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案
當鴨媽媽讓小鴨子自己去后,小鴨子仍舊不肯:不嘛!不嘛!您帶我去嘛!(面對這只任性、嬌氣的小鴨子,你怎么幫助鴨媽媽來做小鴨子的思想工作呢?(學生談)
[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為課堂烘托氣氛,增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讀”的感情,讀出人物的心理,讀出不同的對話。]
(3)啟發想象:
a、小鴨是馬上就學會了游泳嗎?(不是)那么,它第一次去游泳,剛剛下水時心里會怎樣想?它會遇到什么困難?如果它害怕了,鴨媽媽會對它說什么?它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師:在自己的努力和媽媽的鼓勵下,小鴨子終于學會游泳了!我來當記者采訪一下剛剛游完泳的小鴨子(面向學生模擬采訪):“小鴨子,學會游泳后它的心情怎樣?有什么感受?(學生談)
b、小鴨學會了游泳,鴨媽媽會對小鴨說些什么?小鴨又會怎么說?
c、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
d、小組合作討論,編一編,演一演。(嘗試背誦)
2、學生自主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
(2)指名讀小鷹和媽媽的對話。
(3)進一步啟發想象:小鷹和媽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說這些話的?它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它怎樣克服困難學會了飛翔?
師:小鷹們,你學會了飛翔,飛得那么高、那么遠,你都看見了什么?(學生談)
(4)學生大膽想象,自由討論,發表意見。
(5)小組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6)請幾個小組表演給大家看,師生共同評議。
[鼓勵學生在情境表演中體會理解文本,不知不覺中把課文背誦下來]
3、指導背誦
四、擴展活動:
師:誰能告訴我,小鴨小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學生談)
師:看來相信自己最重要!做什么事自己不去嘗試,怎么會成功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什么?想對自己說什么?(學生談)
[引導學生將文本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教師適時的鼓勵,恰當的點評,啟發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生活”的味道,]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自”短撇的位置,“己”豎彎鉤的位置,“東”的第二筆和左右兩點的位置及寫法。
2、認識筆順,說說怎樣寫。
3、學生書空。
4、教師范寫。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板書設計
14、自己去吧(小鴨子圖)
小鴨 游泳
小鷹 飛翔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朗讀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一、讓學生自主地聽說質疑
首先教師設計了一個充滿懸念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小鴨是怎樣學會游泳的嗎?”接著學生看圖說圖意,讓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學生聽完故事后,教師提問:這個故事講了哪兩種動物干什么的事?這兩種動物是在誰的幫助下學會本領的?讓學生進行說的訓練。然后,教師讓學生來質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你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疑問要讓大家幫你解決嗎?許多學生都紛紛提出了心中的疑難問題。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當場來解決;比較復雜的,又緊扣文章重點難點的疑難問題,比如: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教師就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二、讓學生自主地討論交流
學生通過激烈討論交流后,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對于“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這個問題,有的說:“因為鴨媽媽已經到過那條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條小溪的水不深,不會把小鴨淹死。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說:“因為鴨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腳上的蹼已經長結實了,能撥水了。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有的說:“因為鴨媽媽是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游泳的本領,不能總是依賴爸爸媽媽。所以鴨媽媽不帶小鴨去游泳,而讓小鴨自己去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