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設計方案
一、概述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成功的背后離不開父母、師長的關愛與幫助,學會正確對待贊揚、批評。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11—12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期望得到表現的機會,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怕困難,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邏輯思維能力差。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主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生的親身感悟和體驗來達到學習知識,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語文學習的良好情感體驗,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高效的實現以上目標,我選擇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境法,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學習中感悟父母之愛。
2、討論法,讓學生在合作、自主探究討論中學習感受知識。
3、閱讀感悟法,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感悟能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供教師使用的資源:
課件 圖片
供學生使用的資源:課外書籍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讀出課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對反義短語的對比語氣。(板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結合課題回顧上節課的內容,誰能說說課文究竟講了什么事?(隨機板書:詩 母親 父親 )
二、激情研讀:
1、(整理同學們的問題,投影)小巴迪的詩誕生后,父母親是如何評價的?小巴迪又有什么反應?用不同的線條畫出父母親的評價,和“我“的表現及反應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標注在書上。(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巡視)
2.小組合作,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匯報:母親的評價: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我們能讀懂什么?)
生:“眼睛亮亮地” “興奮”看出母親非常驚喜;(神情)
“嚷” “摟住”看出母親非常高興;(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