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和略讀》說課稿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精讀與略讀》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是一篇介紹讀書常識和讀書方法的課文。課文介紹了精讀與略讀兩種讀書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側重點是介紹略讀。講述了略讀的意義,怎樣進行略讀,略讀應該注意些什么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對精讀講得較為簡略,但很精當。
(二)、教學目標的制定和依據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準備用一課時教完。根據課程標準所要求完成的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課的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學會兩種閱讀方法——略讀和精讀。
2、過程與方法:講述略讀的意義及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掌握略讀的方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三)、教學重點和確定的依據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略讀的方法。因為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該節課的主要目標。
二、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精讀與略讀》是自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自學討論法組織教學,其中還穿插運用提要法,圈點劃注法。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的表達、概括、分析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本班是個總體學習水平不高,兩極分化明顯的班級。根據這些特點,我將引導學生運用找、劃、分析、概括的學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調動起全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程序
如果說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的話,那么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了使學生有所收獲,我安排了如下幾步: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開課時一起回憶學過的課文《讀書莫放“攔路虎”》.《讀書做記號的學問》等文章,讓學生明白掌握好的讀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同時知道學習的方向。)
(二)、初讀課文,領略大意
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在文中圈圈畫畫,并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進行匯報交流,說說讀文后知道了什么?這一程序,意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著重學習“略讀”部分
為什么還需要具備略讀能力呢?略讀有什么作用?怎樣進行略讀呢?問題提出后我讓同學們畫出關鍵詞句,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設計這一步,主要讓學生明白具有略讀能力的重要性,從而認真學習略讀的方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見解。完全把學習的主動權叫給了學生,真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四)、小結交流
通過小結交流可讓學生加深對略讀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摘抄能力。
(五)、小組學習,指導讀書。
要求學生用略讀的方法閱讀12課后面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再用精讀的方法閱讀文章的重點部分,閱讀時可圈圈畫畫。主要想檢查學生是否真的讀懂了課文,能否學以致用,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總結全文
“只要我們善于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就能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這樣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
五、說板書設計
精讀和略讀
結合起來
讀書效果最佳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我的板書就體現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