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創設"愛"的情境,切入語言品讀,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3. 激發誦讀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教學難點:“ ‘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師:上堂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這課。齊讀課題。
2.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高爾基和他兒子之間的哪幾件事?指名回答(師板書: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3.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高爾基和他兒子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他們的美麗故事。
二. 品讀“栽花”片段,感受子愛父
1. 師: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也非常懂事,對爸爸很孝順,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兒子對爸爸那種深深的愛?
(1)學生自由朗讀二、三自然段,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實物投影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內容)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指名學生說(學生中可能會回答:高爾基身體不好,妻子和兒子非常擔心他的健康狀況。當時高爾基在意大利休養,離蘇聯相距遙遠,他的兒子不怕路途遙遠來看望他,可見兒子對他的關心、孝順。)
2.師:從這一段中我們已經能感受到高爾基兒子對他的那份愛。他的兒子真是很了不起,他的到來給高爾基帶來了無限的快樂。請大家再讀讀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兒子為爸爸栽花的這一感動人的畫面。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多請幾個同學讀)用文中的話來介紹一下高爾基的兒子?指名學生說句子。
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看出高爾基的兒子年齡小、個子小、力氣小。)
(2)師:因為他只有10歲,比我們在坐的每一個同學年齡都小。別看他年紀小,當他一到父親那里時又忙著栽花,(課件出示句子)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3)兒子為什么會想到給爸爸栽種花草?(學生回答:兒子心中時刻希望爸爸的身體能早日康復,種花草可以美化環境,凈化空氣)
(4)師:同學說的很好,這件事就能充分體現出兒子對爸爸的愛,你覺得哪些詞語最能表達這份感情?(學生回答:顧不上、一直忙著、各種各樣)兒子愛爸爸這種感情,能不能用你們的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齊讀這句話。
(5)小結:是啊,兒子千里迢迢來到父親這里,卻不知道自己要休息一下,一直沒有閑著,為父親栽種了許許多多的花草,對于一個10歲兒童來說真是難能可貴啊!他非常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希望自己能多為爸爸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