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12 an en in un ün》第一課時教學案例與反思
二、看圖說話,學習新知
師:我的故事講完了,檢查一下同學們聽得認不認真。小猴子和他的媽媽來到了什么地方?(相機出示“岸邊”的情景圖和音節詞,并領讀“岸邊”)“岸邊” 的“岸”讀成一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前鼻韻母的讀音。(師范讀一遍,學生跟讀)
我們知道了它的名字,它長得什么樣呢?請你仔細觀察,按先后順序說一說它是由誰和誰組成的?(指名學生說,并板貼卡片)那an的音是怎么發出來的?先張大嘴巴發a的音,接著口形由大到小,很快滑向n。n在這里不是聲母,發音方法也不一樣,比聲母讀的還要輕,a讀得重,n讀得輕,中間不送氣,一口氣讀成。
(教師先范讀,再領讀幾遍。然后讓學生自己讀、同桌互讀。最后用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讀的情況,隨時糾正錯誤。)
大家看哪!調皮的小聲調也來湊熱鬧了,(出示帶聲調的an)你還會讀嗎?(舉卡讓學生讀 )你知道那詞語帶有這個音?(若學生回答不出來,可提示:如,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說的“安靜”。這樣,學生就會舉一反三。)
這么一小會兒,an又交了很多朋友,你會拼讀嗎?(出示帶an的音節:課本上的 )其實,它還能與許多聲母相拼,你想來試試嗎?(指名學生試拼)
三、總結學法,合作探究
師:我們對這位新朋友已經熟悉了,剛才先學了an是由a、n組成的。那en、in呢?你能來貼一下嗎?(找學生上臺貼卡片)
師:貼的不錯。現在按照學習an的發音方法,小組長帶領學習en、in的發音方法。比比哪個小組學的好?(師巡視指導組長)
師:剛才學得很積極,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一下?(匯報學習成果:先讓學生讀,然后說說這個音是怎么發出來的。最后對說的好的小組和學生進行表揚)
師:我想考一考你們,(出示相關音節,指名學生拼讀)再來看圖讀音節,(出示課本上的有關音節。)
四、仔細觀察,認真書寫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記住了新朋友的樣子,也知道了他們的名字。現在,讓我們給他們照張相,請你仔細看三位朋友的高矮,你能不能把他們寫在漢語拼音本上呢?(學生書寫后找幾位寫得好的進行展示,然后找學生評價。)
五、拓展練習,鞏固新知
師:現在,我送給大家最后一個禮物,讀一首兒歌。(將課本上的兒歌展示出來)請小朋友馬上找出我們的新朋友。(指名讀找出來的音節,再練讀兒歌。)
師:同學們讀的真不錯,所以,我想請你們幫個忙。誰來幫我把這音節貼在教室合適的地方。(找幾個學生貼寫有“門”、“黑板”音節的卡片。)
這點小事難不倒你們,有的還不過癮,那就請你們:讀一讀,連一連(出示寫有“毛巾”、“天安門”、“燕子”“菜盤”的音節詞和圖片,進行連線。)
六、真誠鼓勵,提出要求
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真誠地再把剛才的話送給你們:qīn ài de xiǎo huǒ bàn,nǐ men zhēn guāi。(再次出示)現在,大家應該會讀了。這節課大家表現太棒了,希望以后大家永遠帶著熱情來學習!小朋友,再見!
第二課時(略)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很高,我感覺主要是因為以幾點做法比較適合他們的學習特點:一是巧用情境圖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二是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剛入學兒童注意力短暫,課堂上設計比較多的活動、游戲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本課中采用了故事法、實踐法、比較法等。三是“授之以漁”,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只教“an”的學習方法,其余的由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