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美麗的小路》課文富有很強的童趣,而且,圖文并茂讓學生一看就喜歡。我在教這課時,首先創設情境,調動情感。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語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學中播放課件把學生引進課文,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整篇課文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采用自由讀、個別讀、摹仿讀、表演讀、評析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朗讀是那么貼切、自然。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時,讓學生回答一個問題,“美麗的小路那么美,為什么會不見了?” 學生爭先恐后發言,有的說;“是鹿先生,小兔不愛護環境亂丟垃圾破壞的,”有的說:“是鴨先生不愛衛生造成的”……學生發言非常積極。借機我又提個問題,小鴨為什么會說“這都怪我!”“為什么小路又變美麗了?”學生又紛紛發言說;“小鴨先生明白了是自己的錯,沒有愛護好環境。”小兔、鹿小生都來幫忙,他們都知道要保護好環境。有了好的環境我們才能好好生活。所以,我覺的一篇好的教材讓學生能很好的領悟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含義就達到教材預期的目的了。
《美麗的小路》課后反思
《美麗的小路》主要講了鴨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條美麗的小路,朋友們都喜歡到那里去玩,可是后來小路上都是垃圾,臭氣熏天,為了找回美麗的小路,鴨先生和他的朋友一起打掃了小路,使小路又和以前一樣干凈,美麗,有香味。文章的主要用意是教育學生們要時時刻刻保護我們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不能亂扔垃圾。上了這堂課后,我很有感觸,從中也更加清楚了自己在課堂中的努力方向和努力重點。
一、生字、詞語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這是第一教時。應該說來生字教學是很重要的,但為了后面能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去感悟課文的真諦,去領略其中的意境。因此,我花了較少的時間去教字新詞,我讓他們自己提出哪幾個字比較難記住,然后讓其他學生來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希望他們能在彼此的交流中積累記字的方法。在這個環節上,我覺得平時我在課堂上忽視了引導他們想出更多的方法去識記一個新的生字,而一味地肯定他們重復著的識記方法。中間我拿出了一、兩個生字讓他們進行組詞。其中有幾個學生把 “推”讀成了“堆”,這時我正好利用他們的這個錯誤,順其自然地讓他們進行換偏旁組成新字,說出他們還學過哪些跟“推”和“堆”長得像的字,最后他們說出了“誰”和“難”。看他們已經說出了答案,我心里很高興,因此就在這兒打住了,繼續學習下一個生字。可是課后,我反復地想,如果此時我乘勝追擊讓他們進行形近字組詞,這樣不但能夠幫助他們積累詞語,還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這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