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精選3篇)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彭德懷喜愛大黑騾子的情感,體會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巧改課題,激發情感
1、師板書課題《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生齊讀。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聯系課文內容,誰能把這個“和”字換成另一個字?
生: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
師提示:不是找近義詞,聯系課文內容,想想換什么字。
生: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生:彭德懷殺他的大黑騾子。
2、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再齊讀改后的課題。
二、精讀品悟,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
(1) 愛騾子
生齊讀改后的課題: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1、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呢?自由讀課文,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2、生反饋,交流。
教學實錄:
生: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我從這里的”深情”一詞體會到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有深厚的感情,非常喜歡它。
師:從“深情地望著”里他體會到了這么多,還有誰有補充?
生: 我從第13小節 “彭德懷背過臉去。”看出。彭德懷雖然嘴上說要殺掉大黑騾子和其它五匹牲口來解決燃眉之急,但當大黑騾子要獻出生命的時候,他還是不忍心,所以要背過臉去,當時,他的心在忍受著煎熬。
師:一個”背”字里包含了太多的不忍,無奈與傷感。這個看似細小的動作,卻讓我們體會到了彭德懷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出他深愛著他的大黑騾子。
生:彭德懷是忍痛割愛才把大黑騾子殺掉的,一個人的帽子象征著他的拳首,是很重要的,它是人最高的地方,像彭德懷這樣的將軍是不隨意脫帽的……
師:(及時打斷追問點撥)摘軍帽一般來說是表示——
生:對一個人非常尊重,或表示一種哀悼。而他卻向他的大黑騾子脫帽,看出他是很敬愛他的大黑騾子的。
師:還有誰要說?
生:”摘下軍帽”這個動作中里包含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太多的不忍,大黑騾子為了革命立下了大功,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使更多的戰士有了走出草地的可能,它也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所以彭德懷很敬佩它,緩緩地摘下軍帽,用這種最高的禮節向大黑騾子行禮。
生:彭德懷”摘下軍帽”不僅代表了他對大黑騾子的敬意,還表達了對大黑騾子的歉意。因為彭德懷殺大黑騾子也是沒有辦法,那么多戰士倒在草地上,現在只能殺大黑騾子充饑,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師:(小結)一個馳騁沙場,橫刀立馬的錚錚鐵漢竟然向一頭騾子——一頭牲口摘下軍帽,行此軍人最高的禮儀,讓我們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深深的愛,(板書:愛!)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他的俠骨柔情……這個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將領,是有情有義的真男兒。
師:同學們,這句話后面是個省略號,你認為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號代表了彭德懷想對大黑騾子說的許多話,包括對大黑騾子的道歉的深情話語……
師:你能說說嗎?
生:大黑騾子呀,大黑騾子,我對不起你呀!一路上,你幫了我們這么多忙,而我卻把你殺了給戰士充饑,希望我們來世還能相見。
……
師:繼續交流。
生:”……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我覺得這里彭德懷有些后悔,他讓警衛員把大黑騾子殺了,現在要吃它的肉,他在憤恨自己為什么要把最心愛的大黑騾子殺掉。
師:你剛才用了一個詞——”后悔”,這里有”后悔”的意思嗎
生:沒有。
師:那是什么
生:是歉意。
生:我從這里看出彭德懷當時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對大黑騾子充滿了歉意的,不忍心吃它的肉,可以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很深。
師:小結:是啊,眼前的這碗肉湯了散發出的都是大黑騾子的氣息啊!聞著大黑騾子的氣息,彭德懷眼前又浮現出和大黑騾子朝夕相處的一幕幕情景,心里是多么地難過啊!他怎么忍心吃呢 我們一起把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的語段連起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2、彭德懷為什么這么愛他的大黑騾子呢?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反饋,交流。
(2)殺騾子
生再齊讀改后的課題:彭德懷殺他的大黑騾子
1、從哪里看出彭德懷要殺他的大黑騾子?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反饋,交流。
2、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既然彭德懷那么愛他的大黑騾子,為什么又要殺掉它呢?
師:是啊,為什么呢?
生:因為紅軍沒有吃的,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到在地,所以彭德懷要殺他的大黑騾子給紅軍吃。
師:說的真好,這說明彭德懷愛騾子,更愛——(生接:)紅軍。
(三)更愛紅軍
1、將描寫彭德懷更愛紅軍戰士的語段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2、交流體會。
教學實錄:
師:從哪兒看出來他更愛紅軍戰士呢?
生: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看出彭德懷愛戰士們,不想看到戰士們挨餓。
師:說的好,還有嗎?
生: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從這句話我還體會到彭德懷雖然對大黑騾子十分喜愛,但是他更愛自己的戰士,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他不得不殺掉自己心愛的大黑騾子,說明他有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結合板書:同甘共苦)
師:還有嗎?
生:”深情地望著”可以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感情真的非常深,因為大黑騾子多次救過他和戰士們的生命。但是他不能因為自己喜愛大黑騾子,而讓戰士們因饑餓倒地。后面的”平靜”可以看出彭德懷希望大黑騾子為革命做出更大貢獻。他想得更多的是戰士。
師:他的內心真的”平靜”嗎?
生:他的內心在滴血,很不平靜,是波瀾起伏的。他是忍痛割愛,這畢竟是他最心愛的大黑騾子。
師:是的,他竭力把對大黑騾子的愛壓在心底。這”深情的一望”里,有感激,有不舍,有眷戀,有痛楚,誰來把這小節讀好
生:齊讀。
……
師:自由地再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深深體會一下彭德懷更愛戰士們的情感。
(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通過與文本逐步深入地對話,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情感熏陶中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在智慧的啟迪中進行了言語的訓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
(三)戰士愛彭德懷
師:彭德懷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忍痛殺掉了自己心愛的大黑騾子,那么戰士們對彭德懷又是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戰士們也愛彭德懷。
師:你從哪可以看出來?
生反饋。
師補充資料。彭德懷過草地的情景: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沿路擊潰了阻擊的敵人,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大雪山。1935年8月進入草地后,幾乎天天下雨,一不小心就會被沼澤吞噬。白天,彭德懷和戰士們一樣在隊伍中行進,遇到危險指揮排除險情;夜晚,思考作戰方案……過度的操勞使得他面容憔悴,身體極其虛弱,隨時都會犧牲在草地上。
四、心靈潤澤,升華情感
渡:大黑騾子離開了彭德懷,離開了戰士們,漫漫征途,再也見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1、引讀課文。
2、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3、總結:告訴我們大黑騾子為革命立了功,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戰士們奮勇前進,最后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4、齊讀這一段話。
5、分角色朗讀課文。(配上音樂)
作業:
課堂作業:
1,摘抄文中你喜愛的詞語。
2,摘抄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練讀課文。
2,請你查找有關書籍,讀一讀有關彭德懷的故事,并做摘記。
板書設計: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愛! 殺
更愛戰士!
同 甘 共 苦
總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學出發,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優化了教學過程,使整個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
探究并自我評價的過程。課堂上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積極主動的全面參與,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主體發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節課我還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不過,從另一個側面看,它似乎還在強調: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多讀幾遍的機會。通過讀書,讓學生的情感盡情彰顯,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舞了學生的信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這是一種心靈的潤澤,是一種情感的體驗,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才會幸福地成長。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2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11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圍繞著“殺”與“不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與戰士們產生了分歧,彭德懷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形象,情節感人,文字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傳統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確立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教師展開平等對話,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實踐中,培養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描寫彭德懷神情、動作、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其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感受對話的精彩,并學會仿寫,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舊知:咱們先來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結: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馱糧食和器材,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彭德懷的喜愛。(板書:愛!)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長征的腳步再次走進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3、過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彭對大的愛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他們標出來。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邊讀邊標。
2、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大家把你所找出來的句子再來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個字、詞、標點、句子又會帶給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簡潔的文字在一邊記錄下來,然后融入到朗讀中去。
3、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些同學找得還不夠準確、全面,體會還不夠深刻,那就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和同學交流一下,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如果哪個小組有爭議,可以隨時舉手請求老師援助!
三、全班交流體會彭對大的喜愛之情。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交流得都很投入,討論也很熱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獲,那么誰來說一說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你從哪些具體的文字體會出來的?(“撫摸”寫出了彭對大的關心、愛護、疼愛有加;“念叨”說明彭說的次數多,他好象覺得對不起大,總覺得是自己讓大太受委屈似的;“你太……都吃不上”,可以看出彭對的啊深深的愧疚,也可見在彭的眼中,大已經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由“分出、塞進、一直看著它吃完“等,可以看出砰對大的關愛遠遠勝過了對自己的關心……)
師:是呀,彭是個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大卻是如此地深情,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摯愛表現出來嗎?自由練習、個別讀、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彭德懷背過臉去。
問:他為什么要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為什么說這句話能看出彭愛大呢?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來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動作“緩緩”;“摘下軍帽”是向在戰場上獻出生命的戰士表示哀悼,而彭的這個舉動,說明他早已把大當成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
這句話后面有個長長的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它包含了多少對大真摯的愛,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表達對大的哀思!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探究:警衛員好心端來一碗肉湯,彭德懷竟然推開,而且還發火,你們是不是覺得彭有些不識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認為的?
“發火”是因為…… 僅僅是對警衛員發火嗎?
從“發火”中,我們讀懂的是——他內心交織著各種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滿和怨憤,還有惱恨和擔憂等等!所有的這些,固然表現了他深愛著大黑騾子,也表明他最愛著的是紅軍戰士。
此時,彭的內心一定在掙扎,現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這個提示語,來發火道……
火發得還不夠大,彭心里還不夠悲痛、矛盾……女彭德懷來!男彭德懷來!共同來感受一下!
四、體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是呀,彭那么愛大,殺后如此悲痛,可為何還堅決下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呢?(板書:殺?)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這個故事,去解答心中的疑問!找出相關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殺?(彭愛大,但更愛戰士,只有殺大,給戰士們充饑,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1、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
(彭見戰士們一個個……一定心如刀絞,在思考如何解決危機,挽救戰士們的生命,殺牲口是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雖然他愛大,但還是戰士們的生命重要呀!)
2、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
(從這句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生介紹課前查閱的有關草地的資料,深層次感悟當時境遇。理解“燃眉之急”:草地斷糧,連野菜……戰士們一個個因……“決定”說明他已痛下決心,在他看來,戰士們的生命高于一切!)
3、彭德懷深情地……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冷靜、理智、從容、平靜而堅定,緊急關頭處驚不亂)
師:是呀,此時此刻,有多少戰士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一邊是心愛的大,一邊是忍饑挨餓的戰士的生命,為了長征的勝利,彭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擇,那就是……所以,他決定殺的時候很平靜,抓住了這個提示語,你一定能讀出彭說這句話的語氣來!指名讀。相機評價。
4、“彭不耐煩了……”
為何不耐煩?來,用上不耐煩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5、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他們開槍,我就……叉在腰間怒吼道!
質疑::他在對副官長怒吼呀,怎么能說愛戰士呢?
怎么樣說話才叫怒吼?什么時候才會怒吼?你怒得起來吼得出來,嗎?
(怒吼表明他果敢剛毅的性格,怒吼是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意味著又會有戰士昏倒,而……卻很久沒開槍,軟的不行來硬的。也是為了愛戰士才怒吼的。嚴厲也是一種愛呀!)
師總結:是呀,彭愛大,但更愛戰士,板書:更愛戰士!!!所以忍痛割愛,下令殺了大。
五、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3——19節
過渡:這個故事確實令我們很感動,文章寫得也很精彩,那么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你最感興趣呢?指名各抒己見。(對話部分)
為什么印象最深刻?很精彩,把每個人的說話的語氣,動作都表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
指名分角色朗讀。引導評。彭讀得好不好?老飼養員呢?你以什么為根據說他讀得不好?“叉在……怒吼”“發火”“流著眼淚”相機再讀。
師小結:像“不耐煩、怒吼、發火、流著眼淚”這些都是提示語,正因為詞語用的好,我們才能更加準確、真切感受到當時的情形,文章才更加精彩,所以,我們在以后寫對話時要靈活地運用,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才能吸引和打動讀者。
六、引讀課文最后一節
過渡引讀:是的,大黑騾子犧牲了,漫漫征途……
你從這段文字中讀懂了什么?(從“再也……”、“滾滾鐵流”、兩個“融進”、“身無御寒衣……”分別體會。)
七、總結全文,練習說話。
是呀,正是彭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戰士們走出了草地,我們的紅軍隊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首長和戰士,才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于彭德懷這樣贊賞道:(出示欣賞)
給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放音樂《送戰友》,讓生閉上眼睛傾聽,師述:同學們,面對著彭德懷,面對著大黑騾子隨著槍聲斜倒下去的大,如果你就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老飼養員,就是親手開搶打死大的方副官長……此時,你想對彭將軍或者大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指名說!相機評價。
八升華主題
看來同學們也已經被彭和戰友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了,品讀完了這篇課文,老師還有個建議,就是老師發現課文的題目太長了,直接改成“彭德懷的大黑騾子”或者“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不就可以了嗎?你認為呢?指名各抒己見。
這也告訴我們:每一篇文章的擬題也要講究的,應努力做到嚴謹、恰當、準確!
最后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讀課題,用你們的朗讀告訴老師現在讀課題應該強調什么。
九、作業超市:
1、仿照課文寫一小段對話,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2、長征名篇閱讀推薦:《豐碑》、《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 《草地夜行》等,準備班會課上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附: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惟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的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
【注釋】
〔六言詩〕是舊體詩的一種格式,每句六個字,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都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給彭德懷同志〕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的騎兵跟了上來,毛澤東和彭德懷擬寫了一份電報,主張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以防把敵人帶進根據地,電文有“山高路遠溝深”句。擊敗追敵騎兵后,毛澤東寫了這首詩,首句即用電文句,但改“溝深”為“坑深”。據《彭德懷自述》一書第二○六至二○七頁說,彭收到這首詩后,把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然后將原詩送還了毛澤東。彭德懷(一八九八——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七月,領導平江起義參加紅軍,任紅軍第五軍軍長。一九三○年六月任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七月曾一度攻占長沙。同年八月與紅軍第一軍團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原曾計劃分別擴編為一、三方面軍,因兵力不足作罷。)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到達甘肅迭部縣俄界時,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毛澤東兼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十一月初,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仍由毛、彭以原職領導。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描寫彭德懷神情、動作、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其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感受對話的精彩,并學會仿寫,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舊知:咱們先來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結: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馱糧食和器材,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彭德懷的喜愛。(板書:愛!)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長征的腳步再次走進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3、過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彭對大的愛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他們標出來。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邊讀邊標。
2、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大家把你所找出來的句子再來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個字、詞、標點、句子又會帶給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簡潔的文字在一邊記錄下來,然后融入到朗讀中去。
3、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些同學找得還不夠準確、全面,體會還不夠深刻,那就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和同學交流一下,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如果哪個小組有爭議,可以隨時舉手請求老師援助!
三、全班交流體會彭對大的喜愛之情。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交流得都很投入,討論也很熱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獲,那么誰來說一說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你從哪些具體的文字體會出來的?(“撫摸”寫出了彭對大的關心、愛護、疼愛有加;“念叨”說明彭說的次數多,他好象覺得對不起大,總覺得是自己讓大太受委屈似的;“你太……都吃不上”,可以看出彭對的啊深深的愧疚,也可見在彭的眼中,大已經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由“分出、塞進、一直看著它吃完“等,可以看出砰對大的關愛遠遠勝過了對自己的關心……)
師:是呀,彭是個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大卻是如此地深情,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摯愛表現出來嗎?自由練習、個別讀、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彭德懷背過臉去。
問:他為什么要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為什么說這句話能看出彭愛大呢?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來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動作“緩緩”;“摘下軍帽”是向在戰場上獻出生命的戰士表示哀悼,而彭的這個舉動,說明他早已把大當成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
這句話后面有個長長的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它包含了多少對大真摯的愛,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表達對大的哀思!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探究:警衛員好心端來一碗肉湯,彭德懷竟然推開,而且還發火,你們是不是覺得彭有些不識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認為的?
“發火”是因為…… 僅僅是對警衛員發火嗎?
從“發火”中,我們讀懂的是——他內心交織著各種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滿和怨憤,還有惱恨和擔憂等等!所有的這些,固然表現了他深愛著大黑騾子,也表明他最愛著的是紅軍戰士。
此時,彭的內心一定在掙扎,現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這個提示語,來發火道……
火發得還不夠大,彭心里還不夠悲痛、矛盾……女彭德懷來!男彭德懷來!共同來感受一下!
四、體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是呀,彭那么愛大,殺后如此悲痛,可為何還堅決下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呢?(板書:殺?)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這個故事,去解答心中的疑問!找出相關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殺?(彭愛大,但更愛戰士,只有殺大,給戰士們充饑,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1、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
(彭見戰士們一個個……一定心如刀絞,在思考如何解決危機,挽救戰士們的生命,殺牲口是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雖然他愛大,但還是戰士們的生命重要呀!)
2、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
(從這句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生介紹課前查閱的有關草地的資料,深層次感悟當時境遇。理解“燃眉之急”:草地斷糧,連野菜……戰士們一個個因……“決定”說明他已痛下決心,在他看來,戰士們的生命高于一切!)
3、彭德懷深情地……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冷靜、理智、從容、平靜而堅定,緊急關頭處驚不亂)
師:是呀,此時此刻,有多少戰士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一邊是心愛的大,一邊是忍饑挨餓的戰士的生命,為了長征的勝利,彭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擇,那就是……所以,他決定殺的時候很平靜,抓住了這個提示語,你一定能讀出彭說這句話的語氣來!指名讀。相機評價。
4、“彭不耐煩了……”
為何不耐煩?來,用上不耐煩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5、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他們開槍,我就……叉在腰間怒吼道!
質疑::他在對副官長怒吼呀,怎么能說愛戰士呢?
怎么樣說話才叫怒吼?什么時候才會怒吼?你怒得起來吼得出來,嗎?
(怒吼表明他果敢剛毅的性格,怒吼是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意味著又會有戰士昏倒,而……卻很久沒開槍,軟的不行來硬的。也是為了愛戰士才怒吼的。嚴厲也是一種愛呀!)
師總結:是呀,彭愛大,但更愛戰士,板書:更愛戰士!!!所以忍痛割愛,下令殺了大。
五、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3——19節
過渡:這個故事確實令我們很感動,文章寫得也很精彩,那么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你最感興趣呢?指名各抒己見。(對話部分)
為什么印象最深刻?很精彩,把每個人的說話的語氣,動作都表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
指名分角色朗讀。引導評。彭讀得好不好?老飼養員呢?你以什么為根據說他讀得不好?“叉在……怒吼”“發火”“流著眼淚”相機再讀。
師小結:像“不耐煩、怒吼、發火、流著眼淚”這些都是提示語,正因為詞語用的好,我們才能更加準確、真切感受到當時的情形,文章才更加精彩,所以,我們在以后寫對話時要靈活地運用,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才能吸引和打動讀者。
六、引讀課文最后一節
過渡引讀:是的,大黑騾子犧牲了,漫漫征途……
你從這段文字中讀懂了什么?(從“再也……”、“滾滾鐵流”、兩個“融進”、“身無御寒衣……”分別體會。)
七、總結全文,練習說話。
是呀,正是彭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戰士們走出了草地,我們的紅軍隊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首長和戰士,才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于彭德懷這樣贊賞道:(出示欣賞)
給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放音樂《送戰友》,讓生閉上眼睛傾聽,師述:同學們,面對著彭德懷,面對著大黑騾子隨著槍聲斜倒下去的大,如果你就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老飼養員,就是親手開搶打死大的方副官長……此時,你想對彭將軍或者大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指名說!相機評價。
八升華主題
看來同學們也已經被彭和戰友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了,品讀完了這篇課文,老師還有個建議,就是老師發現課文的題目太長了,直接改成“彭德懷的大黑騾子”或者“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不就可以了嗎?你認為呢?指名各抒己見。
這也告訴我們:每一篇文章的擬題也要講究的,應努力做到嚴謹、恰當、準確!
最后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讀課題,用你們的朗讀告訴老師現在讀課題應該強調什么。
九、作業超市:
1、仿照課文寫一小段對話,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2、長征名篇閱讀推薦:《豐碑》、《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 《草地夜行》等,準備班會課上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附: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惟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的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
【注釋】
〔六言詩〕是舊體詩的一種格式,每句六個字,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都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給彭德懷同志〕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的騎兵跟了上來,毛澤東和彭德懷擬寫了一份電報,主張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以防把敵人帶進根據地,電文有“山高路遠溝深”句。擊敗追敵騎兵后,毛澤東寫了這首詩,首句即用電文句,但改“溝深”為“坑深”。據《彭德懷自述》一書第二○六至二○七頁說,彭收到這首詩后,把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然后將原詩送還了毛澤東。彭德懷(一八九八——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七月,領導平江起義參加紅軍,任紅軍第五軍軍長。一九三○年六月任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七月曾一度攻占長沙。同年八月與紅軍第一軍團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原曾計劃分別擴編為一、三方面軍,因兵力不足作罷。)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到達甘肅迭部縣俄界時,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毛澤東兼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十一月初,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仍由毛、彭以原職領導。
教材分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11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圍繞著“殺”與“不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與戰士們產生了分歧,彭德懷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形象,情節感人,文字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傳統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確立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教師展開平等對話,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實踐中,培養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成為“平等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