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教學設計
環節五:閱讀古詩必須引導學生根據詩中所提供的信息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去。而理解詩句的意思是為學生更好的領會詩歌的意境服務。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意境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本環節的教學設計主要是通過看圖理解、仿造寫話,動作表演,感情誦讀等方式去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句去理解揣摩詩句的意思,進入詩歌的意境,不僅突破本課的重難點,還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
環節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
1、談話導入:趙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孩子學過很多古詩,也會背很多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背給大家聽?
2、小結:咱們班的孩子積累的古詩可真多!對古詩也很感興趣,這節課我們又來學習另一首古詩:第13課《所見》。
3、揭題,釋題: “所見”是什么意思?
4、小結:所見就是所看見的事物(東西)《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景物。
環節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過渡導入:請大家打開書,或者看屏幕,細細地把古詩讀過兩遍,不懂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把古詩的每一個字讀準,特別注意課文中的生字,把詩讀得字正腔圓。你覺得可以了,就讀給你的同桌聽,讓你的同桌來評一評。
2、檢查反饋。
3、指名讀,自評:你覺得你哪點兒讀得最好?互評:你覺得哪個字讀到你心里邊去了?
環節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過渡導入:請同學們再細細的把古詩讀過兩遍,注意把古詩讀通讀順,你覺得可以了就讀給你的同桌聽聽,讓你的同桌評一評。
2、檢查反饋:指名讀,評價。
3、全班齊讀。
環節四:再讀古詩,讀出節奏
1、過渡導入:讀詩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詩歌該有的節奏來,請聽老師讀第一行詩,聽聽老師在哪個地方做了停頓。
2、在剩下的詩句上用小斜線標出朗讀節奏來。
3、檢查反饋。
4、了解五言絕句的朗讀節奏規律。(每行詩的節奏都一樣,朗讀節奏是二三)
5、總結:這就是古詩,講究的是對仗和押韻,讀起來就會有一種朗朗上口的節奏美。讓我們按我們畫出的節奏讀一遍,讀出古詩的節奏美來。
6、聽朗讀錄音
環節五、理解詩意,讀出詩情
1、過渡導入:誰來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
2、引導看圖說話,根據插圖理解“牧童騎黃牛”的詩意。
3、理解體會:歌聲振林樾。重點理解 “振”。
4、抓住牧童的歌聲,理解“振”字,體會牧童逍遙自在的心情。
5、總結:大家發現了沒有,剛才我們在讀“歌聲振林樾”的時候大家都同時的在“振”字上下功夫,那么振字給你什么樣的體會?(大聲的、動聽的,優美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由此你體會到牧童什么樣的心情?(愉快、悠然自得)再一次讀古詩,讀出牧童的心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