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網絡課教學設計方案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第八冊的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根據《黃山奇松》這篇課文的特點,我探討一種基于網絡環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
1、通過校園網、互聯網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了解課文內容。
2、利用網絡進行拓展性學習,了解更多關于黃山的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黃山奇松》網絡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通過《黃山奇松》網絡教學,培養學生把課文內容與網絡教材上的圖片、文字、影片結合起來進行閱讀感悟課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賞讀品味,感受黃山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興趣。
3、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八冊語文《黃山奇松》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體會黃山的奇和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網絡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使用的道德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從而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家庭條件、地區差異等特點,視野不夠開闊,對黃山松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
同時,因為學生已具備熟練的上網操作技能,能根據老師的要求順利進行網上瀏覽,網上收集信息,網上交流,并且可以在課后通過發e-mail的方式在同學間進行交流或向老師提出課堂上未能解決的疑問等。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網絡正逐漸成為學生嶄新的學習工具,網絡上眾多的信息拓展了學與教的空間,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知識水平的提高成為了必然。本課設計集圖、文、音、像等信息于一體,我自行設計了一個《黃山奇松》的學習專題網站。最后,還要求學生能利用我們提供的搜索引擎,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習慣。
教法設計: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整合在建構主義思想指導下,利用網絡環境所提供的開放式個性化學習方式,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展研究學習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在網絡資源與語文教學相互整合的學習環境下,我們的學習主要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教師幫助梳理,確定本課堂的學習主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同時又為學生意義建構夯實了基礎,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2、自主學習。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協作學習。讓學生自己組合,就解決某一問題進行學習合作,上網搜索,再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產生意義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