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匯總(二)人教版
5、本文中我的心情變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15、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有沒有實際用處,主要是指看對他人和社會有沒有好處及貢獻。)
作者許地山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2、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其中,議花生是課文的重點部分,作者通過花生的特點,贊美了默默奉獻、不圖虛名的品格。
3、許地山:筆名落華生,現代小說家、散文家。
4、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а愛慕之心:心中產生喜愛、羨慕的感情。
в這句話運用了對比的寫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說明花生的樸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
5、父親的話有幾方面的意思?
答: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贊美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精神,二是教育“我們”要學習花生優秀的品格,做一個有用的人。
6、父親希望:“我們”做什么樣的人?
答:父親希望“我們”做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7、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
第五組 遨游漢字王國
1 分為“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
2“寫錯別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筆少畫:酒、灑;(2)多豎少豎,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對字義不加分析致錯: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應寫前一字,心里卻想著下一字,結果造成寫錯……
3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長期沒有文字,曾經用過“結繩記事”、“物語”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三、四兩段講傳說中是倉頡創造了漢字。他從模仿鳥的足跡開始,進而根據事物的形狀創造了漢字。
《“冊”“典”“刪”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國現存的古老文字。“冊”是竹條連綴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著文冊,“刪”是用刀削去錯字。
4 諧音歇后語:
飛機上吹喇叭——想(響)得高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諧音對聯:六七八九二三四五橫批:缺衣(一)少食(十)
歇后語補充:
1、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2、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3、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 4、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5、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6、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7、飛機上吹喇叭——想(響)得高 8、老虎拉車——誰敢(趕)
9、騎自行車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10、四兩棉花——談(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