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采用了較多讀的方式。比如,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松,讀得有趣。
可是,課堂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1、因為教學過于多樣化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對話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
讓學生讀有所依。如:我在初讀時,向學生提出了:把你們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并向小組的同學講一講。讓學生在讀中有一個情感體驗過程,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3、一些過渡語、引導語使用不恰當等等。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本文是兩段對話,共六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兩次贊美,兩次感謝,從中體會到感恩與互助的精神。
教學本課時,先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課題:小河與青草
共同分析并學好三個生字,一個二類字后,(河與江區別,同時還要與“和”、“何”進行區分,本來是不想的,可孩子們都提出來了,想懶都懶不掉 青讓孩子明白是一種顏色 與是“和”的意思,剛好與上面結合理解)想引導孩子們學習著看課題提問。于是問孩子: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孩子們不太理解,不少孩子還是說的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因為課前我已經讓他們讀過課文了。)有孩子說:“我知道小河與青草是好朋友。”沒有強求,想著還是慢慢再引導吧。于是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板書著:好朋友
有孩子說:“我知道他們住在一起。”(板書:住在一起)順勢問,小草住在哪里(小河邊)孩子們邊說,我邊在剛才讀題理解小河時畫的一小小河流邊加上了青草。
師:他們是一對好朋友,住在一起會怎樣呢?本來是想由此引導孩子們初讀課文的?闪⒖逃泻⒆诱f:“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夸獎”只好改變思路板書:互相幫助 互相感恩 。再根據板書,跟我讀上面這句話:小河與青草住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夸獎,是一對好朋友。提問:你從哪兒知道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夸獎的呢?現在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吧。
于是和孩子們一起找出互相幫助的段落讀(第三節)。“這要感謝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變成渾濁的泥水了。”理解:緊緊 要不 渾濁 。孩子們還感受到小河很有禮貌。引導孩子們讀出感恩的語氣。
再找第五節讀“這也要感謝你呀!是你給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這句與上句結構相似,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明白這里為什么用“也”。這里很好引導,因為指名讀時,有孩子忘記讀了,我就問“這里為什么要用“也”呢?”孩子們說不清。我們一起舉例說明,我說:“你掃地,我也掃地。”孩子們立刻說:“我讀書,你也讀書。”“你擦桌子,我也擦桌子。”“我寫字,你也寫字。”……總結讓孩子們明白兩人做類似的事的時候,再說可用“也”來說明。理解:充足 干枯
讀完這兩段,也就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