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醒了》教學雜談
【福建省福州市臺州第三小學 陳 慧】〖變換朗讀形式,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創設角色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詩歌體的課文。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文,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朗讀環節:(出示文中插圖)“同學們,這幾個小朋友在滿目翠綠的春天里,漫步郊外,尋找春天,他們在柳枝上找到了春天,想到春天是怎樣來到柳枝上的,于是脫口而出做出了一首小詩。你們能想象出他們當時的樣子和心情嗎?”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學生們都爭當畫中的小詩人,朗讀自然達到了有感情,有一定的質量。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南麻鎮二小 周 敏】
〖重視范讀、領讀,讀中體會文章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賽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而兒童的模仿性又很強,教師作適當的、及時的范讀和領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讀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
例如,我教《柳樹醒了》一課時,是這樣領讀的,先用輕松的語氣,節奏較慢的語調領讀的“春雷跟柳樹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柳樹呀,醒了。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接著用聲音渲染快樂的氣氛;領讀下一節,小柳枝喲,軟了。小柳梢呀,綠了。小柳絮呀,飛了。則用欣喜的語氣誘發學生對景物喜愛之情;最后充滿激qing地朗讀“柳樹跟孩子們玩耍了,玩著玩著,小朋友們,長高了──”將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跟隨老師的領讀,學生讀著讀著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個個猶如置身于童話般的境界中。親身感受著那里風景如畫,生機勃勃的景象。
實踐證明: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范讀,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跟讀中不但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而且能學會斷句,糾正方言。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實驗小學 楊春梅】
〖運用合作交流,激發思維的開放性〗
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交流,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揮想像,互相啟發共同發展。
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這一課時,學生已經知道了“春雷跟柳樹說話,柳樹醒了;春雨給柳樹洗澡,柳枝軟了;春風給柳樹梳頭,柳梢綠了;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柳絮飛了;柳樹跟孩子們玩耍,小朋友長高了。”在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基礎上,教師質疑:“大家想一想,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開始活躍起來,在幾個學生發言之后,學生仍舊興致很高。這時進行小組交流,讓大家展開想象、暢所欲言。學生想出了很多東西“醒了”。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始終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既激發了思維,又讓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使他們的表現欲望得到了滿足。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新城小學 梁少云】
〖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語言描述情境〗
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時,為了盡快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我嘗試精心設計導語:“天剛剛亮,春雷把柳樹從沉睡中叫醒了,她睜開睡眼,春雨給她洗澡,春風給她梳頭,春燕跟她做游戲,同學們,我們也一齊去跟柳樹玩玩,好嗎?”一段聲情并茂的語言描述,創設了一個美麗的春天意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認識了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