷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
“一場飛來模禍……入獄受了酷刑。”
a、“將軍”指李廣的孫子李陵將軍,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學生自學補充資料“辯護受刑”。從這個事件中,你認為司馬遷是怎樣的一個人?
(仗義執言正直勇敢敢說真說實事求是)
b、就是這樣一位史官,他仗義執言得罪了權貴,被判入獄,受到“宮刑”。(學習補充資料--“宮刑”)
“宮刑”殘酷地摧殘了司馬遷的肉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倔的人格,從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漢了,這是司馬遷最大的恥辱啊!
(3)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司馬遷悲憤交加……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a、司馬遷因()而“悲憤”,因()而“憤”。他真想一死了之。
b、司馬遷認為“()比鴻毛還輕,()比泰山還重”,他要做()人。
c、“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兩個“一定”體現司馬遷決心大,可以看出司馬遷是為而活,他活下去的信念是。
d、埋在心底的是個人痛苦和恥辱,留給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司馬遷寫史書一絲不茍,矢志不渝。
e、出示插圖,這是司馬遷寫史書時的情景,從圖中你看到些什么?(挑燈夜書,條件艱苦,一捆捆竹簡,工作量大。)體會到什么?此時,你心中的司馬遷是怎樣一個人?把他的形象讀出來。(用“不管……不管……都……”來說圖意。)
f、結合文字描寫和插圖,練習說話:“司馬遷,您在()的情況下,為了()堅持()寫《史記》,您真是一個()的人!”
4、引導:這是司馬遷在受刑后發憤寫史記的情景。除此以外,司馬遷還為寫史記發憤做了許多努力,請找出來,讀讀體會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