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與“相望”(全國名師竇桂梅)-夏荷
最值得珍藏的是我倆教一個班的日子——整整六年。學(xué)生分不清誰是班主任。因為我的語文課她聽;她的課,我也跟著討論。我開會,自然,她就把班級管理的重擔(dān)承擔(dān)起來。甚至好多事情家長直接找她。六年,
2800多個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里,我們相依相扶、相互支撐,和學(xué)生在一起、摸爬滾打,共同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也最艱辛的時光。拔河比賽的春天,期末考試的夏日,深秋的一次采摘,冬日的元旦聯(lián)歡——花開花落,草青草黃,葉芽綻出,落葉紛揚。貧窮或富貴、卑微或顯赫、低*或高貴、失意或成功,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攙扶,在平靜、關(guān)心甚或爭吵中走向每一個春秋。這世俗的、淡定的“情”,糅合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是宛如父母對子女、兄弟對姊妹、丈夫?qū)t妻,雖并非血緣姻親,但仍“斯當(dāng)以同懷視之”的情誼。
寫到這兒,發(fā)現(xiàn)無論我用怎樣的語詞,都難以窮盡出那份歲月留下的印記。用相濡以沫也許夸張,但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默契,是上蒼賜予我們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緣分。
二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莊子的“相濡以沫”的后面還有一句“相忘于江湖”。并強調(diào):“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莊子認為,在一個幾乎沒水的地方,兩條魚只能相互呼吸一些濕氣和水泡,與其這樣,不如各自游走,在大江大湖中互相忘卻。
好一句“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也許人們記住了莊子蘊意的“相濡以沫”中相互依靠,相互偎依的內(nèi)涵,而寧愿忘卻那句“相忘于江湖”?可現(xiàn)實中,必然存在莊子的“不若相忘于江湖”——食盡鳥投林,各自奔前程。因這世界有著太多的,難以預(yù)測的變故和身不由已的離合。
這無言的走遠,是個好選擇——離開了吉林市,調(diào)入北京的我,已經(jīng)五個年頭。現(xiàn)在,也許是我最從容的時候。不過,“轉(zhuǎn)身”這幾年,努力參悟所有的爭取與努力,品嘗與朋友的感情時,回憶的花瓣掠過心湖,泛起片片漣漪,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牽掛的人中,依然有遠方的曉梅。人活于世,至少要有幾個可以推心置腹、肝膽相照,必要時可以為你兩肋插刀的朋友——曉梅就是這樣的人。近幾年,于千千萬萬人之中,又邂逅了些像曉梅這樣的朋友,可以說又有了“重要的他人”。只是,即使真摯,即使親密,即使都心有戚戚,但,友誼的真正分量,依然需要像和小梅在一起那樣的時間來成全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