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三篇)蘇教版
《伊索寓言》教學反思
由于教學進度上和同規(guī)班級差了兩課時,所以打算今天一節(jié)課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細閱讀這篇課文,感覺比前面的《成語故事》要簡單,簡單之處在于:三個成語故事的道理要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個故事不僅情節(jié)簡單,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語言把寓意揭示了出來,似乎不需要老師講過多的內容。于是,課就這樣進行了。我打破了常規(guī)的做法,把三個寓言混在一起講,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節(jié),再分別理解寓意。故事情節(jié)自然沒有問題,因為主人公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物(狐貍、蟬、狼),而且這些故事在學生還沒有入學的時候就已經被當做睡前故事聽過許多遍了。而在揭示寓意的時候,學生雖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讀出來,甚至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們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經不能再局限在課文中,局限在幾個動物的身上,它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所以,當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對三句話的理解,學生竟然目瞪口呆,無法回答。我突然認識到:學課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太過簡單地看待看似簡單的問題,否則,學生的學習是虛的,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