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說課(精選16篇)
《梅花魂》說課 篇1
知識與能力:
1.認識“魂、幽”等12個生字,會寫“魂,縷”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幽芳、漂泊”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感受外祖父的思鄉之情.
3.領悟梅花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
情感: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
學情分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教師板書“梅花”二字.)你見過梅花嗎?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嗎 學生相互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資料.
2.(教師板書“魂”字.)查字典說說“魂”字的意思.
3.揭題釋題.
a.讀課題,你的心中有疑問嗎?
b.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疑.
教師過渡語:是啊,梅花只不過是一種植物,它何來之魂?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課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小組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讀.
4.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還常流眼淚.b.外祖父對墨梅圖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臟,他競大發脾氣.c.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了.d.外祖父將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了“我”.e.分別那天,外祖父又把繡著梅花的手絹送給“我”.)
四.合作交流
1.討論交流:比較課文中首尾兩段,你發現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圖想到了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在寫法上這是首尾呼應.)
2.過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會讓作者憶起已葬身異國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圖與手絹,讓作者永遠感受到外祖父那顆眷戀祖國的心.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穿越時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組學習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
4.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業。
《梅花魂》說課 篇2
之一
前川二小 李智利
教學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3、結合課外知識,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外祖父介紹梅花的段落,體會外祖父的內心感受。
教學思路:
賞梅(觀其形)品梅(會其神)讀梅(入其境)頌梅(悟其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
一、談話、賞梅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么花?
2、觀看梅花園,梅花詩:梅花自古就是人們稱頌的對象,人們通過種種方式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二、自讀課文感知、質疑。
1、自讀課文:本文寫的什么?
2、引導學生圍繞"外祖父愛梅花"質疑:
①外祖父為什么愛梅花?
②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輕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最能體現外祖父愛梅的詞句。
1、把你畫出的詞句讀一讀
2、重點引導感情朗讀第3段,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點段落,體會"外祖父為什么酷愛梅花?"從外祖父愛惜墨梅圖,送墨梅圖和梅花絹給我要看出外祖父酷愛梅花,外祖父為什么這么愛梅花呢?
1、自由讀外祖父所說的這段話,同桌互相交流、討論。
從這段話中你了解到哪些內容?
2、把你了解到的內容講給同學們聽聽
3、重點指導感情朗讀
①指名朗讀,分句朗讀
②師范讀
③你認為應怎樣讀?應讀出哪些詞語?
④指名再讀讀,評議
⑤齊讀
4、小結外祖父介紹梅花的用意,相機介紹我國有骨氣的人物,領悟:"梅花魂"。
①幾千余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觀看英雄人物圖
②你還能舉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嗎?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讀這段話,談談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讀全文
1、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感情
2、把文中體會最深的句子畫出來,認真讀一讀。
六、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我們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我們應該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骨氣,不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頂天立地,應該像外祖父一樣熱愛我們的祖國。
《梅花魂》說課 篇3
之一
石景山區六一小學 艾玲
一、復習:(2分)
1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默讀批注法初讀了22課,誰還記得文章寫了哪五件事?
(吟詩落淚、弄臟梅圖、提起回國、贈送梅圖、贈送手絹五件事。)
2 上節課,同學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這篇寫事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為題呢?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深入的學習課文。
二、新授:
1 師:同學們,你們看,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屢屢幽芳總使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來。(課件:梅花圖)望著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與外祖父之間的往事。(1分)(學生聽,進入情境。)
2 請大家默讀文章所寫的五件事,邊讀邊用直線劃出描寫外公表現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我”的表現的句子,劃完后讀一讀,體會句子的意思。(4分)(學生用心去讀書,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3 兩人一組匯報句子,一人讀外公的表現,另一人讀“我”的表現。(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淚我拍手笑
(2)外公發脾氣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來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圖我不知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絹我不解
(板書五件事)
4 從“我”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什么?(1分)
(總結出嬰兒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為。)
5 當時幼小的鶯兒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嗎?你是從哪讀懂的?請你從剛才劃的外公表現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達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聲的朗讀。(3分)
6 請你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讀的最好的句子讀給小組同學聽,小組同學來評議。(3分)
7 全班交流,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同學們要認真聽,對同學的朗讀加以評議,如果你覺得自己比他讀得還好,那你就站起來讀。
第一件事:(2分)
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1)指名讀
(2)同學加以評議:重點體會外公在吟誦詩句時的意境,體會老人思念故鄉之情。
(3)你們想試一試嗎?每個人試著讀讀。
(4)全班齊讀,共同體會老人的思鄉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2分)
(1)指名讀
(2)同學評議:聲不在高,批評的分量重,十分嚴厲。
(3)帶著這樣的感情試著讀出來。
(4)指名讀。
(5)簡單評議。
第三件事:(10分)
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
(一)
(1)學生讀到時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歌頌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學生誦讀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梅花的詩文。)
(3)你見過梅花嗎?想再看一看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欣賞梅花,邊看邊結合著同學們找的的句子、資料和生活中的經驗想一想梅花與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學生說,評議,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師邊總結邊變“愈”字的顏色。)
(4)每個同學試著讀出這種感情。
(5)指名讀。
(二)
(1)外公由梅花聯想到什么?
(2)自由讀外公說的話,想想還有哪些有氣節中國人?
(學生反饋,說自己知道的有氣節的人。)
(3)在讀,讀出中國人的氣節。
(三)
(1)我們再看13自然段,這是在我即將離開外公時他對我說的一段話,想一想此時的外公應用怎樣的語氣對我說這段話?(學生討論:語重心長,教育,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期望之情等。)
(2)每個人試著用這種語氣來讀。
(3)指名讀,大家評議。
(4)師生對讀,體會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這樣一位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的老華僑,他在臨終前還不忘囑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帶回到祖國去,我們完成了老人的遺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樹下。又是一年的冬天來臨了,面對著梅樹下的老人,你想說些什么呢?(學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來談,也可以結合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祖國的巨大變化來談。2分)
9 老人為什么把自己珍愛的梅圖送給我呢?齊讀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帶回到祖國)
多少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內容。(1分)
這節課我們有深入的學習了《梅花魂》,知道了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憶起他生前的五件事,進一步體會到了老人的思鄉之情和眷戀祖國的感情,也從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歸的心。
11 學忘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了嗎?(2分)
(學生結合著自己的理解來談。)
12 古往今來,由于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它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請大家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體會愛國華僑們的心聲。(2分)
板書:
22 梅花魂
落淚
外公 贈手絹 訓斥 思鄉之情
贈圖 痛哭
《梅花魂》說課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后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后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教學片斷:
一.課件激趣,引入課文。
師: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暑氣漸去漸遠,我們一下子撞進了秋天的懷抱,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中最讓人留念的怕是春天了。春天是花的季節,有人說,一個愛花的人是一個懂得欣賞的人,一個有著高雅情趣的人。其實啊,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風霜挺且直”和菊,而嚴冬,則更有此花開是更無花而一枝獨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組畫面)在樂曲中娓娓而述:
梅歷來是畫家、詩人所贊美的對象,我國宋代詩人王安石、陸游;元代畫家王冕都曾經寫下詩句贊美它。我們的開國領袖也曾寫下詞盛贊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師: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梅花她有魂嗎?我懷著不解讀了它。被她所講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所以今天我們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學它。齊讀課題。
生:梅花魂。
師:請你們帶著預習的感受再讀題目。
(生讀體會語感)
生:梅花----魂-------
二.突破重點,領悟情感。
師:誰能說說我們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
生:秦始皇。
師:大家能用一兩句話說出理由嗎?比如“統一中國,功不可沒”的秦始皇,“視榮華如夢幻,視死辱為常事”的譚嗣同。
生:精忠報國,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岳飛。
生:“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
師:對。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
生:孔子之家語博大精深,諸葛亮神機妙算,鄭成功收復臺灣,孫中山不屈不撓,他們個個都是中華民族的氣節人物!
師:正因為看似平常的梅花,卻融注了無數氣節人物的英魂,漫漫幾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得清,道得完呢?讓我們飽含深情再讀這段吧。
(生誦讀13自然段。)
師:外祖父把他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我”。臨別時還送給“我”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同學們。你們見過梅嗎?她是什么顏色?
生:臘梅有黃色的。
生:梅花也有粉紅色的。有點像桃花。
生:有的梅像雪一樣白。
師:這方手絹上的呢?
生:是血色的。
多媒體播放《我的中國心》
師:血是生命的顏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外祖父這位與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愛梅情結其實是深藏著的一顆愛國心啊!
師:讓我們一起誦讀15自然段吧。
師:外祖父終究沒有回到讓他魂牽夢縈的故土,就讓他那顆眷戀祖國之心長留星州吧。希望你能妙筆生花,寫上一兩句與梅花有關的語句。
(學生思索書寫)
生:我在這幅畫上寫了一副對聯:梅花魂,愛國心。
生:我寫的是“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生:我寫的是“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師:把你們題寫的這幅詩畫送給你的朋友吧!
(學生交流作品)
在《梅花三弄》的樂曲中-------
師:
同學們,現在正是初秋時節,轉瞬,冬天就會來臨,你或許會懼怕,會埋怨冬天的寒冷而裹足不前。不過,我相信,今天我們學了《梅花魂》一定會在嚴冬里給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縷陽光。在你春風得意時“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老師的詩畫作品展臺展示)在不如意時,牢記“若非
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老師的詩畫作品展臺展示)并深深祝愿你能把它帶入你的家庭,融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你的一生都會活得非常精彩而溫暖!
三.案例分析。
(一)《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爭取地理結合運用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活動,學生應能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寫作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采取在讀中感悟、聯系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重難點的基本要求,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落實課題思想。講課過程中出示祖國名山大川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圖片,配著一首《我的中國心》的音樂,伴著老師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結尾又以《我的中國心》來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體會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梅花魂》說課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了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系,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為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著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并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么讀,為什么?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么?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著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繡著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么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為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2.古往今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梅花魂》說課 篇6
之八
佚名
教學要求: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在愛梅花中寄托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
教學準備:卡片、課件、《我的中國心》歌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引趣,導入 新課
1、課件演示,欣賞梅花,學生吟誦詠梅的詩句。
2、過渡:看到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作家陳慧瑛常常會想起了身在異鄉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連串的回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憶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細讀第三段,領會愛梅之情。
1、在作者的記憶中,外祖父是一個愛梅的人,你能從地方體會到這一點呢?
2、自學體會,動手圈畫。
3、讀句交流,談理解。
4、重點引導第二件事:從對比手法的使用及對外祖父神情、語言、動作等的描寫體會對梅花的愛。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品讀重點段,體會愛國情結。
1、過渡:外祖父為什么對梅花情有獨鐘,文中哪一段話給我們解開這個謎團?
2、自由讀外祖父所說的那段話,互相交流、討論。
(1)從這段話中你了解到哪些內容?
(2)把你了解到的內容講給同桌聽聽。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嚴寒、堅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華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圖激勵自己保持民族氣節。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外祖父對梅花,對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敬佩。
(1)自由練讀;(2)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3)齊讀。
五、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1、學完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了嗎?
2、學生結合著自己的理解來談。
3、內容擴展,從哪些地方你也能體會外祖父那份濃濃的愛國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來,由于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它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愛國華僑們的心聲。
5、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梅花魂》說課 篇7
魂牽夢繞梅花魂──《梅花魂》教學設計
梅花魂(6篇)
梅花魂(9篇教案及相關資料)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愛心小學的趙秀華,今天由我完成說課任務。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旅居國外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采用回憶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著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即:教“我”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著梅花的手帕。最后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學情分析】
1、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外祖父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托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3、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年級學生應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識字不應成為教學的重點,在本課教學時,應將重點放在對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語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設計理念】
以教材為依托,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充分開展師生對話,在對話中交流,在對話中成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詞析句,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
3、拓展閱讀思鄉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流程】
本課時的教學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了解內容,初悟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圍繞“想象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幾件事?魂在課文里指什么?”來認真讀課文,在充分閱讀整體感知。
第二環節:品讀言語,體會情感:
此環節重點抓住課文中圍繞梅花來寫得的三件事,展開學習,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學生匯報,教師點撥。重點讀1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托的愛國之情,結合所學,舉例說說中華民族有骨氣的人,讓學生產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是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愛祖國的這種感情。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三環節:激情結課,升華感情:
為了使學生旁征博引,學以致用,課末以誦讀《我的中國心》來激起情感的高潮,激發學生深刻領會外祖父的愛國情和思鄉心。
第四環節:讀讀寫寫,積淀情感:
通過背誦思鄉詩來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感受。
【說板書設計】
板書將圍繞梅花回憶的幾件事一一列出,并在其中體現單元的訓練重點,即首尾呼應,同時再現結構,清晰、明確。
《梅花魂》說課 篇8
《梅花魂》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六篇課文,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文章在其平實的語言中飽蘸作者對深愛梅花實為愛國的外祖父的深深懷念與敬仰。
教學目標:1、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研究主題是自學自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合作學習,創設問題情境,運用發展性評價等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多媒體出示梅花圖片,教師語言導入:看,故鄉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作者想起漂泊異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
回憶一下,作者寫了關于外祖父的哪幾件事?指名回答并出示燈片:教我詩詞 淚珠紛紛,斥我污梅 刮抹梅污,不能回國 痛哭流涕,送我梅圖 教我學梅,隨我登船贈我梅絹。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通過播放梅花圖片,讓學生欣賞傲雪凌霜的梅花,再通過飽含感情的導入,把學生帶入情境。)
二、讀文質疑
誰知道作者離開外祖父時是多大的孩子?(五六歲)
一個孩子雖然記住了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外祖父的言行使她幼小的心靈產生了許多疑問,打開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作者不理解外祖父的言行。
學生查找、勾畫、匯報。
一個幼稚的小女孩怎么能讀懂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的心呢?時光流逝,歲月帶走了這個漂泊異鄉的老人,也使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成熟了,現在的她讀懂老人的心了嗎?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學生找到最后一段,指名讀。
終于讀懂了的時候,老人已經不在了,他帶著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不能回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再來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梳理總結出一個大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老人眷戀祖國的心?
(學生針對最后一段,自己提出問題,由于問題情境創設得當,引導恰當到位,所以學生思維很活躍,提出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再梳理出統領全文的一個問題來共同研究。)
三、合作釋疑
每個學習小組選擇一件事入手來研究。
出示研究方法: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理解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句子來理解課文;
3、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理解課文;
4、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理解課文。
各小組分工合作研究。
四、交流匯報
匯報:(一)教我詩詞 淚珠紛紛
教師補充: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外公教我唐詩宋詞,也是讓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記住自己是中國人。詩里是無邊的愁緒,是不絕的鄉思,難怪老人會不知不覺淚珠紛紛。
文中只有這一處描寫老人哭嗎?(不是,還有第三件和第五件事)學生匯報
讀唐詩宋詞時,老人不知不覺淚珠紛紛;當家人可以回國自己卻不能回去時,他痛哭流涕;他堅持送家人上船時那朦朧的淚眼,這一次次流的是思鄉的眼淚,你從中體會到老人眷戀祖國的心了嗎?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接著匯報:斥我污梅 刮抹梅污
教師問;老人訓斥我是因為墨梅圖價值連城嗎?文中寫了老人對梅花的認識嗎?匯報送我梅圖教我學梅
背誦學過的關于梅花的詩《梅花》、《卜算子詠梅》《墨梅》,欣賞梅花迎霜傲雪的配樂課件,齊讀關于梅花的一段話,使學生更深刻的領悟梅花的高尚品格。此時此刻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堅強、不屈不撓)梅花的精神象征了這樣一種人:出示課件(幾千年來……他們就象這梅花一樣。蘇武、楊靖宇、朱自清、文天祥、錢學森等都是有氣節的人)
梅花的魂就是中華民族的魂。
“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這句話是對誰說的?(是對“我”說的,希望我能象梅花一樣有氣節。)
“我”沒有讓外祖父失望。出示資料。
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說的,外祖父漂泊海外多年,但始終沒有改變中國人的氣節,我們從他對梅花的喜愛中看到的是他不變的中國心!播放《我的中國心》。結束。
教后反思: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其實質是交往、互動的雙邊活動。教師要通過創設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我在教學《梅花魂》這一課時主要運用了鼓勵學生質疑,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自學自探;運用發展性評價等策略。
一、 鼓勵質疑,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問題,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學生質疑的過程,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重要舉措。只有學生自己主動質疑,才算主體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一種活潑平等的研討氛圍,巧設“疑”陣,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處于“若有所思”的狀態,方能做到“學”、“疑”、“思”相結合。 教學中,我讓學生針對最后一段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由于問題情境創設得當,引導恰當到位,所以學生思維很活躍,提出了許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梅花圖和梅絹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說這不止是花?為什么說老人眷戀祖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等等,然后我們梳理出一個統領課文的問題進行研究。
二、小組合作,學會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及交往結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本節課中,我主要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圍繞“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老人眷戀祖國的心?”這一中心問題,各小組任選一件事入手進行研究,使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出示了研究的方法: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理解課文;2、抓住重點詞語句子來理解課文;3、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理解課文;4、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理解課文。這樣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不盲目進行,不走彎路。
另外在平常的教學中我還訓練學生在合作時: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這樣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
三、及時恰當的評價
“不錯、好極了、真了不起、”這些都是鼓勵性語言,學生一聽就懂,然后鼓勵的評價過于單一,模式化,學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在教學中,我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到細處、實處。比如在小組匯報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他們從朗讀的角度、研究方法的角度、查找資料的角度等方面入手評的很實在,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隨時進行自我反饋與分析,自我調節與完善。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教師應當把機會留給學生,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對教學環節中的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必須是立體的,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讓自主學習成為課堂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課堂因自主學習而精彩。
《梅花魂》說課 篇9
之一
佚名
教學過程 :
一、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質疑:通過初讀課文以及對課題的理解,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
3、教師小結歸類: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
三、分小組學習,討論交流。
1、教師提出自學要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分小組自學,選擇恰當的形式進行匯報。
2、學生自學。
3、小組匯報。
四、學生匯報自學內容。
1、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關的詞語。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鄉:指職業、生活不穩定,在遠方東奔西走。
葬身異國:指尸體埋葬在外國,也就是死在外國。
文壇:文藝界。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是很值錢的東西。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骨氣:剛強不屈的氣概。
折節: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無所謂:說不上。
眷戀:深切地留戀。
2、課文圍繞著梅花寫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課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梅花魂》說課 篇10
教學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3、結合課外知識,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外祖父介紹梅花的段落,體會外祖父的內心感受。
教學思路:
賞梅(觀其形)品梅(會其神)讀梅(入其境)頌梅(悟其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
一、談話、賞梅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么花?
2、觀看梅花園,梅花詩:梅花自古就是人們稱頌的對象,人們通過種種方式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二、自讀課文感知、質疑。
1、自讀課文:本文寫的什么?
2、引導學生圍繞"外祖父愛梅花"質疑:
①外祖父為什么愛梅花?
②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輕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最能體現外祖父愛梅的詞句。
1、把你畫出的詞句讀一讀
2、重點引導感情朗讀第3段,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點段落,體會"外祖父為什么酷愛梅花?"從外祖父愛惜墨梅圖,送墨梅圖和梅花絹給我要看出外祖父酷愛梅花,外祖父為什么這么愛梅花呢?
1、自由讀外祖父所說的這段話,同桌互相交流、討論。
從這段話中你了解到哪些內容?
2、把你了解到的內容講給同學們聽聽
3、重點指導感情朗讀
①指名朗讀,分句朗讀
②師范讀
③你認為應怎樣讀?應讀出哪些詞語?
④指名再讀讀,評議
⑤齊讀
4、小結外祖父介紹梅花的用意,相機介紹我國有骨氣的人物,領悟:"梅花魂"。
①幾千余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觀看英雄人物圖
②你還能舉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嗎?
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讀這段話,談談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讀全文
1、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感情
2、把文中體會最深的句子畫出來,認真讀一讀。
六、總結全文
學習了本文,我們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我們應該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骨氣,不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頂天立地,應該像外祖父一樣熱愛我們的祖國。
《梅花魂》說課 篇11
1、課文簡說:
梅花寒霜傲放,為人們賦予了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課文由故鄉的梅花又開放了,引出了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回憶。梅花年年開,“我”的記憶之門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開,而這梅花引發的回憶都跟外祖父有關。
梅花與外祖父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呢?外祖父愛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他把愛祖國的情懷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也一如梅花,堅貞,不移,雖身處異國他鄉,不變的是中國心。
課文重點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熱愛、眷戀之情。一共寫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達這種感情,如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讀到思鄉詩時會落淚,因年齡大不能回國時,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地哭。有的間接地表達這種感情,如,因為“我”弄臟墨梅圖而發脾氣,臨走送我墨梅圖,到船上送我帶著梅花的手絹等。
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了一位摯戀祖國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與老人交相輝映,融于一體,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選編這篇文章,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進行語言的積累。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2、詞句解析:
⑴ 對句子的理解:
① 梅花魂:
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梅花魂。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② 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的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里郁積的愁一樣多。詩句字字寫的都是鄉思,鄉愁,怎能不撥動外祖父那思鄉的情弦呢!他由詩句想到自己,思鄉之情不能自已,因而潸然淚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課文三次寫到外祖父的眼淚,讀詩時無聲地落淚,不能回國時嗚嗚地哭泣,送別時淚眼蒙眬。外祖父這三次落淚,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國返鄉的強烈感情,所謂葉落歸根,年紀越大,這種情感越強烈。從眼淚中我們感受到,不能回國,已成為他心中刻骨銘心的痛,最終成為他終生的憾事。
③ 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這一大段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人物的贊譽,是外祖父對“我”說的,這里不乏老人對孩子的希望和教誨,其實,也是老人自己心靈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國人的氣節沒有變,對祖國的愛沒有變,就像他深愛的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⑶ 對詞語的理解: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形容花耐寒而艷麗。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可供玩賞的古代器物。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大抵:大多;大都。
愈……愈……:表示程度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發展,相當于“越……越……”。
骨氣:堅強不屈的氣節。
折節:屈服。
隆冬:冬季最冷的時候;深冬。
無所謂:談不上,說不上。
眷戀:懷念,留戀。
《梅花魂》說課 篇12
6《梅花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自讀探究,體會梅花堅韌高潔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及愛國情意。
重難點:1、讀懂外祖父有狀對梅花品格的闡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戀祖國的感情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
在學過的古詩中,我們一起領略了“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墨竹風骨,一起了解了“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石灰本色,還一起欣賞了“朵朵花開淡墨痕”的墨梅芳姿。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關于梅花的課文《梅花魂》。
2、提出學習目標
(1)識記生詞
(2)讀通課文。理清文章順序,作者圍繞梅花魂寫了幾件事?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3)說說從每件事情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讀、會寫生字新詞。如:縷縷、漂泊、稀罕、欺凌等詞語,理解了眷戀、玷污、折節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 愈……愈……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
4、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知識拓展延伸
1、復習生字詞,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課文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4)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5)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基礎知識展示
1、我知道課文寫了五件事:讀詩落淚、珍愛梅圖、不能回國、贈送梅圖、遞梅花巾
2、我知道這篇課文首尾呼應。
(二)學文悟情展示。
1、從重點詞句中體會外祖父對梅花的珍愛。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
(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
(3) 用保險刀片輕輕地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地抹凈。 從“輕輕”“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對墨梅圖十分愛惜。
(4)外祖父把梅花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讓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國人的氣節。這充分說明外祖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5)外祖父把梅花圖、梅花手絹送給“我”,是為了讓“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也說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對祖國的眷戀之心讓“我”帶回祖國。
2、同學們,外祖父之所以對梅花圖特別的愛惜,是因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國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對祖國的深厚感情體現在哪里?
生:體現在回不了祖國而哭。
3、“梅花魂”的內涵是什么?本文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
生:“梅花魂”的內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國人的氣節。以“梅花魂”為題點明了中心。
4、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作性展示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展示個性談感受。
3、展示自創性詩歌或心得體會。
三、激發知識沖突
(1)外祖父把梅花作為什么的象征?
(2)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3)外祖父保存這幅墨梅圖是為了什么?現在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什么?
四、知識拓展延伸
1、展示自主收集的資料。
朗誦有關贊美梅花的詩詞或詩句。
2、古往今來,由于許多歷史原因,許多向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 們雖然身穿洋裝、說著異地的語言,但是他們的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它們的胸中跳動著一顆顆中國心。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國心》,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愛國華僑們的心聲。
《梅花魂》說課 篇13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小學語文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課《梅花魂》。
課文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文章以梅花為線索,開頭由故鄉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外祖父的回憶,接著回憶了幾件具體的事情,結尾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首尾呼應,結構十分嚴謹。
文章回憶了外祖父的五個感人的事情:其中教鶯兒讀唐詩宋詞落淚、聽說鶯兒要回國自己回不去而大哭以及送別時淚眼朦朧,寫出了外祖父渴望回國返鄉的強烈感情;而因鶯兒不小心弄臟墨梅圖外祖父大發脾氣,臨別時送珍愛的墨梅圖和繡著血色梅花手絹,不僅體現了外祖父對梅花的深愛,更是他愛國心的見證。因而,通篇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教學目標】
1.知識
(1) 能讀、會寫、會理解課文中新出現的14個生字,會認12個生字。
(2)能了解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外祖父哪幾件事?
(3)摘抄自己感動的詞句,并會應用。
2.能力
(1)通過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教師設疑、學生的質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讓學生了解梅花的精神品格和體會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
【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通過個性化閱讀,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愛國情意。
(3)領悟作者如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方法】
自學、討論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梅花圖、生字卡、一些重點句子。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課前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掃清閱讀中的障礙。
2.讓學生課前預習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 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贊美梅花的詩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趣,引出課題。
1. 播放課件:梅花圖。
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幅圖,想不想用幾句話贊美一下梅花呢?可以是學過的詩文或是你自己的獨創。
(設計意圖:用梅花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或原有的認知水平盡情地表達,使他們感到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同時發散了他們的思維,使課內課外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一石二鳥”之功效。)
2.過渡。
梅花經霜傲雪,被人們賦予堅強的品格,為人們所贊頌,成為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象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有關贊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
3. 揭示課題,生質疑。
(1) 板書課題,生齊讀,讀出題眼:魂
(2) 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
預設問題:
“魂”是什么意思?梅花的精神是什么?圍繞梅花寫了外祖父幾件事?體現了外祖父什么樣的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梅花與外祖父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讓學生自己提問題,使其處于欲答而難以言表的著急之態,激起其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1.交流預習收獲或疑難。
2.小組長匯報預習情況,主要提出疑難問題。
3.抽查:(1)播放生字卡,讀生字詞 (2)讀課文 (主要抽查中下學生)
(設計意圖:為學生展現自我的學習平臺,使其覺得自己的“習得”是依靠自己的學習、思考、鉆研、探索而獲取的,讓他們逐步形成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以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如還不能解決,可以問旁邊的同學或問老師。
2. 討論交流:作者圍繞梅花回憶了外祖父生前幾件事?
3.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對學生提出的大大小小問題及時進行梳理,選出能涉及全文、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以擴大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間。)
四、生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整節課所學內容的再現,有利于落實鞏固知識。)
五、作業設計。
1.抄寫覺得難寫難記的生字。
2.搜集有關思鄉的詩句讀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生讀題,誰能說說上節課都讀懂了什么?
3.過渡:根據上節課的板書,這節課你們最想弄懂的又是什么呢?
預設問題:
(1)外祖父為什么讀到那些詩時會落淚呢?
(2)為什么作者擺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臟墨梅圖他就大發脾氣呢?
(3)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國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地哭起來呢?
(4)為什么作者回國時外祖父把自己最珍愛的墨梅圖送給她?
(5)外祖父向作者講梅花,真正的意圖是什么?
(6)外祖父的手絹為何要繡著血色的梅花?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質疑,培養他們養成自覺的讀書習慣,激發濃厚的興趣,發現有效的學習途徑,形成能疑善疑的思維意識,使他們學會學習。)
二、細讀課文,體會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1. 同學們讀書多認真呀!能提這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文章有一句已做了回答,哪一句?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板書:眷戀祖國)
2. 那文章哪些句子體現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呢?如何表達感情的?請細細讀文體會,畫出有關句子,反復讀,并在書邊的空白處寫出自己的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
3.生反饋,并讀出有關重點句子。(教師隨機課件展示句子)
(1)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a讀詩句
b.理解詩句,體會外祖父強烈的思鄉情。
c.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a. 抓住重點詞: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通過評析,理解體會外祖父對墨梅圖的愛惜。
b.體會梅花、祖國與外祖父的關系。
c.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這幾句講了幾層意思?
b.梅花的精神是什么?該用什么語氣讀?能用上三個“愈”說句話嗎?
c.外公講這段話的用意是什么?
d.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原來是那幅墨梅。
4.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進行品詞、品句、品讀的訓練,讀中理解,讀中悟情)
三、生再質疑。
師生共同回顧總結。
四、課堂延伸,家校結合。
1.學生給家長唱思鄉的歌曲或愛國的歌曲。
2.背誦感動的語句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第六課 梅花魂
教我詩詞 落淚
斥我污梅 刮抹
梅花魂 不能回國 哭泣 眷戀祖國
送我墨梅 學梅
隨我上船 贈絹
【教學反思】
《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我在設計本節課時,能夠根據新課改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大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課文重點、難點,引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探索,體現出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也做到了1. 注意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上課之前,我布置學生自由地搜集有關贊美梅花的詩文,在交流時我感受到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2.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突出語文的工具性。文章語句含蓄,感情深沉,我讓學生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人物的情感。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我安排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外祖父幾件事?體現外祖父什么思想感情?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后,再讓學生匯報,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的語文能力在互補互助中都獲得了提高
《梅花魂》說課 篇14
三分鐘口語訓練(祖國在我們每一人的心中重千斤,無論用多美的詩句歌頌贊美她都不過分)。
1、封面課題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祖國母親60華誕剛剛過去,歡慶的的禮炮聲還在耳邊回響。威武雄壯的閱兵式還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激動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梅花魂》這一課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板書課題:6 梅花魂)
上節課我們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并且學習了生字新詞,現在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拿本聽寫2生上黑板上寫)
二、復習鞏固
2、聽寫生字:頗負盛名、秉性、腮邊、埋葬、涼颼颼
不甚在意 玷污 眷戀 絲綢(對照檢查)
mā zhé shuāi dǐ
辨多音字:抹 凈 折 節 衰 老 大 抵
(同學們生字詞掌握的都很好,接下來我們學寫五個生字認真觀察字形,如果讓你來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觀察字形:魂 縷 梳 幽 愁 (字的結構、高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指導寫字:魂 幽 愁 (范寫這三個字,同學們寫的很用心,但是要寫的規范 整齊還要下一番功夫)
4、出示五件事 (找學生回答齊讀,板書:愛國心)
這篇課文作者圍繞著梅花回憶外公的幾件事?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生回答:表達了外祖父思念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板書:愛國心)
二、新授課
5、出示三次哭:請同學們默讀(3—15)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外公對祖國有 深厚的感情?(坐端正拿著筆邊讀邊畫出來)
(1、吟詩落淚聯想到自己淪落天涯寄人籬下像個無家可歸的孩子,怎能不撥動那思鄉的心弦。2、不能回國是外祖父心中永遠的痛,因為不能回到日夜想念祖國的情緒激動,像個孩子一樣失聲痛哭。3、跟隨上船滿含熱淚,舍不得孩子們寄托著無限的思念終身的遺憾)
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外祖父為什么哭?(文中幾次寫到外祖父哭)哪些句子是寫這方面的內容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鉛筆)。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清白—干凈 玷污—弄臟)
同學們從這三次哭我們知道外祖父對家鄉有深切的思念,他為什么對梅花卻情有獨鐘?(分外愛惜)。請找出外祖父贊美梅花、珍愛梅花的語句。(請找一個同學找)
6、反問句: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什么意思?(投影片)。
意思:(梅花是最干凈、最純潔的,它是祖國的象征,不能受到一點玷污。)
用保險刀片輕輕地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地抹凈。從“輕輕”“慢慢” 可以看出外祖父對墨梅圖十分愛惜(把對祖國的愛全部寄托在梅花身上,不能玷污)
同學們外祖父之所以對梅花圖特別的愛惜,是因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國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對祖國的深厚感情體現在哪里?(回不了祖國哭不能回國是他永遠的痛)
7、梅花圖 外祖父為什么對梅花情有獨鐘,我們先來看圖片你想說什么?生:(很美、不畏嚴寒、堅強不屈、與眾不同、不屈不撓 )風欺雪壓 傲然挺立
8、出示重點段 外祖父為什么這樣喜歡梅花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3-14)自然段。這里講了幾層意思。小組合作討論匯報 。講了三層意思:1、 梅 花的品格2民族精神3提出希望。梅花魂就是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9、找生填空 指導有感情朗讀,你想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堅定、深沉、激動)
以上朗讀采用,自由讀、個別讀、范讀 (代表永遠不改的中國心)
10、出示墨梅圖 飛入 梅花魂、民族魂、中國心
三、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外祖父這樣矢志不渝的愛國心鶯兒在那時候理解嗎?后來她又是怎樣體會到的。
齊讀最后一段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連讀有什么發現? (體會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墨梅圖梅花巾就想到老人。”
“故鄉的梅花又開了…… 總讓我想起葬身異國的外公”睹物思人,記憶的閘門也一次次打開,回憶外祖父的 言行舉止,自己也經歷很多的風雨身切體會到這在老人的眼里不只是梅花,而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心。
11、出示紅心 這是怎樣的一顆心(眷戀祖國的心,滾燙得赤子心靈,對祖國的赤膽忠心、永遠不改的中國心。(板書:赤子情)
四、小結:讀懂什么?
五、質疑:有什么問題?
12、出示作業:
13、齊唱中國心 梅花有魂,人有情華僑老人熱愛祖國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愛國心
6 梅花魂 民族魂
赤子情
《梅花魂》說課 篇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詞析句,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
3、拓展閱讀思鄉詩,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教學重難點】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了解內容,初悟情感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眼中的梅花是什么樣的?
2、“魂”你又有怎樣的認識?
3、讓我們走進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象圍繞梅花寫了幾件事?魂在課文里指什么?
4、用一句話概括描寫梅花的事。
5、用一個短語概括寫梅花的事。
二、品讀言語,體會情感
課文有三件事圍繞梅花來寫的,讓我們走進這三件事,深切體會。
1、弄臟梅圖,大發脾氣:
⑴ 默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感受。
⑶ 指讀。
2、臨別之際,送墨梅圖:
⑴ 一幅墨梅圖有什么稀罕的?梅花有什么品格?
⑵ 請你讀出自己的感受。
⑶ 指生嘗試著讀。
⑷ 你能說說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物嗎?
⑸ 飽含深情的再來讀讀這段。
⑹ 指生再來讀。
⑺ 誦讀。
3、離開中國臺灣,送繡梅絹:
⑴ 梅什么顏色?手絹上的呢?
⑵ 為什么是血色?
⑶ 誦讀。
三、激情結課,升華情感
朗讀《我的中國心》。
四、讀讀寫寫,積淀情感
背誦一首思鄉詩。
《梅花魂》說課 篇16
一、 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新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情感是易于激發的,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伴隨著情感,教學就會成為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從而使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對于《梅花魂》這種感情真摯、深沉的課文,如何帶領學生深入體會情感是教學的重點。文中外祖父是一個身在異鄉幾十年的老華僑,他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是小學生最難以理解的情感,因為這種深沉情感遠離學生的生活,孩子們無法親身體驗。特別是老人情到深處的無聲落淚,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國返鄉的強烈情感,這種情感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遙遙不可及。
(二)教材分析:編排意圖: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并進行語言積累。
(三)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能力:認識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個性化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
(四)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難點是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a、導入:
1.(師在黑板左上角畫一枝梅花)同學們請看老師畫的是什么?(板書:梅花)你了解梅花嗎?(引導學生交流詠梅的古詩、古詞、名句等)
2.老師小結:梅花不僅為歷代的文人志士所喜愛,也被一位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老人所鐘愛。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人,一起走進——梅花魂。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板書:魂,并指導書寫)“魂”是什么意思?(生自由作答)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對“魂”會有更深的理解。
b、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初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嘗試用簡潔的話加以概括。
2.展示初讀:誰想讀一下你喜歡的段落?(相機解決如下問題:星島——新加坡,唐山——海外人對中國的別稱,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確讀法。)
3.課文講了外祖父哪幾件事?引導學生概括出:讀詩落淚;愛惜墨梅;不能回國;贈墨梅圖;送梅花巾。(教師相機將寫有小標題的梅花瓣貼到黑板)
這五件事里,每一個小故事都非常感人,老師相信,同學們通過讀書,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一定能走進老人的內心,感受老人的情感。我們先來走進第一個小故事——讀詩落淚。
c、細讀感悟,重點探究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出示品讀要求:細細品讀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說說你能讀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的?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學生自由作答,教師相機出示有關句段,在尊重每個學生閱讀感受的同時,將情感體驗、朗讀指導結合起來。)
(1)“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
①想一想,從這段話中,你讀出怎樣的情感?圈畫有關重點詞交流。(常常、一遍又一遍、唐詩宋詞)
②指導朗讀,讀出老人對祖國的思念、熱愛之情。
(2)“每當讀到……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①“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②“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③“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三品詩句意思、情感,生反復朗讀感悟。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讀詩落淚”這個小故事,我們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朗讀,體會了老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下節課,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四個小故事。
二、教學實施(精彩片段)
片段: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細細品讀每個句子,每個詞語,說說你能讀出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的?
生1:“每當讀到……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我從這句話里讀出外祖父很思念祖國。
生2:外祖父每當讀到這些詩句就會流淚,說明他非常想念祖國。
師:外祖父為什么會落淚?
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誰來讀一下這句詩?
生讀。(毫無感情)
師:讀得很流暢!還記得這首詩嗎?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這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寫了王維在外地,每到佳節時加倍思念親人。
師:外祖父像王維一樣漂泊異鄉,讀到這樣的思鄉詩句,心里會是什么感受?
生1:由詩想到了自己,心里很難受。
生2:外祖父也會想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生3:想起自己的祖國。
師:可是當時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像外祖父一樣的華僑們卻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們只能隔海遙遙相望,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現在,你就是外祖父,你會怎樣讀這句詩?
生1讀。(有些投入)
師:我感受到你思親,但沒有感受到倍思親,誰能讀出這種情感?
生2較有感情地再讀。
師:你動情了!是的,詩的每一個字都撥動著老人那顆思鄉的心,老人是怎樣在流著淚讀每一個字的?
生3聲情并茂地朗讀。
師:我仿佛真的聽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在讀詩!
(教師循序漸進地評價、引導,將學生的情感步步推進,逐步走入人物內心。)
師:可是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齊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略有沉重)
出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請一生讀。
師:讀出了你的感受!知道什么意思嗎?
生:明年春草綠的時候,您能回來嗎?
師:是啊,野草尚且有一歲一枯榮,而外祖父卻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到祖國。此時的外祖父就是一片從樹上落下來的葉子,他多么想落葉歸根哪!這種回家的渴盼你能讀出來嗎?
一生深情朗讀。
師:你的朗讀扣人心扉!誰想像他一樣讀一下?
生齊讀。
(有了前一詩句的鋪墊,學生很快融入人物情感)
師:可是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齊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比前一次沉重,較有感情)
出示“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師:想一想,外祖父那輕似飛花的夢是什么夢?
生:回國夢。
師:外祖父又為什么而愁?
生:不能回國。
師:這種愁緒像無邊的絲雨飄滿外祖父的心田。你能讀出來嗎?
一生入情朗讀。
師:老人的情感已經融入你的內心!而年幼的我懂這一切嗎?
生:不懂。
師:所以,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
生(讀):鶯兒,你還小呢,不懂!(聲音沉重,感情深沉)
師:我不懂什么?
生:我不懂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
師板書:思念。
(思鄉曲音樂響起)
師:是啊,年幼的我當然不懂,因為這思念太深切、太沉重了。這思念里有無奈、有渴盼、有憂愁……所以,外祖父每當讀到——
生感情接讀:獨在異鄉為異客……無邊絲雨細如愁
師接讀: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三、教學反思
帶著激動和感動,我和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教學中,我被孩子們入情入境的讀書聲所深深地感染,心中涌動著一種濃濃的情感。
在學習“讀詩落淚”這個環節中,我重點讓學生品味三個思鄉的詩句,學生在初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情感與外祖父非常遙遠,所以讀起來毫無感情,在老師逐步地引導學生回顧了詩句的內容、表達的情感之后,我讓學生設身處地以“你就是外祖父,你會怎樣讀這句詩?”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認知,讀出了情感,但跟文中的外祖父還存在著距離,我又相機評價:“我感受到你思親,但沒有感受到倍思親,”將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推進,學生在較為深情地讀完后,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外祖父是怎樣在流著淚讀詩的?在一遍一遍的詩句朗讀中,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讓學生漸入佳境。每一次詩句品味之后,老師便引導學生朗讀這句話:“鶯兒,你還小呢,不懂”形成一種回環復沓的效果,一嘆三讀悟鄉愁,學生水到渠成地表達出外祖父的惆悵與無奈,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在學生的心中蕩漾,老人那綿長的鄉愁彌漫在學生的心中……從同學們的深情朗讀中,從同學們凝重的表情里,我感受到大家已經走入老人的內心,感受到老人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四)專家點評
王老師的課教學脈絡清晰,目標明確,以情感人,在教學中,教師披文如情,“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教師用情深意切的語言,喚醒學生心中蟄伏的情感,并創設情景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架起學生與外祖父之間的情感橋梁,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課堂效果良好。(煙臺市牟平區寧海中心小學校教導主任名師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