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學反思
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讀一讀,說一說,配音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出感情”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師生共同讀等。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熏陶。這篇課文里有好幾個人物,讓學生分角色來讀,學生們非常的喜歡這種讀書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伙伴》教學反思
準備了幾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級。課堂的開頭挺不錯的,中間部分也還行,主要抓住“三個小伙伴是怎樣關心瑪莎?”通過比較他們三個人的不同做法,來研讀,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樂于助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為他人著想,做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間發生的事,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小伙伴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丟失背包后的瑪莎的關心。誰的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個極簡單的問題:“你們最喜歡誰?”
“安東!”
“我喜歡安東!”
……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邊高高地舉起小手,一邊興奮地大聲說自己喜歡安東。是啊,學生對安東將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給瑪莎這一行為,都從內心給予了認可,他們幼小、純真的心靈都被這一行為所感動。
“為什么呢?”我接著問道。這一問,不少同學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圍同學,有的又將目光轉到課本上,有的笑著看著我,想說些什么,可又沒有勇氣站起來,只有幾位同學的手仍然高高地舉著。這一場景與我備課時預想的差不多。因為此時學生通過閱讀,只是很直觀地感悟到安東助人為樂的行為是美好的,但如果讓他們站起來用語言描述,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有一段時間來組織語言。于是我微笑著說:“這樣吧,先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待會兒再說給大家聽!”這下子可熱鬧了,學生都嘰嘰喳喳地說開來。不一會兒,不少同學的手又陸續舉了起來。
“請你先來說說看!”我請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今天舉起手的學生。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安東,因為他助人為樂,”她想了一會兒接著說:“我覺得他做得最好。”
環視四周,一雙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們班的陸一東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簡單!請坐!”受到我的表揚,大家都為他鼓掌。從他那甜甜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悅,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著許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舉了起來。
“我也喜歡安東!”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因為他知道瑪莎這時候肚子一定很餓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給瑪莎吃!”
瞧!孩子們多會分析呀!看著還有不少高舉的小手,我想,此時我再說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嗎?讓他們各抒己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