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遲到教案(精選2篇)
五年級語文遲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本課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4、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質疑問難,有針對性地再讀課文。
3、抓關鍵詞句,精讀課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讀。
4、回顧全文,總結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文,學會感恩,學會孝順父母,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親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難點:
學習1—10自然段,感知父親對我的嚴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tài)度為什么截然不同,這兩種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②父親為什么對我這么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后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么這么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后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挨打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么父親還是打了,最后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堂作業(yè)》。
五年級語文遲到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遲到》是鄂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第8課。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敘事散文。文章以倒敘方式,回憶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學因賴床而挨打的往事,寫出父親對“我”管教很嚴厲又很疼愛,表達出“我”對深沉父愛的理解和感受。
課文共16自然段,可分五個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交代父親既疼“我”,又對“我”管教很嚴。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我”有賴床、上學常遲到的壞習慣,為下文發(fā)生的事情作了鋪墊。第三部分(3至12自然段)詳細敘述“我”賴床不想上學而遭到父親痛打一事。第四部分(13至15自然段)寫父親在“我”挨打后來到學校看“我”,為“我”送衣服,并給“我”兩塊錢。第五部分(16自然段)寫“我”從此改掉了遲到的壞習慣,變成一個早起、勤奮的學生。
文中的第三、四部分值得品味,重點寫了兩件事:一是父親發(fā)怒打了“我”;二是父親到學校給“我”送衣服、送錢。這兩件事很鮮明地刻畫了一個嚴厲又慈愛的父親形象。因為父親的愛,也因為作者對這份愛的理解,所以才會改掉遲到的習慣,才會有了將來的所為。
根據上述課文特點,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3、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
2、重點學習課文中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明白作者對嚴厲的父愛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轉變過程,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說設計思想:
(一)注重單元目標與課時目標有機結合。
《遲到》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導讀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課文,認真品味有關詞句,體會文章中豐富的情感。”在教學中,我緊扣這一目標,適時引導學生品讀體現父親嚴愛與疼愛的詞句,從中體會父親深沉的愛,了解愛的真諦,引導學生品讀心理活動的語句,從中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
a)注重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而質疑是“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前提條件。年段目標提出“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年段目標以及高語組的小課題“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策略研究”,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
1、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質疑問難。如第1自然段總領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通過品讀這一句,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既疼“我”又對“我”管教很嚴的父親。我因勢利導,問:“讀了這句話,你想知道什么?”我相信我的這一“石”定會激起“千層浪”,學生圍繞這句話一定問:“父親是怎么疼我的?”“父親是怎樣嚴厲管教我的?”“父親為什么對我這么嚴?”“父親到底有多嚴?”等等。
2、引導學生抓住難點質疑問難。通過對第三部分的學習,學生都明白“我”被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到第五部分時,父親又到學校給“我”送衣服送錢,爸爸的這一舉動肯定會在學生心中打下大大的問號。針對這點,我引導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不解。
(三)透過重點詞句品味,引導學生讀進去,體會情感。
抓住重點詞句解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在設計中,緊抓表現父親生氣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方面的字眼,還有“竟”和“居然”兩處句子和相關段落進行品味,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1)聯系上下文。(2)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逐步感受父親的嚴厲,為后面體會“嚴中有愛”作鋪墊。
(四)注重朗讀指導,體現語文特色。
以讀為本為學生真實創(chuàng)設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在設計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讀,而且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突破難點的細讀,升華情感的引讀,以讀貫穿了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到了文章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有聲有色的讀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的與文本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體,體現了語文課的特點,
(五)閱讀中要注重評價。
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特個性體驗的評價,評價的語言要豐富,評價的方式要多樣。不僅要有語言性的評價,還要有非語言性的評價。因而在設計中我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相關的預設評價,不僅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而且想以此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
(六)注重課堂的預設和生成。
學生是充滿情感、富于想象、極具個性的生命體。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不是框定一個僵化的路線,而是以人為本,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進行穿插變化。這集中體現在研讀課文的第3至10自然段中具體體現父親嚴厲那幾句話的教學設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