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比較》教學設想
3、第4題,小組內交流,說明理由。(本題只要學生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4、第5題,先模擬游戲,請兩名學生上臺,一個站在講臺的臺階上,一個站在臺階下,說說站在不同高度要怎么比呢?(利用教具,如三角板,長尺)
那么小兔要怎么比身高呢,可利用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小兔背景的格子)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在沒有辦法對齊的情況下,可以用數格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來比較。讓我們看看最后一題吧,你們會做嗎?
5、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活動五:數學游戲
師:同學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細觀察、善于發現。同學們,一起來找找看,教室里還有什么東西可以比較?
《輕 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通過“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2、初步體會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準確性。
3、通過觀察、討論輕重的比較方法及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與推理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在與他人合作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掌握測量輕重的方法及判斷依據。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
1、故事續編,激趣導入。
師:在動物樂園,許多小動物正玩得津津樂道。可是,在草坪的不遠處傳來了爭吵聲。原來是小熊和小猴他們正在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小猴說:“我比你重。”小熊說:“那是不可能的。你比我輕。”于是啊,它們決定找動物法官大象來給個說法。大象伯伯會怎樣做呢?結果會是怎樣的呢?請同學續編故事。
2、學生自由發言,出示圖一。
生:小熊比猴子重,猴子比小熊輕。(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果)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之間的輕重關系。
3、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活動二:掂一掂
1、出示瓶裝礦泉水和罐裝可樂。同學們看看哪樣個物體重呢?
生1:礦泉水重。
生2:可樂重。
師:大家判斷的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2、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小結:兩種物體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比較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3、動手掂掂自己的文具盒和數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4、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活動三:稱一稱
1、出示實物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老師用手掂掂蘋果和梨,可是怎么也得不出結果,到底誰輕誰重,同學們幫幫老師吧?
2、 引入天平,介紹天平及使用方法,老師演示稱的過程。
3、學生動手用天平稱一稱自己周圍的物品,分出它們的輕重并交流。
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現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活動四:練一練
1、獨立完成1-2題,并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出來的。
2、第3題,同桌討論,說說理由。
3、第4題,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一條魚=2只螃蟹
一條魚=5只蝦
師:誰還能找出一組等量關系來?(2只螃蟹=5只蝦,推理出一條魚最重,一只蝦最輕。)
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了幾種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呢?(看看,掂掂,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