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英語教學設計
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學的效率在一定的目標下體現在如下公式:
————————————
學習量
效率 = --------------
時 間
————————————
(5)為了同一的教學目標,應根據內容去選擇、組織教學內容。在一定的
條件下,應對相對次要的、重復的內容進行刪減。也應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適當地補充內容。因此在一節課中應有多項內容(方案)作準備,以便隨時調整,決不能照本宣科。
(6)英語教學內容存在不同知識之間的遷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利用
某些遷移和限制某些遷移,這樣可以是教學內容更加優化。
6.課堂各種課的教學結構的設計
不同的課型有不同的教學基本結構,在某種意義來說,課的基本結構可以是課的基本模式,遵循基本的結構進行教學,可以保證課能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使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從學生學習的系統來看,目標的達成遵循“了解—操練—運用”這一規律進行的;從施教系統來說是“準備—形成—發展”;從教材系統來說是“呈現—復現—再現”。
教學的結構也應體現教材的編寫思想和編寫路子,要體現不同性質的課型。這有利與合理地安排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活動。
7.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的設計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教學的內容、材料的影響;學生學習階段心理、生理的影響;教學的環境、媒體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影響;學生的學習風氣的影響等等。對學生來說,教師的作用是要促使學生逐步達到自我組織、自我激勵、自我檢查的目的。教師應在不同的課型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如下方面技能去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 考慮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去選擇教
學的方法;
(2) 依據教學內容、教材的特點去選擇教學的方法;
(3) 根據學生的階段特點,包括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去選取適當的方法;
(4) 正確處理聽、說、讀、寫的關系,在小學階段,應以聽說為主。
(5) 正確處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應精講,讓學
生多練。應努力創設情景,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練習英語。
(6) 課堂教學應注意教學的“廣度”、“密度”和“深度”。“廣度”一
是指注意不同類型的學生,讓各類學生都應得到發展,二是教學內容的“廣度”,既包括教學的重點,又注意到不同的知識和內容之間的聯系及它們之間的遷移關系;“密度”指教學的頻率、節奏、語速應恰當;“深度”指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要求上,在訓練難易程度上都應準確把握。
(7) 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教學過程分
為準備、呈現、鞏固、發展等步驟的話,那么教師的作用可以如下表:
———————————————————
步驟 教師的作用
———————————————————
A. 準備 幫助、強化記憶者
B. 呈現 介紹、示范、表演者
C. 鞏固 引導、組織、指揮者
D. 發展 評判、監督者及及記分員
———————————————————
(8)在組織形式上應注意個人、小組、集體的訓練形式結合。應根據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生的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組織形式,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9) 在把握時間方面,各種環節的用時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準備”階段
不能超過10分鐘,應把主要的時間放在“練”的方面,即 在“鞏固”、“發展”階段。教師的講解時間一定控制,讓大部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操練,即課堂教學以練為主。
8.教學媒體的設計
應根據教學的條件的允許,選擇適合教學需要的媒體。應盡量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改善教學的條件和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媒體就教學用具而言,包括直觀教具(如實物、圖片等)和電化教具(如錄音、錄象、計算機軟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