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通用17篇)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這就意味著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文化個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養成作為課程目標的一種價值取向,在語文課程方面體現人文性。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中,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我是這樣做的:
案例:
一、尊重文本,倡導個性化閱讀,體驗真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教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這篇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富有人情味,我認為個性化的閱讀,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張揚他們的個性,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父母的不同反映,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讀書方法,并且提示他們:“你覺得怎樣讀才能讀出當時情景?并且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好嗎?”
生:母親一讀完那首詩,眼睛發亮,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從母親興奮的表情,發亮的眼睛,可以看出他看到巴迪寫的詩后,非常高興。
師:真不錯,你能抓住人物神態,語言的描寫感受心情。(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回答更踴躍了。)
生:她摟著我,不住地贊揚。她高興地再次擁抱了我。通過動作描寫可以看出母親對巴迪很滿意。
生:從我的表現也可以看出母親的評價令“我”高興。
生:在我滿含期待地等到父親到來后,聽到的評價卻與母親截然相反。“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那條法律規定巴迪一定要成為詩人?”
生:父親把書放回原處,毫不退讓,父母還在為我的詩爭吵,說明父親態度冷淡,在我看來有點不盡人情。
生:父親的評價當頭向我潑來一盆冷水,使我失望透了。
師:父母截然相反的評價使一個七歲的孩子從幸福的深淵一下子跌落到失望的谷底,愿意通過朗讀表現出因聽到不同評價我的心理變化嗎?怎樣讀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就怎么讀。
通過聽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知道他們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人物的情感已經深入去領會了,他們已經體驗到了這種真情。
二、探究文本,珍視學生獨特體驗,理解真情
接受學習往往過分強調標準答案,導致學生思維趨同,缺乏創造性。探究性閱讀具有開放的視野,即使是正確的答案也不當作惟一的經典,而鼓勵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尋求更多的答案。學生們的思路打開了,思維才會“動”起來。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對于同一個問題,卻有兩個極端的斷言,你對父母的兩種評價是怎樣認識的呢?
生:我認為父親的評價是對的,因為幾年以后,我再看這首詩時,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
生:父親對我的批評,說明他是一個嚴厲的父親,我的生活中也需要這種警告的力量,他時時提醒我,才使我寫出了許多的作品。
生:母親的鼓勵也是我不斷取得進步的源泉,寫作,創作的靈感來源于母親愛的力量。
生:父親的近似殘酷的批語,教我學著將作品進行修改,母親一如既往的鼓勵使我對寫作增加了信心。正是這兩種評價,才讓我感到如此幸運。
師:父母的評價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理解嗎?的確,只有七歲的小巴迪當時很難理解。這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也一樣。
三、超越文本,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真情
生:父親的愛雖是嚴厲的,當時的小巴迪不理解,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拐彎處的回頭》父親的愛總是在不經意中表現出來的,但又有他們的道理。
師:的確,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凡的細節,又何嘗不是父母愛心的體現呢?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們說出來嗎?(學生一陣沉默)如:媽媽的愛是受到挫折后一聲問候。(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了)
生:媽媽的愛是雨中的一把雨傘。
生:爸爸的愛是上學路上轉動的車輪。
生:爸爸的愛是我生病時默默的守護。
生: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毛衣。
……
有的同學與前面所學的古詩,課文聯系起來,但更多的是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對愛的理解,似一句句清新的詩,準確,自然,貼切。相信,學生在默默聆聽的課堂上很難有這樣心聲的流露,這樣真情的表白。我覺得這也正是新課改提倡的人文素養的體現。
師:巴迪是幸運的,無疑,我們也是幸福的,之所以有了這么多不同形式的愛,無論什么樣的表達方式,都飽含了父母同樣深厚的情意,我們又怎能不珍惜呢?
這堂課上,我和同學們一起被這種真情所感動,學生利用文本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在文本中得到了獨特的感受,又聯系生活實際,從而超越了文本,達到了用真情解讀真情的目的。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2
師:同學們,請抬頭看黑板,這里有兩個短語。(出示“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師:我們知道詞語本身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誰能帶著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試著讀一讀這兩個短語呢?
生讀1——3名
師:當這樣的評價同時用在一個人,一件事上,那會表達著怎樣的一種情感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君R讀課題】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課文,要求大家獨立解決文中的生字新詞,同時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開始)【可用投影出示】
。ㄉ杂勺x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能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生: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我”八歲時寫了一首詩,媽媽鼓勵我,爸爸卻說“糟糕透了”。在這兩個不同的評價下,“我”成了有名的作家。
師:要想深入的理解一篇文章,往往要先理清文章的脈絡,為了幫助同學們快速理清文章的脈絡,愿意讓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嗎?(愿意)如果將課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個部分,又該怎樣分呢?請快速瀏覽一下課文。
生:我認為1-14自然段寫童年故事,15-17自然段寫后來的認識。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好,我們先來看一看1-14自然段,由于這部分比較長,為了便于大家把握,老師想再給你們一點提示好嗎?
生:好!(出示投影片)【指名讀要求】
圈畫:當“我”寫了第一首詩后,父母的評價和我的表現各是怎樣的。
討論: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不同評價的。
師:誰愿意來給大家讀一讀?(生讀)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先讀再自己圈畫,獨立思考,然后與同桌前后桌交流。
師:把你們的想法說一說吧,匯報的時候注意語言要簡潔,要有理有據。
生:母親看了說這首詩寫得精彩極了,我十分的高興;爸爸卻說糟糕透了,我失聲痛哭。
生:讀”巴迪,這真的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精彩極了!”
生:讀“母親一念完……贊揚聲雨點般落在我身上!
師:這段話是媽媽對我的詩“精彩極了”的評價以及我的表現,不僅有語言上的,還有動作和神態的。如果讓你讀這段話,你覺得怎樣才能把它讀好呢?自己試著讀一讀。
。ㄉ氉x)
。ㄉx2、評讀、師生合作、評讀)
師:媽媽的贊揚讓小巴迪即靦腆又得意洋洋,仿佛覺得自己已成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見,鼓勵的作用是多大呀!請大家接著說
生:讀“整個下午……放在父親坐的餐桌位置上!蔽艺J為這段話寫的也是我被表揚后的表現,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很高興很激動。
師:是呀,小巴迪熱切的滿懷信心地盼望著能從父親那里得到與母親同樣的贊揚。誰愿意接著說?
生:讀“我看這詩斷……扔回原處”。這是爸爸的評價和表現。
生:讀“我的眼睛……抬不起來!蔽艺J為這是父親批評后小巴迪的表現。
生:讀“我再也忍不住了……痛苦起來”這也應該是巴迪的表現。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用心地讀了課文。十幾個自然段中的關于巴迪情感變化的語句都準確地找到了。人們都說讀書就是要把書由厚讀薄,再由薄讀厚,下面我們就從十幾個自然段中摘下這四句,先來把書由厚讀薄。(出示:小巴迪情感變化的句子)
1、我簡直有點迫不及待了,想趕緊讓父親看到我的詩作。
2、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
3、他一定會比母親更加贊賞我這首精彩的詩。
4、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餐廳,跑到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望地痛哭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次用心讀一讀這四句話,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這四句話都是寫小巴迪的情感變化的。
生:他的心情隨著母親和父親評價的不同而產生了變化,開始得意洋洋,后來失望到了極點。
師:情緒一下子從最高峰跌到了最低谷,這是多么大的反差呀!能讀出這種變化嗎?
。ň氉x、指名讀、評讀、齊讀3、4句)
師:當媽媽贊揚小巴迪的時候,他得意洋洋,仿佛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當爸爸批評小巴迪的時候,他痛苦失望到了極點,甚至是難以接受的?梢,在不同的評價下一個人的情緒變化多大呀!現在請你站在巴迪的角度再來讀一讀“精彩極了”、“糟糕透了”【更深入驕傲、欣喜;痛苦、難以接受】
師:你又是怎樣看待父母的不同評價呢?
生:我覺得媽媽和爸爸的評價雖然不同,但都有他們各自的道理。
師:說得有道理。
生:母親是用愛來鼓勵巴迪的,父親是用嚴厲的愛來激勵巴迪向上的。
生:母親夸獎巴迪是因為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應該鼓勵;而父親覺得小孩子不能嬌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師:有自己的看法,讀書就應該這樣。
生:母親說“精彩極了”是出于巴迪還小,而且寫的是第一首詩,哪怕再差,也要鼓勵;而父親說:“糟糕透了”是出于詩本身的好壞。
生:父親的批評是實事求是的;母親的夸獎是因為她愛巴迪。
師:對小巴迪父母的不同評價,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很好,有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年以后巴迪在父母的這兩種不同評價下成長為怎樣的人呢?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讀15—17自然段,看看有沒有讓你產生一些想法想要說給別人聽。
【生讀15-17自然段】
師:誰想說一說,要注意先讀句子,再說自己的想法。
生:我從15自然段中知道了作者由于母親的鼓勵,所以一直在堅持寫作。
生:讀“有一次我鼓起勇氣……還未滿12歲!弊x了這句話我知道,以前父親評價他“糟糕透了”他還哭,現在父親評價他寫得并不怎么樣,他沒有哭還根據父親的批語學著修改了,這是他的變化。
生:從這一自然段也可以看出以前巴迪寫的詩確實是糟糕的。
生:父親的評價的確是正確的、公正的、實事求是的。
師:你看問題看得很深,看來你是真的動腦了。
生:老師,我想說16自然段,我知道了一個人如果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又有一個嚴厲的父親是十分幸運的。
師:這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愿望。
生:讀“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總結、提高!睆倪@段話中我知道了母親的鼓勵讓我更加自信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生:父親嚴厲的批評是平衡的力量,時刻提醒著我。正因為這種力量所以我才不斷的總結著自己,提高著自己。
小結
【師板書】
生:讀“我謹慎地……刮偏”從這段話中我知道了作者把生活比喻成船;把兩種極端的評價比喻成兩股風。
生:我知道了無論是母親表揚我,還是父親怎樣批語我都是父母對我的愛。
生:讀了這段我認為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就需要這兩種愛。
生:我覺得父母對兒女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師:長大了的小巴迪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童年所走過的路程使他更清醒,更正確的認識到了那份愛的珍貴,現在讓我們充滿感情的讀一讀這段蘊涵深刻哲理的話吧!
。ǔ鍪----先指名讀------評讀-------指名讀【配樂】或齊讀【配樂】)
師:我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再聽到爸爸媽媽的鼓勵和批評,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巴迪無疑是幸福的,但是同學們更幸福,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像巴迪一樣,把握住生活的小船,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作業:今天放學后寫一篇日記《難忘的聲音》類似的經歷。(下課)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3
人世間所謂的“精彩”和“糟糕”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小學語文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上冊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主要闡述了作者童年時,父母對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然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我已講過兩遍,然而在這兩次不同的課堂教學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所蘊含的深刻含意。
記得第一次執教是在2004年,由于初教五年級擔心把握不好教材,因此把教學參考書的內容全部搬入課堂,一節課下來我和學生忙忙碌碌,教學目標雖然完成了,但收獲卻不是很多。
第二次執教是在2006年,本人根據原有的教學經驗開始重新備課,尤其是在創設情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當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之后,我緊接著開始進行下一個環節──請君入甕,初步感知課文。這時我就像舞臺上的導演,學生就好像是一個個聽話的演員,在我的精心指導下他們一步一步走入我預先設計好的教學圈子,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我也在為自已精心所創感到沾沾自喜……
然而,今年暑期我自費來北京學習,接觸了眾多的名師學者,尤其是在前些日子有幸見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研室的編輯王林,經他點拔,我對小語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才發現自己當初的課堂是多么幼雅無知,相形見拙之下我頓悟了,難到新一輪的課改就是這么讓老師來教孩子嗎?我在深深地思索,往日的課堂好像一把枷鎖緊緊地束縛了孩子們的思想,同時也關住了他們稚嫩的心靈,他們渴望自由,打開窗子讓孩子們放飛吧!
這次來京學習有幸遇到了來自云南的黃保兵老先生,在聆聽他老人家對這課的看法之后,我又開始了第三次備課。
一、打破“預習”這一常規教學
在以往的教學常規中,老師都習慣先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自行解決文中的字、詞,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次教學中我要打破“預習”這一常規教學,目的有二:一、讓課文保鮮;二、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二、整體認讀,感知文本
1.讓學生自讀課文兩遍,朗讀方式自由選擇。
2.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試著找出作者在生活中“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平衡點”。
五年級的學生大都喜歡默讀,由于課文題目把意思截然不同的兩句人物語言用“和”字連在一起,容易激發閱讀欲望,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本是矛盾對利的兩個不同的觀點,因此在找到它們的“平衡點”時,學生會感覺有點難,但反復讀課文應該能找到----文章的結尾處。
三、深入理解,感知文章中心
1.教師范讀。
2.學生再讀。
。ňx“童年部分”和“后來的認識”十五六自然段。)
3.理解重點句子,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中心。
。1)父親的批評,是完全對我而言的嗎?
。2)“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3)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課文描述的是發生在“我”和媽媽、爸爸之間的事情,人物的對話,神態和內心活動的描寫較多,教師通過范讀可以讓學生體會這篇課文是如何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來描寫的,體會從而進一步感受作者是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
學生再朗讀時,就會注意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讀出不同的語氣來。例如:媽媽要讀出慈祥,和藹,親切的語調;爸爸的語言要讀出嚴厲的語氣;“我”的內容活潑及敘述的語句要讀出平緩的語調。無論是媽媽的話,還是爸爸的話都要讀出“愛”的感情。因為課文的主題就是在兩個極端的斷言中都擁有著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只有在這種“愛”的鼓舞下,“我”才會更加努力地向前駛去。引導學生精讀。
學生讀后,教師再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父親的批評,是完全對“我”而言嗎?如果單單從字面理解,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如果對比母親所說的,可能就不會是這么簡單了。
“精彩極了”是母親的評價,這句評價是感情化了的。因為母親對待子女比較重視感情,為了鼓勵子女,常會說些感情色彩強烈卻與事實并不十分相符的話。“精彩極了”就是這樣:母親看到七八歲的“我”能寫詩,就會為寫詩這件事動情,并不多想詩本身的質量如何,而是借此機會,贊賞“我”。
“糟糕透了”是父親的評價。父親注意的不是“我”寫詩的行為而是詩本身的質量。這是因為,父親,特別是西方國家的父親,一般比較理性,所以他對“我”的評價過分強調事實而忽略了情感,沒有考慮到“我”的承受力。不過,在這里,這位父親說的“糟糕透了”,似乎是針對母親的“精彩極了”而言的。可能這位父親認為,母親的鼓勵有點過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這種情況下,給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長。也之所以有了父親的“糟糕透了”才會有幾年后的一篇新小說誕生,直到成年以后,出版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如果沒有當初父親那句嚴厲的批評,可能也不會這么多的優秀作品問世。可見“糟糕透了”蘊藏著許多深刻的含義。
在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焙臀覐男牡桌镏溃熬蕵O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時,還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感悟句子真正的含義。
這種帶著問題反復讀,比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要好的多。
四、教師總結,升華文章中心
在 “我”童年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評價,尤其是父親的話并不能完全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在自己的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愛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而父親的“警告”則時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作者不僅認識到兩種評價對自己健康成長的必要性,而且認識到“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看來截然不同的評價所蘊含的共同點,那就是愛。
五、拓展延伸
1.讓學生聯系實際,想一想,家長對自己的鼓勵和批評,在自己的成長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課外練筆;
根據生活中的例子,寫一寫自己遇到類似這樣事的想法。
一篇有創意的教學設想也許會給你的課堂帶來很多精彩,但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不僅僅是創設一節課帶給你的收獲,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具有創新思想的學生,塑造千千萬萬喜歡中國漢語言文化的孩子們,讓這些孩子們每天都在漢字王國里快樂地遨游。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4
一、引入
1、上課以前老師來做個調查,在家里時常得到父母表揚的同學有哪些,請舉一下手好嗎?老師數一下。同時有被父母批評的同學又有哪些呢?請舉一下手好嗎?老師又數一下。父母在表揚你的時候會怎么說?“適時給點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痹谂u你的時候又會說些什么?“提醒學生該注意了!
2、今天,我們一起走進19課去認識一個叫巴迪的小朋友,他也和你們有著相似的經歷,我們去看看他是怎樣面對父母的表揚和批評的。
二、新授課
1、師:贊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我們的巴迪自然也希望得到贊美,如他所愿,當媽媽看到他寫的第一首詩時,對他說(生接:精彩極了,師板書)。巴迪聽到母親的贊揚時是怎么表現的呢。同學們,用筆勾出相關句子來好嗎?
。ń處熝惨暡⒈頁P和鼓勵學生勾畫的情況。)
。ü串嫷枚嗾J真呀,橫線多直呀,態度多認真呀。勾畫的都是些關鍵的句子,多好呀。)
2、有誰把你勾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呢?
。ㄗx所有勾的句子,如不完整應該請同學補充。)
課件展示,學生齊讀。
3、通過這段話,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呢?自己讀一讀,然后告訴大家好嗎?
4、師:誰來告訴我呢?
。ǔ樯卮稹#
我既靦腆又得意揚揚,點頭告訴她詩確實是我寫的。
⑴ 師:很聰明,能從原文中找出答案。那么你知道靦腆是什么意思嗎?
(不好意思,有點害羞的樣子。)
、啤‘旍t腆和得意揚揚在一起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呢?你能帶給大家這種感受嗎?
。ㄉx。)
、恰煟核x得像嗎?大家有感受到他的“既靦腆又得意揚揚”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既靦腆又得意揚揚”的心情吧。齊讀。
⑷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
師:聽到母親的表揚,還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我紅著臉問道。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
⑴ 師:他也是從課文中找到關鍵詞語來回答的,不錯。你能理解一下迫不及待的意思嗎?
(急切,希望早點見到父親。)
、啤】墒谴藭r作者是有點迫不及待,而且還紅著臉,你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嗎?你能通過你的朗讀帶給大家這種心情嗎?
⑶ 大家感受到了嗎?(感受到就表揚,感受不到學生就評價)說得真不錯,那么你能帶給大家這種感受嗎?讀后,問:你們感受到了嗎?齊讀。
師:朗讀得真不錯。那么聽到母親的贊揚,你還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生:我還體會到他很自豪。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詩寫得很好,內心欣喜異常,我要把它弄得更美,這詩一定會得到父親更高的評價。)我是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的。──“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畫上了一圈花邊。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親的位置上。”
師: 你能通過朗讀帶給大家這種心情嗎?
。ㄉ僮x。)
師:讀得真不錯,老師注意到了,你在朗讀時關注到了一些重點詞語,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ㄐ睦砘顒樱核欢ㄔ谶呇b飾邊憧憬著,想象著父親表揚的情景。心里一定很甜蜜,動作:他是刻意地花了一番心思的。)
師:說得真好。你能再讀讀這幾句話嗎?(生讀后)你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嗎?我們一起來讀讀。
師:聽到母親的贊揚,作者還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作者還很著急,覺得時間過得十分漫長,我是從這個句子中體會到的──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
師:你能通過朗讀帶給我們作者當時的感受嗎?
(生再讀。)
師:注意,這是三個句子,作者連用了三個句號。你能感受到點什么呢?再讀這幾個句子,呆會兒我再請同學起來讀。
生:我體會到他越來越著急。讀的時候應該越來越急促。每個句子也應該讀得短促些才能感受到他越來越著急。所以應該這樣讀。生讀。
師:真能干。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三個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朗讀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感受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把這些句子連起來讀讀,你還能體會到點什么呢?
生:我的心情隨著母親的表揚從“既靦腆又得意”──自豪──自信,我信心倍增,認為父親肯定也會表揚我的的詩寫得太好了。
師:來,我們再一起讀讀這些文字,體會我內心的變化。
引讀:
當母親念著我第一首詩作出了“精彩極了”的評價時,(我既靦腆又得意揚揚,點頭告訴她詩確實是我寫的。)我被媽媽都夸得不好意思了,我有點迫不及待,更想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于是,我紅著臉問母親:(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母親摸著我的腦袋告訴我父親晚上七點鐘回來,于是(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畫上了一圈花邊。)時間過得真慢呀,(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我想,他一定會(比母親更加贊賞我這首精彩的詩。)
師:我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見到父親,可是我焦急地等待到的確是這么一句話(生接:糟糕透了)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呢?我們在書中找一找巴迪的反應。自由地勾畫出來,自己讀一讀。
生:巴迪聽到父親的評價后的表現是: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痛哭起來!
師:自由讀讀這兩句話,你從中體會到巴迪什么樣的心情呢?
生:爸爸的批評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想到爸爸會這么嚴肅地批評“我”的作品,一點兒也不留情面。我非常傷心,象泄氣的皮球,斗敗的公雞,簡直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生:從這句話中連用四個動詞,體會到巴迪已經忍受了很久了。心理承受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點。
師:說得真好,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巴迪此時的心情嗎?
師:大家感受到了嗎?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體會體會。
師:巴迪傷心、難過、委屈,心里有許多話都說不出來,只有通過失聲痛哭來發泄內心的情感,那么此時他會想些什么呢?他會哭訴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親,他一定不愛我,媽媽都表揚我,憑什么這么批評我,如果先批評我的話,我還不會這么傷心。讓我從天堂掉到地獄,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師:面對兒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為父親怎忍心去撲滅呢?作為父親,他真是不愛兒子毫不考慮地下達了“糟糕透了”的評價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父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從句子:“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我覺得他讀了很長時間!敝校瑢ⅰ霸娭挥惺小迸c感覺“讀詩讀了很長時間”做了對比,一方面說明爸爸對“我”的嚴肅態度,他并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通過認真讀詩思索后再下的定論,可以看出爸爸對“我”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并不是隨意下的定論。
5、母親短短的“精彩極了”四個字的評價多么神奇啊,說真心話,兒子七歲時的詩真有那么精彩嗎?那你們知道母親為什么會這么評價嗎?
。赣H愛孩子,想鼓勵巴迪,讓他充滿信心,讓他充滿希望。母親看到七八歲的我能寫出詩,就為寫詩這件事動情,并沒多想詩本身的質量如何。只是贊賞我寫詩的行為。)
6、過渡:
在媽媽愛的鼓舞下,巴迪對自己的詩充滿信心,非常自豪,他殷切地等待著父親的回來,想得到自己敬仰的父親的更高的贊揚,然而,他得到的確是(生接:糟糕透了)的評價,此時巴迪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焙汀拔以僖彩懿涣肆,……撲到床上痛哭起來!
。ò职值呐u出乎“我”的意料,“我”沒想到爸爸會這么嚴肅地批評“我”的作品,一點兒也不留情面。我非常傷心,象泄氣的皮球,斗敗的公雞,簡直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師:巴迪傷心、難過、委屈,心里有許多話都說不出來,只有通過失聲痛哭來發泄內心的情感,那么此時他會想些什么呢?他會哭訴什么呢?
生:真是不近情理的父親,他一定不愛我,媽媽都表揚我,憑什么這么批評我,如果先批評我的話,我還不會這么傷心。讓我從天堂掉到地獄,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以后再也不想理他了!
師:面對兒子自豪自信的火花,作為父親怎忍心去撲滅呢?作為父親,他真是毫不考慮地就對兒子第一首詩下達了“糟糕透了”的評價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父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生1:從句子:“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我覺得他讀了很長時間!敝校瑢ⅰ霸娭挥惺小迸c感覺“讀詩讀了很長時間”做了對比,一方面說明爸爸對“我”的嚴肅態度,他并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通過認真讀詩思索后再下的定論,可以看出爸爸對“我”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并不是隨意下的定論。
生2:父親的評價是針對詩本身的質量而言,他想,母親已經鼓勵得過分了,我應該給孩子一些警告,不能讓他驕傲,這才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長,我要讓他面對現實。父親這是一種激勵的手段,也許想用激將法讓兒子更好。
師小結:
年幼的我對父親的做法不能理解,可當作者成年后,他卻用了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兒時有這樣的母親和父親的感慨,你能找到嗎?
(快速瀏覽15~17自然段。)
生: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三、教學最后一部分
師:為什么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再讀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還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邊。
生1:我幸運,因為我有個慈祥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我還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這個糟糕透了!币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生2:我擁有母親慈祥的愛,激勵我滿懷信心地前進,又擁有父親嚴厲的愛,使他不至于被一時的成功沖昏了頭腦。所以我是幸運的。
生3:我幸運,因為“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替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想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師: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一股風指的是贊揚聲,一股風指的是批評聲。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是說沒有因贊揚聲而迷失方向,沒有因取得的成績而驕傲、自滿,沉浸于贊揚聲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沒有被批評聲而嚇倒,喪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師:所以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我從心地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種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板書愛)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母親的贊揚是對我的鼓勵,父親的批評是對我的警告。
師:試想,要是母親和父親都一個勁兒贊揚巴迪,或者批評巴迪那么又會怎樣?
生:巴德就會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認為自己已經那么棒了,不用寫作都會是最好的。真的這樣,又有今天的偉大的作家──巴德·舒格嗎?
假若,父母不停地批評他的作品,那么他就會喪失斗志,沒有了寫作的自信心。
師:所以,成年后的我才(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師小結拓展:生活的歷練,時間的變遷,知識的豐富程度會讓我們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母親的精彩極了,父親的糟糕透了讓我知道了愛有兩種表現形式,我知道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現實生活中,你們也遇到過這兩種愛嗎?請寫一寫。
。赣H對我們的愛無時不在,早上她為我們準備可口的早點;中午她為我們做香噴噴的午餐,我們著涼了,母親帶我們去看病,買衣服……母親對兒女的愛,表現的事用千言萬語也難以描寫。父親對我們的愛表現在一個字“嚴”。父親的嚴格要求,讓我們在學習上不敢松一口氣。犯了錯誤,父親用嚴肅的目光看著,接著就說出我錯在哪里,耐心地給我分析,總使我不敢抬頭望他的眼睛。但我知道這是愛,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愛。母親和父親的愛的方式雖然不同,但是出發點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兒女健康成長,這就是愛。父母的愛對我們是多么重要,世界上處處充滿愛,母愛,父愛,是不能用一兩句話表達清楚的。因為愛是偉大的。)
四、總結
看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像母親那樣鼓勵的愛,像父親那樣嚴厲的愛,但我們要深深明白,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愛)。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 糟糕透了
鼓勵 嚴厲
愛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課文的重點、難點是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預設】
1、抓住“精彩”和“糟糕”兩個詞語,理解和運用這兩個詞語,揭示課題,引入課文。
2、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事?提出問題“到底什么精彩極了?什么糟糕透了”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3、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親和父親在讀過作者的第一首詩后,有什么具體的表現?我對父母的評價又有什么不同的反應?”
⑴ 指導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教師相機引導。重點提示:體會父親和母親的評價,以及作者的心情。訓練學生朗讀。
、啤∽寣W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論“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引起學生探究,展現學生理解。
4、研讀課文后半部分,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理解“兩種不同的評價方式”。感受父母的愛。
5、積累喜歡的語句,練習背誦,升華情感,體現文本價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源自對我的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源自對我的愛。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回顧課文: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師:巴迪的一首詩,卻得到父母的不同評價,這究竟是為什么?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學習課文
1、學習文章第一部分:
、拧◇w會父母的評價:
、佟】焖贋g覽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評價,讀出父母評價是的語氣。
② 再讀課文,思考父母的評價為什么會截然相反?在小組間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語句讀給同伴聽一聽,再談出自己的體會。
、邸◇w會父母的評價都出于對自己的愛。
④ 指導朗讀。
、啤◇w會巴迪的心情:
、佟“偷夏陜H七八歲,能理解父母這不同的評價嗎?
② 從課文中的那些語言中體會到的?和同學交流。
、邸熞x課文,加深理解。
2、學習文章第二部分:
、拧≌n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啤◇w會巴迪的情感變化:
雖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但從理智上已接受了父親的評價。
3、學習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讀課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試提一些問題幫助理解句子。
、啤W生談體會,師點撥:
(出示課件)“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
母親的力量會帶給我們什么?
為什么僅有母親的力量是不夠的?
、恰≡谌松牡缆分,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課件:
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取》e累語言:
背誦這兩段精彩的語言。
四、總結課文,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用一、兩句精彩的語言總結自己對愛的理解。
【教學反思】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帶著有價值的問題,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發現、自我交流,并且處處體現對話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所以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恰到好處的進行了詞語的理解運用,朗讀的訓練,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是按著閱讀的規律來理解匯報的,首先是抓住重點詞句,讀懂內容,再分析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情感。最后是通過朗讀體驗、升華。這是非常有實效的讀書方法,體現了扎實的語文訓練。
不足:
1、引導學生的質疑不夠。
2、設計的問題還可以再整合,使問題更精練。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6
第一課時
主備人: 楊流珍 審核人:五年級語文教師 使用人: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本設計努力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思想, 讓學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去發現。1、以讀為主、在讀中思、讀中悟,對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體悟,建構起自己的認識。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習目標:
1.學會 7 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精彩、糟糕、謄寫、濕潤、一篇、出 版、謹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3.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
學習重點: 1、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預習任務:
一、 會讀會寫本課生字詞,并流利朗讀課文。
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默讀全文,并用“ ”劃出母親評價的語句。用“﹏ ﹏ ”劃出父親評 價的語句。
自主、合作、探究:
一、我會讀會寫本課生字詞,并流利朗讀課文。
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
三、七、八歲的時候,巴迪寫了第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 應?父親的評價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應?
四、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1、放聲朗讀課文,注意咬準字音,讀通句子: 我能讀通句子了! (☆) 我能流利地讀課文了! (☆☆)
2、我會給下列詞語注上拼音。
摟 。 )自 豪( )慈 祥( ) 謹 慎( )
位 置 ( )出 版( )歧 途 ( ) 糟 糕 ( )謄寫( )
3、我會用上題目中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用簡單的幾句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最渴望的愛是 ,因為
學習收獲: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人物的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繼而理
2、懂得成功背后離不開父母的關愛、幫助,學會正確對待贊揚、批評等不同 的評價。
學習重點:
1、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
2、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預習任務:
1、我能從人物的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繼而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 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2、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并體會父母兩種 不同的評價都源于愛。
自主、合作、探究:
1、體會母親、父親的表現和我的當時反應。 同一首詩,父母的評價卻如此不同,讀一讀 1—14 自然段,劃出描寫父母的評 價的句子并把它讀好。
出示 1: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 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親愛的,發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 說道。 (1) 指導讀好母親說的話。 (2) 同學們,我們讀句子還要注意抓住一些詞語去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 這兩個句子你都關注到了哪些詞,從中有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 2:我看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我不明白, 父親并不退讓, ” “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1)讓學生按照學習前一句的方法讀好并抓住一些來談讀后的體會。 (2)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聽了這樣的評價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要知 道在這之前,我可是滿懷希望等著父親的贊揚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2、作者少年時代和成年以后如何看待父母的評價呢? 1.后來巴德自己是怎樣看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極端的評價 的呢?
預設 1: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 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 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 提高。” (1)同學們,你現在就是巴德,請你把你對父母的理解告訴大家吧(指導學 生把這段話讀好)(2)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很感激也的父母,理解了父母對他的愛) 師過渡: 是啊, 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這兩種不同的愛, 這些愛有的來自于父母, 有的來自于老師, 有的來自于其他長輩。 只是小的時候, 我們更喜歡聽 “精彩極了” , 不愿意聽“糟糕透了”對嗎?其實,我們應該聽聽這兩種不同的聲音。 預設 2: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 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 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我從心底里知道, “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 -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1) 師引讀:多少年后,巴德已經成了一位大作家,這時在他的耳邊有更多 的類似當初父母給他的評價……“精彩極了”,“糟糕透了”……(指導學生把句 子讀好) (2)試想一下,如果巴德聽到的都是“精彩極了”或“糟糕透了”的評價你 覺得可能會有怎樣的后果 (3)師:慶幸的是這一切沒有發生,巴德在母親的“精彩極了”,父親的“糟 糕透了” 的評價中走向了成功。 讀到這里, 你覺得巴德在父母那里僅僅收獲了愛嗎? 他還收獲了什么?(先讓學生自由說,在出示補充材料幫助學生理解) 4、假如你就是巴迪,請你幫助他完成獲獎感言,并請同學到講臺上來交流, 下面的同學客串巴迪的父母進行現場的采訪。
我來闖關: 1、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經歷了幾次起伏變化,從文中找出表現“我”心 情的詞語,依次填在下面的( )里。
(得意洋洋)——( )——( )——( )——( )——(醒 悟)
2、 “精彩極了”是母親 的愛,它像
“糟糕透了”是父親 的愛,它像
3、當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績,你的爸爸、媽媽各是怎么說的?又各是怎么 做的?想好后,把它們寫下來。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1、文章推薦: 《父愛,就在拐彎處》2、好書推薦: 《愛的教育》
第三課時
一、按要求寫句子。
1.我認認真真地謄寫了一遍詩。(改寫把字句。)
2.爸爸對我說:“我晚上要七點鐘才能回來。”(變成轉述句。)
3.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變成陳述句。)
二、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 )我的詩寫得很糟糕,( )母親仍一如既往地鼓勵我。
2.( )母親一直在鼓勵著我,( )我一直在寫作。
3.我們( )要有來自母親的愛的力量,( )要有來自父親的嚴格要求。
4.( )父母對我的評價是那么的不同,( )他們的出發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我的愛。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鼓舞( ) 嚴厲 ( ) 興奮( ) 贊賞( )
四.讀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1)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2)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
。3)“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5.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四課時
1、積累好詞佳句并背誦。2、完成練習冊。
教后反思: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7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對父母不同的愛的深切感悟。
二、學會在朗讀中把握文章的精髓,從讀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讀與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或稱參與式)進行學習。
四、 學習文章中的口語式的語言。
教學重點:
文章內容的理解及重點語句的感悟。
教學方法:
多種形式的朗讀。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初步感知。
1.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小組討論時,要求每位同學都要發言,都要傾聽同學的發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討論時,還要把組內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及答案簡要記錄在小卡片上。
3.匯報討論結果,并提出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也可將小卡片貼于教室四壁,組員對其予以介紹,其他組可要求對一些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解釋或幫助解答該組未解決的問題。
通過這一過程,篩選出共性的問題,便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下一步教學。
二、深入閱讀
教師根據上述討論的實際情況提出進一步的學習要求:
1.細讀課文,想一想:
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精彩極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們有什么關系?
哪些語句寫了母親對巴迪的贊揚,哪些語句寫了父親對巴迪的批評?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得好?讀一讀,說說為什么。
你能說說“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話外之音嗎?
從這篇課文中,你還了解到些什么?
2.分組討論上述問題,每組發給大白紙和彩筆,要求同學將討論結果寫到紙上。
3.展示討論成果,要求同學將討論結果貼于教室墻壁上,組內推薦一名同學向大家講述(或輪流講)。教師要視具體情況進行必要講解,引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詞句,學習某些生字,糾正學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課時
一、朗讀悟情
上一步的討論、學習,可能有點瑣碎,以至于造成孩子們對課文整體印象的模糊,因此,通過朗讀將零碎的印象整合起來,是很必要的。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同學認真體會,怎樣讀,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現出來?
2.朗讀比賽。引入競爭機制,
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啟發,達到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
二、讀后反思
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談本文學習的得與失。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所反思,溫故而知新,有利于進一步的學習。
三、課外引伸
1.提供一些寫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最好,讓他們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寫下來。
2.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
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表揚(滿懷信心) (沉重)批評
(慈愛)母親 我 父親(嚴肅)
寫第一首詩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8
之三
香坊第二小學 王愛新
周五抽課,周一就上課,僅僅提前10分與學生見面,真夠刺激的。呵呵,我喜歡這樣的挑戰,時間雖少,靈感頗多,問題肯定也存在,請各位同行指點。
教材簡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語教材第九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學目標 :
1、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2、從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3、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也能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
教學重點:
1、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請指定學生(姓王?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其他同學我們的緣分就從今天開始。感冒?同病相憐或為同學們的健康慶幸,加強體育鍛煉很是必要。)向教師發問,增強師生交融。
一、導入
1、導言: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的這篇文章,題目就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板書課題)
2、讀課題,課題有什么特點,(引號——人物對話,反義詞)指生讀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對反義詞的對比語氣。還讀過其他帶有這樣有趣題目的文章嗎?下課記得講給同學聽。
3、如果給你這樣的文題,你打算寫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這樣的讀書習慣,看了課題,馬上把書合上,臥到在床,構思文本后再讀書對照,如果與自己想象一致,則暗喜,不如自己則小喜,比自己想的還好,則大喜。開想吧,同學們,與書本對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匯報交流。教師口頭作文,拋磚引玉。
5、那么,引號下的語言分別是誰說的呢?如果用笑臉怒臉標志,分別貼在哪里?(板書父親母親板畫笑臉怒臉)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習委員起立,初次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有勞你的指點了。我想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而且,因為時間有限,想請幾位朗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先來打頭陣,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給哪些同學呢?
請學委分配,教師點撥。
2、朗讀高手已經確定,其他同學是不是可以閉目養神了呢?聽眾們打算做些什么?傾聽是種禮貌,更是學習的方法。指明聽的同學注意學習他人朗讀的技巧。同時可以用鉛筆標注一下朗讀同學出現的小問題。聽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優點和缺點,那么就是最佳的聽眾,最高明的評論家了。
3、聽讀后生生互動,點評交流。
4、一篇文章總有脈絡可尋,這篇課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部分。那么怎樣分呢,標志的詞句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匯報交流。
5、兩部分的閱讀有什么困難嗎?(第一部分篇幅長,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義深刻)第一部分是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礎。第二部分作為下節課的內容。
6、面對“我”的第一首詩,父母的評價截然不同,那么,母親怎樣評價的,“我”的表現如何,父親怎樣評價,我有什么反應。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一部分,用橫線畫出父母的不同評價,用浪線畫出我的表現和反映。指生匯報。
7、初讀過后,我們可以加入個人的思考,與作者產生共鳴或發出疑問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細讀第一部分,思考題簽上的前兩題的正確理解。后兩題是我們第二課時的內容。
8、匯報交流。板書,鼓勵,鞭策,小結都是一個字——愛,板畫心形。
9、分角色再讀。請學委指定朗讀有潛力的同學讀,那么朗讀還不高明的同學又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下一節課,就是你們表現的時候了。
三、過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時候還不能正確對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母不同的愛使他最終走向成功。下節課我們細讀課文的第二部分。并將圍繞話題:到底是慈祥的愛好還是嚴厲的愛更好,進行實話實說辯論會。請同學們回家搜集相關資料,并學習一點辯論技巧,希望下節課可以看到更多的辯論高手。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9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糟糕”、“確實”、“自豪”、“謄寫”、“敬仰”、“判斷”、“出版”、“戲劇”、“嚴厲”、“靈感”、“創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謹慎”、“極端”等詞語。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揚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課文按時間先后順序,先講作者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爸爸的評價是“糟糕透了”!拔摇睂Α熬蕵O了”的評價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對“糟糕透了”的評價的反映是“痛哭起來”。顯然,這時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再講作者幾年后認識到父親原先的評價是對的,受到母親鼓勵他一直在寫作,并且得到了父親有限的肯定。幾年后,“我”再看那首詩時,“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不得不承認”,說明作者已認識到父親的評價是對的,但在感情上似乎還不好接受。最后講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親,又有非常嚴厲的父親非常幸運。成年以后,“我”“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在自己的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愛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而父親的“警告”則時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作者不僅認識到兩種評價對自己健康成長的必要性,而且認識到“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看來截然不同的評價所蘊含的共同點,那就是愛。
這篇課文的對話很多,這些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選編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體會“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2.讀中體會作者用語言描寫展開故事情節,表現父母之愛的寫法,說出提示語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語的變化與生動;說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的好處,體會作者言語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背誦結尾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提前板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大家齊讀課題。
生讀書。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字詞,對文章進行了整體感知,下面我們先回憶一下,誰能用上我們學到的一些新詞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一首詩,母親說精彩極了,父親說糟糕透了,長大后,我認識到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教師板書“愛”)
師:作者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來寫的,誰說說文章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生:先寫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寫了后來的認識。
二、認定目標
師:作者長大后感悟到“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這句話出現在文章哪個地方?
生:結尾。
師:打開書,畫出這句話。
生圈畫。
師指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文章結尾寫了作者深刻的感悟,這樣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師: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對待中心句,我們不能只知道這個意思,還應改通過提問題加深理解。誰能圍繞著這句話提出一個問題?
生:為什么說這兩種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師:問題提得不錯,我們還應該思考,作者是如何來表達這一思想感情的。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重點研讀這兩個問題。
三、導學達標
。ㄒ唬⿲W習第一部分
師:感悟“這兩種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這個中心句,要細細地品讀文章。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感受這兩個斷言是怎么來的。
師:(注:與上面一句重復了,刪掉:一開始他是怎樣認識的呢?我們先來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幾名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務和角色)大家一邊聽,一邊用直線畫出母親和父親的評價。用曲線畫出聽了不同評價后我的表現的句子。
生讀書,圈畫。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說母親當時是怎樣評價的。
生讀書。師指導朗讀。
師:我怎么表現的?
生讀書。
指導朗讀,讀出巴迪的興奮和激動。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說父親當時是怎樣評價的。
生讀書。
師指導朗讀。
師:我聽后又是怎么表現的?
生讀書。
指導朗讀,讀出巴迪的傷心和痛苦。
面對母親的鼓勵,巴迪真的以為自己寫的是無與倫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對父親的評價,巴迪以為父親傷害了自己,悲痛欲絕。你們從中感悟到巴迪當時理解父親和母親的這兩個極端的斷言嗎?
生:沒有。
師:巴迪當時不理解,其實我想我們同學當中,也會有許多人在讀這一部分時,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評價和我的不同表現,只是膚淺地感受了當時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讀了,并沒有深入的思考。
師:好了,帶著你此時的感受,我們再來一齊讀一下結尾處的中心句,我從心底里知道,讀——
生讀中心句。
其實,我們應該停下來,凝望這些評價,提出一些問題來加深理解。誰來提些問題?
生:父母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呀?
生:巴迪的詩到底是精彩,還是糟糕呢?
生:這兩種評價為什么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呀?
生:為什么精彩極了后面是嘆號,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號呢?
師: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我們要接著往下看。此時我們的.
。ǘ⿲W習第二部分——深入感受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師:那一段表現了作者理解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呢?下面大家默讀第二部分——后來的認識,劃出有關的句子。
指1生讀第16自然段
。ìF在,我已經寫了很多作品,出版、發行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我有個慈詳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蔽疫有個嚴肅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這個糟糕透了!币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源泉。但是僅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
再指一生讀,
齊讀。
師:這段話含義深刻,寫出了作者長大后對母親和父親不同評價的正確認識。作者懂了,你們懂了嗎?有不懂的詞句可以提出來。(這可以安排一次小組討論交流)
生說,教師相機點撥。
師:此時,你們懂得了面對同一首詩,為什么母親和父親會有截然不同的評價了嗎?
生:……
師:此時,你們能說說為什么“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了嗎?
生:……。
師:為什么精彩極了后面是嘆號,糟糕透了后面是句號?
生:……
師:把自己的理解放進結尾這句話,再來讀一下。
好,你讀!
好,你讀!
我們一起讀。
師: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我們也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這兩個極端斷言的含義。不錯。
師:作者不只是理解了這兩個斷言,他還不斷受到鼓舞,從中大大受益了呢!你們看出來了嗎?
指生讀結尾。
。ㄟ@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含義,體會作者表達得形象、生動、含蓄。
師:是啊,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
師:當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說時,有兩種聲音交織在我的耳際——
生接讀“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強調精彩極了由女同學讀,糟糕透了由男同學讀;其他的一起讀)
師:當我獲得文學大獎時,有兩種聲音交織在我的耳際——
生接讀“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師:當我事業有成時,有兩種聲音交織在我的耳際——
生接讀“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
師:大家此時再讀結尾這句話,相信你們會有更深的感受,讀——
學生齊讀。
師:好了,現在結尾能夠背下來了嗎?我們一起誦讀一遍。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預備,齊——
生讀
(三)回顧整體
師:剛才,我們圍繞中心句品讀了全文,現在我們再完整地默讀一遍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說。
(四)感悟作者的寫法
師:父母之愛我們是通過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體會出來的,大家想一想,這兩個評價是對人物的哪方面描寫?
生:語言。
師: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題目用了這兩個斷言,(以齊讀的形式引讀題目,讓學生說出提示語的位置)第一部分進行了具體的描寫,(以齊讀的形式引讀相關句子,讓學生說出提示語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這兩個斷言,(以齊讀的形式引讀相關句子,讓學生說出提示語的位置)
師:作者用這兩個斷言作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給人以強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作者在介紹人物言語時,還注意了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寫得多生動呀!
。ㄎ澹⿲W生總結
(六)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愛的教育》
2.小練筆:書104頁的小練筆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1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我上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定位童年故事(1-14自然段)。我的教學流程是先從課題入手,接著檢查生字,最后圍繞第一部分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找。問題是:作者童年時寫的第一首詩,母親是怎么評價的?父親又是怎么評價的?“我”聽后有什么不同反應?在學生交流反饋后,課件相應出現母親的評價、父親的評價以及我聽后的不同反應的句子。對于這些重點句子,我是采用讓學生多讀來感悟其的含義,讀時又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從讀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母親對作者是鼓勵的愛,父親對作者是嚴厲的愛。“我”聽父親的評價后傷心到極點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跑)出飯廳,跑(走)進自己的房間,撲(躺)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我采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來體會,如“沖”改做“跑”,“跑”改做“走”,“撲”改做“躺”,這樣行嗎?學生通過讀來對比,就很快地感悟到這樣換詞后不能表達出作者傷心到極點的程度。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這節課有亮點,也有不足之處,如:在檢查生字的時候,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多關注學生對生字的讀音,也注意提醒字形,就是沒有讓學生動手寫一寫,這就是教這一環節的遺憾。再者就是自己的評價激勵不夠。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比較隨意,缺乏激情,語言還缺乏幽默感,可見,教師的評價激勵調控著學生的情緒。
反思到這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精彩與糟糕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審視每一堂課,化糟糕為精彩,變精彩為精妙,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2
課前板書生字。
師:(讀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師:不要這樣拖腔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要這樣讀(加快語速,連貫地)“精彩極廠”和“糟糕透了”;(生讀)再整齊一點就好了。 (生再讀)很好!再來一次。(生讀)
師:這篇課文有三個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個,題目很有意思,它不是個陳述句,是兩個短語,而且兩個短語意思截然相反。前面說“精彩”,后面說“糟糕”,幾乎是反義的。再用上“極”,“極”就是極致,到底。再也沒有越過的了。后面有個“透了”,“透”就是不能再過這個界限了。再加上兩個引號。我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題目。一起再讀一下。(生讀題)
師:很好。這篇課文講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呼喚子女對父母的愛,因為愛是互相的。這篇課文有6個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學生自由練讀,師分兩行指名讀,再集體讀。)
讀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師:6個生字會念了。把課本打開,輕聲地讀一遍課文,輕聲地把它讀通。(學生自由讀書,老師傾聽每個孩子讀書,請了二個孩子站起來。)
師: (表揚)讀得都很好。讀書要坐正坐直,這個小朋友做得好。讀書要投入,這個小朋友做得最好,還有表情。讀書還要正確地讀,不能唱讀,一字一頓地讀。這個小朋友讀得好。這篇文章比較長,有17個自然段。拿出筆在每一小節前面標上阿拉伯數字,看看是不是17。聽老師讀第一段。書拿起來。(師范讀)好,誰來讀讀?
生:記得七八歲的日的時候……
師:很好,就是這么念。(生繼續讀)
師:大家注意啊,前面的話是作者寫的因此他讀的時候比較平直。后而的話是母親說的,而且是興奮地嚷著,眼睛亮亮的,因此瀆得高昂。再來一次。
生:眼睛亮亮的,興(xìng)奮地——
師:興(xīng)奮地,不是興(xìng)奮地。
生:(讀)興(xīng)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
師:真好!坐下。還是第一段,誰再來讀。
生: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寫了——第一首詩。
師:不是我寫了——第一首詩,把“我寫了第一首詩”連在一起讀。
生:我寫了第一首詩。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
師:好!比第一個還要好。(又指一生)你再來讀。
生: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寫了第一首詩——
師:天哪!你的聲音多美啊。再讀讀“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每個字都要讀清楚。(生繼續讀)
師:好極了。她兩個詞讀得好,“確實”,一般的讀“確實是我寫的”,她很強調:“點頭告訴她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后面一個“再次”,她念得也非常好:“她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讀得太好了,要超過她簡直不可能。誰來?(生舉手)
師:哦!你讀。(生讀)真好,你的確比他們好。老師小看人了。好的,第一段我們念完了。最后一段就請坐在最后面的同學來讀。(生讀)
師:你讀得很認真,一個字都沒讀錯。但你沒有讀出情感。誰來?(一生再讀)
師:好極了!啊,我終于發現了你。繼續——(生繼續讀)越讀越好了。誰再來,也是這一段。(生讀)
師:你的聲音很好。讀得也很熟練、很認真。我們一起來讀讀看。一起讀,人要坐正;一起讀,書要放好;一起讀,聲音要輕不要急,預備起——(生集體讀)
師:哎,不要慢,要快。(生繼續讀)
師:不是(一字一頓)“一直交織在我耳際”。(師范讀起頭,生集體讀)就這樣讀。不要一字一頓地讀。再讀一下課題。(生讀)
點評:讀的訓練。沒有過多的環節,賈老師以其獨特的審視的眼光,一下子就抓住了具有教學價值的兩個重點段。孩子們把兩段讀得字正腔圓、情韻畢現,明白如話的文字,還需要教師喋喋不休的解讀和指導嗎?
但賈老師又是嚴格的。他指出了幾個學生唱讀、頓讀、破讀、錯讀的地方。他非常強調讀書的習慣:“讀書人要坐正坐直”“讀書要投入”“書要放好”“聲音要輕不要急”。這些不為現在老師重視的地方,恰恰是讀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
賈老師曾向葉老的兒子葉至善請教葉老是怎樣教他寫作文的。葉至善說:“不教的。”父親只讓他把作文讀出來。讀著讀著,父親說:“我不懂。”于是,他就改。再讀,終于通了,文章就寫好了。教語文就這么簡單。
讀好對話
師:兩個極端的斷言放在一起,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題目有趣,故事也有趣。這個故事是通過對話來寫的。寫故事,用人物的語言來展開故事的情節,F在讀一讀寫人物語言的句子,讀出聲來。(學生輕聲自由讀書,師板書)
說“ ”
“ ”說“ ”
“ ”說
師:你只要讀寫人物語言的句子。如果是父親說的話,你要冷酷無情;如果是母親說的話,要溫柔。如果是兒子說的話就有點無奈。你讀的在第幾段里?
生:我讀的是在第一段,“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師:提示語有嗎?
生: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發亮,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師:讀得一般,只是每個字讀出來了。正確的讀,不是這樣的。
生:我讀的是第二段的第一句。“媽媽,爸爸什么時候回來?”我紅著臉問道。
師:對。這樣讀才對。誰再來。
生:我讀的是第十二段。“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師:太好了。誰再來讀?
生:我讀的是第七段。“親愛的,發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師:真好!這樣讀才對。
生:我讀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師:很好。真像他的父親。誰再讀。
生:我讀的是在第一段,“巴迪,真是你寫的嗎?”
師:前面提示語有嗎?將句子讀完整。
生: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師:你讀得真是精彩極了。還有能這樣讀的嗎?
生:我讀的在第十段。“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師:好的。(又指一生)你再讀讀。
生:我讀的是第十三段。“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師:這篇課文中的故事幾乎都用對話、人物語言寫出來的。寫人物語言有四種形式,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后邊;省略了提示語。為什么寫人物語言要有四種,有變化啊!文章有變化才好看啊。有小朋友說,寫人物語言說后面都要加冒號和引號。真是這樣嗎?現在給你三個“說”,(指黑板)說、說、說,我請小朋友在“說”后面加上標點。三個小朋友,看看說后面是不是都是冒號。(生板演)
師:很好!提示語在前,用冒號引號。起什么作用?起提示作用。說什么來著,請看后邊。提示語在中,逗號,起什么作用?停頓一下,話說了一半,后面還有呢。提示語在后邊,用句號表示結束,話完了。提示語可以省略,但有個前提,那就是讀者讀了以后,不會搞錯這句話是誰說的。這樣一寫,形式就多樣了,文章就活潑了。找找這種形式的句子(第一種)。
生:在第一段: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發亮,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師:第二種形式的句子。
生:“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
師:第二種形式的呢?
生:第八段,“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父親開始讀詩。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第二種形式的句子在哪兒呢?(生讀:親愛的,我真不懂……)
師:嗯,怎么能這么響?輕一點。
生:(集體讀)“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師:用第一種形式來讀這句話。
生:母親嚷著:“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師:用第三種形式讀這個句子。
生:“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母親嚷著。
師:哎。用第四種形式。
生:“親愛的,我真不懂你這是什么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師:一起讀課題。(生讀)再讀。(生讀)
點評:讀和寫的訓練。繼續讀對話,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賈老師讓學生聚精會神地讀,專心致志地讀,巧妙地用“注意讀好‘提示語’”的提示來指導學生體味父母對話的情味和意蘊,讓學生在文本語境中同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賈老師不露痕跡的指導,不是同葉老教兒子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借讀提示語的機會, 賈老師又教了提示語在對話前后的四種不同寫法,真是一箭雙雕。
說好故事
師:(讀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大家已經讀過故事了。大家想想題目為什么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丁”上面加引號?
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都是一個人說的話。說的話加引號。
師:不是一個人說的,是兩個人分別說的話。是不是?是借別人說的話。借過來,就要加引號。 “精彩極了”誰說的?(生:母親)“糟糕透了”誰說的?(生:父親)兩個極端的斷言。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母親會說這句話?
生: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的時候,母親鼓勵他。
師: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誰,怎么說的?
生:在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在巴迪寫第一首詩的情況下,母親用“精彩極了”來鼓勵他。
師:誰能說得再好一點,充分利用課文里的信息。
生:記得巴迪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母親念完了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著說這首詩精彩極了。
師:說得越說越長了。誰能再來說。
生:巴迪記得他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她的母親剛念完這首詩眼睛亮亮的,非常興奮,她說:“精彩極了!”
師:就說四個字?還有嗎?課文里語言信息都要用到啊!
生:巴迪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那是——‘首很糟糕的詩。但是他的母親鼓勵他,母親裝著眼睛發亮,興奮地嚷著——“巴迪,這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這首詩精彩極了!”
師:后來呢?
生:后來她又摟住了巴迪。
師:好的,越說越好。再來看“糟糕透了”。父親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不要說“父親為了鼓勵…‘為了批評”“為了鞭策”他的兒子,所以才說“糟糕透了”。不要這樣。要充分弄懂課文里面的意思。要越說越好。
生:在巴迪七八歲的時候,他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念完這首詩,她打算把這首詩給父親看,到八點鐘的時候,父親突然推門而人,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這首詩吸引住了。巴迪父親看了這首詩問:“那是什么?”他順手拿起了這首詩。“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師:哎,你說得好極了。讀題目——
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師:兩個極端的斷言,到底誰說得對?
生:父親說得對。
師:為什么?
生:因為幾年后,我再拿起那首詩,我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因為那的確是一首很糟糕的詩。
師:這首詩的確是糟糕。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認為母親和父親說得都是對的。因為巴迪寫那首詩的時候只有七八歲,寫出那首詩已經不錯了, 因為不同的年齡寫出的文章是不一樣的。
師:所以你認為——
生:所以我覺得父母都是對的。
師:我非常贊同你的意見。兩個都對的,都很中肯。這首詩是七八歲的時候寫的,那是第一次寫詩。母親覺得兒子很偉大,能寫詩了,所以說他精彩極了,還摟著他,眼睛亮亮的;而父親認為很糟糕,不但糟糕,而且糟糕透了。那時他畢竟是個小孩,在他12歲的時候,再問過頭來看這首詩時,的確是糟糕。‘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不同的出發點,殊途同歸,都歸結到哪個字上來?從課文里找出這段話來。
生:第十七段,我從心底里知道……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師:母親是鼓勵,不斷地激勵;父親是鞭策,別驕傲別自滿。都是為了愛,而正因為有了愛,父親的愛、母親的愛,使他走向成功。哪句話寫出了他的成功?
生:在第十六段,現在我已經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
師:作者叫巴迪,是美國的一個著名的作家,后來他寫了幾十部小說,編成電影、電視劇劇本,在美國很有影響。他回憶起七八歲時寫的一首詩,寫成以后,父母對他極端不一樣的斷言,使他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愛和父親的愛,母親是慈母,父親是嚴父,都是為了讓他走向成功。最后一個自然段,自己輕聲地讀。(學生自由讀)
點評:讀和說的訓練。依然環繞“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對矛盾練“說”,有了前面朗讀鋪墊,這里的“說”就順理成章了。利用文本語境練習復述,既是學習又是創造。孩子們用自己的獨特體驗感受文本語言,內化之后進行個性化的表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也熏陶著他們的情感。
背出最后一段
師:好,題目很有意思,故事也非常有意思。最后的感悟也很有意思。哪位小朋友再來讀一讀,讓我來聽聽——(生讀最后一段)
師:聽老師讀,你可以輕輕地跟著老師讀?蠢蠋熢趺醋x的。(師范讀)
師:下面,我請清兩個讀得好的小朋友來表演。要自信。
生: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男:糟糕透了。
女:精彩極了。
男:糟糕透了。
(生讀完)
師:好!我真不知道怎么來評價了!我們一起來背,能背的跟著背。(師生同背)我在前面看了,已經有五個小朋友背上了。一個站起來,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太好了!(老師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實在背不出的看書。書拿著,實在背不上,就看看。(集體背)誰單獨地背背看?(指名背)師:很好!“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出發點都是愛。小朋友們想想看,在你生活中,像母親這樣的愛,有嗎?舉個例子。
生:我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寫一篇作文去參賽。我寫了的作文雖然不好,但母親還是鼓勵我,最后我的作文參賽了,獲得了一等獎。
生:二年級,有一次我只考了70分,爸爸嚴厲地批評我,媽媽卻一直在安慰我,讓我繼續努力。
師:這兩個例子與課本里的有點雷同。別的有嗎?
生:我一年級第一次作文考試,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很緊張,媽媽一直鼓勵我,讓我自信。后來我的那篇作文得了優秀,還登了報。
師:父親的愛,那種類似“糟糕透了”的愛,有嗎?
生:小時候每次生病媽媽照顧我,爸爸說:“這個病沒什么大不了的,他自己會好的。”
生:小時候,我學騎門行車。有一次我摔倒了。媽媽安慰我。爸爸說:“你怎么這么笨呢?連騎自行車都會摔倒!”
師:結果會騎了嗎?
生:會騎了。就因為爸爸罵過后,我一直在騎,騎騎騎,就會了。
師:就是這樣。作者在最后一段才體會到。我們再來背最后一段。(集體背)
師:愛的形式不—樣,出發點是—樣的,就是對你們的期望。我在黑板上寫兩個字,我想小朋友一定很熟悉,有的可能會對他很崇拜。(板書:李詠)認識嗎?是啊,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這幾年的春晚都由他主持。我找到—份資料,介紹李詠小時候的—段經歷。(師講李詠的故事)
師:同學們,愛是永恒的,愛讓我們走向成功。好,課就上到這兒。
點評:讀和背的訓練。賈老師的教學,沒有用多媒體,沒有眼花繚亂的環節,也沒有外加的“滲透”,對于體現教學價值的核心語段,“咬住青山不放松”,讀通、讀熟、讀透,讀了還要說,說了還要背。語感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學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這樣得到升華的,賈老師的教學是簡約的,而簡約的背后,我們看到了賈老師深厚的功力。他善于用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提煉和重組,激活了教材,從而使教學源于教材,更高于教材。
總評:
聽了賈老師的課,聯想到時下各式各樣的“展示課”,覺得當今語文課有三個境界:
一日“亂花漸欲迷人眼”。
聲光電圖齊上陣,各種“理念”紛登場。花拳繡腿,熱鬧非凡,唯獨語文課少了語文味。
二曰“風景這邊獨好”。
老師素質好,上課如行云流水,光鮮亮麗。但有時不免顯山露水,流露出教師過多的自我關注。
三日“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是大師級人物的課。不管“兩岸猿聲啼不住”,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簡約,樸實,高效。這樣的課,是科學,也是藝術?芍^舉重若輕,大雪無痕。
賈志敏老師的課就屬于這一種。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3
一、教材分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巴迪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成年后,巴迪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深深的愛。課文語言樸實,文筆細膩而蘊含人生哲理,讀后令人回味無窮。
二、教師思考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及文學積累,本文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引起學生對往日生活的回憶,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力。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谝陨纤伎,本科教學從讓學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讀為媒,假托作者召開與讀者見面會的活動,引導學生質疑、解疑,與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從而了解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
案例過程描述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
七八歲的巴迪寫了第一首詩,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y怪母親興奮地嚷道——“精彩極了”,而父親卻毫不留情地說——“糟糕透了”。同學們,巴迪正是在這一聲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評價中成長,成為一名美國家喻戶曉的作家,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課文。
二、初讀感知,談出感受
師:請大家自由讀15--17節,想想這部分主要寫了什么,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一讀,可以在旁邊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感受。
。ㄉ宰x、勾畫、交流體會,師巡視)
師:誰先向大家匯報一下?
生:這部分是寫作者幾年后的認識,他覺得自己很幸運,有個慈祥的母親總鼓勵他,還有個嚴厲的父親總給他敲響警鐘,這都是父母的愛。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么哪一句使你感受最深?
生:我對“我從心底里知道……我努力向前駛去”我感受最深,我覺得作者說父母對他的鼓勵和批評都是愛,但他小時侯不知道,認為父親太嚴不愛他了,到現在才知道母親是慈祥的愛,父親是嚴厲的愛,都是愛他的。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個作家。。。。。?偨Y,提高”一句。慈祥的愛與嚴厲的愛雖說是相反的,但也是互相平衡的,慈祥的愛太多了,會讓他產生驕傲、自大的心理;父親壓力的愛太多了,會令作者自卑、失去信心。有了這兩種愛就可以互相平衡。
生:答略。
[點評]閱讀教學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教給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能力,此處的設計意在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感知,并能在相互交流中感知此部分的重點內容。
三、巧設情境,展開對話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說明大家用心讀書了,剛才有一個同學談到的這一句(出示句子:“這些年來。。。。。。不被哪一股風刮倒。”)老師在讀這個句子時,似乎感覺到作者是話里有話,想告訴我們些什么。請你們也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讀這個句子?(指名四人反復讀此句)
師:噢,聽大家這一遍一遍地讀,我明白了。這就是作者成功的秘訣,同學們,下面我來扮演巴迪先生,召開一個讀者見面會,那你作為一名小讀者,讀了這段話,有什么問題問巴迪先生呢?
生:巴迪先生,您好!我想問您,為什么說“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像兩股風不斷向您吹來?
生:巴迪先生,我想知道您是怎樣謹慎地把握生活小船的?
“巴迪”:嗯,你們剛才提的問題勾起了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更讓我想到我的爸爸媽媽,我感到自己是多么幸運,昨天你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已經了解了關于我童年寫詩的故事,我想只要你們現在繼續認真讀我寫的文章,那么你們的問題就無需我來回答了。
。ㄉ鷰е鴨栴}再讀第15--17節)
[點評]用這種學生與文中任務對話的活動,取代傳統的就句子質疑、解疑的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巴迪”:現在你們明白了我這段話的含義嗎?誰來講給我聽聽?
生:這兩股風是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就是媽媽對您的表揚和爸爸對您的批評。媽媽是在極力您,您就有了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而僅僅有這個是不夠的,您可能會驕傲,所以還需要爸爸的警告,這樣才會平衡。
生:您在童年時,這兩股風對您的成功有很大的幫助。雖然表面上這兩者是對立的,然而都對您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以為內它們有同一個出發點——愛,如果光有鼓勵推動生活的小船,那么小船會失去平衡而翻掉,所以要有警告、批評、提醒的力量來平衡小船,加上您很有自覺性,聽了夸獎不驕傲,挨批評不灰心,所以您成功了。
生:答略。
“巴迪”:看來捏明年真正讀懂了文章中的這段話。
“巴迪”:好了,小讀者們,在我的眼里,愛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母親慈祥的愛,一種是父親嚴厲的愛,你們有過同樣的感受嗎?能說給我聽聽嗎?
生:上次數學我考了98分,奶奶一見直夸我聰明,有出息,而爸爸卻說我不細心,要不就可以考100分了,還得繼續努力,現在我明白了奶奶和爸爸都是為了我好,正因為愛我,他們才這樣評價我,既讓我充滿信心,又不至于驕傲自滿。
生:答略。
[點評]由課文聯系到現實生活,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真情涌動時傾訴心聲,無形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浸潤。
四、總結全文,升化情感
師:(出示投影,“鼓勵是愛,嚴格要求也是愛,讓我們在兩種愛的鼓舞下,駕起生活的小船,駛向成功的彼岸吧!”)讀完課文,我也很想用一句話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我想把這句話送給同學們共勉。(生讀)我知道很多同學也很想發表自己的見解,現在就給同學們一個一吐為快的機會,那么像老師這樣說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也可以寫對課文的感想,還可以寫自己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類似情境的新認識,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點評]隨文練筆,既促進學生對課文蘊意和語言的積極內化,又是書面表達的練習,以寫促讀、促思。
課后評析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此案例中,教學注意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展開學生、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積極創設對話的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喚醒學生學習的需要,師生共同探究,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交互,教師始終持坦誠、平等的與學生開展對話,實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價值,課堂上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課文的重點、難點是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的。
【教學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兩個詞語,理解和運用這兩個詞語,揭示課題,引入課文。
2、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寫的是什么事?提出問題“到底什么精彩極了?什么糟糕透了”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3、研讀課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親和父親在讀過作者的第一首詩后,有什么具體的表現?我對父母的評價又有什么不同的反應?”
、拧≈笇W生讀書方法,讓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教師相機引導。
、啤∽寣W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論“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引起學生爭議,展現學生個性。
4、研讀課文后半部分,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理解“兩種不同的評價方式”。感受父母的愛。
5、積累喜歡的語句,練習背誦,升華情感,體現文本價值。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1、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學會生字新詞。
2、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領悟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帶著問題自學研討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輕聲地讀一遍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極了,什么槽糕透了?
選定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讀,想一想為什么喜歡?
。▽W生自由讀文交流,教師巡視。)
二、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三、總結全文
四、注重語言積累,滲透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濃的課文。文本的教育價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關愛,作者對父母的評價經歷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給每一個讀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啟迪。面對現代生活條件下的“嬌子”,如何讓他們從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確實需要教師精心地建構課堂。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帶著有價值的問題,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發現、自我交流,并且處處體現對話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教師充分地轉變了角色,教師成為了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建設者、點撥者。教師很好發揮了導學的功能,學有針對,學有實效,學有收獲。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練,所以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恰到好處的進行了詞語的運用,朗讀的訓練。
引發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文本中“父母對我的兩種評價的認識”,學生各抒己見,自由表達,個性張揚。這正是現代閱讀教學所倡導的教育理念。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是按著閱讀的規律來理解匯報的,首先是抓住重點詞句,讀懂內容,再分析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情感。最后是通過朗讀體驗、升華。這是非常有實效的讀書方法,體現了扎實的語文訓練。
回顧整個課堂,我的語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練,提示很到位,凸現文本價值。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5
【教材簡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專題為“父母之愛”。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識字、朗讀能力,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課文。在此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聯系生活實際,以體會父母不同形式的評價都是對巴迪的愛。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認讀“糟糕”、“確實”、“自豪”、“謄寫”、“敬仰”、“判斷”、“出版”、“戲劇”、“嚴厲”、“靈感”、“創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謹慎”、“極端”等詞語。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揚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體會父母兩種不同形式的評價都是對巴迪的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拓展閱讀《我的母親》(節選)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勗拰耄醪浇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誰能讀一讀課題?(1——3名生讀)
3.你發現,這篇文章的題目有什么特點?
。ǘ┳宰x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初讀后的收獲。
。ㄈ┭凶x語言,個性感悟。
1.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完成以下學習任務:(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學生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
2.分組匯報
。1)研讀母親做出的評價。(課件出示)
“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蕵O了!”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僦该x,交流體會。
②相機指導朗讀。
。2)研讀父親做出的評價。(課件出示)
“這是什么?”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①指名讀,交流體會。
②相機指導朗讀。
③此時,巴迪可能在想什么?
3.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有了剛才的體會,讓我們再來讀父母的對話,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分角色讀文中父母的對話,同桌讀、師生讀、男*讀。)
(四)再讀課文,指導學法。
1.在這一課中,作者還運用什么方法來描述人物的?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2.師:通過這些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了父母親對巴迪的愛。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這就是悟情感的讀書方法。
。ㄎ澹┞撓瞪,拓展文本。
1.請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分組討論,你覺得哪種教育方式更適合我們的成長呢?
2.你們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長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呢?
。└形蛘媲,升華情感。
1.出示巴德•舒爾伯格的簡介。
2.自由讀作者簡介。
3.結合課文第16自然段內容,誰能說一說,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需要什么力量?
。ㄒ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我們都沐浴在父母愛的陽光中,父母的愛更是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像小巴迪一樣,——
課件出示: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因為,我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們努力地向前駛去。
五、板書設計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嚴厲
愛
走向成功
第二課時
(一)積累詞句,體會情感
1.聽寫以下短語。聽寫后自己對照課文訂正,再讀一讀。
眼睛(發亮)
既(靦腆)又得意揚揚
有點(迫不及待)
懷著(一種)自豪感
實在(等不及)了
把頭埋得(低低的)
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一如既往)地鼓勵我
2.背記自己喜歡的三兩個短語,互相交流啟發。
。ǘ├首x全文,內化情感。
1.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你會有什么感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朗讀課文。
2.選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誦。
(三)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結合課后問題:在本文作者看來,愛有兩種表現形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ㄋ模┩卣寡由,推薦閱讀。
課外搜集閱讀其他體現父母之愛的作品:《秋天的懷念》、《奇跡的名字叫父親》、《背影》等。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6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寫了對巴迪幼年時第一次寫的詩,父母給予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雖然父母的評價不同,但其中卻隱藏著共同的情感——愛。怎么讓十來歲的孩子體會父母不同的愛呢?思考再三,我決定采用辯論的方式。
師:同學們,巴迪七歲時寫了第一首詩,父母給予了截然不同的評價。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你認為哪種評價更好?支持母親的評價的同學請舉手。(大多數學生舉手)哪些同學支持父親的評價?(只有十來個學生舉手)因為同學們支持的評價者不同,所以我們自然也就分成了兩方。今天我們開一次小型的辯論會,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說出你的理由。(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準備。)
生:我支持母親的評價。因為巴迪很小,小孩子第一次寫詩很激動,媽媽的評價能鼓勵巴迪繼續寫作。媽媽給了巴迪信心。
生:我覺得媽媽的鼓勵很重要。因為我膽子很小,每次媽媽鼓勵我、夸獎我的時候,我的膽子才能大一點。
生:我喜歡爸爸的評價方式。因為爸爸的話很直接,讓巴迪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寫的詩還有很多不足。如果爸爸也像媽媽一樣夸耀巴迪,巴迪可能會真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詩人了,也就不會再進步了。
(學生各抒己見,辯論十分激烈)
生:老師,我和他們的觀點都不一樣,我覺得爸爸的警告和媽媽的鼓勵只有合在一起對孩子的成長才作用最大。我能用一個實驗證明我的觀點是正確的。(一臉自信)同學們都玩過翹翹板吧?(玩過!學生異口同聲)大家看我手中的尺子,尺子就像一個翹翹板,翹翹板的這頭是爸爸,那頭是媽媽,(她邊說邊在尺子的兩邊各放了一塊大小差不多的橡皮)中間的這個小玻璃球是我們。大家看,當翹翹板平衡的時候,玻璃球站在尺子中間。當爸爸的這一邊批評過多的時候,爸爸這一頭就低了,翹翹板就不平衡了,玻璃球就滾向低的一邊。相反,當媽媽的表揚過多的時候,玻璃球就會滾向媽媽那一邊。所以,只有爸爸媽媽的愛平衡的時候,我們才能站在翹翹板的中間。只有平衡才是最高點。
(學生演示完,同學們自發地給予了她經久不息的掌聲。)
師:是的,“只有平衡才是最高點”。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既需要媽媽鼓勵的愛,因為她給了我們信心,也需要爸爸嚴厲的愛,因為他讓我們更清醒,不會被表揚沖昏了頭腦。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彪m然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不同,但其中飽含的愛卻是相同的。正因為有了父愛與母愛,我們生命的小舟才能揚帆遠航!
反思:
“平衡才是最高點”,這是學生教會我的一個新理念。在這節課中,雖然學生的語言很樸實,雖然學生演示的只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個例子,但她能將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巧妙地在指間輕松演示,讓“聽眾”茅塞頓開,這種效果是教師教條的說教難以達到的。學生的心更貼近學生,學生的心更貼近生活。只要讓平靜的生活靈動起來,復雜的事情簡單起來,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們的教學就會更富有靈性,更富有生動,更會有不曾預約的精彩。
附課文: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寫了第一首詩。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dí),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我既靦腆(miǎntiǎn)又得意揚揚,點頭告訴她這首詩確實是我寫的。她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
“媽媽,爸爸下午什么時候回來?”我紅著臉問。我有點兒迫不及待,想立刻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他晚上七點鐘回來!蹦赣H摸著我的腦袋,笑著說。
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最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重新謄(ténɡ)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描上畫了一圈花邊。將近七點鐘的時候,我悄悄走進飯廳,滿懷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親的位置上。
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親,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寫過好多劇本。他一定會比母親更加贊賞我這首精彩的詩。
快到八點鐘時,父親終于推門而入。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我緊張極了。
“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詩。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备赣H開始讀詩。
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备赣H把詩扔回原處。
我的眼睛濕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親嚷道,“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我不明白,”父親并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沖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飯廳里,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
幾年后,當我再拿起那首詩,不得不承認父親是對的,那的確是一首相當糟糕的詩。不過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因此我還一直在寫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氣給父親看了一篇我新寫的短篇小說!皩懙貌辉趺礃,但還不是毫無希望!备鶕赣H的批語,我學著進行修改,那時我還未滿十二歲。
現在我已經有了很多作品,出版(bǎn)了一部部小說、戲劇和電影劇本。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我有個慈祥的母親,她常常對我說:“巴迪,這是你寫的嗎?精彩極了!”我還有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皺著眉頭,說:“這個糟糕透了。”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jǐnshèn)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刮倒。我從心底里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用真情解讀真情——《“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案例 篇17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杏南二小 陸曦東
教材簡析是五年制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學思路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2、從父母親對孩子的評價中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3、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也能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
二、教學重點
1、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從父母親對孩子各自不同的評價中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只列出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
1.(板書課題)讀課題,引入新課。讀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對反義短語的對比語氣。
2.學生回憶并簡述上節課學過的內容及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并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父母對子女不同表達愛的方式)。
3.自選自讀,體會重點段落、重點句子的情感色彩和深刻內涵。
4.出示課件
(1)對“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這句話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A.父親會寫劇本,但并不懂詩。
B.父親讀詩非常認真仔細。
C.“我”心情緊張,對時間產生了錯覺。
D.“我”急于得到父親的贊賞。
。2)父、母對巴迪同一首詩的評價截然不同,原因是
A.母親比父親更愛自己的孩子。
B.父親比母親欣賞詩的水平高。
C.母親希望巴迪成為詩人,父親不希望。
D.母親想鼓勵孩子,父親要鞭策孩子。
。3)“我越來越體會到我當初是多么幸運”這句話,“幸運”指的是
A.出版發表了很多小說、劇本。
B.能同時得到鼓勵和警告。
C.慈祥的母親常對“我”說“精彩極了”。
D.嚴厲的父親總對“我”說“糟糕透了”。
。4)“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風刮倒”這句話中“刮倒”的含義是:_____。
通過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重點句子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時指導朗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的情感滲透、真正理解“愛”的真諦。
5.質疑問難,提出不理解的語句或別的問題,師生討論,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提出的問題。(此間老師注意把握重點與主次,起好激發和主導作用。)
6.加深理解與積累,各學習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來(老師巡視點撥,朗讀或表演練習好了的同學,自己到講臺上展示給同學們)
7.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課文中父母對兒子教育方法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的體會和看法。
8.師生共同出示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文字、圖片、典故、事例)
9.學生總結課文,教師適當引導。
10. 布置開放性作業 :同學們,如果說愛有兩種,一種是慈祥的愛,另一種是嚴厲的愛,你更想得到哪一種愛呢?請同學們課下結合本課的學習和理解,寫一篇講演稿或者搜集辯論材料,我們開展一個小型的講演比賽或者辯論會,怎么樣!
六、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
以上從課程標準中囫圇吞棗地搬來的幾句,權當本課教學的理論依據。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一、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北酒n文的第一部分,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如小組編演短劇,練習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分析表達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變成漫畫等等方法自讀自學。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進而體會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性的愛,父親的充滿理性的愛。
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從老師提供的兩種學習方法中,選擇一種自讀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文體不限,可以是短文、詩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發現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試著自己回答,或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助。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熱情的鼓勵和嚴厲的警告都源于愛,只不過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罢Z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薄胺e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在解答了學生的質疑問難之后,出示《父親的愛》一文,讓學生進行比較性快速閱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布置自主性、開放性的作業 :1.同學間互相推薦閱讀反映親情和人與人彼此關愛的文章或書籍。2.寫一寫你感受到的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的或看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自主學習,悟情悟理”上還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實際理解接受能力和現有控制能力,教師應注意必要的和適時的給與引導和幫助。在領會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體會父母對孩子不同表達愛的方式上,應強調注意通過指導朗讀來加深理解,并通過適當的聯系生活實際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教學活動發現這一點對教學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