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比較》教學設想
一、單元教學內容
義務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12-21頁。本單元擬定的內容主要有:《動物樂園》(比較大小、多少)、《高矮》(比高矮、比長短)、《輕重》。本單元每個教學內容的呈現都注重從生活中創設情境、提供學生身邊生動有趣的素材,開展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單元目標
[ 認知目標]
(1)認識符號>,<,=的含義,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和詞語來描述10以內的數的大小。
(2)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能力目標]
(1)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活動,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觀察能力。
(2)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活動中,體會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 情感目標]
(1)通過比較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探索精神,滲透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及社會、人與自我等關系的價值引導。(例如, “給揮汗勞動在田間的父母端茶水”、“攙扶老奶奶過街”、等,都體現了人文情懷、行為規范或倫理道德的價值,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在比較的過程中,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方法。
難點:三個量進行比較。
《高矮》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誰高?誰矮?
師:知道老師為什么把志宏同學安排在家豪同學后、梓暉同學前嗎?(選第一、三、五桌的同學做比較)
1、學生說說,并當場驗證。(三人比比身高)
師:由此可見,跟不同事物比較結果是不一樣。有可能是比什么高,也有可能是比什么矮,同學們一定要說清楚了。我們一起來看幅圖,說說誰高,誰矮。
2、出示圖一,讓學生有序觀察并說說兩個物體之間的高矮關系。(什么比什么高或什么比什么矮)
結合“攙扶老奶奶過街”情境圖,教育學生應尊老愛幼,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3、誰能說說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嗎?(爸爸比媽媽高,椅子比桌子矮……)
活動二:比一比
1、誰來猜猜老師手里的三支鉛筆哪支最長?(學生猜后,亮出謎底)
2、讓學生說說怎么比長短,并上臺做做。(把三枝筆的一端都放平)
3、出示圖二,說說他們比高矮的方法對不對,并說明理由。
小結:幾樣事物在比較長短或高矮時,必須有一端對齊,或站在同樣的高度進行比較,得出比較準確的結果。
活動三:做一做
1、第1、2題從直覺上判斷繩子長短,書本的厚薄。
2、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進行模擬演示。
3、第4題,哪只螞蟻走的路最長呢,怎么比,你有什么辦法?小組交流判斷后,派代表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沒錯,我們可以通過數格子來比較長短。
活動四:練一練
1、第2題,你是家里的小幫手嗎?如果你是圖中的小朋友,你會選哪個釘子釘呢?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2、第3題,同桌交流,鼓勵說說比較的方法及理由。教師組織模擬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