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如丹》教學設想--說課稿
學到此時,品味關鍵的十三自然段:“也就在那一剎那間,我恍然明白:楓葉如丹,也許由于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許它本身正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價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說得不錯,體會得也好,說明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和語言。借此時,我再讀課題,問學生“丹”還僅僅指紅色嗎?學生體會到丹是成熟的顏色,是長久的生命力。只有經受挫折,經受考驗的境界,才能成熟,成熟的美是最美的。這樣以評價代講的方式省去了繁瑣的講解與分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在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發展了語言和思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理解文章的中心。
最后,談一談自己的反思,語文真的是一門很美的學科,語文的閱讀是最重要的環節,學生大量的自由讀、默讀、靜思的培養是語文的素養,沒有足夠多的閱讀做基礎,再多的師生對話也是勉強而為的,也無法達到進入文本感悟理解的狀態。對于教師而言,更要達到將課文記于心的程度,將自己與課文融合一起,才能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進行最真實、最親切的對話。此外,教師要敢于讓學生質疑,學生是最好的老師,他們知道怎么樣的學法他們最容易掌握,怎么樣的邏輯順序他們最容易接受。當學生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老師們應該勇敢的推翻自己的教案,跟著學生走。這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并不矛盾。
此外,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更多的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如在品味第一部分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對“暴風驟雨”的理解只限于“雨很大”,作為教師沒有當即幫助學生理解好這個詞語,有的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作為教師也應及時肯定并用精彩的評價給予鼓勵。
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課堂教學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還應該加強互動,多交流,使得教學設計更為完善生動。
教學研究過程中,我和學生們一起探索著,研究著、收獲著,喜悅著。我們的教學活動仍在延續,在今后的時間里我會以飽滿的熱情和日益豐富的經驗,與我的學生們一起體驗語言文字的快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