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教案(精選17篇)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1、反復吟讀,是古詩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吟讀,讓學生理解詩意,領悟詩情,體會詩境。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心中再現。
3、課后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目標:
1 、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疑”四個生字。
2、通過學生反復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
3 、極力營造古詩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通過查找資料積累李白的古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難點:體會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畫意詩情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同學們學過不少古詩,我們來“看畫猜詩”,當你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你會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詩呢?
我先來師范給大家。
學生看圖,猜詩,教師相機點評。
小結:詩應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時刻,你看到某個畫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詩來,那可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古詩內容豐富,音韻和諧,意境優美,是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我們一定要常讀常誦常親近。
二、揭題——望名知意
出示插圖,看,這畫的是那首詩呢?(說題目,詩人)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望廬山瀑布》。當老師書寫課題時,請同學們伸出手指一起書空,把課題寫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讀“瀑布”,認識“瀑”字。看偏旁,利用形聲字的構字方法來記字。
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呢?生試著說說,師相機出示瀑布的圖片,形象理解瀑布。
這首詩寫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誰在看廬山的瀑布?請同學完整的說出題目的意思。
題目只區區五個字,卻給了我們如此豐富的內容,看來我們以后讀古詩一定要仔細的品一品題目。
再一次讀課題。
廬山風光秀麗,可以登高賞景,可以臨谷聽泉。在眾多的美景中,李白卻獨獨寫了廬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隨李白去看看廬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獨特的魅力。
三、品讀——詩心三疊
1 、一望瀑布,察音識韻。
讀詩首先要讀準,讀順,打開書76 頁,自讀一遍,同桌互讀一遍。
出示詩配畫,指生讀,檢查字音是否正確,詩句是否通順。
同學們讀的很熟,很通順,但是讀的夠不夠細致呢?
考考你。你們知道“看”分遠看和近看,這首詩中,李白是近看瀑布還是遠看瀑布呢?理解“遙看”的意思。
遠遠的看過去,就是“望”的意思。
詩中有兩個同音字,你發現了嗎?
字理區分“爐”與“廬”字。
在詩中,“廬”說的是廬山,“爐”說的是?
理解“香爐”,說說香爐是做什么的。
這里的“香爐”指的是“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出示香爐峰圖片,對比出現博山香爐圖片。)
所以,讀詩不單要讀準,讀順,更要細致。
字音有長短,節奏有快慢,讀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來,下面同學們自己試著讀出古詩的節奏來。師可以打手勢進行指導。
現在,你覺得讀詩還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讀詩如看人嗎,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 、再望瀑布,意象入畫
真不錯,同學們漸漸讀出詩的韻味了。但老師告訴你,詩的韻味不止這些。人常說“詩中有畫”,這畫就在字里行間蘊藏著,同是一首詩,每個人看到的畫面也不盡相同。請你沉下心來再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每一行詩讓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讀,想象,交流。相機板書。
A 、日照香爐生紫煙
抓住“生”字的動感。“紫煙”看圖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爐峰云霧繚繞裊裊不停的景象。
B 、遙看瀑布掛前川
體會“掛”字的化動為靜。是誰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掛在山前?讀出這種神奇的景象。
C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飛流直下”這個詞給你什么感覺?
體會“三千尺”的夸張。
字理認識理解“疑”字。
“銀河”“九天”等詞語的理解感悟。
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讀詩句
這瀑布好高呀!生接讀詩句
這瀑布真壯觀呀!生接讀詩句
師配樂描述,生閉目想象。
“紅日高照,看那香爐峰云霧繚繞,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縷縷紫色的煙氣升騰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爐。遠遠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間有一道白臉垂下,那就是廬山瀑布。這瀑布從飛流直下,奔騰不息,如此壯觀的景象,讓人不禁懷疑,莫非那是銀河從極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來?
配樂朗讀,讀出你心中的畫面。
3 、三望瀑布,品字探詞
歷代很多詩人都寫了廬山瀑布,但最為廣泛流傳的還是今天的這首《望廬山瀑布》。究竟李白這首詩有什么獨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請你再讀古詩,想象詩中的哪個字或是哪一句給了你特別的感覺。
學生自由談,師適時點撥,體會詩中的想象與夸張。
結語:怪不得,好友杜甫稱贊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讓我們再次朗讀,把這首詩讀給李白聽。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實,這首詩是李白隱居廬山時所作,共作兩首描寫瀑布的詩,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詩。
出示,賞讀。
古人游歷山水,寄情自然,這是一種高雅的情懷。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以我們才得以享受這美好的詩篇。祖國山河壯麗,詩篇無數,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去感悟一下詩人的情懷。
后記:最近很累,分攤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歡愿意的。所以因為抵觸情緒,一直不想備課,最后在20日講課那天凌晨4點才爬起來寫出了文字版的教學設計。所以很多環節的過渡語都在倉促之間不夠熟悉,自己首先沒有進入狀態,再加上二年級小學生體會古詩意境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自我感覺課上效果不太好。反思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動”的行為是不對的。再不情愿也該按時行動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而要學會控制情緒。我比較情緒化,這一點很需要改進。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學會3個生字,理解詩義,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背誦默寫古詩。
能力——培養學生感情朗讀和想象的能力。
情感——使學生感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主要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教學準備:生字卡,畫畫或書寫用的紙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古箏樂響起)古人喜歡和著悠揚的樂曲吟誦詩歌,今天老師也想學一學,歡迎嗎?
2、老師配樂朗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3、談話: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李白的詩主要有什么特點?今 天我們再一次來領略李白的這種風格。
4、學生齊讀題目——《望廬山瀑布》
二、整體感知,理解詩句
1、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首詩呢?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①讀準字音 ②讀懂意思 ③讀出感情)
2、小組學習:先讀準字音,理解這首詩主要寫什么。
匯報:①能讀好生字嗎?你們怎么記住生字?
②齊讀全詩。這首詩主要寫什么?
3、小組內探討:怎樣理解詩句的意思?
匯報:①哪一小組來說,你們是怎樣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的?
②全班交流:你理解了哪一句的意思?
三、想象畫圖,融情于景
1、啟發談話:李白看到這么壯觀的景色,如果能用簡筆畫記錄下來,那該多好呀!你們能行嗎?
2、小組合作畫畫,畫出李白看到的景色。
匯報:①小組代表上臺介紹他們的畫。
②比較兩幅畫的異同,進一步理解詩意。
3、教師相機板書:
看到:太陽、香爐峰、紫煙
瀑布
想到:銀河 落九天
4、談話:詩中用詞用句非常巧妙,你覺得第幾句哪個詩用得好?
(注意理解:“生、掛、遙、飛、疑”的意思)
5、作者抒發怎樣的感情呢?
相機板書:熱愛祖國山河
四、反復誦讀,感悟意境
1、談話:我們也能讀出“熱愛祖國山河”這種感情嗎?
2、(出示詩句)想像: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煙霧。這景色美嗎?
誰能把這一句讀得很美?
(評價后集體讀)
3、(出示詩句二)遠遠望去,瀑布像什么?
多令人驚奇呀!誰能坊好這一句?
4、(出示詩句三)瀑布的水流怎么樣?
誰來讀這句詩,把瀑布的氣勢讀出來,大家一起讀更有氣勢。
6、瀑布從這么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李白又想到些什么?
(出示詩句四)
想像多么豐富呀!大家讀的時候也要輕一點慢一些,留給人們想像的余地。(齊讀)
7、學生按自己的理解,讀出節奏,讀出重音,讀出感情。
8、分組背誦全詩。
五、拓展延伸、總結課堂
1、 同學們、你們想看看瀑布嗎?(課件出示其他瀑布圖片)
2、 你見過什么瀑布?
3、 你們想聽聽瀑布的聲音嗎?(課件播放瀑布視頻)
4、 讀一讀描寫瀑布聲音的一節現代課——《瀑布》。
5、 看見了瀑布,聽聽瀑布的聲音,誰來贊一贊瀑布?
6、 過渡:李白一生瀏覽過許多名山大川,廬山瀑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書法家喜歡書寫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你們也能寫嗎?
7、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書寫《望廬山瀑布》(配樂)。
8、 學生演一演李白,帶上動作吟誦全詩。
附:板書設計
望廬山瀑布
看到:太陽、香爐峰、紫煙
瀑布
想到:銀河 落九天
(熱愛祖國山河)
(學生的畫) (學生的書法) (生字卡)
案例評析:
《新課標》有關詩歌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歌的聲韻、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在誦讀淺顯的古詩時,要展開豐富的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呢?我在《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
一、合作學習,體驗過程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在教學這首古詩之前,給學生擬定了自學提綱:1、李白是什么人?他的詩主要有什么特點?2、理解詩中“香爐、生、紫煙、掛、川、三千尺、疑、九天”等字詞的意思。3、理解每句詩的意思。4、想一想詩歌表達作者什么感情?5、你見過瀑布馬?請收集有關描寫瀑布的詩歌或散文。 有了自學的基礎,就有小組合作的成功。學生在四人小組中進一步理解詩中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合作畫畫,畫出李白望廬山瀑布時看到的景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上升起紫色的煙霧,瀑布像一條大河一樣掛在山前。學生的畫,雖然只是簡單的線條、粗略的幾筆組成的畫面,有的小組的畫未體現“日照香爐生紫煙”,也就是說沒有體現早上太陽的霞光把煙霧染成紫色,倒把初升的太陽畫成落山的太陽,還沒有幾個小組能畫出“瀑布像一條大河”還飛流直下的樣子。但是,全體學生經歷了學習的過程,明白了李白望廬山瀑水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也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
二、反復誦讀,感悟意境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課堂伊始,古箏悠遠的樂聲響起,將學生帶入詩歌鑒賞的氛圍。此時,我隨著樂曲,包含詩情地吟誦了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感。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內自由讀詩,讀準字音,了解這首詩主要寫什么,這是初讀。然后讓學生在組內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再逐句讀,體會詩歌中“生、遙、掛、飛、直、疑”等字詞的妙處,這是理解讀。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讓學生想象一下景色很美,美美地讀。第二句啟發學生想象瀑布像什么?像一條大河,令人驚奇,學生能有感情地讀。待到讀第三句時,我說誰能把瀑布的氣勢讀出來?誰能把水流讀得更快些?再一起讀更有氣勢!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我聽到學生讀得輕一些慢一些,留給人們想象的余地,這是感悟讀。最后,學生一起演演詩人,帶上動作吟誦全詩,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這時候,詩、景和人融為一體。這樣,有自讀,有齊讀,有理解讀,有想象讀,還有配樂讀,學生熟讀成誦,感悟詩的意境。
三、啟發想象,拓展思維
我們常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沒有拓展就沒有再創造。
我在課堂上總是以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學習,還借助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的想象。比如從“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中,學生想象到廬山瀑布的特殊氣勢。學生小組展示他們收集到的描寫瀑布的現代詩,這樣由此及彼,在學生說出他們看過的瀑布之后,我又展示了“廣西德天瀑布”“黃河壺口瀑布”圖片,學生又一次感受到瀑布的壯觀,再讓學生聽一聽瀑布的聲音,有“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美國尼亞加拉瀑布”的聲音,學生從如同山崩地裂般的瀑流聲中,深切體會到瀑布的水流聲勢浩大。學生學一學書法家體驗全詩,最后在瀑流聲中全體吟誦《望廬山瀑布》,感情得到了升華,思維得到了拓展。
總之,我在《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中,運用了參與式教學理念,收到良好的效果。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會認“廬、爐、紫、遙、川、疑”6個字。
2. 熟讀古詩,會背誦古詩。
3. 在背誦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1、認識生字。
2、感悟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從讀中感悟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前幾節課中,我們學習了葉圣陶爺爺的作品《瀑布》。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朝詩人李白的詩作——《望廬山瀑布》。領略一下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
板書詩名 望廬山瀑布(李白)
全班齊讀詩名。
二、初讀古詩:
1、師范讀古詩。
2、同學們,你們想讀嗎?想讀好嗎?那就一定要讀準字音。
(學生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順詩句,把課后的生字多讀幾遍。)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生字,重點指導:紫、川、疑。
4、帶著正確讀音再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集體評議。
三、自讀自悟。
1、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是一首動聽的歌曲。咱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看看是怎樣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曲。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古詩)
2、說說讀了這首古詩后,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
(學生質疑)
3、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么?答案就在詩里呢?再去讀讀古詩,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一下。
4、小組匯報,教師相機講解。
⑴重點詞句。
香廬:在此指廬山的香爐峰,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
遙看:從遠處望。
瀑布掛前川: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飛流: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巖壁的陡峭,水流很急。
三千尺:極力夸張,山很高峻。
疑:懷疑,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飛流直下”的瀑布,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⑵詩句。
①香爐峰上經常霧氣環繞,在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頂彌漫著紫色的煙霧,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描寫的是詩中的哪一句呀?(日照香爐生紫煙)
師:它好像勾畫出了香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②師:從遠處看,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描述的是詩中的哪一句呀?(遙看瀑布掛前川)
師:“遙”和課題中哪個字有關?(望)誰能將這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才有這么神奇、偉大。(自由練讀)
③師: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猜猜寫的是哪一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說明什么?(水流得很快)請你讀出來吧!
師:真的有“三千尺”嗎?(形容瀑布很長)請大家展開想象,想象我們仿佛看到了飛流而下的瀑布,聽見了瀑布的轟鳴聲。
④師:銀河好象從天上掉到了人間。讀讀是哪句?
師: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我們隨著詩人的思維,想象到銀河從天上突然到了人間。
四、回歸整體,引導背誦。
師: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說說作者筆下的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師:廬山瀑布壯觀美麗,作者不由地對它贊嘆,面對廬山瀑布,吟出這首詩歌。誰愿意背誦這首詩,來抒發自己對廬山瀑布的贊美之情?
(指名背誦)愿意表達自己對廬山瀑布表達贊美之情的同學站起來背誦。
五、拓展延伸。
1、寫一寫:宣傳廬山的廣告。
2、畫一畫:我心中的廬山。
3、找一找:其它有關廬山的詩歌。
板書: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體驗自主、有效的合作和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品味古詩的實質,有效的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特色】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讀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提升情感,并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合理的想象,使景與情一體解讀。以“讀→想→悟→背”的學法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滾動推進學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學目標】
1、學會“廬、瀑、爐”3個生字。
2、朗讀、背誦、默寫《望廬山瀑布》。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幅自制的廬山瀑布圖、有文字的資料、教師創寫的幾首小詩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大體如下:
一、課前談話。
針對本班實際情況,為學生加油、鼓勁,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二、引舊入新。
1、談話激發學生背誦二年級時已學過的一首古詩《夜宿山寺》。
⑴背誦古詩《夜宿山寺》。
⑵說說此詩是誰寫的,是抓住哪一個詞來寫的?(高)
⑶你認為李白寫的詩有什么特點?(想象豐富,氣魄雄偉)。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次來領略一下詩人的這種浪漫的風格。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另一首寫景詩《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
3、讀課題。學習生字“廬、瀑、爐”,并辨別“廬”與“爐”。
4、回憶、討論學習古詩的步驟及方法。
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了,你準備怎樣學習這首詩呢?
⑴學生回憶討論。
⑵教師幫助梳理歸納,板書“讀、想、悟、背”。
三、讀讀詩。
按同學們討論的方法步驟,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詩歌。
1、學生讀詩(可以自由讀、同桌一起讀、互換讀、對讀)。教師巡視點撥。
2、教師范讀。
3、指導朗讀,師生同讀。
四、抓重點詞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釋疑。
⑴獨自在詩中找出不懂的詞句,作上記號。(弄明白后,再把記號改成“ ”笑臉,讓生感受讀書的快樂。)
⑵借助注釋、字典和相關資料自主釋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組內討論交流,相互解疑。
① 說說哪些詞句你讀懂了。
②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討論解決。
③ 感受詩的意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 質疑問難。提出在小組內還沒弄明白的地方,大家來幫助解決。
② 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
③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結合詩文畫面說。
④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總結全文。(略。邊總結邊板書)
4、鼓勵學生用“啊,……真……”的句式來表達廬山瀑布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時此刻,你最想對李白說些什么呢?(學生暢所欲言)
五、背誦詩。
1、指導感情背誦。
2、自由試背。
3、師生齊背誦這首詩。(回味詩意,整體感悟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展示投影,讓學生看著畫面有感情地背誦。)
各位小詩人,我們已經來到廬山腳下,請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吧。(齊背誦)
4、我們再用歌聲來贊頌廬山瀑布的壯美吧。(師生齊唱)
六、延伸拓展。
1、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品味到了詞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詩人大膽夸張、想象手法運用的啟發。用你手中的筆,寫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詩;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你想象中的壯麗雄偉的廬山瀑布圖奉獻給大家,讓老師和同學們與你同分享創作的愉悅。小詩人,小畫家們快快行動吧!
2、展示老師創寫的幾首小詩。(起一個鼓舞、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老師都能寫,自己也能寫。)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采用方法:教學中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
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的詩句。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觀察: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二導學過程:
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
教師指導朗讀。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及時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川”、“瀑”、“爐”容易錯,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或幻燈形式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互讀詩句,爭取背誦。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說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3、啟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把自己當成詩人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拓展作業: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的詩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學習后找時間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3、把自己喜歡的詩配上畫。
補充資料:
(一) 詞語解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
2.香爐——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煙——山上水氣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煙霧。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銀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處。
(二) 相關鏈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他在詩歌中熱烈歌唱進步的社會理想,表示了對黑暗統治勢力的極大輕蔑;他善于以豪邁的筆墨繪祖國壯麗山河,寫了許多想象豐富、氣勢奔放的優秀詩篇。在我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李白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的頂峰。“詩仙”,是人們對他的美稱。本詩大概是他在開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覽廬山時作。原詩二首,這是第二首。廬山峰巖奇秀,泉瀑飛湍,無限風光。詩人在對壯麗的自然奇景的描繪中,也展現出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6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
入
課
文
二、了
解
作
者
1、去年,我們曾學過《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你們還記得嗎?
2、廬山的瀑布雄奇壯觀,那廬山的山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蘇軾寫的一首詩。
3、板書課題:
題西林壁
1、說到蘇軾,他可非等閑之輩,大家對他有哪些了解呢?
2、再簡介蘇軾。
1、全班齊背《望廬山瀑布》。
2、個別談自己對廬山瀑布的印象。
1、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暢言自己對蘇軾生平的了解。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三、讀
通
詩
句
四、理
解
詩
意
1、引導學生自由讀詩。
2、放錄音:放錄音前提醒學生邊聽邊在文中劃出讀詩的節奏。
3、請個別學生按自己劃的節奏讀詩。
4、與學生探討讀七絕的節奏。
5、小結后教師范讀。
6、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讀。
1、引導學生根據注釋先理解題目的意思。
1、自由輕讀全詩。
2、聽錄音范讀,劃出讀詩的節奏。
3、按自己劃的節奏讀詩。
4、全班探討讀七絕的節奏。
□□/□□/□/□□
5、全班齊讀。
6、自薦讀詩。
1、根據注釋,自由說說自己對詩題目的理解。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2、讓學生根據注釋,小組探討對詩句的理解。
3、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句。
4、小結每句詩的大意。
5、作者從哪些角度觀察廬山?(板書:橫、側、遠、近、高、低)
(在廬山西林寺的墻壁上題寫)
2、小組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3、小組推薦代表向全班反饋自己小組對詩句的理解。
4、別的小組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5、自由再次體會詩句的意思。
6、讀詩,理解詩人的觀察順序。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五、
體
會
哲
理
6、引導想象,從“遠、近、高、低“看廬山,廬山會是什么樣的?
7、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會看到不同的樣子,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書:身在廬山不識山)
1、從這首詩中,你們有什么感悟嗎?先小組探討一下。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7、想象“遠、近、高、低“看廬山會呈現怎樣的景象?
8、自由描述從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廬山的樣子。
9、自由談“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所在。
(身在廬山)
1、小組探討詩中所蘊含哲理。
2、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反饋。
3、自由談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來加深對哲理的理解。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六、
總
結
全
詩
七、
布
置
作
業
蘇軾用睿智的目光審視廬山,寫出了令人深思的詩句,這源于他細致入微的觀察,源于他歲生活透徹的認識。我們學了這首詩后,也要學會客觀、全面地去認識生活。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寫出詩中蘊含的哲理。
3、預習第四課。
板書:
橫、側、遠、近、高、低
身在廬山不識山
自由歸納總結。
1、抄作業。
2、做作業。
全面、客觀看問題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欣賞古詩并樂于誦讀,感受詩人筆下廬山瀑布的美麗壯觀景象。
理解古詩的含義,并嘗試用動作來表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見過瀑布。
課件準備:《瀑布》視頻;《望廬山瀑布》古詩視頻;《望廬山瀑布》古詩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播放視頻《瀑布》,與幼兒分享觀賞瀑布的經歷。
你見過瀑布嗎?瀑布是什么樣子的?
看了瀑布的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巨大的瀑布從高山上落到潭里,飛濺的水珠既像夏天的雨,又像一顆顆珍珠,非常漂亮壯觀。
播放古詩視頻《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古詩里描述的景物。
唐代詩人李白,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之后,寫下了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我們來聽一聽。
認真聽聽,詩里都寫了什么。
播放古詩音頻及圖片《望廬山瀑布》第一遍,引導幼兒理解“香爐”、“紫煙”、“遙看”等詞語的意思。
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初步理解古詩意思。
你有聽不懂的地方(詞語)嗎?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香爐”是什么意思?
“紫煙”是什么意思?
“遙看”是什么意思?
2、教師操作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相關詞語的意思。
小結:“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煙”不是我們平時燃燒的煙,而是云霧,它被陽
光照射著,看起來有點淡淡的紫色;“遙看”就是從遠處看。
播放古詩音頻及圖片《望廬山瀑布》第二遍,引導幼兒理解詩中夸張的修辭手法。
詩里是怎么描述瀑布從高處落下來的樣子?
你覺得山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嗎?
水流真的是從“九天”落下來的嗎?
小結:這里詩人用了夸張的手法,“三千尺”是形容山很高,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這么多。“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這里也是夸張的手法。
播放古詩音頻《望廬山瀑布》,鼓勵幼兒有韻律地朗讀古詩并創編動作。
瀑布飛瀉,水氣蒸騰。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像白色的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下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到了人間。
讀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動作呢?(如遙看)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語言區,提供長衫、古代詩人的帽子,并投放古詩伴奏、插圖等,鼓勵幼兒有韻律地熟讀《望廬山瀑布》。
2、在美工區,投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根據詩歌意境,繪畫“廬山瀑布”。
附【古詩】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瀑、布”6個生字,會寫“照、爐”等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了解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和喜愛,積累古詩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背誦課文,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有數不盡的風景名勝。如黃山的奇石,桂林的漓江,杭州的西湖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游覽一番。愿意去嗎?那我們就出發吧!
二、學習后兩句
1、課件出示一系列瀑布的圖片:
⑴小朋友知道我們剛才觀賞的是什么嗎?(點擊課件,出示圖片和“瀑布”一詞。)
⑵教師板書“瀑布”,并給瀑字注音。指名讀“瀑布”一詞。你是怎么記住“瀑”字的?
⑶齊讀“瀑布”。
2、老師這里還有一張特別的瀑布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和前面出現的瀑布有什么不一樣。(課件出示廬山瀑布的圖片)
3、學生觀察后談談發現。
4、教師根據學生總結板書。(高,直,像一條白的帶子)
5、出示銀河的圖片:
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認識到銀河與瀑布的相似之處。
6、這樣特別的瀑布惹得我們的大詩人李白禁不住發出了感嘆。點擊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
7、誰愿意當當李白來讀一讀這兩句呢?(指名讀)
8、出示“疑”字,這個字我們沒有學過,你能教教大家嗎?(生帶讀)誰能為它找個朋友。(懷疑)
我們以前還學過李白的一首詩,也用了這個“疑”字。師提示“窗前明月光”。月光和地上的白霜很象,那這里是什么和什么很像呢?所以李白才會說──
9、教師范讀:
學生練讀,起立齊讀,配上動作。
三、學習前兩句
這樣奇特的景色在哪能見到呢?(廬山)
是的,這樣的景色正是奇特的廬山瀑布,而我們前面學的兩句詩,也是出自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揭題,板書。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云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贊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么?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并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32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游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0
音樂欣賞:
望廬山瀑布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理解古詩內容,感受歌曲舒展的旋律。
2、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法來表現歌曲。
3、在演唱鐘感受瀑布的秀美,萌發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小小解放軍》、《山谷回音真好聽》、《秋天美》。
2、律動練習《采茶》、《擠奶》、《蘋果豐收》。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理解歌詞情境,理解記憶歌詞。
(1)教師:廬山瀑布在廬山的香爐峰上,非常美麗。你們看到了什么?你覺得瀑布美嗎?看起來像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師:在古代遺物大詩人叫李白,他到我們廬山游玩,看到了美麗的瀑布。于是寫了一首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說太陽照在香爐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煙霞,遠遠地看過期瀑布就好像是掛在前面的山上一樣,瀑布從高空中飛快地流瀉下來,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長,讓我還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到了人間呢!
(3)教師引導幼兒朗誦記憶古詩2——3遍。
教師:他把廬山瀑布的景色描寫得好漂亮啊,好像廬山瀑布就在我們眼前一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2、引導幼兒體會歌曲舒展的旋律,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1)家伙死在鋼琴的伴奏下慢速朗誦歌詞,引導幼兒完整感知歌詞。
教師:這首好聽的古詩還可以唱出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學一學。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鋼琴伴奏朗誦歌詞。
(3)教師范唱,提醒幼兒注意每句末都是一個長音要連貫的聲音唱滿音值。(幼兒學唱)
(4)教師和幼兒共同隨鋼琴的伴奏演唱歌曲兩遍。
3、通過接龍的游戲,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法來表現歌曲。
(1)教師領唱,幼兒齊唱1——2遍。
家伙死:我們來玩一個接龍的游戲,我唱前面半句歌詞,你們唱后半句。比如,我唱“日照香爐”你們唱“生紫煙”,看誰接的對。
(2)家伙死和幼兒交換演唱順序再次演唱。
(3)請個別幼兒領唱,其他幼兒齊唱1-2遍。
4、引導幼兒體會歌曲意境和廬山瀑布的秀美,激發幼兒身為江西人的自豪。
(1)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對歌曲的感受。
教師:這首歌聽起來感覺怎么樣?(緩慢)
(2)駕駛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廬山瀑布的神奇秀美。
教師:我們廬山瀑布非常美麗壯觀,廬山不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還有雄奇挺秀的山峰。還有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大自然像一個魔術師把我們江西的廬山打扮得美麗又神奇。效果分析: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1
【設計理念】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說,語文教材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載體,更是美的礦藏。其中,語言凝練,對仗工整的古詩更是這礦藏中的瑰寶。讀詩能使人靈秀。古詩教學中,應充分挖掘詩中美的因素,創造一切條件,引導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主動學習,品味古詩,深入其中,吸取營養,探索真諦。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充實、靈秀起來,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為本”的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廬山瀑布風景課件。草堂春景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望廬山瀑布
一、談話激趣,導入釋題
1、同學們,在開展今天的學習活動前,我們先去廬山游覽一番,欣賞一下廬山風光吧!
2、學生觀看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
3、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廬山的印象,暢所欲言。
4、導入新課:
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游覽過廬山。結合介紹李白(你了解李白嗎?你會背誦他的詩嗎?)
李白游覽廬山后題寫了一首詩《望廬山瀑布》。
5、讀題,解題:
讀題,理解“望”的意思(遠看)。再一次帶感情地讀題。
二、初讀全詩,解字詞,明詩意
1、學生自能讀詩,自學生字,并結合課前預習自主釋疑,就有疑惑的字詞質疑問難。
2、正音:(紫、嶺),字形:(瀑、廬、爐)
說說自己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曾見過這些字,是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詞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詩意:
遙:遠,與題目中的“望”相呼應。銀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層。
三、品字詞,談感受,誦詩句
1、引導學生分組品味詩中寫得好、寫得美的重點字詞,并指導朗讀。
⑴ 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 “掛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準確的數字“三千尺”?
⑶ “疑”字我們在李白的哪一首詩中也學到過?(疑是地上霜)背背《靜夜思》結合舊知理解“疑”。
2、學生吟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贊美廬山瀑布: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峰升起紫色的云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象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為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3、扣住重點字詞再小聲讀讀,仔細體會一下,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展開想象,談談感受,體會詩歌意蘊及詩人傾注的情感。
四、返讀全詩,熟讀成誦
1、再次播放課件,幫助背誦全詩。
2、指名背誦全詩,直至全體熟讀成誦。
五、書寫生字
爐、銀、煙、窗、絕。
“爐、煙”的“火”在字左邊,捺變點。
“銀”字有兩個豎提,金字旁的豎提高,右邊的豎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復雜,注意小撇不能丟。
第二課時
絕句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他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3、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你知道本詩的作者嗎?學生介紹,教師再根據學生所講作補充。
這首詩是唐代又一位偉大詩人杜甫寫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資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邊建起了一座草堂。這個時候,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著草堂附近生氣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小詩。
4、課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讀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節奏美:
⑴ 引導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好節奏。
⑵ 指名讀:
對有關字進行正音,識記字形后通過范讀把握好詩句節奏。
2、感悟意境美:
⑴ 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圖,邊讀古詩邊想,看看自己讀懂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問題要和小組同學研究?
⑵ 引導交流,讀懂了什么?
⑶ 引導生質疑,梳理出重點問題。例如:詩人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體驗美
1、明確方法:
⑴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⑵ 引導學生小結歸納:查資料、討論,合作畫簡筆畫,也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詞句練習寫話。
(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樹______。黃鸝______,白鷺______。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導探究,初步體驗美:
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繼續深入學習這首詩,把合作作畫的一個小組請到黑板旁,提示小組畫前商量該怎樣畫?為什么這樣畫?
3、突破難點:
⑴ 你認為他們畫得怎么樣?
⑵ 引導理解“西嶺”。
⑶ 理解“含”:
課件出示“雪山”圖,后在此圖上出現“窗框”。“窗框”逐漸變化到恰好成為“雪山圖”的畫框。看圖,感悟雪山的壯麗。
⑷ 理解“萬里船”實際上說明什么?
生看圖,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開放,深入體驗美:
補充資料:借助注釋自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進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時的興奮。
引導學生為畫起名,加深體驗。
讓學生面對圖,回味古詩,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古詩。
四、誦讀古詩,活化表現美
美讀古詩:
1、再現古詩,要求想象生動活潑畫面,感情朗讀,讀出節奏美、韻律美。
2、引導背誦。
3、表演誦讀:
模仿古人吟誦之勢,根據自我感受看圖,表演誦讀。
4、補充誦讀:
早發白帝城 絕句(遲日江山麗)
五、書寫生字
鳴、吳、含、泊、流、柳、嶺
仔細觀察“鳴、吳、含”的共同部件“口”,區別它們的不同點。(“口”在左邊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點水中三點的形態不同,但延長后相交于一點。
嶺:形聲字,右邊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條下垂的樣子,記住一撇別忘記。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詩六個生字,認識二類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這首古詩。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理解本詩的意思和作者創作意圖。
3.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體會詩人對大好河山的贊美與喜愛之請。
教學準備:廬山風光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展示廬山瀑布的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可以聯系自己積累的有關古詩、名句等。
二、小組學習本詩中的生字。
1.廬:簡陋的房子;姓。(注意里邊不是“盧”)。組詞:廬山、廬舍、茅廬。
2.三顧茅廬:1.原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2引申為剛走上社會或工作崗位,經驗不足。
3.瀑:瀑布、飛瀑。爐:火爐、鍋爐、爐子。遙:遙遠、搖不可及、遙控。疑:懷疑、疑問、質問。銀:銀河、銀色、白銀、銀子、銀兩。
三、小組合作,根據預習資料和書中主力理解詩意。
1.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狀尖而圓,峰上煙云聚傘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得名。
四、配樂朗讀本詩。
五、嘗試背誦古詩
六、古詩大擂臺,背一背,看誰會背的李白的詩多。
七、補充《早發白帝城》。
詩意:黎明,為我送行;彩云,籠罩著白帝城。一葉輕快的小舟,會把我帶到千里外的江陵,兩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載著我的歡樂,穿過了,重重高山,重重險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帝山上。東漢末公孫述據此,據稱殿前井內首有白龍躍出,囚自稱白帝,稱山為白帝山。城為白帝城。
八、作業。
1.背誦兩首古詩。
2.寫生字。
九、板書設計。
古詩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5
我教《望廬山瀑布》的三個精彩片斷
1、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著重體會“疑”的精妙之處。孩子們的解答讓我驚嘆不已。請看實錄:
師:同學們,“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懷疑是銀河從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來。
生:誤以為是銀河是從很高的天上落下來。
生:好像是是銀河是從很高的天上落下來。
師:你說得不錯,那作者為什么不用“像”而用“疑”,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像”是好像的意思,“疑”是誤以為的意思。
生:“像”說明作者知道不是銀河,只不過是像銀河。而“疑”說明作者還沒有肯定是不是銀河,可能是銀河。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說明作者還沒有弄明白,因為瀑布太壯觀了。
生:說明了瀑布非常壯觀,會讓人誤以為是銀河是從天下落下來。
生:說明了瀑布非常有氣勢,看上去還以為是銀河是從天下落下來呢。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一個“疑”就讓我們感受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多么精妙的一個字啊!這就是大詩人的出色之處。
2、 且看教學這首詩的導入頗有氣勢。自我臭美。
師:盛唐時期,一位天才詩人橫空出世,他就是李白。看看唐朝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是怎樣贊美他的?{出示詩句:“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生讀
師:說說這兩句是什么意思?
生:“白也詩無敵”是說李白寫詩是無敵的。
生:“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說李白寫詩時,下筆就驚動風雨,寫成以后讀起來讓鬼神都哭泣。
師:真的這么厲害嗎?我們還是從他的詩中去尋找理由吧!
3、 李白的詩用什么來驚風雨、泣鬼神?用的就是夸張的想象、磅礴的氣勢。不信,我們再來從他的另一首詩中尋找吧!出示:《望廬山五老峰》
生:我從“青天削出金芙蓉”中體會到了,因為他把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來的金芙蓉。
生:我從“吾將此地巢云松”體會到了,他說要用白云和松樹做巢,真是不可思議。
師:沒有什么,他看上去就不是個人。
生:他是個神,是仙。
生:怪不得人們稱他為“詩仙”。
轉載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云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贊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么?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并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32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游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附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5
一、說教材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望廬山瀑布》是李白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不少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弄懂詩句意思,了解祖國河山的壯美。
2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描繪的景色,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
二 說教法及教學手段
為了使學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松,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采用“創設情境——質疑釋疑——品味吟誦——遷移拓展”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制作了有關課件,把瀑布的影視文件、能調動學生情感的優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制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我采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采用自學----質疑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朗讀始終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我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復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四、說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分以下幾步進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以讓學生回憶廬山云霧 廬山給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在學習《廬山的云霧》時已親眼目睹了廬山云霧的變幻莫測和廬山那俊秀的面容,然后將學生的情緒帶入本詩的學習,以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第二步:質疑釋疑,感悟語言美
陳獻章先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教學中,我把時間留給學生,先讓學生回憶學習古詩地方法,并相機出示:
1 知詩人
2解詩題
3 明詩意
4悟詩情
5 背誦、欣賞
根據學習方法我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歌語言的精髓。我又相機設計了以下環節:
1自學提綱:
1)讀古詩(要求正確、流利)自學生字詞
2)結合課文插圖,借助注釋 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哪些地方自己還不明白,有質疑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出示自學題后,留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自學
2、自學后組織學生集體交流。
交流匯報過程中,不要強求答案統一,相信學生,尊敬學生,關愛學生,肯定學生的思想成果,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發展、創新為本,”運用多媒體,相機引導學生的思維,創造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激發學生審美的情感。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悟,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理解。讓學生暢所欲言,無所顧忌。
估計這些詞句學生理解會有些困難。如:“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用“生”不用“升”,“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用“疑”不用“像”,為什么是“紫煙”等? 對于這些問題,我采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
如:幫學生理解“生”,我這樣引導:我們發現李白寫了一個錯別字,他把“升起”的“升”寫成了 “生”。同學們快看看,李白是寫錯別字了嗎?(相機出示香爐峰理解:沒有,這里的“生”是“產生”的意思,李白是說香爐峰產生了紫色的煙霧,而不是升起了煙霧。)
幫助學生理解“疑”,可引導學生回憶靜夜思中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學生自己悟出。
理解“紫煙”,則可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聯系日出時的云彩顏色來理解,悟出那是香爐峰上的水氣蒸騰而上,在太陽光映照下,顯示出迷人的顏色。
第三步:品味吟誦,欣賞意境美。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分別是:1緊扣詞句品意境., 2想象漫游品意境
1、緊扣詞句品意境
讓學生自由讀全詩,說說朗讀的過程中,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精湛的語言藝術,指導反復誦讀,欣賞意境美。教師相機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下列字詞:
生:先產生再升起,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升起的紫煙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掛:瀑布本是流動的,作者卻巧妙地將動態定格,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的美麗壯觀。同時,也只有大自然能掛起如此氣勢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隱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贊美嗎?
飛、落:寫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噴涌而下。
“直”是說香爐山很陡。
“三千尺”是高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過品味,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正是通過寫自己所看到的,所聯想的,表現了瀑布磅礴的氣勢。
2.想象漫游品意境
在學生品味了古詩的語言美后,我出示瀑布的影象,引導學生對照錄象,結合自己所有的情感體驗、積累的語言材料,說說最想說的話?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必將爭先發言。再次帶領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朗誦背誦古詩。
第四步:遷移拓展,感悟積累。
看了廬山瀑布那宏偉的氣勢,我趁勢話鋒一轉:瀑布不但看起來美,吟誦起來更美,所以許多文人墨客都寫下了許多描寫瀑布詩句,下面欣賞:
出示葉圣陶的《瀑布》,學生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已有的對瀑布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實踐活動為雙翼,展開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小課堂得到無限的拓展和延伸,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梁,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的課程體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相機板書下列內容,以幫助學生領悟古詩的語言藝術,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飛 直 三千尺 喜愛 贊美
疑 銀河
總之,本課的教學我力圖建立一個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課堂結構,建立起師生的平等、感悟的課堂,對話與實踐的課堂,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在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提高。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6
一、揭題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么講?“望”與“看”的區別是什么?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懷疑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想豐富。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布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1.《阿德的夢》教學設計以及反思
2.《假如》優質教學設計(帶反思)
3.《數星星的孩子》名師教學設計
4.《找春天》教學設計附反思
5.課文《找春天》教學設計
6.《畫風》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
7.《畫風》優秀教學設計【匯編】
8.《祖先的搖籃》精簡教學設計
9.優質課《熱鬧的大山》教學設計
10.《幸福鳥》優質教學設計(帶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指導"瀑"這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感悟詩情,理解古詩內容,重點體會"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地朗詩古詩.
教學難點:重點體會詩中"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
教學準備: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學:同學們,請拿出手跟老師寫一個生字,師板書:瀑.來吧,讀一讀,你怎樣能記住這個字.師解釋"瀑"的來歷.引出>現代詩:(師配樂朗讀) 還沒有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山路忽然一轉,啊!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瀑布的樣子了嗎?
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有關瀑布的詩,一起讀詩題《望廬山瀑布》
(教學意圖:通過“瀑”字引出瀑布這首詩,利用配樂范讀,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了解了瀑而的樣子。)
二、自學:一)整體感悟:老師來讀古詩,然后你評價一下老師的朗讀注意了什么?(生回答:注意了節奏,重輕音)畫出節奏,重輕音,生自已再讀古詩。
二)出示自學問題:你看,我們都會朗讀古詩了,誰來美美地讀一讀。(生讀)但,讀古詩,不僅要讀出節奏,重輕音。更要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下面你就自已讀讀古詩,看看你能讀懂什么?找一找,劃一劃關鍵的字,詞,句。寫一寫自已的感受。生自學三分鐘。
(教學意圖:利用音樂創造意境,讓學生自主進入學習的境界中)
三、點學: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通過自已的學習來了解這首詩的大意。下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吧!
A:我讀懂了“日照香廬生紫煙”,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霧。師問:這里描寫的景物有哪些,生一邊說師一邊板畫。請同學們看黑板老師的畫,你認為這景色怎么樣?生:美麗,壯觀。師讓學生把自的感受送進去,讀一讀。師點撥:這里有一個“生”字,當什么講。為什么不用“升”這個字呢?
B:我讀懂了“遙看瀑布掛前川”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白練一樣掛在山的前邊。師點撥:詩人站的角度在哪?這里的“掛”字當什么講,可以換哪些詞?師演示“掛”,一個掛字把瀑布寫活了,一個掛字讓我們看到了這瀑布的壯美。請你再有感情地讀一讀。(生配樂朗讀)
C:我讀懂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崖上飛瀉下來。點撥:你認為這瀑布有哪些特點?水流快,瀑布很大。從哪些詞都看出來?生回答:“飛”字,師板書:飛。真的有“三千尺”嗎?生:沒有。作者把瀑布的大夸張化了。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夸張。請我讀出自已的感受來。
D:我讀懂了“疑是銀河落九天”讓你懷疑好像是銀何從九天上落下來。理解“九天”天的的一層。你認為這瀑布怎樣?讀出你的感受來。
總結:孩子們,你認為這廬山壯觀嗎?你認為這瀑布美嗎?那就請你閉上眼睛,我讓一名學生配樂讀詩,你們想像一下這美好的景色吧!
設置情境:站在瀑布腳下,我看到了————,啊,——————真————————!
四:拓展延伸:同學們,學了這首詩,你們一定體會到了“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不僅如此,更感到作者運用了大膽夸張,比喻想像手法的精辟,快來看一看,李白的另外一首詩:秋浦歌
從這首詩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五、總結:是啊,這詩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魂寶,這千百年來傳頌的佳作,讓我們賞心悅目,而我們學古詩不僅要會讀,更要走進詩的意境,去畫,去寫,去誦,而且還可以把它唱出來,我們來聽聽吧!播放詩歌《望廬山瀑布》
六、板書: 望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圖
生
飛
掛
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