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西門豹治鄴》這是一篇傳統的歷史故事性課文,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徹底揚棄了情節分析。多余的情節分析已被公認為現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從語言文字角度去教課文,卻頗為棘手。我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綱,自主感悟人物語言為目,正確估計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感受知順序,用一個發散式的探索提問,涵蓋全文,組織起科學的教學程序,輕松地突破了感悟“語中有話” 的難點,然后順勢拓展。這樣便從課文中跳出來,站在語文的廣度、高度上來把握教學策略,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
2、綜合訓練了聽、說、讀、寫。在本課的教學中,讀、寫能力得到了主動的發展,把“讀——說——讀”緊密地反復結合在一起訓練。感悟西門豹的話中之話,必得讀,而讀出其語氣,演得逼真又得通過說來暴露思維過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聽、說、讀所得綜合起來。這樣語文素質得到了整體的發展。
3、在課堂教學的最后,設計了一個給西門豹送匾額的環節,讓學生思考一下匾額上會寫些什么,然后動筆寫下來。旨在讓學生動筆的同時揭示文章的主旨,豐滿人物的形象。
4、讓學生演課本劇。讓學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時,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和語言表現出來。
聯想是橋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
《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西門豹治鄴》講述了西門豹初到鄴地,發現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通過調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努力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引導學生“愛學”、“學會”、“會學”上,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教育本身是存在著缺陷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一、課前老師沒有做好談話放松工作,學生比較緊張,沒有完全放開,不敢大膽發言。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得還不夠,朗讀的指導還要再下力度。
三、 時間的安排上還不夠合理。在評析課文細節方面,還要有待于提高。
四、在上課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其中,教師沒有關注到部分學困學生。
《西門豹治鄴》教學反思
《西門豹治鄴》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破除迷信的第一課,它是我們五年級老師在學校組織教研活動中的同課異構。為了突出重點體會西門豹懲辦巫婆、官紳的巧妙所在。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西門豹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精神,我是這樣做的。
一、教學意圖
“復習檢測”,目的既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又為學習新課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如:“回顧你替西門豹完成關于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原因的調查報告”是為了最后拓展延伸,讀寫結合作鋪墊。如我們學完了課文,再看看兩部分的內容插圖展開想象;假如一年后,還是在原來的地方,西門豹與老大爺再次相逢,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如果讓你再替西門豹做一份調查報告的話,你會怎么設計。學生根據西門豹治鄴的結果,通過想象一定有話可寫。但,因時間有限,課上沒有完成,只能留到課下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