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兩只小獅子》第一課時教案及教學后記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力求識用結合,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識字能力。本節課努力將識字與閱讀緊密結合,使識字貫穿于整節課。導入揭題安排識字“獅”;初讀時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讀準生字,初步感知字形;精讀課文時,結合語言環境認字、寫字、理解字義,做到讀寫結合;通過拓展練習來鞏固識字。從而在教學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認、記、寫等方面保證識字目標的達成。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識記、語境中識字等多種形式認識“獅、整”等11個生字,會寫“練、習”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借助相關語句認識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為感悟課文蘊涵的道理而做好鋪墊。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角色見面。
1、課件出示獅子圖,教學生字“獅”,歸類反犬旁的字。
請大家看看這幅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板書“獅”,請跟老師讀“獅”;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反犬旁+師)。
2、今天我們要認識威武的獅子媽媽生下的兩只小獅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是兩只怎樣的小獅子呢?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設計意圖:從圖畫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隨機學習“獅”字。]
二、初讀課文,觸摸角色。
老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故事中講了有哪些動物?)
三、進入角色,學文識字。
(一)學習第1自然段
大家聽得真認真,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2自然段。
1、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自然段,誰愿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2、從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畫兩只獅子)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那第二段又講什么呢?請大家聽聽老師讀讀第二自然段吧。
2、這一段告訴我們一只獅子怎樣?另一只獅子怎樣?
3、讀準音
①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齊讀)
②開火車認讀卡片。讀后說說這些生字的讀音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有目的的把相似讀音的字用相同的顏色卡片做,如:獅—撕、練—懶、洋—整、苦—撲,讓學生較易區分好平舌音與翹舌音,讀準聲母l與n,后鼻韻母anɡ]
③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自瀆、同位互讀)
④課件出示詞語認讀。(當小老師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從易到難,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大家讀得真好,生字不單只會讀,還要會寫,會理解。下面看看“練習”這兩個字怎樣寫,請同學們伸出小手跟老師寫。
誰能用“練習”這個詞說一句話。
5、我們再來看看(滾、撲、撕、咬)這幾個詞,這是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語,誰能用動作來表示。[表演得真精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獅子這幾個動作吧(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6、請大家想一想,小獅子可能會在什么時候練習“滾、撲、撕、咬”這些本領。
(1)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語?(整天)板書
(2)如果你整天練習滾、撲、撕、咬,會感覺怎樣?可是,小獅子不怕困難,依舊練習,這就叫——非常刻苦(板書)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親身體驗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效果不錯。]
(3)這么刻苦地練習本領,長大之后有什么用處呢?你來填一填。
滾、撲、撕、咬
獅子王看見草叢里有只田鼠,它猛( )上去,一口( )住田鼠,在地上打了個( ),用它尖尖的爪子( )開,美美地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