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與“相望”(全國名師竇桂梅)-夏荷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4
“相守”與“相望”(全國名師竇桂梅)
作者:竇桂梅
“相守”與“相望”
——寫給我的朋友陳曉梅
一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莊子如是說。水干涸了,兩條魚被擱淺在河灘,眼看干枯死去,相互間用吐出的濕氣泡沫令彼此潤濕,為對方奉獻自己最后的關懷。于是,“相濡以沫”常用以形容朋友或夫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而形成的恒定感情。
讀著莊子的話,心里慢慢氤氳出特別的情味——我和陳曉梅這兩朵“梅”,是否就如那兩條“魚”一樣,曾把“相濡以沫”作為我們一起走過的,二十多年生命歷程刪繁就簡的相守?是否也可以把“相濡以沫”作為未來生命中,還要牽手共赴前程幾十年的最美麗的注腳?
二十三年前,在吉林師范學校讀書的日子里,我倆的歌兒唱得還算有點味道,又都是文藝委員,便經常在一起切磋、展示技藝。當年,一起站在樹陰下練嗓、坐在鋼琴前練琴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
我倆祖籍都在山東,生在東北農村,工作在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這所有著百年歷史的老校,使我們學生時代就建立起的友誼在此怒放,美如夏花。歲月流轉,人去留痕。回頭望望,二十多年不過彈指一揮間。
最先,我教音樂,她來了,接替了我,使我如愿以償回到主科,教起了語文。在姊妹中,我倆都是老大,當時工資只有32元錢,既要節省著給家里人、供一群姊妹讀書,還要自己過日子,自然要節衣縮食,所以生活常顯窘迫。為了美,一件新衣服倆人要換著穿;到食堂吃飯,兩個人買一份菜,喝一碗湯是常有的事兒……
我們曾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屋——學校簡陋的幾平方米的平房。天冷時,兩個擠在一個被窩里取暖;下雨時,兩個人的瓶瓶罐罐擠在一起,雨水敲打出和諧溫馨的奏鳴。我先有了男朋友(現在的丈夫),便攜著她住到了準婆婆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為工作而活著,到頭來會發現自己從未活過;我們為活著而工作,結果發現,工作,是重新生活的開始。我們沒有怨天尤人,一起努力的日子,使我們的生活平添了異常蓬勃的生命力,支持我們在后來的年月中踏實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