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精選17篇)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發布時間:2023-07-31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精選17篇)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

  說明:《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為轉貼,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于第一時間響應。

  1.憤怒與自豪  ──讀《最后一分鐘》有感,作者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實驗小學 楊嘉鈺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情感交織,既感到無比自豪,但又感到無比憤怒。

  香港原是我們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就這樣,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那時的中國既落后又貧窮,清政府又懦弱、無能,中國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憤怒英國人的貪婪、無恥、霸道、可惡、殘忍!

  這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在回歸祖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穿過這一滴淚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的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當大大的零字出現的那一刻,中國人民積聚心中的愛國情感噴涌而出。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灰塵中浮現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流淌著滾滾熱淚。百年的恥辱終于在這最后的一分鐘散盡了!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感到新中國多么像一只昂然屹立于東方的雄獅,祖國正在愈來愈強大!我為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中國人,我一定要奮發圖強,為祖國強大而讀書!

  2.《最后一分鐘》讀后感,作者南寧市清川小學  五四班  周田潤  最后一分鐘詞語解釋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首詩,我感到憤怒和喜悅。

  1997年7月1日,英國政府無條件地把香港的統治權歸還中國政府。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于回歸祖國,香港人民終于和大陸的同胞團聚。當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的數字為0時,香港人民沸騰了,大陸同胞也沸騰了。百年里的痛苦都在這一刻煙消云散。

  百年前,清政府被迫和英國政府簽定不平等的條約,將香港的統治權交給了英國。香港的同胞在這段時間內受到英國政府的欺壓,許多香港同胞也無法與內地同胞見面。英國政府的行為便我感到無比的憤怒,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土地,而卻被英國強行搶走了。但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了。離開祖國百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與英國的那張發黃的條約終于撕碎。中國人民盼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來到了。讀到這兒,我感到無比的高興。

  詩里有這么一段話: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經歷了百年風雨的香港終于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未來的挑戰。香港,在這一刻,傲然扎根在祖國的大地上。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這一天,終于結束了受英國政府的壓制,帶著祖國人民的喜悅,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讀《最后一分鐘》有感 ,作者葉子 

  當香港回歸時,人們的心在沸騰!當讀完《最后一分鐘》時,我感到了香港回歸的不易與人們期盼祖國的熱情。  

  香港,祖國七個兒子之一,它是中國的一部分,而可惡的外國人卻搶走了這片珍貴的土地,香港是我們中國的,為什么搶走它?偷盜的事不是人的東西才干的!如果我們搶走你們的領地,你們會怎么想?做了就要擔起來,中國人是不忘國恥的!別指望再改教科書,別指望再搶走財寶!別指望抹去中國人心中的陰影,別指望再和好如初!  

  就如文中說的,“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中國的兒女擁有著強大的尊嚴,放心吧!我們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我們要用行動來證實:我們才是最強大的!我們要用一句真誠的話語告訴你們:我們不記仇,但記辱!我們要用顆火熱的愛國之心表明:我們是一定要把我國領土要回的!我們要用眼神表示:我們是有尊嚴的!我們不能容忍你們的行為!一個中國人,他們愛自己的祖國,一位外國人,也愛自己的祖國,各國都有各國的領土,為什么去搶?不要用刀槍撕裂土地,不要用鮮血染紅清泉!別連累了可憐的百姓啊!  

  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是展開的……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五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

  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難點

  體會四次“最后一分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準備

  1、交接儀式影像資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香港過去、現在及交接儀式的相關信息。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交流,揭題

  1、交流香港的有關信息

  2、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同學們,請仔細看這幅圖,你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特殊的時刻嗎?

  3、教師激情揭題:是的,這個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大地四處開放;這一刻,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這一刻,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詩歌內容

  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把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提出困難,共同解決。

  3、再讀詩歌,思考一個問題:文中的四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隨機板書)

  (三)品讀詩歌,體會、激發情感

  1、師:詩歌的大概內容同學們都已有所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好好地品味這“最后一分鐘”。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幾次提到“最后一分鐘”?

  第一處“最后一分鐘”

  1、指名讀第一小節

  2、師:同學們,在第一小節中躲著一種修辭手法,你能把它找出來嗎?(生:擬人)那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說一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拉著香港這位親人的手,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歷程。

  3、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處“最后一分鐘”

  1、師: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學生接說:激動、自豪)。請大家讀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體會這一份激動和自豪。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師:看著同學們這么認真地讀著,老師相信你們的體會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朗讀,一起來感受這份激動和自豪。請聽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學輪讀,最后三行一起讀。

  4、分角色朗讀

  5、教師范讀

  6、有感情地齊讀

  第三處“最后一分鐘”

  1、師:同學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充分體會到了那份激動和自豪,真棒!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榮的,可在150多年的時間里,它走過的歷程卻是坎坷的。

  2、課件出示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等相關資料,教師介紹。

  3、師:虎門上空的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發黃的舊條約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這最后一分鐘,又是什么在長城的臉上,在黃皮膚的臉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節中找一找。

  4、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百年的痛苦和歡樂

  都穿過這一滴淚珠

  使大海沸騰!

  (1)指名讀一讀

  (2)理解“使大海沸騰”(學生自由說;借助圖片理解)

  (3)引讀:在這最后一分鐘,百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

  中國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在這最后一分鐘,所有中國人的喜悅都化作了淚水,這怎能不使大海沸騰呢?——

  第四處“最后一分鐘”

  1、師:香港終于回來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小節,體會這小節體表現出的心情是怎樣的?

  2、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讓我們去迎接第一朵紫荊,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香港吧!)

  (四)配樂齊讀,再次體會情感

  1、師:香港歷經百年滄桑,今天終于回來了。這最后一分鐘,帶給大家的是無盡的激動、喜悅和自豪,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

  2、配樂齊讀詩歌

  (五)播放視頻,情感升華

  1、師:剛才的學習,我們從語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動、喜悅和自豪。下面老師帶大家走進當時的情景,再次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播放錄像,教師配畫外音。)

  (六)課堂練筆、小結

  1、師:同學們,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來了,面對骨肉團聚的動人一幕,你最想說什么?請把它寫在課文空白處。

  2、集體交流

  3、師小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兩年,澳門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國母親還有一個孩子在外頭,你們知道是誰嗎?(生:中國臺灣)是的,雖然中國臺灣回家的路還很坎坷,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臺灣一定會回來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那時的最后一分鐘也會像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那樣,令人無比激動、喜悅和自豪!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3

  這篇閱讀課文是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

  一、自讀閱讀鏈接,理解課文題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鐘”是指哪一分鐘?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鐘是指1997年6月30日23點59分—1997年7月1日0時0分,這一分鐘。這一分鐘有著什么特殊的意義?指名生答:這是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此時此刻,中國人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情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

  二、了解目標,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弄清本課的意圖。

  三、自學課文,盡量完成目標。

  學生自讀,標畫,盡量完成目標,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我采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系所搜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雖然把課文學完了,但課堂作業還沒能在課堂上完成,這樣就勢必要壓縮時間。減少一些無病呻吟似的朗讀交流,把時間用到練習上,也許教學更高效更好些。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4

  現在的小學語文非常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古詩還在積累,對于現代詩歌的重視程度就明顯不如前者了。就連我們的閱讀等級考核,也只是在6級測試中見到了一首《再別康橋》。雖然我本人一向認為中國詩歌的最精華所在是古詩,尤其是唐詩。但是,不可否認,現代詩歌中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珍品。而且,現代詩歌的語言習慣與我們現今的語言習慣相同,描繪的內容情感也更貼近當今生活,所以學生在詩句的理解上應該更容易一些,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于學生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同時,由于詩歌是語言最凝練的表達形式,現代詩歌中包含著許多古代沒有的,現代獨具的優美詞藻,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于孩子們積累語言也很有幫助。

  《最后一分鐘》就是這樣一首現代詩,語言凝煉,包含激情,用簡短的篇幅表現了香港回歸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將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無比激動表現地淋漓盡致。

  不過《最后一分種》具有較深厚的歷史背景,語句含義比較深刻,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

  因此我在反復思考以后,還是決定以"讀"為核心,采用傳統的逐段講解逐段誦讀的方式。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為了學生對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更加直觀的體會,我尋找了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視頻。有了聲像印象以后再讀詩歌第二節,學生自然能把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讀出來了。再指導朗讀課文第三節的時候也是一樣,我找到了簽訂《南京條約》的紀錄片,與學生共同回顧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接著要求學生邊聯想那屈辱的場景,邊朗讀詩句,從而讀出了對往昔的沉痛,讀出對如今揚眉吐氣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5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并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歷史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道德質地醇厚,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6

  a卷 課堂教學跟蹤訓練(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19分)

  1、這首詩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懷抱________這一具

  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國人民積蓄在心中的強烈_____

  ___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________。

  2、作者在第二小結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這些特寫鏡頭來真切表現愛國情感的。

  3、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是________,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長官是___

  _____,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是________,在香港,我國政府執

  行的基本方針“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詞積累與運用(39分)

  1、看拼音,寫詞語:(18分)

  zhù jìn

  (  ) xiāo yān

  (  )  gǔ suǐ

  (  )       chà nà

  (  )kòu mèn

  (  )shāng hén

  (  )  2、多音字組詞:(12分)

  悄:qiǎo(  )  盡:jìn(  )  空:kōng(  )

  qiāo(  )    jǐn(  )    kòng(  )

  3、我能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9分)

  (   )的紫荊花  鮮艷的(   )  一(   )鮮花

  (   )的紫荊花  鮮艷的(   )  一(   )鮮花

  (   )的紫荊花  鮮艷的(   )  一(   )鮮花

  三、花落誰家(選詞填空):(9分)

  寂靜  安靜  平靜

  1、星期一升旗,校長講話時,隊伍里十分(   )。

  2、到了深夜,整個山村格外(   )。

  3、一陣大風停止后,西湖的湖面又恢復了(   )。

  四、課文片段閱讀(14分)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嶄新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世紀的鐘聲。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擁抱,

  去迎接那新鮮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荊……

  1、這一節主要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這一節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畫出直抒胸懷的詩句。(5分)

  五、寫法學習指導與運用(20分)

  在這首詩里,作者在許多地方都采用了直抒胸懷的手法,來表達感情。請你學著寫一首詩,抒發自己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識技能綜合應用(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類文閱讀(50分)

  帶著五星紅旗上天空

  1985年4月2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架航天飛機騰空而起,直上云天。

  在七名宇航員中,有一位帶了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他是誰,怎么帶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原來是一位中國血統的美籍(jí jì)科學家,他的名字叫王贛駿。王博士為了表示他對中華民族的赤子之情,把中國國旗帶在身邊,讓它陪著自己,在太空漫游。

  在美國,有成千上萬名科學家都夢想能登上航天飛機,可是要進入太空搞科學試驗,不僅要有科學家的高超本領,還得有飛行員的強健體質,所以美國國家宇航局規定的挑選條件非常苛(kē hé)刻。

  三年前,王贛,駿博士同幾百名科學家一起通過了初步挑選,一年半后經淘汰(tài dà)剩下四個人。到了后來就只剩下他和另一位美國科學家了。三年中,王贛駿博士進行了六千多次失重訓練,克服了各種困難終于取得了飛上太空的資格。

  太空的景色十分神奇。航天飛機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圈,每隔45分鐘就有一次日落日出。地球在陽光的映照下,絢(xuàn xán)麗多彩,漂亮極了。

  王博士作為炎黃子孫在太空遨(áo yáo)游。他將錄有14首中國歌曲的錄音帶和中國名茶帶上天空,聽著中國歌曲,品嘗著中國名茶,把這次航行當作在中國上空漫游。在七天的飛行中,航天飛機曾有十幾次飛過中國大陸,王博士以極其興奮的心情對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拍照。當他照到上海、海南島和喜馬拉雅山的時候,高興得什么似的。在航天飛機上有一個跑步器,第四天,當航天飛機一進入中國西南邊境時,他就開始跑步,一直跑到飛機從中國東北部出去,一共7分鐘。他驕傲地說:“我是第一個在太空跑過中國大陸的人。”

  七天的航行結束了,飛機降落后,他第一句話是用漢語說的:“謝謝大家的關心和愛護。”他說:“我以我的中國血統為榮,我為中國爭了一口氣。”

  1、給文中的字選擇正確讀音打“√”。(6分)

  2、王贛駿是怎樣在太空遨游的?你從這些內容中體會了什么?(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通過哪些材料表達的?(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強化閱讀(60分)

  南海上的明珠

  在我國南海的萬里碧波上,有一顆燦爛的明珠,它就是富饒美麗的海南島。

  海南島是祖國的第二大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島上有許許多多的橡膠園、椰子園和熱帶植物園。腰果、咖啡、胡椒、芒果、荔枝、龍眼、菠蘿等,在不同季節里掛滿枝頭;海參、海龜、鮑魚、大龍蝦等名貴水產bú jì qí shù(    );鐵礦、石油和天然氣等蘊藏量也非常豐富。

  海南島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風景優美。高高五指山挺立在海島的中部,山上熱帶林木郁郁蔥蔥,四季常青。由山間小溪匯成的萬泉河滔滔奔流,澆灌著兩岸的農田。地處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麗壯觀。旅游勝地亞龍灣海灘,有七千多米長,一望無際的海灘,沙白如銀,各種顏色的貝殼碎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眺望大海,風兒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濺起千萬朵白蓮般的浪花,海潮嘩嘩,漁帆點點,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島的椰林風光逗人喜愛。你看海灘上那一片片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綠色的píng zhàng(  ),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樹,樹形奇特,樹干沒有分枝,樹梢上的綠葉像一把撐開的大傘,傘下果實累累。海風吹來,綠葉搖擺,仿佛在向人們招手。每當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灘的礁石上,面對著大海,聽著海浪拍打的聲音,望著海上紅日東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想高歌一曲,贊美這秀麗的海南風光。

  1、根據文中的拼音在括號里寫出對應的詞語。(4分)

  2、文章題目“南海上的明珠”是用明珠比喻(   )。(6分)

  3、從本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4分)

  贊揚──(   )  儲藏──(   )

  4、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記敘________________抒發了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2分)

  5、將本文分為三段,概括每段的段意。(24分)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7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給下列詞語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6分)

  傾聽(qīng qǐng)歸程(chén chéng)剎那(chà shà) 顫抖(chàn zhàn)硝煙(xiāo qiào)骨髓(suǐ suí) 鑄進(zhù zhòu)悄然(qiāo qiǎo)紫荊(jīn jīng)

  二、寫出系列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12分)

  近義詞:

  形狀──(   )  挺直──(   )

  寂靜──(   )  一剎那──(   )

  反義詞:

  上升──(   )  展開──(   )

  歡騰──(   )  散開──(   )

  三、我來找朋友(將下列搭配恰當的詞語用直線連起來)(10分)

  越走越近的     心跳

  所有中國人的    紅色

  緩緩升起的     鐘聲

  微微顫抖的     腳步

  深入骨髓的     脊梁

  挺直的       寂靜

  剎那的       嘴唇

  緩緩的       傷痕

  嶄新的       流淌

  世紀的       日出

  四、給句中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6分)

  kōng   kòng

  1、最后一分鐘,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  )。

  2、如果你有(  ),請到圖書室來一趟。

  sǎn    sàn

  3、虎門上空的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  )盡。

  4、那桌子放著(  )開的水果。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12分)

  1、最后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是____________,是旗幟——挺直的

  中國人的脊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萬眾歡騰

  中_____,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_____!

  2、當一紙發黃的___________,煙塵中__________,__

  ____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______,都穿過這一

  淚珠,______!

  b級智能訓練:課外復習與拓展(30分鐘內完成,滿分50分)

  六、讀課文,說說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1 5分)

  1、___年___月___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門前的_________,

  當大大的零字出現的那一刻,中國人民____的__________而出。

  2、這首詩歌表達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并按要求填空(20分)

  1、這首詩歌的題眼是:_________。第一節中“讓我拉住你的手,傾聽

  最后一分鐘的風雨規程”。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風雨規程”

  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寂靜中誰的微微顫抖的嘴唇,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

  詩中說“剎那的寂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中的“誰”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的最后一小節中說:“香港,讓我緊緊握住你的手吧,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

  雨歸程。”在情感上“緊緊”一詞表達了___的心情。最后的“傾聽……風

  雨歸程”與受段呼應,起到了______的作用。那“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

  的第一朵紫荊”中的“土地上”只的是:_______________。

  4、詩中“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緩緩地流淌”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中表現中國人民不忘國恥,憎恨列強的語句有: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8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4、聯系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趙飛華]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9

  教學目標

  1、 認識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及香港回歸的資料如:“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揭示課題

  1、 出示香港回歸時的圖片(文中插圖)。

  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圖,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時刻,有誰知道?

  2、據生回答隨機追問:你是根據圖中的哪些景物判斷出來的?引導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說說對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課題。

  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讓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最后一分鐘)

  4、有感情地讀課題。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是詩句。想一想:你覺得這是怎樣的最后一分鐘?

  2、掃清字詞障礙。認讀生字詞,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節讀詩,讀后師生評價。

  4、交流討論:你覺得這是“ 的最后一分鐘”?

  學生根據初讀感知,發表各自的見解,如:令人難忘、歡欣鼓舞、振奮人心等。

  三、品讀詩歌1、2小節,激發情感。

  1、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這位歷經滄桑的兒子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刻是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1、2節,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饋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點拔一:第一小節作者把香港當作久別重逢的親人,用擬人的寫法表現出香港就要回歸祖國時所有中國人都在滿懷激情地迎接這一時刻的到來。

  點拔二:通過第二小節中“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地呼喊”等鏡頭,描繪了當時人們看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緩緩上升時無比激動自豪的心情。

  3、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指名讀,評議,男女對讀,齊讀。

  四、小結。

  1997年7月1日,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刻,香港成為了中國這塊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巨大激勵與鼓舞。在這一刻,無數華夏兒女流下了激動的熱淚,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

  第二課時

  一、回顧引入,鋪墊情感。

  1997年7月1日,香港終于回歸祖國的懷抱,人們那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歡迎之情溢于言表。讓我們齊讀第1、2小節,再來回顧這令人熱血沸騰的時刻。

  二、品讀第3小節,回顧歷史。

  1、香港曾是烙在我們中華民族身上無法忘懷的痛苦和屈辱。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資料:(出示)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

  1898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2、從這段資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通過資料了解香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的那一段屈辱歷史,為學生理解第3小節作鋪墊。)

  3、如今,看著緩緩上升的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聽著耳邊傳來的國歌聲和人們輕輕的呼喊聲,作者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3小節。

  4、據生答師隨機點撥:

  (點拔一)生:聯想到了虎門銷煙和英國殖民主義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出示詩句: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一百多年前,英國侵略者靠鴉片加洋槍、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恥辱和心頭之恨。如今香港回歸,這百年的屈辱在這一刻終于揮之而去,中國人可以揚眉吐氣,怎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指導有感情朗讀。

  點撥(二)生:感受到香港回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現在終于實現了,多么讓人激動。

  出示詩句: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煙塵中浮現出來的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是什么在緩緩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生再自由朗讀,生交流各自的體會(從“使大海沸騰”中感受人們噴涌而出,非常強烈深厚的愛國熱情)隨機指導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第3小節。男女分讀,齊讀。

  三、品讀第4小節,展望未來

  1、所有的屈辱在這一刻煙消云散,積壓在中華兒女心頭一百多年來的恥辱終于被雪洗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請同學門自由朗讀第4小節,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據生答隨機點撥:

  “嶄新的日出”,“世紀的鐘聲”,說明香港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是香港的標志。說明香港將和自己的同胞一起去開創美好的明天。

  3、香港歷經百年滄桑,終于回歸祖國懷抱,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齊讀詩歌。

  四、拓展升華

  1、香港的回歸歷經坎坷,中華兒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騰的熱血與深深的愛國深情融入到了詩句的字里行間中。(出示圖片)如果你能親眼目睹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你有什么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

  2、交流寫話,師點評。

  3、香港能如期回歸祖國,離不開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繼香港回歸后,澳門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還有中國臺灣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我們祝愿祖國能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大業,讓我們一起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吧!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0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寫作時,首尾呼應,題目是“毀滅”,但主要寫它的輝煌,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在教學課文前,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灰燼、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亭臺樓閣等相關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圍繞目標我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贊嘆之情

  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么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的時間里,在英法聯軍的手里化為灰燼,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特意播放了《圓明園》的紀錄片,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里,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之情、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在課上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么熱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5個生字

  2、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在吟誦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四次“最后一分鐘”,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香港過去、現在及交接儀式的相關信息。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交流,揭題

  1、交流香港的有關信息

  2、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同學們,請仔細看這幅圖,你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特殊的時刻嗎?

  3、教師激情揭題:是的,這個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大地四處開放;這一刻,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這一刻,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解決字詞障礙,了解詩歌內容

  1、學生自由讀詩,要求把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提出困難,共同解決。

  3、再讀詩歌,思考一個問題:文中的四個小節分別講了什么內容?(隨機板書)

  三、品讀詩歌,體會、激發情感

  1、師:詩歌的大概內容同學們都已有所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好好地品味這“最后一分鐘”。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幾次提到“最后一分鐘”?

  第一處“最后一分鐘”

  2、指名讀第一小節

  3、師:同學們,在第一小節中躲著一種修辭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來嗎?(生:擬人)那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說一說)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拉著香港這位親人的手,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歷程。

  4、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處“最后一分鐘”

  1、師: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學生接說:激動、自豪)。請大家讀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體會這一份激動和自豪。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師:看著同學們這么認真地讀著,老師相信你們的體會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合作朗讀,一起來感受這份激動和自豪。請聽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學輪讀,最后三行一起讀。

  4、分角色朗讀

  5、教師范讀

  6、有感情地齊讀

  第三處“最后一分鐘”

  1、師:同學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已充分體會到了那份激動和自豪,真棒!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榮的,可在150多年的時間里,它走過的歷程卻是坎坷的。

  2、課件出示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等相關資料,教師介紹。

  3、師:虎門上空的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發黃的舊條約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這最后一分鐘,又是什么在長城的臉上,在黃皮膚的臉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節中找一找。

  4、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百年的痛苦和歡樂都穿過這一滴淚珠使大海沸騰!

  (1)指名讀一讀

  (2)理解“使大海沸騰”(學生自由說;借助圖片理解)

  (3)引讀:在這最后一分鐘,百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

  中國人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怎能不讓人歡欣鼓舞呢?--

  在這最后一分鐘,所有中國人的喜悅都化作了淚水,這怎能不使大海沸騰呢?--

  第四處“最后一分鐘”

  1、師:香港終于回來了,我們激動,我們自豪。香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小節,體會這小節體表現出的心情是怎樣的?

  2、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指導朗讀

  4、師:同學們,讓我們去迎接第一朵紫荊,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香港吧!)

  四、配樂齊讀,再次體會情感

  1、師:香港歷經百年滄桑,今天終于回來了。這最后一分鐘,帶給大家的是無盡的激動、喜悅和自豪,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永遠記住這“最后一分鐘”!

  2、配樂齊讀詩歌

  五、播放視頻,情感升華

  師:剛才的學習,我們從語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動、喜悅和自豪。下面老師帶大家走進當時的情景,再次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最后一分鐘。(播放錄像,教師配畫外音。)

  六、課堂練筆、小結

  1、師:同學們,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來了,面對骨肉團聚的動人一幕,你最想說什么?請把它寫在課文空白處。

  2、集體交流

  3、師小結: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兩年,澳門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國母親還有一個孩子在外頭,你們知道是誰嗎?(生:中國臺灣)是的,雖然中國臺灣回家的路還很坎坷,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臺灣一定會回來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那時的最后一分鐘也會像今天我們所讀到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那樣,令人無比激動、喜悅和自豪!

  七、板書設計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自豪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2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的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繼續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接受上節上節課的教訓,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香港回歸交接儀式視頻,并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預習要求:認真讀課文,查找關于“虎門銷煙”以及《南京條約》的簽定等歷史知識,去過香港的同學找當時的.圖片。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感受:

  1、課前準備充分,課堂輕松駕馭。有了歷史資料和寫作背景的鋪墊,學生課上學習興趣濃厚,對詩歌中理解感悟輕松又有激情。特別去過香港的同學,對香港的感情似乎更深厚,從他們充滿感情的朗讀中能感受到。

  2、以讀為主,讓生自我感知每個段落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感知每一段落時,讀完一個小節想想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獲得知識,從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3、采用多種手段,令學生情感升華。通過交接儀式視頻、中英談判圖片及歷史資料,讓學生感受祖國飛速發展以及民族強大的自豪,提升學生感情。

  在情感升華的基礎上,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劃,通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并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最后讓學生熟讀成誦,鼓勵他們背下來。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3

  一、設計思想

  結合屏幕閱讀,擴大課外閱讀,引導歷史、回歸、現在,落實"大閱讀"理念。自主研讀,探究感悟,反復誦讀,想象體悟,引導歷史、回歸、現在,拓展視野,受到愛國主義語文素養的提高。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作者和所有中國人一樣,滿懷激情地迎接著香港回歸祖國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 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三、學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那一天,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親身經歷過那一天的人們是不會忘記的。但對當時只有剛出生的現五年級學生來說,實際上還體會不到香港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感悟不到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們的激動、自豪、喜悅之情。雖然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但作為內地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知之甚少,沒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師有必要鼓勵歷史、香港的回歸、香港的現在等資料,先學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體,激發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借助課件,聯系歷史,創設情境,抓住詩句,師生互動,體悟情感。

  七、課前準備

  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香港回歸祖國政權交接儀式的情景等相關資料的課件。

  八、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鎮街交流意見 教師使用體會

  (一)創設情境,導課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日子嗎?課件展示:屏幕閱讀香港的歷史、香港的回歸、紫荊)

  2.對,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風飄揚;在那一刻,美麗的紫荊花在香港四處開放,中華民族又圓了一個團聚的夢,祖國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讓我們共同去重溫一下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課件展示: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地理環境,了解香港的過去與現在。

  【問題研討】

  1.略讀課文如何處理教學設計,突出教學重點?

  2.教師是否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邊誦讀邊想象邊體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著作類:

  周一貫:《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頁。

  田曉軍:《新課程·新教學·新備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頁。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4

  【教材簡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誦讀詩歌中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設計理念】

  “三分詩,七分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本課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再現香港回歸時的動人場景;然后交流感受,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感悟香港回歸祖國那一時刻中國人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最后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讀出全中國人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通過誦讀詩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香港的歷史,香港回歸時的情景以及香港回歸后的繁榮景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情讀詩

  1997年6月30日是無數中國人徹夜難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無數顆心在期待著一個莊嚴的時刻。香港維多利亞灣畔,中英兩國政府將要進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與祖國分離150年的香港,將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熱切期盼的時刻啊!所有的中國人都急切地盼望著等待著這最后一分鐘的到來。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最后一分鐘》,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詩歌,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詩歌:

  要求:讀對讀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讀錯的字借助拼音多讀一遍。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骨髓:骨頭空腔中柔軟像膠一樣的物質。詩中“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3、默讀詩歌,想想每節詩主要講了什么?

  全詩共有4個小節。第一小節是全詩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是親人談心似的,去“傾聽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第二小節表達了人們眼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時,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這種情感,作者是通過一些特寫鏡頭的描述來真切表現的,如“旗幟”,“旗桿”,“寂靜”的場面,“微微顫抖的嘴唇”,“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等。第三小節主要是講作者聯想到了香港的屈辱歷史,聯想到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表達了如今揚眉吐氣的歡欣鼓舞。第四小節是說香港從此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

  4、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把不懂的詩句勾畫出來,聯系課前搜集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爭取讀懂。

  詩歌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兩次讀書,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讀,讀對讀通,理解詞語;二讀在默讀中思考,提煉主要內容,發現問題,質疑并討論解決,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誦讀詩歌,激蕩情感

  1、指名讀詩,邊讀邊評價、指導字音:

  “髓”是平舌音,讀上聲“suǐ”而非“suí”;“剎”與“鑄”是翹舌音,不要把“剎(chà)”讀成“shà”“顫抖”的“顫”讀“chàn”不是“zhàn”。

  2、讀著這首詩,哪些語句讓你感覺熱血澎湃?

  請讀給同學聽,讀出你奔涌的豪情,說出你內心的感動。

  “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等。這些詩句,表達了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烈期盼與激動、自豪的感情。)

  誦讀詩歌,在朗讀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體會出的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感情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

  3、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抒發了在莊嚴的時刻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感情?迅速瀏覽一遍詩歌,找出哪個小節寫的是莊嚴的時刻來臨前,哪個是寫來臨時和來臨后?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感受儀式前的激動:

  ⑴ 指名讀第1小節。

  ⑵ “讓我拉住你的手”“聽你越走越近的腳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擬人化了,就像跟親人談心似的,飽含了作者對香港的深情。)

  ⑶ “叩問”怎樣理解?所有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請同學們輕輕地讀最后一句。

  (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中國人叩問的是什么?”學生的理解是多元的,可以叩問香港為何要走過150年的艱辛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可以叩問香港在游離母親的這段時光走過了多少風風雨雨……)

  “多元解讀”給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文本的內涵。

  ⑷ 想一想:

  還有最后一分鐘,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時此刻,所有中國人的情感是怎樣的?

  (激動無比。)

  ⑸ 讀出激動無比的情感,齊讀第一小節。

  2、體驗儀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學習第2、3節:

  (課件提示)

  想一想: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時候,作者分別想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歡樂,挺直了中國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

  ⑵ “虎門硝煙、發黃的舊條約、深入骨髓的傷痕”怎樣理解?交流資料:

  ① 播放電影“虎門硝煙”的片段,了解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行徑,有骨氣的中國人的奮力抗爭。

  ② “發黃的舊條約”指什么?

  (《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③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傷痛”是說列強的侵略恥辱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傷痛。)

  ⑶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長城的臉上,黃皮膚的臉上,為什么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怎樣理解?

  (曾經的屈辱和痛苦讓我們痛楚,而此時香港回歸之際,壓在中華兒女心頭百年的恥辱終于雪洗。中國人民的心情是復雜的,酸楚、激動、自豪,喜悅所有有淚珠在緩緩地流淌;“使大海沸騰”是說人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騰似的。)

  板書:

  自豪、激動、喜悅。

  ⑷ 看著那冉冉升起的旗幟,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讀出你的感受:

  指名讀,教師相機評價讀。

  3、讀中感悟儀式后的暢想:

  ⑴ 齊讀第4小節,讀后評價:

  “紫荊”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鮮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荊……”暗示什么?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這里的“紫荊”指香港;暗示著回歸后的香港會更加的繁榮、富強。)

  ⑵ 第四小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板書:

  美好祝愿。

  指名讀,齊讀。

  五、讀中升華,以悟促寫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課件播放:

  (香港回歸的錄像資料。)

  如果你親眼目睹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你最想說什么?

  【板書設計】

  自豪

  24、最后一分鐘 激動 美好祝愿

  喜悅 

  【練習設計】

  1、這些帶點的字看起來那么熟悉,可有時卻經常聽到人們對他們錯誤的稱呼,請你試試找出正確讀音。請用“√”勾出來。

  脊(jǐ jí)梁    剎(shà chà)那  顫(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  悄(qiāo qiǎo)然  嶄(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煙 叩(kē kòu)問

  2、誦讀詩歌,濃濃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請再一次回憶這些激情澎湃的詩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淚都是____的日出,

  所有的禮炮都是____。

  香港,讓我緊緊拉住你的手吧,

  ___最后一分鐘的風雨歸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

  去迎接那新鮮的

  ___的、芳香的

  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

  3、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我們牢記國恥,激勵自身。

  ⑴ 香港于__年__月__日,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的懷抱。

  ⑵ “當一紙發黃的舊條約悄然落地”,這里的“舊條約”是指______。

  ⑶ “我看見,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鐘終于散盡。”

  這句話讓你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建議】

  1、香港的屈辱歷史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要讓學生課前搜集關于香港的歷史資料,并學習整理資料,從而對“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的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搜集的資料可能比較雜亂,這就需要教師提煉信息資源,使其在圖、文、聲、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涵詠、誦讀詩歌并在讀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是本課的重點,應采用多種方法引導詩歌表達的情感。讓“讀”貫穿整堂課,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接著品讀詩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語句;然后讀悟結合,研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詩句;最后以悟促寫,直抒胸臆。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身份可由學生自主設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么?教師可扮演記者“現場采訪”。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5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多讀的過程中領悟詩的道理。

  1,剛開始讀詩要降低要求:只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再讀時要學生用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了,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理解。"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回歸的歡迎祝福。

  4,最后聯系實際,通過網上搜集一些關于香港回歸的圖片等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學習過《東方之蛛》,對香港有所了解了。談談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學生從“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香港回歸歷程”、“香港被割讓的歷史”等,從而加深對香港的了解。

  三、品讀課文

  1、通讀全文,全文寫了幾節,每節主要寫了什么?

  2、再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⑴ 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詩句體會情感:

  如,“聽所有中國人的心跳和叩問”;“是萬眾歡騰中剎那的寂靜”;“是誰在淚水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靈”;“然后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把那種激動、自豪的感情與熱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師適時的進行點撥。

  ⑵ 聯系所收集的資料理解詩句,體會情感:

  教師播放自鴉片戰爭以來那一段屈辱的歷史。多年的屈辱終于揮之而去,“使大海歡騰”的那種場面。讓學生理解“使大海歡騰”的意思。

  四、指導學生朗讀

  “三分詩,七分讀”。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注意節與節之間以及每一節之內詩詞句間的停頓。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 篇17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國人民積蓄在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在閱讀時要通過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我能讀準生字字音(用“√”表示出來)

  剎(chà shā)那骨(shuí suǐ)髓硝(xiāo qiāo)煙     鑄(zhù zù)進悄(qiǎo qiāo)然叩(kōu kòu)問

  二、我能把詞語與意思連起來

  叩問    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硝煙    骨頭空腔中柔軟橡膠一樣的物質。

  脊梁    真誠熱切地詢問。

  骨髓    炸藥爆炸后產生的煙霧。

  三、我能選擇排列順序正確的詞語,對的畫“√”

  1、構思  發表  投稿  寫稿    (  )

  2、建礦  開采  煉鋼  鋼材    (  )

  3、開花  結果  生根  發芽    (  )

  4、準備  開始  進行  結束    (  )

  5、播種  育苗  成熟  收割    (  )

  四、我能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毛病,然后改正過來

  1、多讀好書,可以提高和豐富我們的知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鄰居家的小麗,不僅年紀小,而且還懂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和輕松的步伐走進校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致北京

  在我們美妙的語言里,

  再沒有什么比你的名字更加動聽;

  在我們祖國的地圖上,

  還有哪里能象你吸引著我們的心靈?

  在我們這里,把那些

  去過北京的人都叫做幸福的人;

  在我們這里,把從你身邊

  傳來的一張紙片看得比愛人的信還親。

  一輛油罐車正在暴風雪里駛行,

  年輕的司機緊瞪著兩只大大的眼睛。

  他在注視著前進的道路,也瞥視著那

  貼在擋風玻璃角上的天安門的圖景,

  十月里,當你的禮炮,

  震動著祖國藍色的天空;

  是誰在油井區路邊的雪地上,

  端正地寫了一長串──北京,北京……

  每一次見到你的名字,

  都會引起我們的激動。

  你甚至還常常出現在

  我們勞動后的甜夢中。

  在我們談心的時候,

  誰對誰也不隱瞞自己的感情;

  哪怕是能在你的懷抱里住上一天,

  這就是我們一生里最大的光榮!

  為了這個愿望,我們

  日日夜夜地進行著創造性的勞動,

  一個信念無時不在鼓舞著我們,

  ──條條道路,通往北京!

  1、查字典:

  “罐”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畫。

  “瞥”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畫。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美妙──(   )  注視──(   )  愿望──(   )

  3、“是誰在油井區路邊的雪地上,端正地寫了一長串──北京,北京……”這句

  話的破折號表示__________作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______

  思想感情。

《最后一分鐘》讀后感3則(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最后一分鐘(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4、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詩句。...

  • 最后一分鐘 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 《最后一分鐘》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

  •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匯編(精選17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曾經讓千萬中國人激情澎湃。作者用這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 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通用13篇)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從《山城的霧》《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到這次的《最后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最后一分鐘》教學實錄(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在自主合作學習的情況下,聯系收集的資料理解詩歌內容。2、初步感受新詩擬人、聯想等表現手法,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強烈的愛國情感,激發愛國熱情。...

  • 《最后一分鐘》學習目標、詞句解析和教材簡說(通用12篇)

    學習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詞句解析:叩問:真誠熱切地詢問。脊梁:即脊背,人或動物背上中間的骨頭。常被比喻為氣節、骨氣。...

  • 《最后一分鐘》教學程序(精選13篇)

    《最后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讀”為核心,作了如下嘗試。...

  • 《最后一分鐘》教學案例(通用15篇)

    《最后一分鐘》這幅畫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情景。這一刻,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迎風飄揚,這一刻,中華民族圓了一個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團聚夢,也是我們十多億中華兒女無比激動振奮的日子。...

  • 《最后一分鐘》快樂練習:同步訓練(精選14篇)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國人民積蓄在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 《最后一分鐘》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難點: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感情強烈的...

  • 小學語文《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這篇閱讀課文是以一首詩歌的形式出現。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 憤怒與自豪──讀《最后一分鐘》有感(通用14篇)

    讀了《最后一分鐘》這篇課文,我情感交織,既感到無比自豪,但又感到無比憤怒。香港原是我們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同英國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就這樣,香港被割讓給了英國。...

  • 《最后一分鐘》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學生曾在三年級學過《“東方之珠”》,對香港有所了解,結合本組訓練重點,課前要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可通過師生交談引導學生從“香港被割讓的歷史”、“香港回歸歷程”、“香港回歸之后的繁榮”三個方面去搜集與整理相關...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草研究院在线 | 国产精品天码无卡在线观看 | 九七久久 | 亚州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av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 粉嫩极品国产在线无码 | 国产综合图 | 亚洲爽爆av | 国产精品短视频 | 成人tv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短视频 | 黄色国产一级片 | 日本乱人伦aⅴ精品潮喷 |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人区 | 37pao强力打造高清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福利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888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 欧洲精品视频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无码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人 | 欧美日韩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热99这里只有精品 | 婷婷成人综合网 |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少妇穿牛仔裤一级av毛片 | 97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不卡 |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91免费看毛片 | 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 国产经典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 | 91免费精品视频 | 久久综合在线 | 大地资源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