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實錄(通用5篇)
白楊教學實錄 篇1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cai播放畫面)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在這渾黃的基調上出現了一片翠綠,那就是(白楊 生齊說)。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們像列隊的衛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擋著風沙的襲擊;它們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對狂風暴雨,巍然毅力,它們給這貧瘠的沙漠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寫的是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高大挺秀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節課,很多同學認為這個句子很難理解(cai出示難句),爸爸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表白了爸爸的什么心愿?就讓我們帶著問題去讀12~16自然段,把最能體現白楊特點的句子劃出來,邊讀邊想,白楊樹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特點
生:自由朗讀12~16自然段,勾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邊讀邊想,白楊樹有什么特點?
師:咱們星火小學五⑵班的同學有很好的閱讀習慣,讀完以后,還將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書上。讀好了的同學可以與同伴說一說,你從哪個句子讀出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生:與同伴交流。
三、了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剛才老師參與了大家的交流,發現同學們學習十分認真,誰愿意跟大家說一說白楊樹有什么特點?
生:我覺得白楊樹很直。 師相機板書: 直 師:你真會讀書,白楊樹直的這個特點,你是從哪個句子讀出來的?
生:我從“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個句子中的“從來、直”這兩個詞讀出了白楊樹很直。 。◣熛鄼Ccai出示句子。)
師:你能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咱們學習語文就得這樣。我想請教在座的小老師一個問題,“從來”是什么意思?
生:從來就是向來。
生:是一直以來。
師:看來白楊樹向來就這么直,一直以來就這么直。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個別讀、齊讀。
師:你還從哪兒讀出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生:我從“哪兒需要它,它……長出粗壯的枝干”中的“哪兒、哪兒”知道了白楊樹的生命力很強。 師相機板書: 生命力強 。◣焎ai出示句子。)
師:咱們把這里的“哪兒”換成一個具體的地方好嗎?(生齊說好)老師先來說,(相機cai出示)在氣候適宜的城市需要它,它就在城市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在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是。“讞钤谏衬材芎芸斓纳、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還有誰說?
生:在干旱的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瞧!這個同學說得更好了,在沙漠前面加上“干旱”一詞,句子就變得更具體了。
生:在草木叢生的山崖需要它,它就在山崖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生:在荒蕪人煙的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因此,我們說: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ㄉR說。)
師:白楊樹的生命力實在是太強了,誰愿意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哪兒……哪兒……”這個詞讀得特別好,讓人感覺白楊樹的生命力很強。
生:讀。
師:這真是一株無論在哪兒都能很快的生根發芽的白楊。
生:讀。
師:讀得簡直比老師還要好,聽了你的朗讀,我們腦海里仿佛浮現出屹立在戈壁灘上的白楊。來,讓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生:全班齊讀。
師:白楊樹還有什么特點?
生:我從“不管遇到風沙……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個句子中的“不管……不管”體會到白楊樹很堅強。 師相機板書:
堅強 。◣焎ai出示句子。)
師:同學們,咱們假設。 (師引讀,生接讀。)
(師)遇到風沙,白楊樹是(生)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煟┯龅接暄,白楊樹還是(生)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煟┯龅礁珊,白楊樹仍然是(生)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煟┯龅胶樗,白楊樹依然是(生)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因此,不管遇到(生)風沙還是雨雪,(師)不管遇到(生)干旱還是洪水,(師)它總是(生)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請看,這就是堅強不屈的白楊。 。ㄏ鄼C播放畫面。)
師:剛才看畫面時,有很多同學發自內心地贊嘆:呀!白楊樹簡直太堅強了,就像堅強的衛士。 誰想把自己心中的贊嘆讀出來?
生:讀。
師:這是遇到風沙時的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不動,老師也想讀一讀。 。ǚ蹲x。)
生:讀。
師:你注意讀好了“不管……不管”這個關聯詞,讓我們感受到了白楊的堅強。
生:讀。
師:你讀的是遇到干旱時的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讓堅強的白楊再次出現在我們腦海里吧!
生:齊讀。
師:同學們,在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白楊始終那么堅強不屈,這就是白楊的品格。請同學把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從來”這個詞你讀得很好。讓我們感受到了白楊的直立挺拔。
生:讀。
師:你讀出了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生:讀。
師:老師仿佛看到了一株生命力極強的小白楊巍然挺立在戈壁灘。咱們時刻要注意積累語言,能背的同學可以試著把這段話背下來,還不能背的同學可以偶爾看看書。
生:積累語言(背誦)。
師:有很多同學能把爸爸介紹白楊的這段話背下來了,真了不起!能不能把“介紹”換個詞呢?
生:換成贊美。
師:爸爸僅僅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cai再出示難句)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讓我們聯系上文白楊的特點,聯系下文的“三個知道”去讀書,透過字面讀出文字背后隱藏的意思,去了解爸爸的心愿。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孩子們不知道什么?
四、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生:聯系上下文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
師:孩子們不知道什么?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么工作的。
生: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這么做。
生: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他們不知道這么遠,為什么爸爸、媽媽還要來 。
師生合作讀:(生讀)他們只知道……(師讀)他們不知道……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邊疆所做的貢獻吧!相信可以幫助你們了解爸爸的心愿。 (師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
師:昔日荒涼的戈壁灘建設得如此繁榮,想象一下,他們在建設邊疆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提倡。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條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相機板書: 建設邊疆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師相機板書:
扎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爸爸以白楊樹勉勵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樹一樣堅強,不動搖。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楊的品格,長大以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愿。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來讀這個句子你們會讀得更好。 。╟ai再出示難句。)
生:個別讀、齊讀。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回顧全文
師: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自由讀文,提出置疑。
生: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生: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了一絲微笑?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想過去,想自己,想千千萬萬和自己一道建設邊疆的戰友。這一次他又在沉思什么呢?
生:他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扎根邊疆呢?
生:他在擔心,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師:當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成長起來時,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了一絲微笑?
生: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是。‰y怪人們都這樣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蹦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呢?
生:也就是說建設者們不僅自己終身建設邊疆,乃至于他們的兒子、孫子,世世代代都扎根邊疆。
師: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呢?
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板書: 無私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像白楊一樣都是衛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最后一自然段,讓我們再次感受兒女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真心、信心和決心吧!
生:齊讀最后一段(配樂)。
六、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爸爸借白楊(板畫)表白自己的心(板畫),這也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課文借白楊贊美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同學們,學完課文,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為了改變祖國邊疆的落后面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深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像白楊一樣,迎著困難成長。同時,老師還深信,星火小學五⑵班的三十棵“小白楊”也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著困難茁壯成長。
師:讓我們帶著各自對白楊的情感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白楊堅強的贊美。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邊疆建設者們的無比敬佩。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兒女們扎根邊疆的決心。
生:帶著各自的情感齊讀課題。
七、課后作業
1、課后欣賞歌曲《小白楊》。
2、背誦12~16自然段
白楊教學實錄 篇2
。ǔ鍪九溆械谝欢卫首x錄音的幻燈片。)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大戈壁的?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邊讀邊畫出主要詞句,然后,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來理解、體會。(學生認真默讀后紛紛舉手交流學習體會。)
生: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茫茫”這個詞。“茫!本褪菦]有邊際,模模糊糊看不清。這里是說大戈壁廣闊。
生:我畫了這句話一“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里寫大戈壁很荒涼。
生:這里寫大戈壁用了“清晰”這個詞!扒逦笔钦f清楚,不模糊。
師:作者是說大戈壁清晰還是模糊?
生: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師:所以,你只畫“清晰”是不對的,應該畫“并不那么清晰”。(生點頭)
生:我還畫了“渾黃一體”這個詞。這里是說大戈壁一片風沙,天和地的界線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黃色。
師: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一段話,誰能用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
生:荒無人煙。
生:一望無垠。
生:空曠單調。
生:風沙漫天!
師: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不僅知道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還要懂得為什么這樣寫。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我們平時描寫參天樹木,常用哪些詞語?
生:高大挺立。
生:高大挺直。
生:高大挺拔。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誰能說說“秀”是什么意思?
生:“秀”就是不俗氣,很高雅的意思。
生:“秀”就是美,清秀,秀麗的意思。
生:“秀”就是很秀氣,很漂亮的意思。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作者僅僅是夸贊白楊樹嗎?(學生讀書)
生:我認為作者用這個“秀”字,表面是說白楊樹的樣子(外表)美,實際是寫白楊的品質(內心)高尚。作者透過車窗,看到鐵路兩旁飛馳而過的白楊樹,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它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在哪里生長的高尚品質。
生:白楊樹象征著扎根邊疆的建設者。作者對他們傾注了敬佩之情,所以描寫白楊樹用“秀”字。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為后面寫扎根邊疆的人進行了形象的渲染。
(板書:高大挺秀、扎根邊疆)
師:(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道路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以為奇。然而,在滿目荒涼而單調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卻令人驚嘆不已。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大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們議論的話題。課文寫了誰在議論呢?他們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第二段。
。▽W生讀后,在教師引導下討論。)
師:“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
生:“一位旅客”指的是爸爸。
師:這里的“衛士”指什么?
生:“衛士”指的是白楊樹。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
生:作者將白楊比作衛士,形象地寫出了白楊樹傲然挺立的樣子。
生:這里也暗指那些建設者們像衛士那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絲毫也不動搖。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句中沒有出現本體“白楊”的字樣,也沒有比喻詞,而是直接用比喻物來代替被比物,誰能用上“白楊”和比喻詞,重新說一句。
生:白楊樹好像戈壁灘上的衛士一樣。
生:白楊樹猶如戈壁灘上的衛士一般。
生:白楊樹恰似戈壁灘上的衛士。
生:白楊樹宛如戈壁灘上的衛士。
師: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倆對白楊有什么看法?(學生朗讀課文。)
生:三個人的話中父親的話是主要的。
生:哥哥說白楊樹高,妹妹說白楊樹直。
師:孩子們看到的只是樹的高大挺直,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教師領讀父親的三句話。)請同學們按照前面解詞析句的方法談體會。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這里是說白楊樹姿態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爸薄毕笳髦说恼,“高大”象征著人的品質高尚。
生:“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我們邊疆建設者都具有白楊的品格,他們在沿海城市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遠離家鄉到大西北工作,照樣能為祖國做貢獻。祖國需要在哪兒安家,他們就在哪里生根、開花、結果。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帮L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扎根那里,開花結果。
。ń處煱鍟荷姴晃菲D難)
師:(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白楊教學實錄 篇3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舊知引疑
1.《青松》這首詩通過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紅梅》、《秋菊》這兩首詩歌頌了紅梅和秋菊的什么精神?
〔從一組教材整體著眼,注意了新舊知識的聯系。〕
二、抓課題引疑
1.從課題看,這篇課文應該寫些什么?
2.(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的重點內容是不是單純寫白楊?表現手法與《冬夜雜詠》有哪些相似之處?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三、抓過渡句引疑
1.(出示小黑板)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切入引疑激趣,接觸中心。〕
2.“表白”是什么意思?
3.把這個設問句用表遞進關系的關聯詞語換一種說法。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略)
〔認識白楊的特征、品格,為理解爸爸的“心”,理解象征意義作了鋪墊!
5.爸爸的“心”是什么?孩子們知道嗎?
師:爸爸介紹白楊,表達自己的心,知道比較深奧,孩子還不能理解,但他們知道什么?
生: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知道從小是跟著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是跟著奶奶長大的。
生:孩子們可能很少見到爸爸、媽媽,是奶奶帶大的。
生:也可能是保姆帶大的。
生: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這回要接自己到新疆去讀書,不再跟著奶奶在內地住了。
生:他們可能知道新疆離奶奶家很遠,因為在戈壁灘上坐了幾天火車了。
生:孩子們坐在火車上看到火車兩旁的景色與內地不一樣,知道疆離內地很遠了。
〔除開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學生還想到很多,也想得合乎情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師:同學們都推想得很好,課文里是怎樣寫的?
生:(讀第16自然段)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師:孩子們知道的是他們看得見的爸爸的-----
生(齊):行動。
〔概括中肯。沒有這一概括,以下的討論就會無度無規,不著邊際!
師:一個人的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是有一定目的的,而孩子們不知道的正是爸爸為什么有這樣的行動,如果后面接著寫:不知道……應該怎樣寫?
〔引導學生填補課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生: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
生: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遠?
師: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嗎?
〔點撥得恰到好處,學生的思維又推進了一層!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保衛新疆。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開發新疆大油田。
生:新疆在西北,很遠很遠,那里有哈密瓜。
生:讀二年級時學過《葡萄溝》一課,里面講了那里出產葡萄、沙梨、杏……很多水果。
生:爸爸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是想孩子們長大了也建設新疆。
師:現在你們知道爸爸的“心”是什么了嗎?
生(齊):知道了-----是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水到渠成。層層“推導”,完成了由表及里的認識過程。〕
師:同時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師指導朗讀第16自然段
四、抓重點詞句引疑
1.找出描寫爸爸神態的詞語
出神 微笑 嚴肅 沉思 微笑
2.爸爸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的神態?
〔重點詞語的理解,中心思想的領會,相互滲透,有機結合!
3.爸爸的殷切期望能否實現?
五、引疑總結深化(略)
探幽覽勝,漸入佳境——《白楊》課堂教學評析
桃源縣教研室 文力歟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文字雋永,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讓生活在內地江南水鄉的小學生深刻理解,卻有較大的難度。不少老師教學本文均按課文層次逐段讀講,效果不佳。劉老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實際出發,另辟蹊徑,成功地運用了“引疑推導法”,即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的讀思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讀善思,假若思而無路,視覺、知覺接受的信息向中樞神經的傳遞就會受到障礙,劉老師首先從課題激疑(從課題看,本文應當寫些什么)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內容之后,便直奔重點、難點,即從過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牽一發而動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義”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生疑,深思、釋疑,逐步完成認識由表及里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抓空白處”(孩子們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辦法攻破難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其次,劉老師通過朗讀訓練,錄音欣賞等方式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白楊形象美、內質美和建設者心靈美的感染;同時,又抓住描寫“爸爸”語言、神念的詞句引疑,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了辯證的統一。此外,老師還巧妙地把“白楊”與“爸爸”、“小白楊”與“孩子們”、邊疆和內地、現實和遠景有機地聯系起來,帶領學生在“疑”的線路上探幽覽勝、漸入佳境,逐步升華,因而教得輕松,學得主動,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引疑推導法”符合學生閱讀的心理過程,培養了讀則必思的讀書習慣,加速了學生的內化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此外,還使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質得到了發展,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注意集中、反應靈敏的精神狀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白楊教學實錄 篇4
。ǔ鍪九溆械谝欢卫首x錄音的幻燈片。)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大戈壁的?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邊讀邊畫出主要詞句,然后,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來理解、體會。(學生認真默讀后紛紛舉手交流學習體會。)
生: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茫!边@個詞!懊C!本褪菦]有邊際,模模糊糊看不清。這里是說大戈壁廣闊。
生:我畫了這句話一“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里寫大戈壁很荒涼。
生:這里寫大戈壁用了“清晰”這個詞。“清晰”是說清楚,不模糊。
師:作者是說大戈壁清晰還是模糊?
生: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師:所以,你只畫“清晰”是不對的,應該畫“并不那么清晰”。(生點頭)
生:我還畫了“渾黃一體”這個詞。這里是說大戈壁一片風沙,天和地的界線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黃色。
師: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一段話,誰能用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
生:荒無人煙。
生:一望無垠。
生:空曠單調。
生:風沙漫天!
師: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我們通過“解詞析句”不僅知道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還要懂得為什么這樣寫。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我們平時描寫參天樹木,常用哪些詞語?
生:高大挺立。
生:高大挺直。
生:高大挺拔。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誰能說說“秀”是什么意思?
生:“秀”就是不俗氣,很高雅的意思。
生:“秀”就是美,清秀,秀麗的意思。
生:“秀”就是很秀氣,很漂亮的意思。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作者僅僅是夸贊白楊樹嗎?(學生讀書)
生:我認為作者用這個“秀”字,表面是說白楊樹的樣子(外表)美,實際是寫白楊的品質(內心)高尚。作者透過車窗,看到鐵路兩旁飛馳而過的白楊樹,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它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在哪里生長的高尚品質。
生:白楊樹象征著扎根邊疆的建設者。作者對他們傾注了敬佩之情,所以描寫白楊樹用“秀”字。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為后面寫扎根邊疆的人進行了形象的渲染。
。ò鍟焊叽笸π恪⒃吔
師:(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道路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以為奇。然而,在滿目荒涼而單調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卻令人驚嘆不已。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大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楊便成了旅客們議論的話題。課文寫了誰在議論呢?他們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第二段。
。▽W生讀后,在教師引導下討論。)
師:“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
生:“一位旅客”指的是爸爸。
師:這里的“衛士”指什么?
生:“衛士”指的是白楊樹。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
生:作者將白楊比作衛士,形象地寫出了白楊樹傲然挺立的樣子。
生:這里也暗指那些建設者們像衛士那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絲毫也不動搖。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句中沒有出現本體“白楊”的字樣,也沒有比喻詞,而是直接用比喻物來代替被比物,誰能用上“白楊”和比喻詞,重新說一句。
生:白楊樹好像戈壁灘上的衛士一樣。
生:白楊樹猶如戈壁灘上的衛士一般。
生:白楊樹恰似戈壁灘上的衛士。
生:白楊樹宛如戈壁灘上的衛士。
師: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倆對白楊有什么看法?(學生朗讀課文。)
生:三個人的話中父親的話是主要的。
生:哥哥說白楊樹高,妹妹說白楊樹直。
師:孩子們看到的只是樹的高大挺直,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教師領讀父親的三句話。)請同學們按照前面解詞析句的方法談體會。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這里是說白楊樹姿態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爸薄毕笳髦说恼保案叽蟆毕笳髦说钠焚|高尚。
生:“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我們邊疆建設者都具有白楊的品格,他們在沿海城市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遠離家鄉到大西北工作,照樣能為祖國做貢獻。祖國需要在哪兒安家,他們就在哪里生根、開花、結果。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扎根那里,開花結果。
。ń處煱鍟荷姴晃菲D難)
師:(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白楊教學實錄 篇5
吉春亞教學實錄——《白楊》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運用文中的語言現象“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還……總是……”寫一小段意思連貫的話。
3、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4、體會借物喻人的特點,拓展閱讀借物喻人的文章兩篇。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學習難點:
運用文中的言語現象“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還……總是……”寫一小段意思連貫的話。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談話引入,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白楊”,你們看到的白楊,公園、校園,庭院,小路,到處都見到他的蹤影。用詞語或句子形容形容你們看到的白楊。
生:高大挺拔
生:粗長,樹葉郁郁蔥蔥。
生:很有生命力。
師:這是我們眼中的白楊。文中的“父親”眼中的白楊是不在公園,校園,庭院里,而是長在(課件)祖國的西部茫茫沙海中的白楊。我們一起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我們打開書,先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師:(出示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
(學生認讀后)
師:我提醒大家做容易錯的兩個字。一個是“疆”,“疆”字不能漏掉“土”祖國的邊疆一寸土地不能少;另一個是“陷”字。下半部分筆順容易錯誤。學生一起書空。
師:其他的詞語不容易錯,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記憶后馬上默寫。
(學生記憶后默寫,再訂正)
師:選擇幾個默寫的詞語說一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生:父親和兩個孩子在火車上一邊看窗外的白楊一邊說白楊的特點。父親其實在表白自己的心。
生:課文寫了父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去往新疆的火車上,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二、再讀課文,了解白楊。
師:在父親眼中,白楊的特點是怎么樣的呢?請找到相關的句子,劃出來。
學生默讀課文,劃有關句子。
生:“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從窗口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白楊的特點是“高大挺秀”
師:(板書:高大挺秀)這個特點,在兩個孩子之間的對話中就已經感受到了。
生:“你看那樹多高!”“你看它多直!”白楊樹的特點又高又直。
師:的確白楊樹高大挺拔,那作者為什么卻用“高大挺秀”在贊美它呢?
出示課件(沙漠,火車在行駛,出現一片白楊)
生:在別的地方生長的白楊樹并不覺得它怎么樣,但是在滿目渾黃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直的白楊樹,卻讓人覺得她綠得特別好看。
師:“綠”得很秀。還有想法嗎?
生: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那白中返青的樹干,給茫茫的大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與喜悅,所以人們以為她很“秀”。
師:太好了,你的話語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生:大戈壁是渾黃一片的,出現了一行行的白楊樹,也給戈壁帶來了亮麗的風景線。
師:學以致用,你的本領真不一般。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作者實在是用詞準確,“高大挺秀”來形容戈壁攤上的白楊是最合適不過了。讓我們把這種“渾黃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對比讀出作者、爸爸對白楊的喜愛。
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
師:請自告奮勇的同學抒發情感。
多位學生朗讀。
師:這樣的處理應該得到大家的共鳴,你的實力也完全可以毛遂自薦。讓我們以他為榜樣,再自由讀一讀這部分內容。
。▽W生自由讀課文)
師:父親的話語中滿是對白楊特點的贊美。請同學讀一讀。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白楊樹很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師:在爸爸的眼中白楊到底有什么特點呢?
生:“從來”這個詞語說明白楊一直都是這樣高大。
師:向來、一直、一向、歷來都是這樣高大挺直。
生:哪兒需要它就在哪里生長,從來不選擇。我從“哪兒”一詞看出白楊適應力很強。
師:(板書:哪兒……哪兒適應力強)我們可以想象到(引讀)城市需要它---
生:白楊樹就在城市里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給默默無聞的舒展風姿,供人欣賞。鄉村需要它,它就在鄉村
生:白楊樹就在城市里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學校需要它-----
生:就在學校扎根,生長,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心甘情愿地挽起肩膀,讓孩子們在它的樹陰下嬉戲玩耍,F在,西部沙漠需要它,
生:它就在沙漠里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筑成防風林墻,保護著黃土高原。在爸爸的心目中白楊還有什么特點。
生:白楊非常堅強。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從“不管”、“總是”這一對關聯詞語可以看出白楊非常堅強。
師:(板書:不管……堅強)我們似乎也能看到,遇到風沙時,白楊------
生:白楊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遇到雨雪時,白楊-----
生:白楊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遭到干旱時,白楊------
生:白楊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白楊樹把自己的根深深地鉆到到地地下,汲取水份,照樣生長。遭到洪水的沖擊時----
生:白楊還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依然頑強地向著高空伸展。
師:這就是白楊,它高大挺秀,它適應能力強,它堅強不屈,它——
生(情不自禁地、慷慨激昂地一起讀課文中的句子。)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樣的關聯詞語一氣呵成,表現了戈壁灘上白楊樹上外在特點和性格特點:適應力強,不怕任何困難。我們借助這幾個關聯詞語背誦爸爸說得話語。
。▽W生自由背誦后指名背誦一起背誦)
第二課時
一、體悟爸爸的心。
師:(cai播放畫面)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在這渾黃的基調上出現了一片翠綠,那就是(白楊生齊說)。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們像列隊的衛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擋著風沙的襲擊;它們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對狂風暴雨,巍然毅力,它們給這貧瘠的沙漠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在爸爸的心中,白楊樹
生:(看板書)高大挺秀,它適應能力強,它堅強不屈。
師:(引讀課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師:而這,孩子們還不能理解。他們只曉得——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
師:他們只曉得——
生:爸爸這回到奶奶這里來,是接他們到新疆去年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師:他們只曉得——
生: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師: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孩子們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著寫:不知道……應該怎樣寫?
〔引導學生填補課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生: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
生: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遠?
師:這些問題你能回答嗎?
〔點撥得恰到好處,學生的思維又推進了一層!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保衛新疆。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開發新疆大油田。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邊疆所做的貢獻吧!(師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
師:昔日荒涼的戈壁灘建設得如此繁榮,想象一下,他們在建設邊疆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斗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相機板書:建設邊疆)既然條件這么艱苦,爸爸為什么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扎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么美麗。
師:爸爸以白楊樹勉勵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樹一樣堅強,不動搖。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楊的品格,長大以后建設邊疆,扎根邊疆,這就是爸爸的心愿。
形成板書:
借 白楊 喻 爸爸(建設者)
高大挺秀 從來 品德高尚
適應力強 哪兒……哪兒 不怕艱難
堅強不屈 不管……總是 扎根邊疆
師: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來讀這些句子,你們會讀得更好。
(齊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師:繼續讀課文,現在呢,孩子們聽了爸爸的敘說——
生:(讀課文至結束)
師:爸爸還有一樁心事,誰明白?
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到邊疆去建設,因為文章中寫道了幾棵小白楊。
生:爸爸還擔心孩子受不了哪里的苦。
生:我覺得爸爸是充滿希望的,因為嘴角流露出笑容。
生: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后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是!難怪人們都這樣贊美邊疆的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好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啊!
生: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新疆的繁榮。(課件演示今日新疆)
師:你們的言語是智慧的火花。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楊樹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楊是堅強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實現,我們再把最后一段讀完。
生:(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二、拓展寫話,借物喻人。
師: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這也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課文借白楊贊美(板書:贊)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白楊樹是邊疆工作者堅強不屈性格的象征,白楊是邊疆工作者默默奉獻精神的象征,白楊是邊疆工作者不計較生活條件為人民做貢獻的象征……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讀一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像白楊一樣,迎著困難成長。同時,老師還深信,我們五5班的“小白楊”也許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著困難茁壯成長。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他們是誰呢?
生:默默無聞的護士。
生:北京奧運會建筑的建設者。
生:援藏的老師。
生:國慶演練的戰士們
生:在守衛邊疆的戰士。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鐵路工作人員。
師:讓我們盡情的謳歌他們,用上
出示:從來就這樣。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一段話。
。ㄕn件出示幾個艱苦工作的畫面)
。▽W生自由寫話,教書巡視。四分鐘后——)
師:已經有同學自告奮勇,要展示自己的作業。
。ㄍ队俺鍪荆┪覀儊砜催@個句子,覺得意思是否前后一致:
援藏的老師從來就這樣吃苦耐勞,哪兒需要她,就在哪兒灑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在那里,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難,還是遇到身體的不適應,不管是遇到洪水還是干旱,她堅持到學校上班。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將這個句子后面部分改成“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難,還是遇到身體的不適應,不管遇到當地老百姓的不理解,還是學生的調皮搗蛋,他們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
。ㄉ朴诎l現學生的語病,引導他們認識語病,糾正語病,教學取得實效。)
生:輯毒戰士從來就這樣負責,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炎熱酷暑,不管是周末還是節假日,他們都奮戰在與販毒者的斗爭中。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鐵路工作人員從來都是那么勇敢。不管是遇到干旱還是暴雨,不管是遇到坎坷的道路還是崎嶇的山路,他們都不向困難低頭。
……
。ㄍㄟ^如上的引領,學生明白了課文句子表述的特點后,能幫助學生生成符合語法規則的新的語言。這是“舉一“教學后取得的“反三”實效。)
四、總結,結束全課
師: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我陶醉在你們充滿智慧的話語里,不管是把筆觸指向“援藏的老師”還是指向“鐵路工人”,不管是寫“在守衛邊疆的戰士”還是寫 “默默無聞的護士”,都會正確流利地寫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讓人佩服。如果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去讀一讀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那里會有一番新天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閱讀拓展《古井》、《胡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