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二·自選商場》說課設計2
一、說教材1、對教材的理解:
本課識字的文本環境,簡潔明了。插圖展示的是自選商場的一角,羅列了一些商品名稱;詞語介紹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類商品;短文介紹了自選商場的售貨方式及其優點。課文內容貼近生活實際,語言生動形象。通過自選商場這一情境,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愿望。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
⑴ 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是根據教學大綱第一學段識字目標中的“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教學建議中的“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評價建議中的“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而確立的。
⑵ 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會寫“巾、牙”兩個生字。我是根據本課:識字量大,所識生字兩個(商、場)在課題,兩個(東、西)出現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稱的詞語中,這樣的特點而確立的。
⑶ 知道在自選商場購物很方便。這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而確立的。
⑷ 教學重點:通過認識本課的十四個生字,使學生學會一定的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學會書寫“巾、牙”兩個生字。
⑸ 教學難點:我認為在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要讓學生認識十四個生字,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某些識字量較少的學生。寫字時,要把“巾、牙”兩個生字寫正確、寫勻稱、寫漂亮也比較困難。
二、設計思路
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交流對話中提高。教學本課,教師立足于教材,課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課堂,努力向課前延伸,向課后擴展,努力促進多種教學資源的利用。開放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前觀察、體驗,課中自主合作探究,課后參與、實踐。
三、說過程
在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后,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進行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探究發現,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鞏固識字成果。
1、生活識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課題,導入新課,需要買東西的時候,會去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場,隨機學習生字,說說自己在哪里見過這兩個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選商場時,經常買些什么東西,從而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9個詞語:面包、牛奶、火腿腸、牙膏、毛巾、洗衣粉、鉛筆、尺子、作業本。在這9個詞語中,包含了本課所要學習的10個生字:包、奶、牙、毛、巾、筆、尺、作、業、本。可以讓學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并介紹自己是怎么認識的。根據班級學生情況,這些字學生大多都已經認識,可以請學生自己說說是怎么記住的,發揮孩子自身的作用,讓孩子之間互相學一學,考一考,比一比,記一記,將識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拓展識字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標簽,讀讀上面的字,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意義和樂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明確購買的商品各式各樣,感受到自選商場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購物很方便。從學生的感受自然地過渡到對短文的學習,認識生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