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醒了》教學后記
大人們變得渾濁的眼睛、遲鈍的感覺,真愧對兒童有趣的想象、清澈透明的心靈。只有童心才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在孩子眼里,“一切皆有生命”透射出的人文情懷正是我們追尋的。看來,教師只需給兒童一個他們熟悉的信息,他們就會把自己對世界最真切的感受如詩如畫地告訴你。那是他們天生的智慧和財富,老師該好好地加以愛護!
詩歌閱讀與其說是讓詩歌進入課堂,不如說是讓它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拂去蒙在他們心靈上的積塵。因為詩,似冰雪,高尚而純潔。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思維是藝術的形象的,飽含情感的思維,兒童的本質是詩,詩的本質是兒童。”我們應該相信,天籟的聲音在兒童世界,教育不要讓他們丟棄了與生俱來的童貞,教育工作者不要淡漠了他們好奇的眼睛。用詩、畫去放飛孩子們的心靈吧!
語文課堂,就應該這樣處處感受到生命的律動:用生命來解釋生命,用生命來碰撞生命,用生命來補養生命。放飛孩子們活潑可愛的想像翅膀,讓課堂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場所;讓課堂成為學生激qing燃燒的火場;讓課堂成為學生智慧的加工廠;讓課堂成為學生夢想開始的地方。
蹲下身子 做個孩子──《柳樹醒了》教學后記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橋鎮學校 王 華
“柳樹醒了”的教學已經接近尾聲,下課的鈴聲很快就要敲響了,孩子們正在匯報著: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看看沒有小手再舉起來,我準備做最后的總結。我剛說了兩個字,一只小手怯生生地舉了起來。這是班上一個學習成績較差又不太守紀律的男孩子,他難得舉一次手,于是我把他叫起來,和顏悅色地問道:“你還知道別的嗎?”
“我知道刺猬也醒了。”
“別人都說過啦,沒注意聽發言!”全班同學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替我批評他。
“我聽到了,可是,我也想說……”小男孩委屈地說。
我心頭微微一震,沒有像往常批評別的同學那樣批評這個小男孩,而是走過去輕輕地摸摸他的頭說:“謝謝你提醒大家,今后我們誰都不會忘記──刺猬也在春天醒來了!”
我是真心地謝謝他。謝謝這一次的經歷,它讓我靜下心來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
孩子是無辜的,他沒有錯,真正錯的是我!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過分地強調學生要注意傾聽,不要重復別人的意見。可課堂上每一個問題都只能由一個人或一小部分人來回答,那另一部分人呢?另一部分人被我忽視了!如果這個孩子在這一堂課上僅能回答這一個問題,他非常想讓教師和同學們贊賞他,而教師又沒有讓他來回答,可想而知,他是多么失落!這種失落的情緒也許會伴隨他一整天,甚至更長。
新的課程理念中提倡教師在語文學習中做學生的合作伙伴,如何讓學生十分樂意地接受你并且選擇你這個“大伙伴”呢?我覺得最首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了解學生并且從精神上尊敬學生,要走進學生的世界,要蹲下身子,把自己變成孩子。孩子與成人并不擁有同一片天空,教師的視野只有與孩子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才能看到與他們一樣的風景;教師只有與孩子處在同一精神領域,課堂上才能實現真正的平等對話。倘若教師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向學生提出單向要求,就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抹殺學生的創造性,有時候甚至會傷害學生,使學生產生認知障礙。讓我快快蹲下身子,做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