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精選12篇)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1
崇文實驗學校第三屆開放周展示活動12月11日至15日舉行。開放周旨在為青年骨干教師搭建成長的舞臺。崇文實驗學校邀請在本屆開放周上作展示的32位青年骨干教師提前一周入駐崇文,在特級教師、專家的引領下經歷磨課的全過程。所以,本屆開放周的32堂展示課是青年骨干教師與特級教師、專家共同智慧的結晶。
五年級語文《桂花雨》一課;指導:虞大明;執(zhí)教:馬建興(崇文實驗學校杭州市教壇新秀)。
這是人教版五年級選讀課文《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濃郁、意蘊豐厚的散文,閱讀教學的設計以言語生命的自覺為旨歸,以文本內在的情感為主線,以重點句為憑借,以誦讀、感悟、言語表現(xiàn)為手段,追求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協(xié)調發(fā)展。既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的精神境界,體驗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又注重對語言的欣賞、品味,強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質。在馬建興老師的引領下,深深品讀文本,我和學生一樣愛上了作者琦君的家鄉(xiāng),愛上了這篇散文,對作者及她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堂課散發(fā)了濃濃的語文氣息。
現(xiàn)摘錄教學片段如下:
大屏幕出示:
作者琦君,中國臺灣女作家,原籍浙江溫州。她擅長散文和小說,代 表有:《煙愁》、《細沙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
。ㄟ@粗略地介紹作者琦君是和結尾相呼應的)
師: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
生1:因為桂花特別香。
生2:因為桂花可以做糕餅,泡茶很香。
生3:搖桂花帶給我快樂。
師:課文是怎么寫桂花的香的,自已默讀,找一找描寫桂花香的句子。
生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2: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生3: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4: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生5: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大屏幕出示這5個句子。
師:好好讀,告訴我們香得怎么樣?
生1:香得我快暈倒了。(笑)
生2:桂花香飄十里(帶著感覺讀一讀: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
為襯托家鄉(xiāng)桂花的香,當生讀“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這一句時,師巧妙地說:能不能再慢些,讓花香久久地彌漫在那里。生1接著讀,讀得慢,深情。生2讀得更慢更深情甚至于有點夸張(似乎被陶醉了)。師又巧妙地說:“是呀,自己陶醉了,老師也陶醉了,可母親還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怎么還比不上呢?那家鄉(xiāng)院子的桂花該有多香呢?看來我們還要細細讀讀描寫家鄉(xiāng)桂花香的句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比滿隴桂雨還要香。”多機智的質疑啊!
自然地引入到品讀家鄉(xiāng)桂花香的句子。生深情地讀桂花香的句子。大屏幕出示:(其中一句)全年整個村子浸在桂花的香氣里。(這是牽動全文的發(fā)力點和切入口 。)
師質疑:全年?桂花應在秋季開放?
生1:因為他們把桂花曬干收在鐵盒子里了。
生2:曬干之后過年時可以做糕餅,泡茶。
生3:那里的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品嘗著桂花。
師:他們那里生活得怎樣?
生1:生活得太香了!
生2:生活得逍遙自在!
生3:生活得幸福!
生4:生活得非常快樂!
生5:家家戶戶都聞得到桂花香!
生6:每個地方都能聞到桂花的香!
生7:他們一定生活在花的香氣里。
(別說是作者琦了,就連我們在場的老師及學生也向往那個地方,向往那逍遙的生活。)
師又巧妙地引:哪些人物浸在桂花的香氣中。讀一讀,找一找。
。ㄉ幕卮鹜耆趿宋覀兊南胂螅粋個大城市里的孩子,他們此時的心已在作者琦君的家鄉(xiāng)了。)
生1:胡家老爺爺和毛家老婆婆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2:作者的父親母親浸在桂花的香氣里。作者自己也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3:小動物們也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小麻雀昆蟲也聞得入迷了。
生4:耕作的牛也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5:來這兒游玩的客人也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6:那個盛桂花的鐵盒子也香了。
生7:那些不起眼的黑黝黝的泥土也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ㄊ茄剑沃故侨,學生能想象每一個生靈甚至于是每一個物體都美妙地享受著桂花香,這該有多香,這該有多美!我們能不被吸引嗎?)
這么多人物浸在香氣里,在這么多想象之后師又一次巧妙地說:“總之,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師質疑:為什么用“浸”而不用“聞”字?
生再一次深入品讀。
生1:“浸”不是聞的,而是感覺到的。
生2:“聞”單單用鼻子,“浸”是陶醉了。
生3:“浸”就是沉浸在里面,“浸”是陶醉了。
生4:“聞”平淡,“浸”體現(xiàn)得更香更濃。
生5:“浸”到處都是桂花香,“浸”我們一般說是浸在水里,現(xiàn)在桂花香像水一樣包圍了,到處都是桂花香。
生6:“浸”就是滲進去了,到里面去了,就像水滲入木頭一樣,單單聞說不好了,這樣更香更濃。
……
。ù藭r我們也像“浸”在桂花香中了,陶醉了。)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琦君的家鄉(xiāng)。
出示:我仿佛看了:
父親( )。
母親( 。
胡家老爺爺( 。。
我( 。。
風兒( 。。
蝴蝶( 。。
……
。ㄅ錁罚瑢懺挘
生1:我仿佛看到胡家老爺爺一邊打著桂花年糕,一邊喝著桂花茶……
生2:我陶醉在桂花的香氣中,對大自然感到特別親近。
生3:我仿佛看到了蝴蝶翩翩起舞,一會兒飛到……一會兒飛到……
生4:風兒為了讓大家都能聞到桂花香,它讓桂花香久久彌漫在村子里……
生5:我仿佛看到鳥兒在桂花樹上安了家,天天和桂花為伴……
……
。ê⒆觾(yōu)美的語言和天真爛漫的想法我是無法描寫和表達的)
師:自由讀“搖花樂”的句子,看看能不能體會到“搖桂花”的樂趣。
生1讀得快輕;師:他搖得急,可力量不夠大。生2讀得特別有力響亮。男生女生分別讀讀。
師:你們搖出了什么?
生1:搖出了快樂。
生2:搖出了童年心中的快樂。
生3:搖出了快樂,甜蜜。
生4:搖出了美味。
正當我們也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中,沉浸在“搖桂花的快樂,沐浴在桂花雨中”時,師:可惜,快樂依昔而去,作者已遠離家鄉(xiāng)……投影出示琦君的浪跡天涯的一生經歷:……作者琦君,中國臺灣女作家,原籍浙江溫州。她擅長散文和小說,代表作有:《煙愁》、《細沙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等……
師:現(xiàn)在你讀懂了嗎?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沒有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1:因為在家鄉(xiāng)可以用桂花做糕餅送給爺爺婆婆,大家在一起高高興興的,現(xiàn)在闊了父老鄉(xiāng)親,心里難免會不舒服……
生2:并不是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家鄉(xiāng)的這種桂花香包含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師:這種香有著對故鄉(xiāng)和童年永遠的思念。
【反思】
馬建興老師的《桂花雨》圍繞作者家鄉(xiāng)桂花的“香”,首尾呼應的兩次介紹作者。導入時介紹琦君的簡介,結束時介紹琦君浪跡天崖細細品味琦君一生,其實都是有目的的。包括在一開始讀杭州桂花的香,是在襯家鄉(xiāng)桂花的香,從側面粗略感受香到細細品味每一個代表家鄉(xiāng)桂花香的句子,濃濃的桂花香,濃濃的故鄉(xiāng)情。層層遞進,把學生及在場所有的聽課老師從“聞香”進入到了作者琦君“思鄉(xiāng)”的精神家園。
“半截蠟燭”可謂牽動全文的線索,馬建興老師在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非常準確地找準了發(fā)力點即“家鄉(xiāng)桂花香,思戀家鄉(xiāng)”這一思想感情,并通過教學的展開很好地了體現(xiàn)自己對于文本的獨特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 ,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導的意識。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內容由于教師引導得法,學生的體驗也是豐富的,特別是對于“全年”、“浸”、 “搖花樂”這些字眼的理解 ,還有對“人們可能做的事的想象及什么人浸在桂花香里的想象”學生的想法波瀾起伏,并遠遠超乎了教師的想象,何止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生靈,每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都在學生的口中都成了這桂花雨的分享者。
反復研讀文本,注重文章的整體性。怎樣合理地整合全文,化整為零,更好地將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一直是我們語文課堂上值得探究的問題。馬建興老師在全文教學接近尾聲之時 ,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在你讀懂了嗎?為什么母親說這里的桂花沒有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香?”這一問題看似不經意,其實卻是匠心獨具 ,它很好地串連了全文,讓學生再次走入文本,將全文有機整合。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2
【教學要求】
1.讀文章,發(fā)揮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話的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币痪湓挼囊馑肌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策略】
1、教法:自學輔導法
2、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的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的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2.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倮斫狻斑@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钡那榫。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指導感情朗讀。
5.“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的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動筆寫一寫自己童年中難忘的人和事。
附:板書設計
喜歡桂花
7、桂花雨
懷念童年生活
“搖花樂”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59
江西南昌市棉花市小學 付蓉
學習目標
、賹W會“籮、杭”2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蹖W會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芘囵B(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侔匆笳Z系課文,自學生字詞料。②查找有關桂花數(shù)的資料。
、蹨蕚洹皳u花樂”的課件
↘自讀提示明要求
①師生談話:說說在兒時曾發(fā)生過些什么有趣的事?
②教師導語:童年曾發(fā)生過的趣事令我們難忘,只要一想起它,我們仍會感受到一種快樂。今天我們要讀的課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筆把童年趣事記錄了下來,讓我們走進課文,共同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板書課題:桂花雨)
、劭焖倌x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訴了我們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確閱讀要求。
、萁涣髡n前查找的有關桂花樹的資料后,針對課題說說想了解哪些內容。
↘初讀課文知大意
、賹W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谛〗M合作交流學習: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糾正字音,再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品讀語句悟情感
、僮x課文,看“搖花樂”的掛圖,在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畫下來。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數(shù),使勁地搖。”
◆“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我喊著:‘!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诜中〗M讀所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語句中所描繪的情景,再說一說此刻在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練習有感情朗讀“搖花樂”這一段。
、劢處煂дZ:多么令人難忘的搖花樂,它同樣也把童年的快樂帶給了我們。然而,作者僅僅為了寫搖落的陣陣桂花雨嗎?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有關語句,再說說你的感受。
◆“我喜歡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④學生邊讀有關語句,邊談自己的體會。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這幾句話,聯(lián)系上下文,如與“梅花、梅樹”的對比,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⑤理解母親對故鄉(xiāng)的懷念:
◆找出有關描寫母親的語句。
◆讀母親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闭f說你的感受。
◆試著用“這里的再,也比不上!边@樣的句式說說母親還可能會說些什么。
◆與同學交流:母親的話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蘼犞赣H的話,“我”不禁又想起了“搖花樂”,你能通過讀向同學們表達出“我”的思鄉(xiāng)之情嗎?(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⑦難忘童年的畫面,難忘母親的話語,更難忘故鄉(xiāng)的桂花,讀讀課文中的語句,想一想,課文中是否還有讓你回味無窮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評議為什么要這樣讀。
↘積累語言求發(fā)展
、僮x了這篇課文,你的內心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谠谡n外閱讀中,在你的生活實際中,你有沒有感受到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呢?說一說。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記錄下來。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文轉載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101
蔣亞芳 發(fā)表
《桂花雨》的教后記
《桂花雨》這是一篇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作者在家鄉(xiāng)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xiāng)、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因此,我認為,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讀,在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從作者的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感悟文本內容。
在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例如: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你從哪些語言中體會到了作者“搖花”樂的心情?畫出來讀一讀。
學生自由交流以下內容。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可通過“老是”“纏”的理解,運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練習朗讀好這一句。)
2、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我覺得用力搖桂花樹一定很好玩。所是“使勁”地搖)。
3、桂花紛紛落下,我們滿頭身都是桂花。(讀這個句子,你看到了什么?漫天桂花飄落,我們在桂花的海洋)(出示flash)看,這就是紛紛落下,這就是滿頭滿身,誰來讀。(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見了沉浸在桂花雨中的我和母親)
4、我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啊!”(我喜歡桂花雨的香味。))真的下雨嗎?下的是桂花。)假如當時你站在作者身邊,你也會這樣喊嗎?桂花雨真美,搖桂花真樂,老師也想讀。(配樂范讀)誰來評評老師讀得怎樣。讓我們一起來再現(xiàn)搖花樂的情景。(集體讀)
5、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體會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體會出一份如桂花香般悠遠的思鄉(xiāng)情。)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文轉載
;id=3543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tài)、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3、指導學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讀自悟,體會作者思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敘事寫景的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學案
一、學習提綱
1、審題,“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關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現(xiàn)實→小時候→念中學時”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3、勾畫“小時候”“念中學的時候”作者愛桂花、搖桂花、賞桂花的語句,思考批注體會。
⑴ 勾畫“喜歡桂花”的語句,思考批注,表達了作者( 。┧枷敫星椤
、啤 皳u桂花”的原因是( );“搖桂花”的動作有( );“搖桂花”的美妙樂趣是( 。u桂花透露了作者( 。┑乃枷敫星。
⑶ “賞桂花”“帶桂花”中“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全文主要寫了( )的事情,表達了作者( 。┑乃枷敫星。作者主要用( )的寫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練習提綱
1、背誦“搖桂花”的段落。
2、仿寫句子:
例1: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這里的( ),也比不上( )。
例2:桂花在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 。┘娂娐湎聛,我們( 。N液爸ā 。。
一、審題,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思路
小時候:
1、愛桂花。
2、送桂花。
3、搖桂花。
4、收桂花
讀中學時:
1、賞桂花
2、帶桂花
二、精讀深思,研究作者寫作目的
1、研讀作者愛桂花的語句。
2、研讀“搖桂花”,體會作者懷念童年,懷念故鄉(xiāng)的深情:
、拧”Аu:
桂花雨
懷念童年、思戀家鄉(xiāng)
、啤》抡f句子:
(練習提綱例1例2)
3、研讀“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體會作者母親懷念家鄉(xiāng)之情。
三、研討寫法特點
用人事景物表達童年樂、思鄉(xiāng)情。
四、評價歸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shù):54
| by: sugarlemon ]
桂花雨教后反思
無論是怎么樣的教材,無論是做何種程度的備課,到了課堂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在今天上桂花雨的時候,我們也是先從桂花的典故講起的。月宮里的桂樹,那美味的桂花酒,甜甜的桂花糕,醉人的桂花蜜,很自然的引到了琦君兒時家鄉(xiāng)的桂花。
在第一自然段中,有關于桂花的描寫,桂花樹不想梅花那么有姿態(tài),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jié),也得仔細的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斗艷,可是它的香味兒真是迷人。
我在黑板上板書:滿樹茂密葉。接下來,學生在回答開花時的特點是說:綠葉叢中有細花。忽而轉頭間,看到了黑板上的前五個字,腦子里有了靈光。爸爸可是詩興大發(fā),我們?yōu)楹尾荒埽课乙龑Ш⒆右沧鲆皇钻P于桂花的詩。我就說:“誰能把這句話說得簡練些?”有個孩子說:“葉叢找細花!蔽野堰@句話改了一下:“綠叢覓細花”,然后板書在黑板上。前后對照,讓孩子們讀一下。孩子們讀完,一下子發(fā)現(xiàn):“啊,老師,像我們背的詩!”接著我說:“我們背的五言律詩一般有幾句啊?”“四句!”“那我們要是我們在寫兩句我們不是成了詩人了!”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睛閃耀出了光芒!“好,我們也要做詩人!”
寫到不與繁花斗艷這個地方,孩子們的思路出現(xiàn)了問題,不知道如何用簡潔恰當?shù)恼Z言來組織這句話,我就想起了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里面的一句話要他們模仿:“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焙⒆觽兞⒓凑f:“俏也不爭艷!”有個孩子說:“桂花不俏,只是細細的小花,不能這么說。改成‘不與花爭艷’行不行?”
另外一個孩子說:“不與花爭艷太俗了,也太白話了!改成‘桂花不爭艷’好不好?”大家一致通過,我又提出了要學會“推敲”,我們也來煉字,最后我們把“艷”改成“妍”字,就成了“桂花不爭妍”。最后一句,要寫香味了,孩子們說:“香味飄十里”!不夠遠!“香味飄千里”!還不夠遠!“香味飄萬里”!“桂子的十里花香遠飄海內外了。坎环蠈嶋H!”我說。這時教室里一片沉默。突然,有個孩子說:“老師,你在給我們講詩詞的時候曾經說過,藝術的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實嗎?您說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和‘飛流直下三千尺’不是夸張地手法嗎?我們這也是夸張的手法!”掌聲伴著話音的落下而響起!我一時語塞,是這么說過的,而且經常這樣說,為什么到了寫的時候卻放不開手腳呢?“聰明的孩子,智慧的孩子!”我說。順勢把香味飄萬里寫在了最后一句尾聯(lián)的位置上。
于是我們的詩誕生了:“滿樹茂密葉,綠叢覓細花。桂花不爭妍,香味飄萬里。”孩子們得意洋洋,反復的吟誦,幾遍之后我開始聽到小聲地嘟囔了:“最后一句不好聽!比我們平時背的詩差遠了!”我暗自竊喜,孩子們還是有鑒別能力的嘛,沒有被一點的成功沖昏頭腦。于是我說:“我們的最后兩句如何?是不是不那么好?”孩子們很認可,說不上口。但是怎么改我們暫時還沒有定論。那我們就往下看吧,到了學完這篇文章在回頭寫下這句詩。于是之后的桂花樂,搖花樂我們欣然而往,大家都沉浸在那濃郁的花香之中。關于浸字,我們總結為:大家沉浸在花香中,兒童沉浸在快樂中,大家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作者沉浸在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對母親的緬懷,對兒時的美好回憶中!于是我們的尾聯(lián)應蘊而生:“芬芳浸故園!”
整個詩出爐了,孩子們要求起個名字,經大家一致討論,定名為“桂花吟”,和前面我給他們吟誦的《紅樓夢》中的《葬花吟》對應起來了。仿佛在朗讀中看到了那花謝花飛飛滿天的場景,仿佛聞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芬芳。孩子們驕傲的把詩抄在了書上,不客氣地在下面作者欄注明了:當代,!他們自己的名字,他們自己的詩!
桂花吟
當代:
滿樹茂密葉,
綠叢覓細花。
桂花不爭妍,
芬芳浸故園。
孩子們的詩讀起來是那么的稚嫩,對于他們來說,這確是他們的第一首詩,或許若干年后,我們的詩人會因此而誕生呢!其實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讓孩子學會怎么運用語言文字,這種方式不僅讓孩子把握了桂花的特點,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語言的組織能力,簡潔性,我們何樂而不為?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文轉載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7
。ǖ诙n時)
楚州實驗小學 朱秀華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桂花“香”, 想象課文描繪的情境,體驗“搖花樂”,體會作者對童年和家鄉(xiāng)的懷念之情。
2.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課后練習中重點句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品讀桂花“香”中體會搖花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課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再次走進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齊讀課題)讀著這篇散文總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撲鼻而來,輕輕地再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小時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搖桂花時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機板書:香 樂 甜
這就是品讀文字帶給我們的滋味,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復地去讀、去品的,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文字,去讀文字中香的味道,樂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書:……)那么小時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搖桂花時的情景,集中寫了三個自然段,那陣陣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氣迷人,香飄十里,請你讀讀課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帶有“香”的語句,體會一下在這些句子當中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過渡:下面我們來談談描寫“桂花香”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二、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文字
1、生朗讀出示:“桂花開得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闭f體會。
①有哪個字說它真的很香?(浸)我們寫香一般都用“飄”的,怎么用這個“浸”字。课覀兛催@個“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見嗎?摸得著嗎?用了一個“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感覺到了。所以這個“浸”字用得恰當,用得傳神。
、谥笇Ю首x。讀這句話的時候,注意要把浸字讀得輕一些、軟一些。誰愿意讀一讀?
師:真好!我們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這個“浸”字傳神,文中還個一個“浸”字。
2、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讀,畫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個季節(jié)開放?在桂花盛開季節(jié)整個村莊飄滿香氣,但作者說“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難道這個桂花整整開了一年嗎?要理解這句要聯(lián)系第四自然段。
、谥该x第四自然段。為什么全年——
③是啊,當桂花盛開的時候走進小琦君家鄉(xiāng)的村莊,遠遠就能聞到濃濃的——(香味)當桂花落了,母親把曬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鹵送給鄰居們,有了這桂花,桂花鹵鄰居們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餅,平時一家做了全莊人都能吃到,享受到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從這個“沉浸”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呢?(快樂、幸福、濃濃的鄉(xiāng)情。)
、苤笇Ю首x,誰來讀好這一小節(jié)。
過渡:這香氣不僅彌漫了整個村莊,還彌漫在人們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還有寫到“香的嗎?”
3、學生讀,出示:“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龠@個香在哪里,“!好香的雨!” 讀這句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情?(樂)
、谶@是一場芳香無比,快樂無比的桂花雨,讓我們用心品味。讀散文有好多種讀法,會讀的同學會從文字中看到畫面。靜靜默讀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③生暢談畫面。師:真是一群會讀書的孩子,你們想不想做這個搖桂花的孩子,想不想體驗搖桂花的無比快樂。。ㄈw起立,音樂)現(xiàn)在我們就是小琦君,憋著勁使勁地搖。一陣陣桂花從樹上落下來像什么呀?孩子邊搖邊喊著——
搖啊搖啊,頭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邊小辮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興地喊著——
、軒煟簱u桂花真有這么快樂嗎?
師:搖桂花,桂花雨帶給我的是無比的香甜、無比的快樂,難怪作者說搖桂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
4、出示:“‘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購倪@句話中你還體會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著搖桂花)
②“老是纏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纏過你的父母嗎?
③請你讀一讀讓我們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師:因為桂花香、搖花樂,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搖桂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幾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樂”。
過渡:第三自然段中還有哪里也寫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親洗凈雙手……花雨繽紛入夢甜!
①這里有香嗎?同學們仔細讀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兩種“香”中體會到什么情呢?(父親、母親對桂花的喜愛之情。)
②從父親的詩中你讀出了什么?“細細香風淡淡煙”讀出了一個“香”字,“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引齊說)這兩行讀出了——樂、甜。
、壑笇Ю首x,所以這首詩要讀出這些感覺出來,誰來試試。我們一起吟吟這首詩。
過渡:父親用了一首詩把桂花的“香”“樂”“甜”寫出來了,父親寫的是一首詩,而母親說的是一句話,這句話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學習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僬l來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谶@句話你讀得懂嗎?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課文因為是節(jié)選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沒寫明白,作者的家鄉(xiāng)在浙江溫州的瞿溪,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歲那年他們全家遷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個叫滿覺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樹,花開時節(jié),那是十里飄香,因為從小有著桂花情結,作者每年都去賞花,回來時總要帶一大包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卻常常說——(引齊說)
、勰銈兡苊靼啄赣H的這句話嗎?那么滿覺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香嗎?
(母親比的不是桂花濃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淺。母親喜愛、思念家鄉(xiāng)。)
如果有一天,我從外地回到她身邊,對她說:外地的月亮真圓啊!她會說——
“外地的水真甜!”她會說——
“外地的人真親。 彼龝f——
后來作者又去了美國定居,她打電話給母親說:“外國的生活真好!”母親肯定會說——
、茏屛覀円黄鹪賮碜x讀這句話:外地的桂花……
過渡:這里僅僅是母親思鄉(xiāng)情深嗎?
7、“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
、伲ǔ鍪揪渥,齊讀)
、谧髡咴趯戇@篇散文的時候已經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自從她32歲離開家鄉(xiāng)到了中國臺灣,一直不能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故鄉(xiāng),而且再也看不到家鄉(xiāng)舊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陣陣的桂花雨,再也聽不到父親作的小詩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寫到這里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嗎?
師:思念是什么滋味?你們有離開過家鄉(xiāng)嗎?有感受嗎?
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彌漫著的淡淡的“鄉(xiāng)愁”啊。ò鍟亨l(xiāng)愁)
、垩a充原文結尾“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④同學們,捧起課本,讓我們在這悠揚的《故鄉(xiāng)情》音樂中,追尋作者的情感蹤跡,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三、深化主題。
其實,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發(fā)著濃濃的思鄉(xiāng)情,出示作品。
讀這些書的名字,感覺到了嗎?其實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故鄉(xiāng),因為故鄉(xiāng)就在她的心中。讓我們再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四、回顧課文
桂花雨,桂花雨,無論身在何方,只要一聞到桂花香(指板書)作者就想起了故鄉(xiāng)桂花迷人的香氣,想起那陣陣桂花雨帶來的——樂,帶來的——甜,帶來的淡淡的——鄉(xiāng)愁!
五、作業(yè)
1、喜歡讀書的同學,可以讀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歡寫作的同學,回憶童年令自己難忘的人或事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下來。
附板書:
桂 花 雨 (鄉(xiāng) 愁)
香 樂 甜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8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以“桂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童年時代故鄉(xiāng)的桂花和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事,表達了對家鄉(xiāng)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
二、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賞析文本的能力,再加上本組課文前兩篇文章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所以,在這篇獨立閱讀課文中,學生對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能感受,也能領悟
三、設計思想
文章清新自然,感情豐富真摯,在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走進作者與作者情感相融,是我本課設計與研究的重點。
四、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文本中的桂花香、搖花樂
3、體會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2、體會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中我采用“讀——賞——悟”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運用多媒體手段加以輔助,使教學更直觀。
。1)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2)賞:賞讀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積累內化。尤其是抓住描寫桂花香味的句子中的“浸”字,以及搖桂花時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來品析。
(3)悟:抓住母親的話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
七、課前準備
自制幻燈片
八、教學建議: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老師和你們一起認識了很多女作家,也欣賞了她們優(yōu)美的篇章,比如林海音的《竊讀記》、葉文玲的《我的長生果》。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名女作家——琦君。(課件展示)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對我們提出了這樣的閱讀要求:(課件展示)
2、聽錄音,注意糾正文中沒讀對的字詞。
3、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4、自由朗讀,思考: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5、在閱讀中,同學們有沒有感覺出作者對桂花有著怎樣的情感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喜歡
6、作者為什么喜歡桂花?(桂花香、搖花樂)
三、品讀課文
。ㄒ唬⒃谖闹姓页雒鑼懝鸹ㄏ愕木渥,抓住“浸”分析
。ǘ⑾硎軗u花樂
1、在文中找出搖桂花的句子讀一讀。
2、畫出句中一系列動作的詞,感受搖花的樂。
3、看到這紛紛下落的桂花,作者情不自禁的喊了起來,(課件展示)你想喊嗎?你想怎么喊?喊給大家聽聽。
四、悟情
因為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所以作者喜歡,因為搖桂花太使人感到快樂了,所以作者喜歡。正是因為對桂花的喜愛,才使得作者上了中學,全家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杭州,還忘不了要去欣賞桂花,并且還要給母親帶回一大袋,滿以為母親會贊美桂花的香味,可是母親卻說(課件展示)難道真的是這里(杭州)的桂花不香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是呀,不是因為這里的桂花不香,而是因為家鄉(xiāng)的桂花充盈了母親的生活,傾注了母親的情感,母親不是用鼻子聞桂花,而是用情感看桂花。那到底是一種什么情感讓母親覺得家鄉(xiāng)的桂花香些呢?(思念家鄉(xiāng))
母親的這句話也讓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搖花樂。(課件展示)
同學們,作者母親的這句話,也讓老師想起了一句古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呀,對于一個遠離故土,在外漂泊的人來說,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飄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請欣賞《故鄉(xiāng)的云》
小結:那一聲聲“歸來吧”是故鄉(xiāng)對游子的深情呼喚,也是游子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念,課文中,作者通過回憶小時候故鄉(xiāng)的桂花和搖桂花的快樂,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同學們,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讓你魂牽夢繞嗎?是童年的小搖車,還是隔壁家的楊桃樹?請仔細想想,寫一篇短文給老師。
板書設計: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鄉(xiāng)
搖花樂
課后反思:
《桂花雨》是琦君寫的一篇散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情。教授本節(jié)課后,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對桂花的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么?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是通過對比其他的花,來表現(xiàn)桂花的“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艷”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是重點段落,在這節(jié)中,我的亮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我和學生同搖同樂,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喊搖花時的句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學習這兩段的時候,我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母親的這句話也讓作者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的桂花香,想起童年的搖花樂。(課件展示)
同學們,作者母親的這句話,也讓老師想起了一句古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呀,對于一個遠離故土,在外漂泊的人來說,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怕是那一片飄浮的云彩,都可以勾起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請欣賞《故鄉(xiāng)的云》
小結:那一聲聲“歸來吧”是故鄉(xiāng)對游子的深情呼喚,也是游子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念,課文中,作者通過回憶小時候故鄉(xiāng)的桂花和搖桂花的快樂,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同學們,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什么讓你魂牽夢繞嗎?是童年的小搖車,還是隔壁家的楊桃樹?請仔細想想,寫一篇短文給老師。
板書設計: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鄉(xiāng)
搖花樂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的推敲,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愛桂花、憶童年、思親人、戀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晰課文主要內容。
通過對課文的初步閱讀,我們已經感受到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那作者是如何寫出這種愛桂花情感的呢?文章又僅僅是表達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嗎?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共讀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通過文字表達愛桂花的情感
1、自讀第一自然段。這節(jié)寫了什么?可以直接用文中的一句話表達
出示:“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最喜歡桂花的什么?
“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怎樣才叫迷人?陶醉、在時不想離開,離開了又總是思念(點擊,連起來讀前后兩句話)
2、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十分清楚,一句話就行了,但為什么在中間插上那么一大段文字?是在用比較的方法寫出自己的情感,與梅花比姿態(tài);與繁花比花朵,雖然不及,但花中仍最喜歡桂花。讓我們讀讀(點擊,讀第一句)
三、 精讀第二自然段,進一步感受桂花香 。
1、我們也來感受一下迷人的香氣,自讀第二小節(jié)。
出示:第二小節(jié)哪個地方最能表現(xiàn)桂花的濃郁香味?
出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交流: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桂花的濃郁香味?
“浸”往往組成浸透、浸泡,十幾戶人家都浸泡在花香之中,更突出香味之濃。
“至少”就十幾戶嗎?作者老家舊宅子四周的空地上種著許多株桂花,院中也是桂花樹,花開時綠葉叢中綴滿了桂花,花香隨風飄逸,彌散四方。
特別是桂花開得最茂盛時,再讀這句 ……
“沒有不”語氣那么肯定,草垛旁,小路邊,屋后的菜田,屋中的庭院全都被花香籠罩,F(xiàn)在我們明白為什么作者要說“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正因為如此,所以……再讀:“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2、中秋節(jié)后,桂花成熟了,該收獲了。自讀第二自然段后兩句。懂了嗎?
改詩句:“花開當折終須折,莫等花落空折枝”
“花開當搖終須搖,莫等花落空搖枝” 當指什么時候?引讀:對!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下來的桂花……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風雨吹打下來,那就……
是啊,作者通過自己的體驗,告訴我們搖桂花時機要把握好,方法要得當。
四、 精讀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童年的搖花樂。
1、自讀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又寫出了什么?默讀,不回答
2、將第三自然段分三層,如果讓你配三幅畫,考慮一下:
畫什么?一句話說一幅圖,粗略構思
怎樣畫?要盡力體現(xiàn)文字所表達的內容?
……
圖一:纏,纏著母親是怎樣的?誰讀出來?(屋前房后,拽著衣角晃蕩,眼睛里露出渴望的神情……讀出了渴望,讀出了迫不及待,讀出了幾分撒嬌……)
圖二:如書中插圖,插圖能表現(xiàn)當時作者搖樹的情景嗎?
圖配文,看書中插圖,聽同學讀文字
哪一個字將那種激動、興奮之情迸發(fā)出來?喊
練讀:誰來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讀出了快樂,讀出了開心,讀出了興奮,真是神奇,好香!……)
評讀:如果是你在搖,你有什么感覺?
想象指導(情景再現(xiàn)):使勁地搖啊,落在頭上……落在眼睫毛上…(閉上眼睛)…落在脖子上……落在手上……落在衣服上……啊,滿頭滿身都是,我們一起喊:“……”開心,臉紅了,淌汗了,那世界中,全是桂花、桂花 ,簡直就是桂花雨、桂花霧、桂花雪。 多么美妙, 怎樣讀?
畫中那個大人畫得你滿意嗎?孩子愛玩,愛熱鬧,這樣激動、興奮、喊叫、家里人也都為她高興,何況她在幫家里做事呀!
出示句子讀:難怪作者老是纏著母親問,讀……,難怪作者寫到:讀……對我是件大事。
圖三:突出父親和母親 桂花收下來了,全家慶賀桂子豐收
父親詩興大發(fā),誰來讀父親的詩,哪個字體現(xiàn)了桂花給孩子帶來的興奮,哪個字體現(xiàn)了桂花給大人帶來的興奮?(樂,慶)
小結:第三節(jié)寫了孩子的纏問,搖桂花的樂趣和家人慶豐收。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現(xiàn)在看來僅僅是對我嗎?改讀:搖桂花對全家人是件大事。
3、桂花收下來,自讀第四自然段,全家動員做的事中,你認為孩子有沒有參與?(揀、吃)孩子開心嗎?與全家同樂!
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現(xiàn)在你能體會為什么說全年?
全年?開花時,滿樹生香,隨風飄逸,彌散四方;不開花時,做成桂花鹵(壇蓋一打開)、泡茶(開水一沖泡)、過年做糕點(蒸籠上一蒸),那真是浸在花香中。多么清馨,多么和美的鄉(xiāng)村生活,桂花給全村人帶來了喜悅。改讀:搖桂花對全村人是件大事。
小結:到這里都是寫作者回憶小時侯的事,現(xiàn)在再來體會“最喜歡桂花”的意思,僅僅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嗎?(香氣、快樂、美好的情感)
五、感悟,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1、 出示讀第5、6自然段, 讀到這里,看出母親和她的生活有什么變化?
。赣H變了嗎?孩子大了;住家變了嗎?家鄉(xiāng)舊宅院子;心情變了嗎?)
出示: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子里的金桂。”
。ǹ粗@外地的桂花,母親想到了浸滿花香的小村莊,那屋前屋后都是桂花的舊宅子,想到了年幼的孩子纏著自己問……想到了搖桂花時孩子盡情地喊……仿佛看到了慶賀桂花豐收時丈夫在吟詩……腦海里出現(xiàn)了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的情景,想啊想,于是母親傷感而深情地說:……)
2、母親老了,家鄉(xiāng)遠了,過去的歡樂不再有了,老人有些傷感,而我呢?
。ㄍ晔沁@樣遙遠,不會再有了,我更加懷念童年的搖花樂,繽紛的桂花雨。作者后來去了中國臺灣,一去就是幾十年,再沒能回到故鄉(xiāng),寫下這段回憶,那是因為故鄉(xiāng)是多么令人魂牽夢縈呀!讀
所以,當我……母親深情地說:“……”讀!我就會想起……
多少年過去,琦君早已告別母親,遠離故土,度過了她的青年、中年時代,現(xiàn)在她老了,但更加體會到了母親的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子里的金桂。 ”于是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
出示:“水果蔬菜是家鄉(xiāng)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xiāng)的鮮,風景是家鄉(xiāng)的美,月是故鄉(xiāng)的名明”是呀,“人是故鄉(xiāng)的……,花是故鄉(xiāng)的……”
無論是在中國臺灣,還是在美國,始終在說:
出示:“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呀!”
原來作者把思鄉(xiāng)的情感寄托在……桂花上了。難怪她要說:“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五、 拓展,了解作者琦君的作品及風格。
出示 琦君(1918-2006),中國臺灣女作家,作品:《煙愁》、《桂花雨》、《水是故鄉(xiāng)甜》、《母心似天空》、《燈景舊情懷》、《琦君說童年》……香香的桂花雨,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恍如回到了家鄉(xiāng),回到了童年。琦君在自己寫的大量散文中,盡情抒發(fā)了真摯熱烈的感情,這里有對故鄉(xiāng)山水和童年生活詩一樣的回憶,有對父母師長摯友深沉的懷念,溫馨中透著幽幽的愴痛。
板書設計:桂花雨
香 樂 情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10
一、談話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1課——《桂花雨》。
2.引讀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是因為桂花雖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喜歡桂花,是因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喜歡桂花,是因為那樂趣無窮的“搖花樂”和陣陣令人情牽夢繞的桂花雨。所以,作者在課文的結尾寫到:——
。ǔ鍪揪渥樱┟康竭@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3.“搖花樂”樂在哪里呢?當陣陣桂花雨紛紛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搖桂花,享受那落英繽紛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二、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3小節(jié)。想想從哪顆感受到作者的快樂。用——畫出體現(xiàn)“搖花樂”的句子。
三、精讀感悟作者(心情)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搖花樂”?
(出示)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1)小作者怎樣“纏”?誰能表演一下嗎?
(2)在作者眼里“搖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
。3)a從“老是”、“纏”這個詞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
(盼望早點搖桂花)
b同學們注意了沒有:這句話的結尾用的是什么標點?(!)
c對呀!作者是不是用錯了?感嘆號一般用來抒發(fā)比較強烈的感情,作者這里用感嘆號是為了?
(說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點搖桂花)
(說明作者恨不得馬上就搖桂花。)
d誰再來讀一讀,讀出這種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3人)
。4)讀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搖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搖桂花,所以老是纏著母親問:——“媽,怎么還不搖桂花嘛!”母親有點煩,但又很耐心地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5)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心想這桂花怎么還開——不足呀!
2. 所以當母親吩咐提前搖桂花的時候,作者說這下我——可樂了。(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作者為什么樂了?
。╝終于可以搖桂花了。)
母親為什么提前搖桂花呢?
。ㄒ驗槟赣H一看天空陰云密布,云腳長毛,趕緊吩咐提前“搖桂花”。)
b.提前“搖桂花”,那是因為桂花如果被風雨打下來,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如果趕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搖落下來,那桂花就——朵朵新鮮、完整。哎,終于可以搖桂花了,這是作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她自然高興,當然“——樂”了。
3.同學們真會讀書,剛才我們從作者搖花前的心情,
。▌幼鳎┠氵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搖花樂”?
1.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ㄎ覐淖髡叩膭幼黧w會到了搖花的歡樂: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2.誰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動作?
3.這里作者抓住了搖桂花時的動作來寫,雖然只用了幾個平常簡單的詞語,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形象卻躍然紙上,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帶微笑的——小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在庭院中幫著——鋪竹席,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4.那么我們能不能把這種快樂和這樣的景象讀出來,試一試,誰來讀,齊讀
5.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現(xiàn)在終于如愿以償可以——搖桂花了,她喜形于色,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竹席,幫著——抱桂花樹使勁地——搖。這幾個連續(xù)動作就是作者搖花時歡快心情的流露。
(語言)還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搖花的歡樂呢?
。ü鸹娂娐湎拢涞梦覀儩M頭滿身,我就喊:“。≌嫦裣掠辏『孟愕挠暄!”)
。ǔ鍪菊n件)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現(xiàn)在你明白了作者為什么“喊”?又為什么說:“!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師或者生:“喊”:平常我們高興的時候才會大——喊大叫,現(xiàn)在作者看到金燦燦的桂花從綠葉中,飄飄——灑灑落下來,而且落得她——滿頭滿身,她自然會高興得情不自禁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個喊字寫出了作者的——快樂。
桂花紛紛落下,像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呀!”
。╝桂花像雪花一樣從樹上飄飄悠悠落了下來。)
。╞桂花像春天的細雨密密地、綿綿不斷地落下來。)
。╟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來,頃刻間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花地毯。)
(1)同學們說得真好,此時桂花落在你的頭上、頸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桂花輕輕落在頭發(fā)上,像母親在親切地撫摸著我。)
。╞桂花落在我的頸間,有一股癢癢的、酥酥的感覺。)
(c桂花落滿一身,我就像天宮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宮里的桂花樹。)
。2)指導朗讀。
a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大家喜歡不喜歡這種感覺?我們也來喊一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還不夠興奮,再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此時此刻,滿頭滿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滿滿的,我的心里裝滿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這一個“滿””字用得多妙!于是我就喊——。≌嫦裣掠辏『孟愕挠暄!”
。ǔ鍪菊n件)b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于是我就地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ǹ鞓贰㈤_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笑逐顏開,拍著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閉著眼睛)
c對呀!現(xiàn)在我們大家再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這是一場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興奮快樂呢。而這詩情畫意般的桂花雨,這心滿意足的快樂,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跡,即使幾十年過去了,回想這童年快樂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快樂,那樣的意味深長。
沐浴著這紛紛飄揚的桂花雨,呼吸著那陣陣飄逸的桂子香,感受著這份快樂的難道只是作者一個人嗎?還有誰也在關心著桂花雨,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呢?
媽媽、爸爸
2.引讀[出示課件] 母親洗凈雙手
對呀!搖花給全家人帶來了歡樂,不是嗎?你瞧!母親洗凈——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則——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親詩興發(fā)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你讀懂了什么?“洗凈”?(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拿或捏。從中你覺得母親是怎樣一個人,母親對桂花的感情?
。1)(a搖花給母親帶來了歡樂,她洗凈雙手去撮桂花,說明她很喜歡桂花,不忍心把桂花弄臟了,而且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盤中。享受桂花的芳香。)
。╞搖花也給父親帶來了歡樂,他喜歡把桂花香味與檀香混合起來聞,此刻他高興得詩興大發(fā)。)
。2)“父親詩興發(fā)了,即時口占一絕”,“口占一絕”?
。S口吟誦一首詩)
。3)[出示詩句]
父親的詩你讀懂了嗎?
(4)搖桂花是童年里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做夢都夢到它,連夢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上霌u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讓我們來甜甜美美地讀一讀這首詩。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這里我們不僅感受到桂花豐收給作者一家人帶來的——快樂,還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情景。
。5)引讀第4節(jié)。
可不是嗎?桂花搖落以后,全家動員(讀下去)——揀去小枝葉,鋪開在——竹席上,曬上——好幾天太陽。桂花曬干了,收在——鐵罐子里,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
搖花除了給作者和全家人帶來了歡樂,還給誰也帶來了歡樂?
全村人
[出示課件]: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1.指名讀。你又讀懂了什么?
(搖花給全村人帶來了歡樂)
2.我們只知道桂花開得最茂盛時,香飄——十里,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都浸在——桂花香氣里,F(xiàn)在怎么會“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桂花可以制作食品嗎?]
(因為全年人們都能品嘗到桂花作的食品,如課文中說的桂花鹵、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以為還有桂花酒釀、桂花元宵)
3.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給作者帶來了童年的快樂,給一家人帶來天倫之樂,給全村人帶來豐收之樂。桂花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念中學時到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愛桂花的我總要給同樣愛桂花的母親捧上一大袋……
(四)體會感情。
1.[出示課件]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
(不是,從哪兒可以看出)
b那么為什么就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呢?
。ㄒ驗槟赣H愛家鄉(xiāng)的桂花。)
師:故鄉(xiāng)的桂花雨,給大家?guī)砹丝鞓,是母親珍愛的,F(xiàn)在,我們來到了作者母親的身邊,假如,我對她說:
。1)這里的水真甜,她會說:
(2)這里的橘子真紅,她會說:
。3)這里的人真好,她會說:
。4)十多年后,作者來到了國外定居,她打電話給母親說:“國外的生活真好呀!”,母親一定會說:
他鄉(xiāng)的桂花再香,香不過家鄉(xiāng)的桂花。他鄉(xiāng)的山再秀,也秀不過家鄉(xiāng)的——山,他鄉(xiāng)的水再美,也——美不過家鄉(xiāng)的水。正如歌曲《故鄉(xiāng)情》中唱的那樣。同學們想不想欣賞一下《故鄉(xiāng)情》。播放歌曲
哎,正如杜甫詩中說的那樣月是——故鄉(xiāng)明,花是故鄉(xiāng)——香。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會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對親人的思念。愛家鄉(xiāng)的桂花,其實就是愛——故鄉(xiāng)。母親難忘,作者我也難忘。難怪母親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
2.(1)同學們知道作者琦君嗎?
。ㄋ钦憬兰稳,出生于1918年。)(她是當代女作家。)
。ㄋ厴I(yè)于杭州之江大學,是著名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的學生。)
。ㄋ龓讉月前因肺炎逝世了,享年89 歲。)
。1949年她,到了中國臺灣,曾在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后來定居美國。)
。ㄧ且晃桓弋a作家,出版的散文集、小說集和兒童文學作品有30多種。)
。2)哎,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寫的,那年她44歲,此時的她遠離家鄉(xiāng),不管她是在中國臺灣寫的,還是在美國寫的。總之文章流露出作者對家鄉(xiāng)桂花的熱愛和這種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板書:愛花思鄉(xiāng)情)
3.所以作者說——
(出示):“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桂花雨!
四、拓展閱讀
1、作者琦君在她的許多作品中記敘了童年故鄉(xiāng)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煙愁》里有這樣一段后記(教師朗讀):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師友,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忘掉故鄉(xiāng),我若能不再哭,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這怎么可能呢?從段話中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熱愛家鄉(xiāng)、重視感情)
2、最后,老師向大家推薦幾本書,都是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魯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愿你們在這濃濃的書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樂。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11
1、本課是略讀課文:
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教學過程可以安排如下:
首先,通過自讀自悟,認讀生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桂花給作者帶來了什么快樂。
然后,細讀課文,體會“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與同學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進行適當點撥。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從“我”對有關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憶及母親的話里表現(xiàn)出來的。
最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讀出搖花帶給作者的快樂,以及無窮的回味。
2、應該說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文中彌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xiāng)情緒和對故鄉(xiāng)生活美好的回憶,除了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把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誦、抄寫下來,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
3、學生已學了兩篇回憶性的文章,可以根據(jù)學生家庭的實際,讓學生聽聽長輩講的關于小時候家鄉(xiāng)生活的故事,豐富他們的感情體驗,進一步體會人們的思鄉(xiāng)情懷。
撞擊心靈的一課──《桂花雨》教學案例 篇12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師:你們熟悉桂花嗎?誰來講講桂花。
生:桂花的顏色有很多種,紅、黃、綠……花瓣是十字型。
師:是的,桂花有很多種顏色,紅、黃、綠……花瓣是十字型。
生:特別香。
師:香氣撲鼻。
生:有很多品種,有丹桂、金桂……
師:有這樣一位作家,名叫琦君,一生漂泊。他生于溫州,11歲隨父親來到杭州,32歲去了中國臺灣,60歲移居美國,84歲回故鄉(xiāng)溫州,86歲回中國臺灣居住,現(xiàn)年89歲。就是這樣一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久久不忘家鄉(xiāng)的桂花,久久不忘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年齡時感受過的——
生齊讀課題《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師:拿起書,一起走進去吧!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認真地朗讀。
師:通過剛才的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桂花成熟的時候就要搖。
生: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餅。
生:桂花在中秋節(jié)前后盛開。
師:盛開時特別香。
生:如果是被風雪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生:作者特別喜歡家鄉(xiāng)的桂花。
師:你讀懂了。
生:母親很想念家鄉(xiāng)的桂花。
師:你從哪里讀出來?
生: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師:齊讀這一句話。
師:誰能讀懂“這里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處小山上的桂花。
生齊讀“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師:怎樣的桂花?
生:香飄十里的桂花。
師: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兒?可以猜猜。
生:花園。
師:對,桂花園,桂花的花園。最有名的就是這座小山,名叫“滿覺隴”。清朝有位詩人曾經寫過一首詩。
生齊讀“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處香通鼻觀幽? 滿覺隴旁金粟遍, 天風吹墮萬山秋”。
師:可母親說,這里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桂花到底有多香?再讀課文,把描寫家鄉(xiāng)桂花香的句子劃下來。
生: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師:一起讀讀它。
生:我喊著:“。≌嫦裣掠辏孟愕挠臧!”
生: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生: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師:老師把你們說的句子打在屏幕上,你們把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個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家鄉(xiāng)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生: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師:學著他,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師:慢一點,輕一點,再來讀讀。
1、品讀“浸”。
師:當你讀這句話時,哪個詞突然冒出,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浸。
師:好好品品這個“浸”字,輕輕讀,慢慢讀,讀出“浸”的味道來。
師:杭州小山的桂花香飄十里,為什么家鄉(xiāng)的桂花不用“飄”呢?用上“飄”讀讀。想想為什么?
生:用“浸”更體現(xiàn)出桂花的香氣。
生:體現(xiàn)出桂花香氣散發(fā)的地方更多。
生:桂花香氣時間比較久。
師:有多久?
生:全年。
2、品讀“全年”。
師:去掉“全年”能換上哪個詞?
生:今天。
師:除了“今天”,還有——
生:一個月;半年;十二個月;每年;幾年;整一年;每天;每一個季節(jié)。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全年,十二個月,整個村子——
一年四季,整個村子——
每個月,整個村子——
每一天,整個村子——
師:這一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桂花的美麗。
師:桂花美!
生:花的香氣。
師:桂花香!
生:對桂花的感情。
生齊讀。
3、品讀“整個村子”。
師: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生:整個村子。
生:村子里的每樣東西,包括每個人。
師:哪些人?
生:村民、媽媽。
生:鳥兒、動物。
生:村子里的花鳥。
生:每一樣物品。
生:桌子、椅子時間久了,也會散發(fā)出香氣的。
師:對我來說,什么才是大事?
生:搖桂花。
師:誰來讀讀?
生讀第六小節(jié)。
師:很棒,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花的香。
生:花的多。
生:搖桂花時的樂趣。
生:桂花的美。
生:作者喜歡桂花。
師:感受也讀出來了。哪個句子特別讓你有這種感覺,讀讀它。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師:“搖啊搖”讀讀這三個字。
師:滿頭滿身都是桂花,好香的桂花在哪兒?再讀。
師:不著急,你可以讀得很好,再讀讀最后一句。
師:一臉的桂花,真樂了,再讀。
師:琦君家的院子一圈都種著桂花,讓我們看著課件,一起幫他搖。
生讀“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師:同學們,你們搖啊搖,搖出了什么?
生:搖出了樂趣。
生:搖出了童年時代的樂趣。
生:搖出了快樂心情。
生:搖出了童真。
生:搖出了自己的快樂。
生:搖出了對桂花的喜愛。
師:這桂花的香啊,這桂花雨就像雨,也浸透了整個村子。僅僅只有桂花香嗎?還有什么?
生:菊花。
生:路邊的小草小花。
生:身上有桂花的人香了。
生:媽媽,村長,村民都香了。
生:整個村子都香了。
生:桃花香了。
生:糕餅香了。
師:他們的回憶也香了,他們的話也香了,他們的生活也香了;我的思念也香了,我的生活香了,我的心兒也香了。怪不得母親會說——
生:“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
四、透過花雨,體悟思鄉(xiāng)。
師:在這“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時節(jié),我家鄉(xiāng)的桂花也香了,我想起了——
師:這個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么?
生:故鄉(xiāng)的村民、小伙伴、媽媽。
生:故鄉(xiāng)的糕餅。
生:胡家老爺爺,林家老婆婆。
生:一草一木。
結語:孩子們,桂花是故鄉(xiāng)的香,月亮是故鄉(xiāng)的明,溪水是故鄉(xiāng)的甜,人兒是故鄉(xiāng)的親。這一朵朵小巧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江、浙、滬第三屆小學語文教學研討與觀摩活動”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