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
(把學生說的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師:“疑”在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先來想象一下詩人李白當時看見的是怎樣的月光。
生:(齊)明亮的。
師:明亮的月光灑在屋頂上、樹上、地上,天地間怎樣?
生:白蒙蒙的。
生:好像下了霜一樣。
生:如同鋪了厚厚的一層霜。
師:看來,詩人是用霜來描寫月光的明亮色彩,而不是懷疑地上有沒有下霜。那么“疑是地上霜”的“疑”字只有理解成什么才更合乎情理呢?
生:(異口同聲地)好像。
師:李白還有一首詩——《望廬山瀑布》。(生齊背,略)其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又該如何理解呢?
生:也應該理解為“好像”,就是“好像銀河從天上傾瀉下來一樣”,如果理解為“懷疑”的話,也同樣讓人感到非常別扭。
師:(總結)對。看來,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可以很好的體會和把握詞語在具體詩句中的意思,不僅《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中的“疑”是如此,其他詩歌中的詞語也是如此。
二、從生活情感啟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讀。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于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么時候最想?最后,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于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為什么我與家里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么。
這節課我的收益頗大,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古詩教學有了新的體驗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