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 主動探究——《魯班和櫓板》教學設計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第二冊的課文,講述了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發明了櫓板的故事。如何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的設計:一、自主發問,自定目標
針對低年級兒童愛提問題這個思維發展的特點,教學伊始,教師由板書“魯”和“櫓”這兩個生字人手,導人新課。先讓學生認識并比較這兩個字的異同,分別組詞“魯班”和“櫓板”引出課題;然后引導學生抓住課題對課文內容進行自由猜測,自主發問。對于同學們的種種提問,教師先不回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他們帶著自己的小問號去自由初讀課文。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情況下,可讓學生對自己的初讀情況進行簡單的自我小結,分兩步進行:先自由交流自己的初讀成果,可以從字詞的掌握,問題的解決,讀課文的熟練程度等方面進行交流;再提出自己無法解決或感到有疑問的問題,教師對此做適當的梳理,將與課文緊密聯系、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魯班是怎樣發明櫓板的?”等作為下一步學習的目標。
二、自找學法,自主交流
圍繞學生初讀后提出的重點問題“魯班是怎樣發明櫓板的?”引導學生進一步讀課文,在此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自找學法,自主感悟。
1.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一次全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輕聲讀,大聲讀,默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你認為是重點段落的,還可以自己多讀幾次。
2.選出重點段落3、4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一步學懂,讀好。可以是自己獨立思考,練讀;也可以由同桌或小小組共同討論學習。方法不限:可以邊讀邊看圖,借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演示制作過程(如:繪圖、剪紙、捏橡皮泥等);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揮他們的自主性。
3.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及讀書情況。可以分小組、全班兩步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點撥,尤其是對學生隱含學法的發言要及時點出及肯定,幫助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積累。
三、自我展示。自主拓展
學生自我展示與自我賞識也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及時地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尤其是讀完全文以后,更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學習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如聘請小老師帶大家復習生字,開展讀書競賽,夸夸我的學習成果等,在引導學生自我展示的同時,對課文的字、詞、句、段也進行一個全面復習與回顧。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可設計以下練習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多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為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啟示發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啟示而制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