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二、捕捉空白,升華認識。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意捕捉文章的空白,給與學生思維的鍛煉,一次,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并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表現出的英勇鎮定時,請同學們用成語來贊美鄭和……此外在教學中,還可以尋找到文中情節的更多空白點,引發學生展開想象。例如在學習“戰勝兇險”那一部分,除了交流書中描寫的“兇險”外,還可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同學們,在茫茫的、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鄭和他們遇到的危險又何止這些呢,自然的,人為的等等,你想象一下,他們還會遇到哪些危險呢?又是怎么克服的?為什么他們最終能戰勝這些兇險呢?我想,拋給學生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的思維火花受到碰撞,生成的東西一定會更多。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沒有深入的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容,學生說得很空洞,并不是真正深入文章的深處去體會的。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創設一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如果補充些航海知識的介紹,以及當時社會環境的介紹,可能對學生理解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更有幫助。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讓學生理解要讀的內容,帶如何讓學生讀懂,引導他們進行思索,著非常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每天是我們都必須注意的。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要主動的去學,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通過設疑,造成學習的階段目的,使學生有目的的學習。
通過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能更自覺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