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導學設計
課 題 12、失物招領 教學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生字,引導學生進一步自主識字并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1、學會本課。 (宋體,五號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一張失物招領)“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它是用來干什么的?”(當你拾到了東西,沒人領的時候,就需要帖這樣一張“失物招領”) 老師這里就有一則“失物招領”,這上面都寫了些什么呢? 1.出示書上第二幅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教師小結: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時發生的一件事,為什么老師的手里會拿著一個垃圾袋呢?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3.找學生讀課題,認讀“失”字,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失物招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這個“失物招領”講了一件什么事? (匯報自讀情況) 3、檢查預習: 小朋友們,自學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那現在老師考一考你: 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檢測反饋: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價。 5.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讀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記住了字音,再互相說一說怎樣記住字形。 3.檢測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生字。(教師強調讀準后鼻音:同、工、請、雙;前鼻音:觀;翹舌音:失、專、準;平舌音:才) (2)巧記字形: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在哪里見過這個字;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如熟字帶生字的方法:失—先觀—現工—江準—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隊又—雙青—請見—現格—各比較“洞—同請—青各—格”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3)理解字意:練習用“級、同、工、專、隊、才”組詞說話。 (4)再現檢測:去掉拼音,練讀生字、詞語、句子(自由讀、開火車讀) 句子: ①放學了,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在操場站好排,準備回家。 ②剛才同學們還圍在老師身邊,上課鈴聲一響,他們就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復習鞏固:形近字比較,完成書后練習: 讀讀比比 認(認真) 準(準備) 先(先進) 各(各自) 隊(少先隊)難(難題) 失(失去) 備(備課) 四、指導書寫,強化記憶 學習寫“同、工、專” 1.觀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寫這三個字應注意的問題。 2.引導學生書空筆順。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練寫。 第二課時 一、鞏固生字詞1、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出示紅色的生字,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記憶生字的字形。 二、自主發現,自由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
1、學習任務:
⑴ 給小伙伴提一個問題,在你的問題中可以用“什么”、“為什么”或“怎么樣”等詞。 對小伙伴的回答給予評價。
⑵ 合作方式: 組長組織大家圍繞上述任務學習、交流。
⑶ 匯報交流(以下的交流要根據學生的提問,隨機選擇相應的句子或段落進行討論、朗讀):
① 當學生提出“失物是指什么?”時,學生自主交流,朗讀第六自然段。
② 當學生提出“失物的主人是誰?”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出示插圖,引導學生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練讀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 ③ 當學生提出“同學們為什么說自己沒丟東西?”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讀第五自然段。 (同學們確確實實不知道自己丟失了東西,四十雙眼睛怎么樣 ?四十張小嘴怎么樣?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怎么樣?)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同學們驚奇的樣子。
④ 當學生提出“同學們怎么樣認領失物?”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啟發想像,假如你就是一年級一班的同學,你當時會想些什么。 (抓住“臉紅了”、“一個個”指導朗讀。)
⑤ 當學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為什么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說話: 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2、朗讀全文: 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3、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校園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 板 書 設 計 12、失物招領
老師 學生
嚴肅 睜大眼睛
舉起塑料袋 臉紅了
會心的微笑 領會
愛護環境衛生 教 學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