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對于一年級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也是我教學設計之一,學完課文后根據學生講述自己學習過程我隨即編出類似一節兒歌,學生很高興,接下來學生由好奇到跟著編兒歌,氣氛熱烈而活躍,最后學生自己編出兒歌。
關于本課書的識字教學,應該對于“己”的寫法進行重點的指導,并且同學出示自己的字,學生之間進行評議,及時的表揚與批評。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人教版第一冊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14課《自己去吧》通過童話小故事說明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課已講完,現做反思如下:
一、濃墨重彩解讀題目
我每講一篇文章,都喜歡在題目上做足功夫,時間長了,效果對比也出來了,就我班的學生而言,我發現對題目講夠講透,他們理解文章內容與內涵明顯輕松準確了。所以這堂課也不例外,上課之前,我先研究好了本課的題目導入。
1、談話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聊聊天。平時你們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能)請聽老師講兩個小朋友的故事。蘭蘭是個愛勞動的孩子,她很想自己洗衣服,洗碗,可媽媽問題說“你還小,媽媽舍不得你,還是讓我來洗吧。”這樣蘭蘭一直不會洗衣服。文文也是個勤勞的孩子,每當媽媽洗衣服時,她總是說:“媽媽,我自己洗吧。”媽媽也覺得應該讓她自己洗,就痛快地答應了,這樣,文文學會了洗衣服。
你們說,蘭蘭和文文的做法對嗎?(對)為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時的回答比較單一。對于兩位媽媽的做法,你們有看法?(文文的媽媽做得對,文文能夠學會很多本領)你們喜歡不喜歡文文說的那句話,出示句子:自己去洗吧。(喜歡)喜歡就來讀一讀,反復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4課,也是關于這句話的,不過小鴨與小鷹不是去洗衣服,他們做了哪些事情呢,聽老師讀課文。(擦掉洗字,剩下“自己去吧”幾個字)
反思:由“自己去洗吧”到“自己去吧”,使學生明確知道,“自己去吧”包含著很多信息,準確地理解了詞語的內涵,為以后的照樣子寫詞語奠定了基礎。兩個媽媽的做法對比,也讓學生明白了媽媽的愛有不同,文文媽媽的愛是一種智慧的愛。
二、通讀課文,認識生字
讀課文略,小黑板出示生字。其中的“您”這個字可與以前學習的“你”進行比較來記憶字形,辨別字意。在同學們比較完字形后,問:當我們說出“您”這個稱呼時,請問你帶著一顆怎樣的心?(生答:一顆愛心,一顆禮貌的心,再引導說出一顆尊敬的心)那我們會稱呼什么樣的人為您?(比自己大的人,師總結:長輩或自己尊敬的人)
情景對話:師順勢問一個學生“您幾歲了?”所有孩子都愣住了,我問“你們聽來覺得別扭嗎?”部分學生說別扭。我接著說,你們平時還是很善于觀察的,老師用您字不恰當。這樣吧,讓這個學生問問我吧,看看他能不能用恰當。生很容易地問我“老師您幾歲了?”我告訴她,像我這樣的大人,用幾歲不太合適,不如用多少歲。孩子又問“老師您多少歲?”師夸獎問得準確。然后再讓這位同學問問同桌幾歲了,生問“你幾歲了?”孩子們肯定地點頭,師夸贊,肯定。
反思:區別字意離不開環境,情景對話方式可以讓學生覺得輕松,記得牢固,用得準確,是個不錯的辦法。第一個環節中的比較字形來區別字意,說說帶著什么樣的心,也是理解字意的一個好的途徑,只要老師引導得好,學生就能理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