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舉 頭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頭 思 故 鄉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作品極富浪漫色彩,感情強烈,善用比興、夸張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豪放縱逸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詩仙”。
注詞釋義
靜夜思:寧靜的夜晚所引起的鄉思。
疑:好像。以為。
舉:抬,仰。
古詩今譯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低頭思念著自己的家鄉。
名句賞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本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游子的思鄉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游子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靜夜思》教學案例
茅以升實驗學校 王玨
我執教《靜夜思》一詩時,剛出示課題就聽見學生不約而同地背了出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的還大聲說:“我早就會背了。”“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了。”我馬上意識到學生已熟知本課內容,看來按舊教案教學已無法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了。于是我就果斷地將予設方案進行了調整。當時我心里還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書課題后,我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后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于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么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于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這首詩發生在什么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這個夜晚是怎樣的?“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著什么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在閱讀中,我們找到了一個關鍵的字:“疑”,我是是這樣教學的。
師:“既然會背了,那我來考考大家。‘疑’是什么意思?”話音剛落,學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疑”字上。
生:“疑”就是懷疑的意思。
生:“疑”就是好像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