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醒了》教學雜談
例如我教《柳樹醒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春天多美呀!讓我們拿起彩筆畫一畫。春天還會和誰說話呢?在圖上添一添,并用“春天跟__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圖畫指導背誦。向好伙伴介紹你的畫。通過讀讀課文,作畫和添畫,學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低年級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部絕妙的動畫片,要是能把他編成課本劇,那么既能幫助學生身臨其境主動探求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又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情感投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樂,寓教于玩。
如《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教學時我讓學生首先形成“角色意識”,讓學生表演柳樹、春雷、春雨、春風、春燕,和小燕子、麻雀、小黃鶯。讓學生在演的過程理解課文。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的地創造新的自我。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鋼二中小 陳友玲】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編排的人教版實驗教材裝幀美觀,編排思路清晰、明快,導語、標題、圖文框的形式活潑,圖文并茂。教材的編排系統性強、更具科學性。其中的語言不僅體現了與孩子們平等交流的特點,還富于激勵性。這些特點都深深吸引了對什么都好奇,不論學什么都感到新鮮的低年級孩子們。因此,我們要抓住契機,更新教法,使他們喜愛語文學習。
就以《柳樹醒了》教學為例:第一單元,以多彩的春天為主題,教材一開始就用詩一樣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的圖畫。《柳樹醒了》這個課題散發著濃濃的詩意,課文內容又像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的生命力。因此學《柳樹醒了》前,我要求孩子們都到竹湖園去觀察柳樹;上課時,與孩子們交流了記錄柳樹生長過程的照片和觀察日記,唱起了歌曲《柳樹姑娘》,朗讀充滿童趣的課文,鼓勵他們模仿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悟;課后,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還有什么醒了,并繼續關注柳樹的變化。這樣讓學生感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可以在生活中學語文,在實踐中長知識,從而產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
【遼寧省東港市孤山鎮中心小學 王秀華】
在一年級下學期,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寫字基礎時,再將他們說的熱情轉到寫話上來。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興致高漲之時,我便趁勢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寫下來,送給爸爸、媽媽,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們愿意這樣做嗎?”這個倡議得到孩子們的熱情回應,由此拉開了他們學習寫話的第一幕。此時,不要讓孩子對寫詩有畏難情緒,鼓勵他們怎樣說就怎樣寫。如果孩子暫時寫不下去,教師也不必強求,相信在以后的時間里 他們會受其他孩子寫話的感染,進一步學會寫話的。
【安徽省銅陵市開發區謝垅小學 汪順風】
在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識字教學中,我把“醒”字編成了一個謎語“東西里邊加一橫,天上星星就起床”讓學生猜,其他的字我讓學生互相編一編,有的學生把“軟”編成“車胎少了氣”,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這些生字。利用編謎語,做游戲,教師有意識地利用熟字組合進行識字教學,這些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勤于觀察,把漢字的形“刻”記在心。